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病原学与慢性肝炎重症化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432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引起重肝的肝炎病毒中以HBV单一或重叠感染率最高(414/432,95.8%),未发现单一HAV、HDV和HGV感染引起者。10例(2.31%)未能确定病原。乙型慢性重型肝炎的HBV前C区变异率为59.8%(55/92),显著高于乙型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0%(P<0.05和P<0.01)。HBV重叠HEV感染者病死率为73.4%(69/94),HEV重叠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病死率为68.6%(72/105),均比单一HBV或单一HEV感染者高(P<0.01和P<0.05)。结论 HBV感染仍是广东地区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因。乙型慢性重型肝炎多由HBV前C区变异所致。HBV与HEV重叠感染可加重病情,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2.
重型肝炎中HEV感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重型戊肝的临床表现及转归,对75例重型肝炎中的13例戊肝病毒(HEV)感染者进行临床分析。以单纯乙肝病毒(HBV)感染20例为对照组,比较其与单纯HEV,HEV合并HBV感染的重型肝炎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重型肝炎的HEV感染率为17.3%(13/75),HEV与HBV重叠感染率为8.0%(6/75),在临床表现方面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EV合并HBV感染组SB,PT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单纯HEV组及单纯HBV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是影响戊型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41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抗-HEV-IgM/IgG及其它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HEV感染者112例(26.2%);其中单纯HEV感染者30例,两种以上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占73.2%;43.75%为HBV和HEV重叠感染,HAV和HEV合并感染占急性肝炎的40.58%。在重型肝炎中HEV感染率占57.89%,均为HBV和HEV重叠感染,病死率达72.73%。16.67%的单纯HEV感染者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变。结果表明,本地区戊型肝炎以散发为主,重叠感染多见。HBV与HEV重叠感染和HAV与HEV重叠感染是较常见的感染模式。在HBV感染的基础上重叠HEV感染是肝炎重症化的重要原因。HEV感染有导致慢性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慢性HBV感染重叠HEV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对慢性HBV感染重叠HEV感染与单纯戊型肝炎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167例戊型肝炎均为散发型,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以40岁以上成人发病为主,平均年龄为42.12±14.06岁,男女比例为2.71∶1。其中,慢性HBV感染重叠HEV感染(简称乙戊肝)79例(47.31%),单纯戊型肝炎88例(52.69%)。乙戊肝组重度黄疸(TB>280μmol/L)、严重凝血功能异常(PTA<40%)和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戊型肝炎组(P<0.01)。结论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慢性HBV感染者病情急性加重和重症化,甚至发展成致死性重型肝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临床特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指标、肝功能损伤程度及预后。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重叠感染组)各115例,两组病情(轻、中、重度)和HBV DNA定量相同,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组中74例和重叠感染组中的51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做肝活组织检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两组患者HBV标志物,HBV DNA及抗HEV lgM。结果重叠感染组重型肝炎57例,发生率49.6%,死亡29例,病死率25.2%;慢性乙型肝炎组重型肝炎5例,发生率4.4%,死亡2例,病死率1.7%,两组比较,x~2值分别为58.80和27.01,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HBV DNA≥10~4患者:重叠感染组占83.7%(36/43),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组占97.1%(67/69),x~2=4.73,P<0.05;重叠感染组总胆红素平均(495.0±217.0)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平均(967.0±395.0) U/L,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组总胆红素平均(216.0±195.0)μmol/L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平均(373.0±212.0)U/L,两组比较,t值分别为10.20和14.52,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炎症G3和G4重叠感染组33例,占64.7%,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组25例,占33.8%,x~2=12.4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叠感染组肝功能损害严重,肝组织炎症程度高,HBV DNA水平低,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慢性重型肝炎的病原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胥婕 《传染病信息》2001,14(2):87-87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慢性重型肝炎(下称慢重肝)的病原学特点。方法 11例患者的选择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慢性重型肝炎诊断标准。所有病人均抽血做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原学检查。结果 111例慢重肝患者中,HBV感染者108例(97.30%),HEV感染者22例(19.82%),HAV感染者4例(3.60%),甲-戊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均阴性者3例(2.7%)。单纯乙肝病毒感染者83例(74.77%),其中HBV DNA阳性率18.07%(15/83),HBeAg阳性率57.83%(48/83)。乙、戊重叠感染者21例(18.92%),乙、甲重叠感染者3例(2.70%),乙、甲、戊三重感染者1例(0.90%)。结论 (1)HBV感染是慢重肝最多见原因。其中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BV DNA、HBeAg的阳性率均不很高,二者同时阳性者更少,说明其在慢重肝的发生中不起决定性作用。(2)HBV与其它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在慢重肝中占一定比例。尤其是乙、戊重叠最多。单纯HEV感染诱发重型肝炎者不多见,而在中、重度慢性乙肝或肝硬化基础上再感染HEV,易发展为慢重肝。HBV与HAV重叠较少见,本组与HCV或HDV重叠发生慢重肝者未见。(3)还有3例慢重肝甲-戊肝病原学指标均阴性(可除外药物、酒精、中毒等原因所致慢重肝),提示仍有一部分慢重肝病因未明,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365例重型肝炎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365例重型肝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单纯的HBV感染是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因,重叠病毒感染(HBV HCV和/或HBV HEV)均加重病情;(2)重型肝炎好发年龄主要分布于(20~60)岁,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60岁老年患者病死率达74.5%,预后与性别无关;(3)重型肝炎病死率为54.8%,其中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及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死率分别为83.3%,64.3%和53.0%;(4)预后与不同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空腹血糖、血胆固醇及有无胆酶分离密切相关,但与总胆汁酸无显著相关;(5)93.1%重型肝炎患者合并并发症,并发症(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及其它感染)是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并发症越多,病死率越高.结论 年龄、病因、临床分型、多个生化指标、凝血功能及并发症均能影响重型肝炎的转归,性别、总胆汁酸与重肝预后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8.
张苏宁 《内科》2011,6(1):55-58
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高发区之一,约有1.25亿人口为HBV的慢性感染者。1999年庄辉等[1]对我国11个城市1 819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研究发现,其中HBV感染率为24.8%,HEV感染率为8.6%。近年的大量研究报告显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刘惠敏  邵芯仪  龚慕瑜 《肝脏》2002,7(2):139-140
庚型肝炎病毒 (HGV)可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炎 ,且可与乙型肝炎病毒 (HBV)、丙型肝炎病毒 (HCV)同时或重叠感染。本文应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 (RT nestedPCR)检测了 2 64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和 466例肝炎肝硬化患者 (共 73 0例 )中HGV的感染情况 ,现报  相似文献   

10.
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9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抗庚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GV),阳性率为23.4%。其中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抗-HGV阳性率分别为21.4%、21.1%、30.4%,在22例抗-HGV阳性病人中,HBV与HGV重叠感染率为36.3%。39例非甲-戊型肝炎抗HGV的阳性率(35.5%)明显高于55例乙型肝炎的阳性率(14.5%、P<0.05),说明HGV感染主要存在于非甲-戊型肝炎病人中。23例重型肝炎中有16例死亡,抗HGV(+)7例全部死亡,而单纯HBV感染的死亡率为56.25%。结果显示:HGV感染系非甲-戊型肝炎的主要原因,HGV可以与HBV重叠感染,且可能影响重型肝炎的愈后。  相似文献   

11.
我科于1999年1月~2000年6月应用日达仙治疗重型肝炎30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按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诊断标准,60例均符合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其中亚急性重型肝炎16例,慢性重型性肝炎44例。60例均为HBV感染,重叠HDV感染9例,其中3例为HBV、HDV、HEV3重感染。 1.2 一般资料 按不同疗法分为治疗组30例,其中男27例,女3例,平均年龄49.3±12.6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25例,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重型肝炎多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但HBV与其它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现象常见。为了探讨重叠感染对重型肝炎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本文对20例有重叠感染的重型肝炎作一分析。 材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20例中男17例,女3例,年龄平均47岁,根据1990年上海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符合急性重型肝炎2例,亚急性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重型病毒性肝炎住院病例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探讨慢性肝炎重症化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349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及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49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发生于急性肝炎的28例,发生于慢性肝炎有明确肝病史和无明确肝病史的分别为245例和76例;引起重型肝炎的病毒中以HBV单一或重叠感染率最高,占82.2%(287/349),6例(1.72%)未能确定病原,未发现单一HAV、HDV和HGV感染者,HBV重叠HEV感染者病死率为65.2%(15/23),HEV重叠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病死率为60%(18/30),均比单一HBV或单一HEV感染者高(P<0.01和P<0.05)。结论重型肝炎仍以HBV感染为主,HBV和HEV重叠感染可以加重病情、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ELISA方法对本组45例重型肝炎、其中急性重型肝炎3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例,慢性重型肝炎40例。进行病原学及血清TNF(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检测分析,认为HBV感染是北京地区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原,高达47.7%,不同肝炎重叠感染是重型肝炎发生的关键,占80%,其死亡率达53.3%。提示不同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及血清TNF水平  相似文献   

15.
影响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兆平  薛仲元 《山东医药》2003,43(19):44-44
重型肝炎病情凶险复杂 ,并发症多 ,治疗困难 ,病死率较高。近两年 ,我们收治 98例重型肝炎患者 ,现将其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 98例肝炎患者 ,男 77例 ,女 2 1例 ;年龄 8~6 8岁 ,平均 4 2 .8岁。均符合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急性重型 3例 ,亚急性重型 16例 ,慢性重型 79例。病因分型为 HAV感染 1例 ,HBV感染 81例 ,HCV感染 9例 ,HEV感染 4例 ,HBV、HCV重叠感染 2例 ,药物性 1例。对患者均给予合理的基础支持治疗 ,并行保肝利胆、止血、抗感染、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内微循环、治疗…  相似文献   

16.
戊型肝炎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了解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102例戊型肝炎中,单纯戊型肝炎77例,乙型与戊型重叠感染11例,重型肝炎14例;春季发病率高(P〈0.05);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者较单纯戊型肝炎发生重型肝炎的几率高(P〈0.01);大于60岁者发生重型肝炎的几率高(P〈0.05);大于60岁的患者临床症状及黄疸持续时间较青壮年者长。结论 戊型肝炎临床上以青壮年多见,老年患者黄疸持续时间长。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及老年患者发生重型肝炎的几率高。  相似文献   

17.
119例慢性重型肝炎中医分型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愈后与中医分型之间的关系,我们对1993~1998年我研究所收治的119例慢性重型肝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119例慢性重型肝炎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97例,女22例;年龄21~60岁之间(平均36.2±14.34岁)。 1.2 诊断 所有病例的诊断均依据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关于慢性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全组病例均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其中重叠感染HAV者5例,HCV者2例,HEV者6例。  相似文献   

18.
重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7,(9):113-120
重型肝炎分离病毒株前C区变异者的细胞免疫改变——黄绍萍等(上海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201508);《世界感染杂志》,2007,7(2):131-132[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病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变异与机体细胞免疫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msPCR法检测53例HBV DNA阳性慢性重型肝炎病人血清HBV preC1896变异,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T细胞亚群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特点与预后。方法:收集各型重型病毒性肝炎272例,分析其病原学分型及HBV不同病原学模型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结果:272例重肝中HBV感染为主要原因,占92.6%,其次为HEV感染占9.7%,乙肝小三阳伴HBV DNA阳性组死亡、未愈率明显高于乙肝大三阳伴HBV DNA阳性组(P<0.001)。结论:HBV是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原,肝细胞坏死的程度与HBV复制指标强弱无直接关系,但与HBV前C区发生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20.
重型肝炎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肝炎也称为重症肝炎.在我国,多种病毒感染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其主要的病因.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其中病毒感染启动的各种免疫和炎症应答占据了重要地位.本文仅简介近年国内外对重型肝炎和肝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的若干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