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FS-LASIK)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治疗近视术后干眼参数的差异。方法Meta分析。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超星Medalink、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对比较FS-LASIK和SMILE术后干眼参数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眼表疾病指数(OSDI)。采用RevMan 5.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疗效分析以加权均数差(WMD)及95%CI表示。采用Cochrane风险评价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结果共有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317例(477眼),其中235眼行FS-LASIK,242眼行SMILE。Meta分析结果显示:FS-LASIK和SMILE患者术前SIT(WMD=-0.20,95%CI:-1.16~0.76,P>0.05)、BUT(WMD=-0.10,95%CI:-0.88~0.6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两者SI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及6个月两者BU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65,95%CI:-1.10~-0.20,P<0.05;WMD=-1.09,95%CI:-1.77~-0.40,P<0.01),术后6个月两者OS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9.18,95%CI:4.65~13.71,P<0.05)。结论与FS-LASIK相比,SMILE术后干眼症状较轻,对眼表的干扰更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泪膜的变化,BUT、泪液分泌试验和泪河高度的相关性.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3年8~9月长春爱尔眼科医院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并随访3个月的患者120例(240只眼),观察术前、术后1周、1、2和3个月患者的荧光素检查的泪膜破裂时间(BUT)、Oculus角膜地形图仪检查的BUT、泪液分泌试验(S Ⅰ t)、Oculus角膜地形图仪检查的泪河高度(TMH)的变化,同时观察荧光素BUT和Oculus BUT、泪液分泌试验和Oculus泪河高度的相关性.结果 Oculus BUT: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5),术后1、2、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56,0.663,0.087>0.05).荧光素BUT:术前荧光素BUT与术后1周、l、2、3个月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3,0.025,0.004,0.000< 0.05).Schirmer Ⅰ试验:术后1周、1个月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0.002<0.05),术后2、3个月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6,0.753>0.05).泪河高度:术后1周、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05),术后2、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96,0.229>0.05).Oculus BUT和荧光素BUT相关分析:相关关系为正相关.泪河高度和Schirmer Ⅰ相关分析:无相关关系.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早期影响泪膜的稳定性;Oculus角膜地形图仪非侵入性BUT检查具有可靠性,重复性较好,可以作为临床干眼诊断的一个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3.
比较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不同时间点干眼参数与角膜知觉的变化,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泪膜及角膜知觉的影响并分析2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行FS-LASIK患者24例(48眼),行SMILE患者21例(41眼)。在术前及术后1、3个月采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行泪河高度(TMH)、非入侵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包括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F-BUT)与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Avg-BUT)]的检查,并进行中央角膜知觉检查。组内手术前后各观察指标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一般资料及各观察指标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角膜知觉与干眼参数的相关性采用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2组间术前各干眼参数与中央角膜知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S-LASIK 组与SMILE组TMH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较术前均下降(F=21.213,P<0.001;F=14.648,P<0.001), SMILE组术后2 个时间点的TMH高于FS-LASIK组(t=-5.549,P<0.001;t=-3.028,P=0.003)。 FS-LASIK组NIF-BUT术后1个月较术前下降(F=4.603,P=0.019);而SMILE组NIF-BUT在术后2个时间点较术前值虽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99,P=0.516);术后1个月SMILE组NIF-BUT优 于FS-LASIK组(t=-3.430,P=0.001)。FS-LASIK组NIAvg-BUT在术后1个月较术前下降(F=3.580, P=0.042);SMILE组NIAvg-BUT术后2个时间点较术前虽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74, P=0.761);SMILE组NIAvg-BUT 2 个时间点均在术后优于FS-LASIK组(t=-2.395,P=0.019; t=-2.431,P=0.017)。FS-LASIK组中央角膜知觉术后各时间点较术前下降,术后3个月高于术后1个月(F=121.919,P<0.001);SMILE组中央角膜知觉术后1个月较术前下降(F=54.032,P<0.001);术后各时间点SMILE组均优于FS-LASIK组(t=-5.367,P<0.001;t=-3.242,P=0.002)。2组术后各时间点中央角膜知觉与干眼参数均呈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FS-LASIK和SMILE组的干眼参数与中央角膜知觉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患者行SMILE术后干眼参数与中央角膜知觉优于行FS-LASIK 者,且中央角膜知觉与干眼参数均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飞秒激光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和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术后干眼及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06在我院行角膜屈光手术患者60例120眼.其中SMILE组30例60眼,FS-LASIK组30例60眼.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wk,1、3、6mo的干眼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FL)、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MILE组和FS-LASIK组术后1wk、1 mo干眼症状问卷评分分别为0.36±0.48、0.95±0.59分;0.15±0.36、0.36±0.6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85,P<0.01:t=-2.370,P=0.019).SMILE组和FS-LASIK组术后1wk、1 mo的FL评分分别为1.13±0.72、1.85±0.79分;0.68±0.50、1.38±0.5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49,P<0.01;t=-7.232,P<0.01).SMILE组和FS-LASIK组术后1wk,1、3mo的SⅠt分别为13.11 ±1.93、8.76±1.36mm/5min,13.81±1.61、10.60±2.08mm/5min,14.45±1.51、11.85±2.42mm/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228,P<0.01;t=9.459,P<0.01;t=7.042,P<0.01).SMILE组和FS-LASIK组术后1wk,1、3mo的BUT分别为11.15±1.71、8.55±1.19s;12.15±1.69、9.68±1.40s;12.51±1.83、10.93±1.90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622,P<0.01;t=8.669,P<0.01;t=4.637,P<0.01).结论:与FS-LASIK手术比较,SMILE手术切口小、术后干眼症状轻、恢复快,舒适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背景 小切口角膜微透镜取出术(SMILE)术中无准分子激光虹膜跟踪技术,故矫正散光的效果存在争议,了解其矫正近视散光的效果将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目的 探讨SMILE与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矫正低中度近视散光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纳入2013年12月至2014年7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分别接受SMILE的患者51例95眼及同期接受FS-LASIK的低中度近视散光患者40例69眼,SMILE组与FS-LASIK组间术前球镜度、柱镜度和等效球镜度(SE)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眼于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均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进行显然验光、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压测量及角膜地形图测量.利用矢量分析法计算2种手术方式术前及术后残余散光的分布情况,并选取矫正指数(CI)、成功指数(IOS)、误差角(AofE)和变平指数(FI)等指标评价散光的矫正效果,以安全性指数、有效性指数作为评价视力恢复程度的指标,对2个组间疗效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对术前Kappa角与各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SMILE组术后球镜度、柱镜度和SE分别为(0.003±0.106)、(-0.063±0.126)和(-0.029±0.101)D,FS-LASIK组分别为(0.112±0.212)、(-0.091±0.142)和(0.067±0.198)D,SMILE组术后球镜度和SE均明显低于FS-LASI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328、-3.197,均P<0.05).矢量计算结果显示,SMILE组术后以顺规散光为主,而FS-LASIK组术后则以斜轴散光为主,SMILE组术后CI和FI均明显低于FS-LASI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051、-3.126,均P<0.05),SMILE组术后CI略低于1,而FS-LASIK组术后CI略高于1.SMILE组IOS和AofE小于FS-LASIK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557,P=0.119;Z=-1.923,P=0.054).2个组中术眼术后的安全性指数和有效性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MILE组安全性指数和有效性指数与术前Kappa角的偏移量均呈负相关(r=-0.258、-0.257,均P<0.05). 结论 SMILE和FS-LASIK均能有效矫正低中度近视散光,术后均能达到预期视力.SMILE手术切口的愈合反应轻于FS-LASIK,故术后残余散光轴向偏差小.SMILE术后散光呈欠矫趋势,术者可根据经验适当增加散光矫正度.  相似文献   

6.
比较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和去瓣乙醇辅助的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术后的干眼状况。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 2月在宁波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行FS-LASIK的近视患者(FS-LASIK组)30例(30眼),行去瓣 LASEK的近视患者(LASEK组)30例(30眼)。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评估2组患者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2组数据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检验。结果:2组间各时间点OSDI问卷分数、SⅠ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S-LASIK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的BUT与LASEK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的BUT较LASEK组更长(t=2.81,P=0.01)。与术前相比,FS-LASIK组术后3个月的角膜荧光素染色显著增加(t=3.48,P=0.008),术后6、12个月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EK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角膜荧光素染色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的OSDI问卷分数和SⅠT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S-LASIK组、LASEK组的 BUT在术后3、6个月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术后12个月均较术前显著延长(t=3.14, P=0.01;t=2.43,P=0.04)。结论:FS-LASIK和去瓣LASEK术后干眼程度都较轻,且2种术式对干眼的影响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和评价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 (FS-LASIK)矫正近视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71例患者(142眼)分为2组:SMILE组36例和FS-LASIK组35例.术前及术后1d、7d、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检查记录2组患者的UCVA和屈光度,并用Zywave波前像差仪检查总高阶像差、球差、三阶垂直彗差、三阶水平彗差.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术后1 d FS-LASIK组UCVA较SMILE组好,术后7d、1个月时2组UCVA相近,术后3个月后,SMILE组显示出较FS-LASIK组更好的UCVA,术后不同时间点2组UCVA≥术前BCVA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d和6个月时2组等效球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6、0.41,P>0.05);2组术后早期总高阶像差均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3个月有所下降,术后6个月SMILE组低于FS-LASIK组;2组术后1d、7d、1个月、3个月球差均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6个月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水平;术后2组垂直彗差均较术前增加,术后3个月开始有所下降,术后6个月时接近于术前;术后各时间点2组水平彗差较术前均明显增加.术后不同时间点2组总高阶像差、球差、垂直彗差、水平彗差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MILE和FS-LASIK矫正近视安全、有效,术后均有较好的视力矫正效果;2种手术都会造成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背景 目前干眼发病率较高,干眼患者泪膜不稳定可严重影响飞秒激光辅助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术后术眼的视觉质量.以往泪膜和视觉质量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影响了FS-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预期.采用客观定量的泪膜稳定性和视觉质量检测方法,术前及时改善早期干眼患者的泪膜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FS-LASIK手术前后术眼泪膜质量对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于2015年8-12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纳入符合常规手术适应证、术前矫正视力≥5.0的近视患者120例120眼,术前客观散射指数(OSI)值均<1.2.按照《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中关于轻度干眼的诊断标准和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干眼组71眼和非干眼组49眼,2个组间人口基线特征匹配.非干眼组术眼接受FS-LASIK,轻度干眼组使用质量分数0.1%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1个月后接受FS-LASIK.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行裂隙灯显微镜、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度(SE)、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并评价术眼安全指数和有效指数;采用OQASTMⅡ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定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和OSI. 结果 非干眼组和轻度干眼组术眼的安全指数分别为1.05±0.11和1.03 ±0.09,有效指数分别为1.02±0.14和1.01±0.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91、0.147,均P>0.05);非干眼组和轻度干眼组术眼术后1个月和3个月BUT较术前均明显缩短,术后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轻度干眼组术眼术后3个月BUT值明显低于非干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3和6个月非干眼组和轻度干眼组术眼平均OSI值较术前明显增加,同时间点轻度干眼组术眼平均OSI值明显高于非干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干眼组和轻度干眼组术后1、3和6个月术眼MTF cut off值均明显低于各自的术前值,术后6个月轻度干眼组术眼MTF cut off值明显低于非干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非干眼组和轻度干眼组术眼BUT、平均OSI值和MTF cut off值均接近术前水平.结论 FS-LASIK术后可获得较好的客观视觉质量,术前泪膜稳定性与术后客观视觉质量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干眼患者的泪膜不稳定对人眼的多个视觉质量指标造成影响;OQAS-Ⅱ系统可早期发现和随访监测干眼的泪膜变化,有助于屈光不正患者手术适应证筛选和对术眼术后视觉质量进行合理预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 )与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 (SMILE)对屈光不正患者眼表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角膜屈光手术的63例(126眼)屈光不正患者进行观察。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FS-LASIK组 31 例(62 眼),SMILE组 32 例(64 眼),术后随访 6个月,观察并收集数据。观察指标包括:眼表疾病指数 (OSDI)量表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河高度(TMH)、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IKBUT)、脂质层厚度、睑板腺功能评估得分、眼红指数(HI)。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S-LASIK组患者术后 1 周、1 个月、6 个月OSDI评分较术前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术后 1 周时 OSDI 评分增加最明显。SMILE组患者术后1 周、1 个月OSDI评分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 周、1 个月、6 个月OSDI 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S-LASIK组均高于SMILE组。两组患者术后 1 周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 1 个月、6 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S-LASIK组患者术后 1周、1 个月、6 个月TMH与术前相比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在术后 1 周减小最为显著。SMILE组患者术后 1周、1 个月TMH亦均较术前减小(均为P<0.05)。FS-LASIK组患者术后 1周、1 个月、6个月NIKBUT与术前相比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在术后 1 周减小最为显著。SMILE组患者术后 1周、1 个月、6 个月NIKBUT与术前相比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 周、1 个月、6 个月NIKBU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S-LASIK组均小于SMILE组。FS-LASIK组患者术后 1 周、1 个月、6 个月脂质层厚度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MILE组患者术后 1 周、1 个月脂质层厚度亦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 1 周、1 个月、6 个月睑板腺功能评估得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S-LASIK组和SMILE组患者术后 1周HI与术前相比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 1 周HI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LASIK组高于SMILE组。结论 FS-LASIK与SMILE均会对患者眼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 FS-LASIK对术后眼表的影响较SMILE明显,且这种影响作用的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不同年龄组患者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方法:选择性收集2014-07/2015-06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患者75例150眼,要求30岁以下、30~ 40岁、40岁以上患者各选取25例50眼.检查术前,并随访术后1wk,1、2、3mo时患者的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的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并应用McMonnies干眼病史问卷调查表(McMonnies Questionnaire,MQ)评估干眼症状得分.结果:三组患者术前干眼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30岁组最低,40岁以上组最高.术后1wk,三组干眼症状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上升,随后均逐渐下降.其中,30岁以下、30~40岁组在术后2mo评分下降至术前水平,40岁以上组在术后3 mo下降到术前水平.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各时点BUT和TM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指标均为<30岁组最高,40岁以上组最低.术后1wk,三组患者两指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随后均逐渐上升.其中,30岁以下、30~ 40岁组在术后3mo BUT回升至术前水平,而40岁以上组未回升到术前水平;30岁以下的TMH在术后2mo即回升到与基线没有统计学差异,3()~40岁组、40岁以上组的TMH在术后3mo回升到与基线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可影响干眼症状和泪膜的稳定性,影响程度随术后时间逐渐减弱,年龄越小的患者更快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术后早期双眼调节功能和视感知觉功能的变化及差异。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中心行SMILE和FS-LASIK手术的患者60例(120眼),其中SMILE组35例(70眼),FS-LASIK组25例(50眼)。测量术前术后1周、 1个月、3个月的调节功能(正/负相对调节、调节幅度、调节反应、调节灵活度)和视感知觉功能(知觉眼位、注视稳定性、精细立体视)。用t检验、Wilcoxon检验或λ2 检验进行组间数据比较,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t检验、Kruskal-Wallis H或λ2检验进行组内不同时间点间比较。结果:SMILE组正相对调节术后1、3个月较术前提高(P<0.05),单、双眼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术后1、3个月均较术后1周提高(P<0.05),术后3个月单眼调节幅度高于术前(P=0.028)。垂直眼位、5 m精细立体视术后1、 3个月较术前提高(P<0.05)。FS-LASIK组正相对调节术后1个月较术后1周提高(P=0.02),术后3个 月较术前、术后1周提高(P<0.05),单、双眼调节幅度术后3个月较术前,术后1周、1个月提高(P<0.05), 单、双眼调节灵活度术后1周低于术前(P<0.05),术后1、3个月较术后1周提高(P<0.05),且在术后 3个月恢复到术前水平。5 m精细立体视术后3个月较术后1周提高(P<0.05)。组间比较:FS-LASIK 组术前双眼调节幅度(t=-2.067,P=0.043),术后1个月负相对调节(t=-3.181,P=0.03)及术后3个月单眼调节幅度(t=-2.126,P=0.036)高于SMILE组,而术后1周正相对调节(t=-2.249,P=0.028)、单眼调节灵活度(t=3.013,P=0.003),术后1个月双眼调节幅度差值(t=3.031,P=0.004)小于SMILE组。 FS-LASIK组术后1周、1个月2.5 m精细立体视和5 m精细立体视,术后3个月5 m精细立体视等级总体低于SMILE组(P<0.05)。结论:SMILE与FS-LASIK不仅能改善高度近视双眼局部调节功能,还能改善大脑知觉层面的高级视功能。且SMILE术后早期视感知觉功能恢复快于FS-LASIK。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 mm微切口与3~5 mm切口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角膜前后表面及整体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方法对照研究。选取行SMILE手术的患者61例(61眼),取右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2 mm微切口SMILE术的26例(26眼)作为MILE组,行3~5 mm切口SMILE术的35例(35眼)作为对照组,采用Pentacam测量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角膜前、后表面及整体角膜的波前像差值。术后6个月时,MILE组和对照组完成随访的病例数分别为20例和35例。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同一组内手术前后像差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的像差值。结果在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角膜前、后表面及整体角膜的总高阶像差(tHOA)、垂直彗差(Z3-1)、水平彗差(Z31)和球差(Z40)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ILE组,术后1个月和6个月角膜前表面和整体角膜的tHOA、Z3-1、Z31和Z40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角膜后表面的Z3-1和Z40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的角膜前表面tHOA、Z3-1和Z31在术后1个月和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个月=3.509、-4.103、2.418,P<0.05;t6个月=2.248、-2.628、2.617,P<0.05),2组间角膜后表面的Z31在术后1个月和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6、-2.852,P<0.05),2组间整体角膜tHOA、Z3-1和Z31在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6、-3.323、2.623,P<0.05)。结论不同切口大小对角膜前、后表面及整体角膜不同项高阶像差的影响不同,术后6个月时切口大小对整体角膜的tHOA,Z3-1、Z31和Z40无影响,2 mm的微切口对角膜后表面像差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2.0mm微切口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2.0mmsmallincisionlenticuleextraction,2.0mmSMILE)与飞秒激光辅助的LASIK(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withfemtosecondlaser,FS-LASIK)矫正近视的疗效。方法 研究纳入行2.0mmSMILE的近视患者48例(96眼),同期行FS-LASK者50例(100眼),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visual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屈光度、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oflife,QOL)得分及手术满意度量表评分。结果 在术后1周以后SMILE组视力高于FS-LASIK组,且状态较FS-LASIK组更为稳定。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SMILE组UCVA≥术前BCVA的比例高于FS-LASI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早期(术后1周)SMILE组存在1例过矫,而FS-LASIK组存在1例欠矫,但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手术患者均在±1.00D范围内。术后平均角膜前表面形态变异指数及垂直不对称指数在各时间点均为FS-LASIK组大于SMIL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QOL得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QOL得分均较术前有所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MILE:t=-13.85,P=0.00;FS-LASIK:t=-13.21,P=0.00),而两组术后6个月QOL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较高的再次手术选择率及手术推荐率,并且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2.0mmSMILE与FS-LASIK均具有良好的有效性、稳定性以及可预测性,术后都可获得良好的视力及良好的生活质量,前者更好地保持了角膜前表面的形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和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 膜磨镶术(FS-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后表面高 度(PCE)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 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的高度近视患者共144例(144眼),分为3组,每组各48例(48眼),分别行SMILE、 FS-LASIK及LASEK。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分析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角膜顶点PCE 及2 mm、4 mm直径平均PCE。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量(△PCE)为术后PCE与术前PCE差值。采用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组内及3组间PCE和△PCE进行比较。术后6个月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3组 △PCE与中央角膜厚度(CCT)、透镜厚度/切削深度(LT/AD)及剩余基质床厚度(RBT)进行分析。 结果:3组PCE仅在角膜4 mm直径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9,P<0.001),术后6个月,SMILE及 FS-LASIK组PCE小于LASEK组(F=9.75,P<0.001)。3组△PCE在角膜各区域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LASEK组角膜中央后表面术后1个月较术前轻微后移(P=0.001),至术后6个月时回弹至术前高度。 SMILE组及LASEK组术后1个月4 mm直径角膜后表面较术前均有轻微前移(P<0.05),至术后6个月 维持稳定。FS-LASIK组PCE在角膜各区域及手术前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S-LASIK组2 mm环及4 mm环△PCE与AD呈轻度正相关(r=0.31,P=0.029;r=0.30,P=0.039),其余参数间均无相 关性。结论:SMILE、FS-LASIK及LASEK矫正高度近视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无差异;3种方式 矫正高度近视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均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FS.LASIK)和SMILE治疗近视术后角膜敏感性的差异。方法Meta分析。采用严密设计的检索策略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对比较FS—LASIK和SMILE术后角膜敏感性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中央角膜敏感性。采用RevMan5.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加权均数差(WMD)(95%CI)为疗效分析统计量。对检索文献的证据等级按照Jadad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共有4篇文献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共198例(316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FS.LASIK和SMILE中央角膜敏感性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WMD=O.28.95%CI:-0.73~1.29,P〉0.05);然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两者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WMD-14.56,95%CI:-23.79~-5.34。P〈O.01;WMD=-15.29。95%CI:-22.46--8.11,P〈0.01;WMD=-13.12,95%CI:-18.77~-7.46,P〈O.01;WMD-3.45,95%CI:-5.72~-1.18,P〈0.01)。结论与FS.LASIK相比,SMILE术后角膜敏感性下降幅度可能更小,恢复更快:术后6个月时。SMILE术后角膜敏感性仍高于FS-LASI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