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6 毫秒
1.
检测892例各类肝病患者血清中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戊型(HEV)肝炎病毒标志物。丙型肝炎患者占肝病患者13.6%(121/892),其中59.5%(73/121)为重叠感染。HCV与HBV重叠感染最常见,占64.6%(47/73),其次是HCV、HAV和HBV(13.7%),HCV与HEV(18.2%),HCV与HAV(6.8%),及HCV、HBV和HEV(6.8%)。HCV重叠感染者重症肝炎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单纯HCV感染者。结果提示,重叠感染是HCV感染者病情恶化及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203例重型肝炎的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单纯HBV感染108例(53.2%),HCV感染6例(2.95%),HEV感染8例(3.94%),HBV和HCV混合感染17例(8.37%),HBV和HEV混合感染36例(17.73%),12例(5.91%)未找到确切病因,表明HBV感染仍是重型肝炎的最主要病因(176/203),其次为HEV感染(50/203),HCV感染排第三。本文尚观察到HBV混合HEV感染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3.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对HBV或HCV复制的影响。方法检测124例各型肝炎血清HBVDNA、HCVRNA、抗HCV和HBV5项标志,对比分析HBV或HCV单纯感染及两者重叠感染时血清HBV复制标志[HBVDNA及(或)HBeAg]或HCV复制标志(HCVRNA)的检出率。结果HCV单纯感染组HCVRNA检出率83.33%(25/30),高于HCV与HBV重叠感染组55.56%(P<0.05),临床类型分析显示这种差异发生在慢性肝炎组;HBV单纯感染组复制标志检出率为41.86%(18/43),重叠感染组HBV复制标志检出率为30.56%(11/36),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BV与HCV重叠感染时HCV复制受到抑制,HBV复制标志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组386例乙肝患者合并其它肝炎病毒感染的总感染率为32.90%。其中合并HAV、HCV、HDV和HEV感染的感染率分别为8.03%、17.09%、6.99%和0.77%。可见HBV合并HCV感染率较高,值得重视。HBV合并感染组治愈好转率(67.72%)较HBV单纯阳性组(82.24%)低,而恶化死亡率(32.28%)较单纯阳性组(17.76%)高(P<0.05)。HBV合并HCV和HDV感染的患者,其临床治愈好转率(60.61%和55.56%)低于HBV合并HAV和HEV组(90.32%和100%),而恶化死亡率(39.39%和44.44%)高于另外二组(9.68%和0)(P<0.05)。以上结果说明,合并感染,特别是HBV合并HCV或HDV感染,能够加重病情,延缓恢复,导致肝病加重,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对甲型肝炎病毒(HA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的34例病人的临床经过和HBV血清标志物改变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甲型病毒性肝炎重叠HBV感染后,其整个临床过程没有明显改变。HAV感染1~2个月后与感染前比较,HBV血清标志物的阳性率(除HBsAg和抗HBs外)均有明显改变,其中HBeAg,抗HBc,三项阳性及抗HBc-IgM明显降低,抗HBe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提示感染HAV后,HBV复制和感染能力减弱,机体抗HBV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6.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发病机理与机体免疫状态关系密切,乙肝病毒(HB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会直接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并可隐藏HBV,造成复发,因此PBMC内HBV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由于血清学方法不能直接判断PBMC感染HBV,我们...  相似文献   

7.
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徐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情况。方法 对徐州地区2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进行血清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及丙型肝炎病毒(HBV、HCV)重叠感染与单纯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1)徐州地区HBV、HCV重叠感染率为12.96%(32/247)。(2)重叠感染者的年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相似文献   

8.
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的检出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203例重型肝炎的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单纯HBV感染108例(53.2%)HCV感染6例(2.95%),HEV感染8例(3.94%),HBV和HCV混合感染17例(8.37%),HBV和HEV混合感染36例(17.73%),12例(5.91%)未找到确切病因,表明HBV感染仍是重型肝炎的最主要病因(176/203),其次  相似文献   

9.
树接种以人乙肝病毒(HBV)后,过半数动物获感染。HBV感染量可低于1CID/ml。HBV阳性树血清能连续传代感染,并可用乙肝疫苗预防。用此动物模型进行HBV及(或)黄曲霉毒素B1(AFB1)诱癌研究。结果,肝癌及癌前病变诱发率在感染HBV并摄入AFB1的树显著高于单暴露MFB1或HBV者;感染者肝组织及(或)肝癌中检出HBVDNA并可整合于宿主肝基因中。提示HBV和AFB1有协同致癌作用并支持HBV与肝癌的病因学联系。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司法系统职工HB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司法干警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状况和危险因素,1993年3月我们对河南省司法厅所属两单位1042名干警HBV感染状况进行血清流行病学研究。检测方法使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结果发现,该人群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和HBV总感染率分别为4.8%、33.4%、17.08%和46.1%。从人群分布来看,HBV感染存在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本人肝病史、家庭成员肝病史,注射史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共用茶杯等)是该人群HBV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提示,密切生活接触是HBV感染不可忽视的因素,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病毒重叠其它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及预后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892例各类肝病患者血清中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戊型(HEV)肝炎病毒标志物,丙型肝炎患者占肝病患者13.6%(121/892),其中59.5%(73/121)为重叠感染。HCV与HBV重叠感染最常见,占64.6%(47/73),其次是HCV,HAV和HBV(13.7%)HCV与HEV(18.2%),HCV与HAV(6.8%),及HCV,HBV和HEV(6.8%),H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为防治HBV 的院内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295 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血清HBV标志物检测。结果: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五项HBV 标志物阳性率分别为8.73% 、31.04% 、2.7% 、21.78% 、15.29% ,HBV 总感染率为43.63% ;565 例阳性标本检出HBV感染模式15 种,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小三阳)占12.2%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大三阳)占5.84% 。结论:精神科住院患者中存在HBV 传染源,病区应加强监测、隔离、消毒等综合性措施,预防住院患者HBV 的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3.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状况及对肝病的影响。方法对150例HBV感染者分别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抗-HCV和HCV-RNA。结果HBV/HCV双重感染占14.67%;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双重感染明显高于急性肝炎和病毒携带者;双重感染对HBV的复制无明显干扰。结论HBV感染者中的HCV感染率较高;HCV与HBV有协同致病作用;HCV感染对HBV的复制无明显影响;HCV与HBV主要经血液和血制品传播  相似文献   

14.
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对7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抗-HCV及HBV标志检测,抗-HCV阳性率为39%,HBVM阳性率为83.1%,其中,单独HBV和HCV感染分别为50.6%和6.5%;HBV和HCV混合感染为32.5%;13例HBVM阴性的肝癌患者抗-HCV阳性5例(38.5%)。结果提示HBV感染仍是肝癌的主要病因,HCV感染亦较高,HBV和HCV混合感染较为常见,在与HBV感染无关的肝癌患者中,HCV感染率较高,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22例各型肝病患者用ABC法同时检测肝内HDV及HBV抗原。结果显示,HBsAg和/或HBcAg检出率为27.87%(34例),其中HBcAg为13.22%(16例),HBsAg为18.18%(22例),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HDAg检出率为4.92%(6例),这6例丁型肝炎血中均检出HBsAg和抗一HBc,为慢性肝炎.在重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肝内未检出HDAg.说明我国肝炎病毒感染仍以HBV为主,HDV感染率明显低于欧美,HDV感染与HBV感染关系密切,HBV感染合并HDV感染时易使病程慢性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与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②方法采用ELISA法和PCR法对126例PHC病人,60例慢性肝炎(CH)病人和6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HAV,HBV,HCV和HEV等4种病毒的血清标志物进行了检测。③结果PHC病人中HBV感染率为92.85%,HCV感染率为20.6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1.67%和1.67%(χ2=11.78,120.56,P<0.01).51.28%的HBV感染者表现为抗HBe阳性和HBeAg阴性。所有HCV感染者均伴有HBV感染。④结论PHC发生除主要与HBV感染有关外,亦与HCV感染有关,而与HAV和HEV感染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7.
用ELISA测定181例各型HBV感染者血请中HDV标志物,结果HDVM阳性57例,阳性率为31.49%。各型肝炎间HDV感染卒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依次为SH>LC>CAH>CPH>AH>ASC。用异羟基洋地黄毒试元标记的HBVDNA探针测定其中57例HBV/HDV及单纯HBV感染病人血清中HBvDNA及其含量,结果HBVDNA的检出率在HBV/HDV组(67.92%)明显低于单纯HBV感染组(84.62%)(P:0.0152),且前组中HBVDNA含量也明显低于后组(P<0.05)。以上结果提示:HDV感染多见于严重的及慢性肝脏疾病;在HBV/HDV感染的急性期,HBV复制受到抑制;而在重症型、慢性期和肝硬化时则未见这种抑制现象,说明在HBV/HDV感染的不同阶段可表现出不同的病毒复制现象。  相似文献   

18.
树鼩感染丁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者以树为对象、建立丁型肝炎病毒(HDV)/乙型肝炎病毒(HBV)实验感染动物模型,为丁型肝炎发病机理和药物筛选提供研究基础。对人工饲养的20只健康成年树 接种HBVDNA阳性血清后HBsAg的转阳率为75%(15只);分别以同时感染(13只)和重叠感染(9只)两种方式接种HBVDNA和HDVRNA阳性血清后,各有8只和6只树 的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丁肝抗原(HDAg)和丁肝抗体(抗HD)相继转阳,部分血清或肝内检出HDVRNA,以HDV/HBV阳性树 血清在树 间进行传代感染,可见第二代4只中3只、第三代5只中4只树 的血清HBsAg、HDAg和抗HDV相继转阳,2只第三代感染树 血清中检出HDVRNA,肝内检出HBsAg和HDAg阳性;连续观察16~19个月,经重叠感染成功的4只树 血清HBsAg持续阳性,2只HDAg和抗HD交替出现,1只抗HD持续阳性,提示可发展成慢性HDV感染;感染HDV的树 血清ATL升高,肝组织有类似肝炎样病理变化,与HDV在黑猩猩体内感染结果类似,提示树 可作为HDV感染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何建宇  杨静 《四川医学》1998,19(2):138-138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产前诊断绵阳市中心医院(621000)何建宇杨静邓文斌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区,人群中HBsAg阳性率高达13.8%,HBV母婴传播不仅造成人群中众多HBsAg携带者,而且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重要因素。因...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肝病中HBV/HCV双重感染的血清学调查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免疫法检测104例慢性肝病和164例献血员丙型肝炎抗体(抗-HCV),阳性率分别为18.3%(19/104)、1.8%(3/164);慢性肝病中HBV/HCV双重感染13例。HBV/HCV双重感染组(B组)与单纯丙型肝炎组(A组)谷丙转氨酶(ALT)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组(C组)ALT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间血清总胆红素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文结果表明:HBV/HCV双重感染可加重肝脏损害,多数病例未见HBV与HCV干扰现象;正常人群也存在丙型肝炎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