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产前诊断、分娩方式及分娩并发症、孕前BMI、孕期增重与分娩巨大儿的相关性,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孕期管理及指导,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方法 对本院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分娩的129例巨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并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110例体重2 500-3 999 g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孕妇孕周、孕产次、孕前BMI、分娩并发症及孕期体重变化等情况。结果 巨大儿组孕妇孕前BMI、孕期增重、孕周、产次、糖尿病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孕前肥胖、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孕期糖尿病、产次的增加是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 巨大儿发生与孕妇孕前高BMI、孕期增重、产次的增加、孕期糖尿病等因素相关,应密切观察孕妇各孕期体重的变化,尤其是孕中晚期胎儿体重预测应根据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腹围和股骨长进行综合分析;应根据母婴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分娩方式,巨大儿的分娩方式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讨论巨大儿的产前诊断、各种影响因素及产程处理。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1年1—12月出生157例巨大儿发生的各种因素。结果巨大儿的发生与孕妇产次、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加数值、血糖、孕周有直接关系。巨大儿孕妇在阴道分娩过程中易出现难产、阴道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明显增加。结论提供可靠的估计体重方法,决定合适的分娩方式,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各种母婴分娩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丁秀萍 《四川医学》2007,28(6):668-670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产前诊断及分娩方式,减少难产的发生,降低母儿并发症。方法对我院430例巨大儿及同期出生的430例正常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孕妇年龄、孕产次、宫高、腹围以及分娩方式、并发症等有关情况。结果孕妇分娩前宫高、腹围及B超检查胎儿双顶径(BPD)、股骨长径等参数是产前诊断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分娩方式中剖宫产率远较阴道分娩率高。其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伤率明显增高。结论产前综合判断胎儿体重,产时严密观察产程进展,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避免困难的阴道助产,有助于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测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及分娩方式选择,降低母婴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12月在该院分娩的巨大儿274例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分娩的274例正常体重儿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孕妇在孕周、孕产次、产前体重指数、剖宫产率等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分娩并发症亦有显著差异。结论做好巨大儿的预防,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有助于减少巨大儿的发生,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巨大儿分娩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济源市妇幼保健院183例巨大儿分娩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183例正常体重儿分娩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巨大儿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及产伤的发生等均高于正常体重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初产妇巨大儿组比较,经产妇巨大儿孕早期建卡率、剖宫产率明显降低,母婴并发症均高于初产妇。在分娩方式对比中,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略高,而新生儿窒息及产伤的发生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结论提高围产医师的知识结构及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孕妇围生期营养指导,尤其是经产妇的围生期管理,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刘书伟 《吉林医学》2010,(33):5987-5987
目的:加强孕期保健,控制胎儿与新生儿的体重,减少母婴并发症。方法:对372例巨大儿的形成原因,分娩的影响及预防与母婴并发症的关系。结果:胎儿越大对母婴造成的危害越大,母婴并发症越多。结论:孕期有效控制孕妇体重,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更能减少分娩时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巨大儿产前预测及诊断方法,选择适当分娩方式,从而降低巨大儿母婴并发症,笔者将203例巨大儿及同期分娩的203例非巨大儿作对照,就孕妇体重、孕周、宫高加腹围值、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度以及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提示:孕期孕妇体重过度增长及过期妊娠为巨大儿的高危因素;产前测腹围加宫高≥140cm,双顶径≥96mm,股骨长≥80mm,应作为巨大儿的诊断依据;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可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妊娠巨大儿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近3年来我院巨大儿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降低母婴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至2005年311例巨大儿的诊治情况,随机抽取同期分娩正常体重胎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巨大儿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巨大儿的发生与其母亲的身高、孕末期体质量、孕产次、妊娠糖尿病有关。孕妇腹围+宫高、胎儿双顶径+股骨长以及腹横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巨大儿组剖宫产及产钳助产率高,产时出血多,新生儿窒息、产伤发生率高。结论 重视巨大儿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选择适当分娩方式,可减少分娩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巨大胎儿的相关因素及分娩方式,降低母婴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巨大胎儿的临床资料,并抽取同期分娩正常体重儿的足月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 巨大胎儿的发生与孕期孕妇体重超重,妊娠合并糖尿病,遗传因素,孕妇饮食摄入过多而活动太少有关。巨大胎儿组较对照组易发生难产,巨大胎儿剖宫产较阴道分娩产时出血、新生儿窒息及产伤发生率均明显减少(P〈0.01,0.05)。结论 关注巨大胎儿的发生相关因素,预防其发生,适时采取适当的分娩方式,避免困难的阴道手术助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与产时孕妇体重指数(BMI)进行相关性分析,指导围产期保健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8月经住院分娩的2132例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及相对应的孕妇产时BMI.以产时孕妇BMI是否达到28为标准进行分组,比较2组巨大儿的发生情况.结果 2 132例新生儿中巨大儿216例(10.13%),巨大儿剖宫产分娩率为43.06%.BMI<28的孕妇巨大儿的分娩率为5.46%,BMI≥28的孕妇为16.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孕期及产时BMI并指导产前胎儿体重预测,有利于减少巨大儿的发生,降低剖宫产率,选择适合的分娩方式,避免母婴损害.  相似文献   

11.
于彦丽 《中外医疗》2011,30(35):41-42
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0年我院出生的巨大儿94例,同时选取同人数足月正常体重婴儿为对照组,通过对比孕妇体重增长、孕前体重指数、孕后探讨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了解巨大儿的临床特点,B超早期预测的意义,孕妇产科并发症及分娩方式的对比。结果孕妇高体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成正相关,孕前高体重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快孕妇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孕妇。巨大儿的平均双顶径、胸围、腹围、股骨长、性别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通过超声可以预测巨大儿的发生。巨大儿母亲产科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待孕母亲控制好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长,加强孕期监护和巨大儿筛选,指导孕妇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减少巨大儿发生,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彭惠媛 《海南医学》2010,21(4):77-78
目的了解巨大胎儿产前诊断、分娩方式以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3例巨大胎儿的发生率以及特点、相关因素、产前诊断、对胎儿的影响。结果巨大胎儿的发生率为7.8%,与经产、过期妊娠、孕妇身材较高、体重指数过重、新生儿性别为男婴、不良孕产史、合并糖尿病等因素相关。产前预测准确率偏低。巨大胎儿对母婴易造成手术产率增加、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产伤等。结论加强产前检查与干预,寻求预测巨大儿更加准确的方法,选择最合适的分娩时机和方式,对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何恒君  苏晋蓉  高竞 《四川医学》2006,27(10):1081-1082
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正确识别巨大儿,减少母婴并发症。方法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分娩的具有完整资料的巨大儿114例与同期分娩的单胎非巨大儿110例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两组孕妇的年龄、身高、体重指数、孕产次、宫高、腹围及分娩方式、产时并发症等。结果两组孕妇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孕妇身高、体重指数、孕产次、宫高+腹围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巨大儿组剖宫产率79.19%,非巨大儿组49.10%,两组比较P〈0.01,产时并发症比较P〉0.05。结论巨大儿与孕妇的体重指数、身高、宫高、腹围、孕产次、孕周有关。孕妇体重指数≥27,宫高+腹围≥140cm,胎儿双顶径≥9.5cm,分娩巨大儿的可能性较大。适当放宽巨大儿剖宫产指征,对母婴较安全。  相似文献   

14.
巨大胎儿相关因素及分娩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巨大胎儿的分娩方式与孕期监护管理,寻找准确诊断巨大儿的相关因素,降低母婴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40例巨大胎儿的临床资料,并抽取同期分娩正常体重儿240例足月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 巨大胎儿的发生与孕妇超体重、妊娠合并糖尿病、遗传因素、孕妇饮食摄入过多而活动太少有关;巨大胎儿组较对照组易发生难产。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剖宫产率(72.91%)高于对照组(32.08%)。结论: 加强孕期监护可预防巨大胎儿的发生。孕妇体重、身高、分娩孕期及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径是产前诊断巨大胎儿的相关因素。选择正确的分娩时机与分娩方式可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并进行正确的产前诊断和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减少母婴的并发症。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4月在我院分娩的巨大儿118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正常体重儿105例作为对照组,对孕产妇的产次、孕周、孕末期体重、身高、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度、妊娠合并症、胎儿性别、分娩方式、分娩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孕妇的产次、孕周、孕末期体重、身高、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巨大儿男婴多于女婴,观察组分娩并发症及难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孕妇的产次、孕周、孕末期体重、身高及胎儿性别是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测量宫高、腹围及B超测量双顶径、股骨长度对诊断巨大儿有参考价值;巨大儿分娩方式以剖宫产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巨大儿分娩前的预测及其分娩过程中及分娩后母婴并发症的处理措施,明确不同分娩方式对巨大儿分娩结局的影响.为指导临床预防巨大儿发生、降低母婴并发症及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娩的4562例新生儿中390例巨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除外46例合并严重并发症的344例巨大儿,根据产前推算胎儿体重是否达到4000 g为标准进行分组,胎儿体重≥4000 g的作为预测组(149例),<4000 g的作为忽略组(195例).对两组孕前情况、分娩方式、胎位异常、产程特点及母婴分娩结局等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预测组的患者孕前体重、孕期体增加、胎儿双项径、腹围、股骨长及彩超预测胎儿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重、患者剖宫产率、阴道试产失败率均明显高于忽略组(P<0.05);而预测组产后出血、会阴裂伤、胎儿宫内窒息的发生率、新生儿低血糖率明显低于忽略组(P<0.05);390例巨大儿中,经阴道分娩组78例、阴道试产失败改行剖宫产组58例,直接行剖宫产组254例.3种分娩方式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42.31%、10.34%、7.87%,组间比较均P<0.05.结论 应重视并加强围产期管理、采取积极防治措施预防巨大儿的发生,产前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利于减少剖宫产率及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其适合的分娩方式。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所接收的120例分娩巨大胎儿的孕妇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20例同期在我院生产的体重正常胎儿孕妇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其适合的分娩方式。结果经研究分析得知,观察组孕妇的自身体重超重、术后出血及并发症的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且观察组孕妇的分娩方式主要为剖腹产占比为86(71.66%),而对照组孕妇的分娩方式主要为顺产占比为97(80.83%),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主要为孕妇的自身体重、并发症及出血情况,避免以及降低产妇及婴幼儿死亡率,对巨大胎儿的孕妇选择剖腹产的分娩方式较为合适,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8.
李淑霞  常艳 《甘肃医药》2014,(6):424-426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分娩方式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96例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分娩方式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取204例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巨大儿组产妇的孕末期宫高加腹围、孕末期体重、及胎儿的双顶径及股骨长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巨大儿组剖宫产率、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巨大儿的孕妇产前充分的评估,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必要时放宽剖宫产指针,可以减少母婴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陈佩芬 《吉林医学》2014,(4):768-769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优生优育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分娩巨大儿产妇的妊娠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结果:分娩巨大儿产妇正规产检人数不到一半,经产妇是初产妇的3倍多,肥胖产妇21.50%、异常产程22.58%、剖宫产45.70%、肩难产2.15%、产后出血9.14%、会阴Ⅲ度裂伤1.61%、新生儿窒息率2.15%,1例新生儿锁骨骨折,男婴出生率是女婴的2倍多。结论:大力宣传正规产检,加强孕期管理与孕妇保健,预防巨大胎儿发生,降低巨大儿出生率,减少母婴并发症,是提高优生优育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巨大儿分娩7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姗姗  王美芳  高湘 《上海医学》2000,23(4):245-247
巨大儿分娩母婴并发症较正常儿分娩的高。特别是对新生儿、因肩难产 ,可造成臂丛神经损伤 ,易导致新生儿窒息 ,而遗留永久性后遗症。如肩关节挛缩 ,上肢活动受限等。为降低巨大儿分娩的并发症 ,减少新生儿的损伤 ,我们着重探讨巨大儿分娩的方法。现将 7年来在我院分娩的774例巨大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资料和方法一、巨大儿发生率我院自 1990年 1月至 1996年 12月间共有单胎分娩12 814例次 ,新生儿体重≥ 40 0 0g者 774例 (6 .0 4% ) ,其中体重≥ 45 0 0g者 85例 (0 .6 6 % )。见表 1。二、孕妇的一般情况初产妇 6 2 9例 ,占 81.2 7% ,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