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内胆汁瘤的成因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51例肝移植术后患者中1例术后2周、3例移植肝转移癌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发生胆汁瘤.采取经皮肝穿刺胆汁瘤造影、彩色超声、CT等检查确诊.结果 4例胆汁瘤中单发2例,多发2例.2例未给予任何处理,随访观察中;2例行经皮肝穿刺胆汁瘤引流术,均死亡.结论 胆汁瘤是肝移植术后肝动脉栓塞及肝癌转移介入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治疗可依据病情行经皮肝穿刺外引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脓肿患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早期制定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2例本院2019年8月~2021年8月就诊的疑似肝脓肿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以手术或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肝脓肿影像学表现,比较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并比较两种方案对不同时期肝脓肿的检出率。结果:经手术或病理诊断结果显示,72例疑似肝脓肿患者中共确诊54例,经常规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共确诊43例,经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共确诊52例;与常规超声比较,超声造影对于肝脓肿诊断灵敏度94.44%(51/54)、准确率94.44%(68/72)较高,漏诊率5.56%(3/54)较低(P<0.05);与常规超声比较,超声造影对于肝脓肿形成初期检出率较高(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于肝脓肿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临床可通过超声造影进行早期筛查诊断,以降低漏诊、误诊现象发生,可尽早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张涛 《医疗装备》2023,(7):77-79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CT血管造影(CTA)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医院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颈动脉超声、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CTA单独及联合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统计超声、CTA单独及联合诊断颈动脉斑块的效能。结果 200例患者中,DSA诊断阳性163例、阴性37例。超声、CTA单独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均较差(Kappa=0.224、0.258),超声联合CTA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41)。超声联合CTA诊断诊断颈动脉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两者单独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CT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且诊断效能高于两者单独诊断,可对颈动脉斑块病变进行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4.
聂刚 《药物与人》2014,(9):338-339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CEUS)在肝癌移植术后肝转移癌射频消融(RFA)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先于超声造影作用下定位射频消融治疗肝癌转移移植术后2—10个月出现肝转移病灶15例,每个病灶均需经过超声造影定位实施穿刺射频消融治疗1—2次,术后根据超声造影以及CT检查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4天后,13例病灶完全消融,2例病灶再次实施RFA治疗30天后无局部复发情况,均无严重的并发症情况。结论:超声造影便于早期准确发现、明确诊断射频消融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肝转移癌,定位效果良好,操作方便,微创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提高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并对CT检查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CT检查结果显示,共71个部位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12个为Ⅰ期,25个为Ⅱ期,34个为Ⅲ期,因患者都为高龄,故均进行手术治疗,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均符合CT表现,CT诊断率为100%。结论:CT检查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其可在疾病早期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变部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脓肿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及超声造影诊断为肝脓肿的患者16人,分析早期及液化期超声造影特点,并用声学定量软件绘制早期肝脓肿及正常肝组织的时间-强度曲线,获得定量参数。结果 经过随访和介入治疗证实肝脓肿15例,误诊1例。15例肝脓肿中早期4例,增强超声表现为弥漫性非均匀性增强伴不规则、稀疏的血管,可见散在的无增强区,早期肝脓肿与正常肝实质TIC曲线相似,早期肝脓肿到达时间(AT)及达峰时间(TTP)早于周边肝实质,峰值强度(PI)高于周边肝实质;液化期10例,增强超声表现为增强厚或薄的边缘,始终不增强的中心,周边及内部分隔上可见到血管。结论 超声造影、TIC曲线和定量分析对肝脓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联合CT血管造影(CTA)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均进行CTPI及CTA检查,并记录相关参数。结果:45例患者中CTPI异常者为36例,在CTPI各参数中,MTT阳性率最高,为100%,CBF次之,为72.2%,CBV最低,为27.8%;观察组的MTT、CBF差值的绝对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CBV无差异(P〉0.05);且CTA异常者CTPI阳性率显著高于CTA正常者(P〈0.05)。结论:CTPI可早期反应脑灌注不足,CTA联合CTPI并对各参数进行分析可提高VBI的早期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郑虹  于小平  陈炜  杨双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9):1193-119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肝移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肝移植术的10例肝癌和22例肝硬化患者为病例组,在移植前后分别行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并于肝动脉期和门脉期进行血管3D成像,重建方法包括MPR、MIP、VR,于MIP图像上分别测量腹腔动脉、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的管径。结果肝动脉期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腹腔干、胃十二指肠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右动脉及其分支;门静脉期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系统情况;利用MIP能准确测量腹腔大动脉血管管径及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的管径;CTA显示对照组与肝硬化组及肝癌组动脉管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管径[(16.7±2.4)mm、(13.1±1.9)mm及(10.8±2.1)mm]均高于对照组[(13.8±1.6)mm、(8.9±1.1)mm及(8.2±1.7)mm,P〈0.05]。结论肝脏MSCTA是了解肝脏供血动脉和门静脉系统情况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联合应用MIP及VR准确显示血管解剖、变异及病变情况,为手术方式及制订术中血管吻合方案提供客观依据,并可监测术后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影像学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516例受检者的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CTA)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82例受检者后期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进行对比。结果:615人冠状动脉正常,轻度狭窄(<50%)411人,中度狭窄(50%~75%)195人,重度狭窄(>75%)170人;支架植入术后125人。182例患者的CTA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有164例造影图像与CTA图像对比基本一致;18例CTA狭窄程度的评价与冠脉造影不符。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是冠心病患者无创检查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为冠心病患者的分级和治疗提供依据,且是高危人群体检筛查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对22例肝移植患者术后3个月内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18例(81.8%),包括胸腔积液18例(81.8%),肺部感染14例(63.6%),肺不张5例(22.7%),肺水肿2例(9.1%),急性呼吸衰竭2例(9.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4.5%),均治愈。结论肝移植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主要由于低蛋白血症、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综合原因所致。有效的预防措施对减少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有重要意义,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其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Liver resection is the curative therapeutic op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iliary tumors, metastases of colorectal and other extrahepatic tumors,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other benign liver diseases. AIM OF STUDY: To summarize the evaluation methods of liver function before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liver resection. METHOD: We summarize the literature about the evaluation of liver function. RESULTS: Perioperative mortality is determined mostly by the extent of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focused on the liver. After resection the remnant liver parenchyma must cope with the challenge caused by increased metabolism, portal overflow, decreased vascular bed and biliary tract and oxidative stress following the operation. If the remnant liver is unable to grow up to this challenge, acute liver failure occurs. This maintains the necessity of determining the hepatic functional reserve and the hepatic remnant volume. Child-Pugh classification is widely spread to predict outcome. Dynamic functional tests such as indocyanin green retention test, galactosyl human serum albumin scintigraphy and aminopyrin breath tests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hepatic reserve. To determine remnant liver volume modern imaging processes such as CT volumetry and hepatobiliary scintigraphy are available. CONCLUSION: After the detailed evaluation resection can be limited to an extent which is oncologically radical enough (1% remnant liver tissue/kg) and spares parenchyma which can ensure survival yet. With careful preoperative examination mortality can be reduced even to reach zero.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2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在常规保肝、护肝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等.结果 经48周治疗,患者肝功能改善、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上升、HBV-DNA下降、Child-Pugh分级上升、肝纤维化各项指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可快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提高肝功能与Child-Pugh分级,改善肝纤维化指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目的 探讨肝脏酶谱在诊断肝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70例不同肝病患者进行血清肝脏酶谱酶活性的鉴定,并将其与108例非肝病患者的肝脏酶谱进行分析,观察不同肝病患者的肝脏酶谱与非肝病患者有无明显区别.结果 肝病患者的血清肝脏酶谱均出现增高,不同疾病的肝脏酶谱增高幅度不同,与非肝脏疾病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急性肝炎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为(356.28±162.54) U/L,肝硬化碱性磷酸酶(ALP)和谷酰转肽酶(GGT)分别为(87.38±90.46)U/L和(109.21±73.64)U/L,肝癌的ALP和GGT分别为(110.24±109.41)U/L和(138.44±46.26)U/L,乙醇性肝炎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AST分别为(157.35±68.38)U/L、(89.34±59.52) U/L和(78.66±61.64)U/L,其他肝病的ALP及GGT和ALP与非肝病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脏酶谱在肝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正常肝脏、乙型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组织中miRNA表达谱差异,以期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了临床对HBV感染发展为肝硬化,进而发展为肝癌这一进程中miRNA的表达变化的进一步阐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9月医院收治的接受肝癌切除及肝组织活检的患者临床资料,运用miRNA芯片对正常肝脏、乙型肝炎肝硬化、HBV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的mi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正常肝脏、乙型肝炎肝硬化、HBV相关性肝癌组织标本总RNA的A260/A280值分别为1.88、1.85、1.83,均具有较为清晰的18S和28S条带,密度之比约为1∶2,质量较好,后续的miRNA芯片检测及PCR实时定量的试验要求能够得到有效满足;乙型肝炎肝硬化、HBV相关性肝癌组织中表达比正常肝脏组织上调和下调至少两倍的miRNA分别有6个和8个,实时定量PCR结果和miRNA芯片结果基本相同,miRNA芯片结果可信。结论正常肝脏、乙型肝炎肝硬化、HBV相关性肝癌组织中miRNA表达谱差异主要体现在进程早期。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