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支咳喘灵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制备免疫低下功能模型小鼠,给予慢支咳喘灵,14天后进行免疫功能的测定。结果 中、高剂量的慢支咳喘灵应用后均可使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体重、胸腺和脾脏重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但小剂量组作用不甚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慢支咳喘灵中、高剂量具有显著促进吞噬作用(P〈0.05或P〈0.01);高剂量时的吞噬作用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小剂量组作用不甚明显;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慢支咳喘灵对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可显著提高血清溶血素水平(P〈0.05或P〈0.01)。结论 慢支咳喘灵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定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T淋巴细胞表面Fas受体的分子数(Fas/T),探讨其对疾病治疗效果的指导作用。方法 36例活动期SLE患者,分别给予泼尼松、甲泼尼龙、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在入院3d内、出院时(平均住院天数为22.6d)和出院后4周复诊时,采集患者外周血,采用Fas定量流式细胞试剂盒荧光染色,通过流式细胞仪对T淋巴细胞上表达Fas受体分子数(Fas/T)进行检测。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随着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到出院时T细胞表面Fas/T呈明显升高;出院后4剧复诊时T细胞表面Fas/T呈下降趋势;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表面Fas/T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l)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治疗前后T细胞表面Fas/T与抗dsDNA抗体、C3和C4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SLE患者T淋巴细胞表面Fas/T与SLE的活动性呈正相关,可作为一种评价SLE疾病活动性的指标,对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指导作用。由Fas介导的淋巴细胞凋亡是引起SLE免疫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也是判断狼疮活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耿静  刘慧敏  李显平 《山东医药》2008,48(35):76-77
研究对象为46例单纯SLE患者(SLE组)、52例并发狼疮性肾炎(LN)的SLE患者(LN组)及28例健康献血员(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反向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其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水平及外周血循环系统sEPCR 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LN组和SLE组血浆sEPCR水平及sEPCR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05),且LN组显著高于SLE组(P〈0.01、0.05)。认为sEPCR在SLE及LN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作为LN早期诊断标志物;以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为靶位可能成为治疗SLE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47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霞  霍晓聪  林金盈 《内科》2009,4(3):350-352
目的探讨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方法47例老年SLE的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疗效与中青年组60例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出现浆膜炎、继发性干燥综合征、血液系统异常、肺损害及抗核抗体(anti-ANA)、抗SSA抗体(anti-SSA)、类风漫因子(RF)的阳性率与中青年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出现皮疹、雷诺现象、光过敏、肾损害、周围血管炎、补体C3降低及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抗Sm抗体(anti-Sm)、抗RNP抗体(anti-RNP)的阳性率与中青年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老年组确诊时疾病活动指数(SLEDAl2000)比中青年组明显降低(P<0.05);老年组系统性红斑狼疮脏器损伤指数(SLICC/ACRDI)评分比中青年组明显升高(P〈0.05);老年组从发病到确诊时间与中青年组比较明显延长(P〈0.05);老年组误诊率与中青年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两组疗效及预后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老年SLE临床表现不典型,与中青年SLE有较多不同;老年SLE与中青年SLE比较,疾病活动指数低,损伤指数高,误诊率高,疗效及预后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谷氨酰胺(GLN)的含量,分析SLE患者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方法取30例SLE患者和30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用化学比色法检测两组血清T—AOC、MDA和CSH,酶法检测GLN,另外检测SLE患者血清补体C3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LE组血清T—AOC和GLN显著降低(P〈0.01或〈0.05),MDA显著升高(P〈0.05),GSH无显著变化;SLE组血清MDA与c3含量呈负相关(r=-0.566,P〈0.05)。结论SLE患者体内氧化水平明显升高,抗氧化能力降低,血清MDA升高与SLE病情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尼麦角林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CTS)的疗效。方法:将68例CTS患者随机分为2组,尼麦角林组给予尼麦角林联合皮质类固醇治疗,地巴唑组给予地巴唑联合皮质类固醇治疗,4、1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和神经电生理变化。结果:尼麦角林组治疗后4周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和功能评分(FSS)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12周时其效果更为明显(P〈0.05),与地巴唑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神经电生理指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尤其以环指正中、尺神经感觉潜伏期差值恢复最显著。结论:尼麦角林联合皮质类固醇能有效改善轻中度CTS临床症状和电生理指标,并取得持久的缓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溶栓加序贯抗凝治疗方案在次大面积肺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同时行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PaCO2、PA-aO2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0.01),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心率及呼吸频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CT肺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出血倾向无显著增加。结论尿激酶溶栓同时行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盐酸美金刚治疗老年痴呆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盐酸美金刚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及行为异常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50例老年痴呆患者按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分为轻度(〉20),中度(10~20)以及重度(〈10)共计3组。按痴呆诊断类型可分为混合性痴呆,阿尔兹海默病以及血管性痴呆。此外对单用盐酸美金刚组与联合使用胆碱酯酶抑制组的疗效进行了比较。患者服用美金刚治疗12W,治疗后第1,4,12W用ROSA评分来评价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盐酸美金刚对于中,重度痴呆具有较好的疗效,治疗4W后3组患者中ROSAP1评分分别提高了3.3分但〉0.05),2.4分(P〉0.05)和2.6分(P〈0.01),ROSAP2评分分别提高了2.2分(P〉0.05),2.8分(P〈0.01)和1.0分(P〉0.05)。治疗12W后ROSAP1评分分别提高了6.8分(P〈0.05),6.9分(P〈0.01)和5.8分(P〈0.01),ROSAP2评分分别提高了3.2分(P〉0.05),3.3分(P〈0.01)和1.5分(P〈0.05)。盐酸美金刚对于阿尔茨海默痴呆以及混合性痴呆的疗效优于血管性痴呆。治疗4W后3组患者中ROSAP1评分分别提高了2.4分(P〉0.05),2.5分(P〈0.05)和3.4分(P〈0.01),ROSAP2评分分别提高了3.5分(P〉0.05),2.1分(P〈0.01)和1.6分(P〉0.05)。治疗12WROSAPl评分分别提高了6.3分(P〈0.01),5.4分(P〈0.05)和7.4分(P〈0.05),ROSAP2评分分别提高了2.1分(P〈0.01),3.1分(P〈0.01)和2.5分(P〉0.05)。盐酸美金刚与胆碱酯酶抑制剂联合用药未能优于美金刚单独用药。单一使用盐酸美金刚,4W后ROSAP1、ROSAP2评分分别提高了2.1分(P〈0.01)和1.7分(P〈0.05)。治疗12W后ROSAP1、ROSAP2评分分别提高了4.0分(P〈0.01)和2.4分(P〈0.05)。而联合使用胆碱抑制剂的患者4W后ROSAP1、ROSAP2评分仅分别提高了1.3分(P〉0.05)和0.4分(P〉0.05),治疗12W后ROSAP1、ROSAP2评分仅分别提高了6.0分(P〈0.01)和0.9分(P〉0.05)。结论盐酸美金刚对于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能力以及行为改变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无明显变化,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可溶性标准型CD44(soluble standard form CD44,sCD44std)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了28名健康人和67例SLE患者血清sCD44std水平。根据狼疮活动计算标准(lupus activity count criteria,LACC)确定疾病活动组与稳定组,其中活动组49例、稳定组18例,其中16例活动组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3个月后复查血清,作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SLE患者血清sCD44std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活动组明显高于稳定组(P〈0.01)。血清sCD44std水平在肺病变组、脑病组、肾脏损害组分别显著高于无肺病变组、无脑病组、无肾脏损害组(P均〈0.05)。且血清sCD44std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尿转铁蛋白、尿IgG呈正相关(P<0.01);与血清IgG、血清IgM呈正相关(P〈0.01);与血清C3呈负相关(P〈0.01)。16例活动组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3个月后血清复查,血清sCD44std在治疗稳定后明显下降(P〈0.01)。结论 血清sCD44std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性有关,可作为SLE疾病活动和疗效观察的监测指标之一。sCD44std水平升高提示SLE重要脏器(肺、脑、肾)损害的可能;且可作为肾小球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重型肝炎或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静脉滴注,乳果糖溶液灌肠;对照组给予精氨酸静脉滴注,0.9%氯化钠溶液灌肠。两组疗程均为7天,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检测血氨和肝肾功能,判断临床疗效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0%)明显高于对照组(52.6%)(P〈0.01);治疗后治疗组AST、ALT、TBil、血氨显著降低(P〈0.05,P〈0.01),对照组血氨降低(P〈0.05),两组AST、TBil、血氨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性脑病分期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对改善肝功能、纠正肝性脑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