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脊柱外科手术切口细菌感染与无菌性炎症发生相关的高危因素及治疗,为预防切口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1年845例脊桂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发生无菌性炎症及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总结两者的治疗与预防对策.结果 845例手术患者中切口细菌感染23例,占2.7%,无菌性炎症86例,占10.2%;手术操作不当致组织过度损伤、残腔、内固定物、止血材料等人工材料为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无菌性炎症的危险因素;老年体弱、糖尿病、术前皮肤准备不当为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脊柱外科手术切口细菌感染与无菌性炎症的发病原因不同,了解与两者发生相关的高危因素,采取合适的治疗与预防措施,有助于提高脊柱外科手术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莉 《中国保健》2006,14(10):93-94
目的通过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中舒适护理的应用,使病人在生理心理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方法对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中舒适护理的应用.结果通过舒适护理的运用,使患者在生理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条件.结论将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及恢复,并且充实和完善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手术室整体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脊柱外科手术中患者自体血回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本院进行脊柱外科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自体血回输,对照组患者采用异体输血。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异体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值以及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异体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一天、三天以及七天的血红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实施自体血回输,有助于减少异体输血量,同时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手术并发症产生原因及其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所有资料来源于2015年5月-2016年2月前来我院进行脊柱外科手术的48例患者病例进行病例回顾,并分析脊柱外科手术产生并发症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经研究发现48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为11例,占总病例人数的22.91%,其中发生并发症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切口疝、乳糜液漏、泌尿系统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但1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且经过3-6个月回访发现此11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复发以及病情加重等情况发生。结论:对于脊柱外科手术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可能与操作者对手术部位的解剖、操作熟练程度、对器械使用以及术后护理有一定关系,但对其已发生并发症患者给予相应治疗与护理均以恢复痊愈,得到患者与家属的一致好评,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对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应激水平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106例行脊柱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麻醉,研究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的应激反应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T_1、 T_2时的MAP、 HR、 Co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应激反应小、术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6.
李桂龙 《现代保健》2011,(22):147-148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32例经手术治疗的脊柱原发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并对其进行整理和总结.结果 32例术后疼痛感觉明显降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得到很好改善,SF-36评分末次随访测量平均值为61.3(38~85),较术前(38.5)增加22.8.所有患者在术后均得到很好的随访,资料完成可靠.患者术后4例复发,总复发率为12.5%.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患者术后症状能得到很好的改善,术后复发率低,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红星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6514-6515,6520
目的 研究不同术式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2月期间收集148例入住某院外科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疗效,分析不同术式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各指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组间x2检验,检验水平P=0.05.结果 148例脊柱结核患者,行脊柱结核切开引流术42例,前路脊柱结核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6例,后路脊柱结核清除椎间钛网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50例.148例患者总结核病灶治愈率85.8% (127/148)、植骨融合成功率88.7% (94/106)、术后并发症率8.8% (13/148)、术后复发率4.1%.B组与C组相比较,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其后凸Cobb角纠正率、植骨融合成功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结核病灶治愈率、植骨融合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率、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脊柱手术需根据患者脊柱结核侵犯的部位、病变特点、脊柱稳定性破坏程度等特点,选择适合个体病例实际情况的术式,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术式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收取的46例脊柱结核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6月~2017年3月,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传统组和路径组,传统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路径组按照健康教育路径进行临床健康教育.后评价比较两组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传统组,路径组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健康教育内容掌握度评分均更高,结果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按照健康教育路径对脊柱结核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对于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改善患者对于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临床实践研究强直性脊柱炎伴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笔者将选取解放军251医院收治的1例强直性脊柱炎伴脊柱骨折患者,通过对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观察并详细记录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结果:本文病例的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时间为225min,术中出血量为264mL,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术后切口达到Ⅰ期愈合;按照ASIA分级标准评估术后恢复情况,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至E级。结论: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的脊柱骨折特点选取合适的手术方武,可重建骨折脊柱的稳定性,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脊柱神经功能恢复,并提升脊柱骨折术后愈合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手术室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52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为参照组(n=26例)与实验组(n=26例),将实行常规护理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行手术室护理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脊柱骨折手术患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满意度评分对比参照组数据P<0.05且差异显著,统计学存在意义.结论:将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在脊柱骨折手术患者中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