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肺隔离症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肺隔离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8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结果:本组8例肺隔离症均为叶内型。最常见症状为反复咳嗽、咳痰,发热、痰中带血、咯血和胸痛。病灶大多位于左肺下叶。术前临床确诊率为37.5%。8例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为肺叶切除术,异常供血动脉均来源于体循环的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结论:肺隔离症可通过胸部增强CT或MRI检查得以确诊,术前确诊率有待提高。手术切除是治疗肺隔离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患者的诊断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经手术证实的成人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病变部位、形态、密度、边缘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分析CT血管造影(CTA)成像的特点。结果:25例肺隔离症患者中,病灶位于左肺下叶者16例,位于右肺下叶者9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16例,反复咯血5例,其他表现4例。CT表现为"珊瑚状"者11例,肺野内实性肿块者7例,囊性病灶者7例。CTA成像提示,25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供血动脉均发自体动脉,其中22例供血动脉发自胸主动脉,3例发自腹主动脉。结论:为提高肺隔离症的确诊率,CTA成像能直观显示隔离肺组织的血供,可作为诊断肺隔离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其特征是病变由体动脉供血并与正常肺组织分离,常合并反复肺部感染,且难以控制或发生致命性大咳血,临床常误诊。一旦确诊,通常采用的是手术肺叶切除或隔离肺单纯切除。近年来国内外有成人肺隔离症介入治疗成功的报道。介入治疗是通过对其供血动脉进行栓塞,使隔离肺组织缺血、变性、纤维化萎缩,并逐渐消散、吸收。2000年12月-2007年12月,我院对11例肺隔离症患儿采用介入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亦称有异常动脉的肺囊肿症[1],乃因部分胚胎肺组织与正常的肺组织隔离开,其血液由主动脉直接分出的动脉供应,同时该部肺内伴有肺囊肿的改变.根据有无完整的脏层胸膜与正常肺组织分界,解剖学上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本病误诊率高,一般给予手术切除治疗,术中处理不当,易造成难以控制的大出血[2],术后的观察、护理十分重要. 本科2010年3月收治1例叶内型肺隔离症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肺隔离症误诊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隔离症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术前误诊率高。现将我院2000/2007年间术前误诊7例肺隔离症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3例,年龄8~54(平均31)岁。反复发作咳嗽、咳脓痰3例,咯血或痰中带血3例,1例无症状,于体检时偶然发现。胸部X线和CT示病灶位于左肺下叶5例,左肺上叶1例,右肺上叶1例。病变直径4~9 cm,病灶内多有不同程度的囊性变。1.2误诊情况术前误诊为肺癌3例,肺囊肿2例,炎性假瘤1例,纵隔肿瘤1例。1.3手术方法本组均经手术探查、术后病理检查而明确诊断。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手术治疗,叶内型行肺隔离症所在肺叶切除,叶外型行单纯肺隔离症切除。术中先处理异常动脉。术中见肺隔离症位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5例,左肺上叶后段1例,右肺下叶后基底段1例。叶内型5例,叶外型2例。异常供血动脉6例来源于胸主动脉,1例来自腹主动脉。2结果7例手术顺利,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3讨论肺隔离症由P ryce在1946年首次报告,是一种先天性肺发育畸形,是指部分肺组织与正常支气管树无交通,并且有来自体循环动脉供血的一种疾病,特点是该部肺组织与正常支气管和肺组织隔离开,由异常动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增强、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orta,CTA)诊断肺隔离症和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1例经CTA确诊并经介入治疗的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我院1例经CTA证实有异常增粗的迷走血管,栓塞其异常血管,随访6个月症状无复发。国内自1954-2004年共有31篇文献,报道了肺隔离症304例,其中195例为手术后确诊,13例经血管造影确诊,47例CT增强扫描确诊,34例CTA确诊,其它经CT、MRI等确诊。本病诊断的关键是证实来自体循环的异常供血动脉,本文探讨了CT增强、CTA诊断肺隔离症的优势,提供了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自1954年至今,共195例经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创伤大,易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血管栓塞治疗肺隔离症成为一种可能,它有微创的明显优势。结论:CTA可检查出异常供血动脉的阳性率高,应成为诊断肺隔离症的首选检查方法。经异常供血动脉栓塞治疗肺隔离症安全,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肺隔离症的诊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2月手术和病理明确的11例病例回顾性分析,11例肺隔离症患者CT确诊5例,主动脉逆行造影确诊1例.误诊为肺癌1例,肺囊肿伴感染2例,支气管扩张1例,1例误诊为纵隔肿瘤.全组均行手术治疗.行左下肺叶切除5例,右下肺叶切除4例,右隔离肺切除1例.结果 全组经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无并发症的出现.随访半年至5年,症状完全消失,无复发.结论 结合多种影像检查,提高术前确诊率,下肺切除中保持隔离肺存在的警惕,灵活处理异常动脉.可提高隔离症临床诊疗水平,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肺隔离症1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3):3237-3238
我院1989—09/2007—06共手术治疗肺隔离症患者15例,效果满意,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2例,年龄12~55(平均32.5)岁。除1例无症状体检发现外,其余均有反复咳嗽、咳痰病史,伴反复发热9例,间断咯血4例。病变位于左肺下叶12例,右肺下叶3例,其中后基底段11例,内基底段3例,外基底段1例。叶内型13例,叶外型2例。胸部X线及CT检查病变囊性表现5例,密度均匀的实质性肿块样表现5例,密度不均匀的肿块表现3例,支气管扩张表现2例。7例CT检查示病变与胸主动脉、脊柱或下肺静脉有条索状相连,呈现为尖部指向脊柱旁的楔状影,2例增强CT扫描示条索内有异常血管影,2例行磁共振检查发现病肺的异常供血动脉。术前确诊肺隔离症4例,高度怀疑肺隔离症3例,其余误诊为肺囊肿合并感染、支气管扩张症、肺癌、肺脓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A三维成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5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结果:15例肺隔离症患者中右肺上叶1例,下叶4例;左肺下叶8例,左肺上叶2例。供血动脉发自胸主动脉3例,发自腹主动脉12例。结论:CTA不仅能显示异常的供血动脉,而且可提供肺实质,气管及周围肺气肿情况,CTA可做为肺隔离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肺隔离症是一种先天性肺发育畸形,是由异常体循环动脉向没有功能的胚胎性囊性肺组织供血的一组病变。1946年,由Pryce首次使用这一病名。肺隔离症占肺部疾病的0.15%~6.4%,占肺部手术的1.1%~1.8%。肺隔离症常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两种,以叶内型为主,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手术为肺隔离症的主要治疗手段,需要开胸行隔离肺切除或肺叶切除,  相似文献   

11.
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或broncho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是一种较少见的肺部先天性发育异常,也称为伴异常动脉供血的肺囊肿症,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极易被误诊.若术中处理不慎,可能发生大出血,给病人造成危害.本院自1989年1月至2004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1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肺隔离症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的经验,降低误诊率,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州总医院2002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27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诊治手段。结果27例肺隔离症患者中,术前确诊仅有18例,误诊为肺部良性肿瘤3例,肺脓肿3例,支气管扩张2例,纵隔肿瘤1例。行外科切除的患者有19例,其中13例经胸腔镜手术,6例开胸手术,均无复发;行支气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栓塞术8例,其中再发咯血1例来院行手术治疗。结论外科治疗是目前肺隔离症治疗的主要方法。围手术期积极控制感染对治疗的成功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对2000年8月~2010年10月我院误诊的8例肺隔离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反复咳嗽、咳痰、发热6例,胸痛1例,无症状1例,术前误诊肺囊肿3例、肺脓肿1例、肺癌1例、肺炎性假瘤2例、纵隔肿瘤1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明确为肺隔离症。隔离肺切除1例,肺叶切除7例;术后随访3个月~10年无复发。结论肺下叶实性囊性肿块应警惕肺隔离症。行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显示异常的动脉供血血管是诊断肺隔离症的关键。确诊后行肺切除术,术中保持对隔离肺的警惕,灵活处理异常动脉。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附1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12例疑肺隔离症病人接受了螺旋CT扫描。临床表现为痰血(2例),肺部感染症状(8例);无症状者(2例),螺旋CT扫描层厚3mm,床进4.5mm/s,重建间隔1.5mm者5例;层厚2.5mm,床进2.5mm/0.75s者1例,造影剂注射速率2.5ml/s,延时20s启动扫描,上述6例的扫描资料交工作站行3D重建,另5例扫描层厚5mm,床进5mm/s;仅1例扫描层厚10mm,床进10mm/s。结果:病灶位于右下肺2例,左下肺10例,表现肿块者9例,边缘清楚的结节者3例,12例均见异常供血动脉,发自腹主动脉10例,胸主动脉2例,上述异常供血动脉均经外科手术证实,结论:在肺隔离症定性诊断中,螺旋CT,尤多层螺旋CT是一种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亮  孟自力  洪永青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4):4198-4199
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最早于1946年由Pryce提出,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异常,大约占肺部先天性疾病的0.15%~ 6.00%.本文分析我院2006-2011年经手术确诊的肺隔离症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06-2011年我院呼吸科及胸外科经手术确诊的肺隔离症24例患者.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手术方式的选择、术中所见病变特点、术后病理特点,以及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结合手术病理结果,探讨320排容积CT增强结合后处理技术对肺隔离症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结合术前应用320排容积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与术后病理结果,分析肺隔离症的影像特征与误诊原因。结果 9例患者均单侧发病,均位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其中6例表现为囊实性软组织肿块,2例表现为实性肿块,1例表现为无明显肿块,呈斑片状。连续层面或重建图像观察均可见供血动脉与病灶相连,其中来源于胸主动脉8例,引流静脉均至同侧肺静脉;来源于腹主动脉1例,引流静脉至奇静脉。结论应加强对肺隔离症的认识,重视CT增强扫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作用,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如年龄、临床症状、病变发生位置等,寻找异常供血血管以明确诊断肺隔离症,进而提高肺隔离症的确诊率,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2例疑肺隔离症病人接受了螺旋CT扫描。临床表现为痰血(2例),肺部感染症状(8例),无症状者2例。螺旋CT扫描层厚3mm,床进4.5mm/s,重建间隔1~5mm者5例;层厚2.5mm,床进2.5mm/0.75s者1例。造影剂注射速率2.5ml/s;延时20s启动扫描。上述6例的扫描资料交工作站行3D重建。另5例扫描层厚5mm,床进5mm/s;仅1例扫描层厚10mm,床进10mm/s。结果 病灶位于右下肺2例,左下肺10例。表现肿块者9例,边缘清楚的结节者3例。12例均见异常供血动脉,发自腹主动脉10例,胸主动脉2例。上述异常供血动脉均经外科手术证实。结论 在肺隔离症定性诊断中,螺旋CT,尤多层螺旋CT是一种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文  苏旅明  李勃  张涛  王博  刘凯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1):5247-5247
目的探讨提高成年人肺隔离症确诊率、减少误诊误治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例成年人肺隔离症的病历资料。结果术前诊断7例考虑到肺隔离症,误诊率为65.0%,所有病例于术中发现隔离肺异常血管,术后病理结果均符合PS。结论筛选疑似病例可以提高肺隔离症的确诊率,螺旋CT血管成像应作为诊断肺隔离症的首选检查;外科手术是治疗肺隔离症的主要方法,术中应妥善处理异常动脉。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文献复习报告2例叶内型肺隔离症,本病主要表现反复肺部感染,摄胸片示肺部占位病变。怀疑本病者应行心血管造影,如有异常体循环动脉存在,诊断即可确立。治疗主要是切除病变肺叶,关键是术中仔细解剖及处理异常体循环血管。  相似文献   

20.
肺隔离症的影像诊断再认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关于肺隔离症的影像诊断 ,以往认为主动脉造影为其确诊手段 ,而且有人根据隔离肺的静脉回流情况来区分肺内型与肺外型。作者根据自己的实际体会 ,复习了有关文献 ,认为以往的诊断原则有不妥之处 ,有必要对此作一再认识。1 概述肺隔离症又称支气管肺隔离症。本病属肺的先天性发育异常 ,是指一部分肺组织与正常肺分隔 ,并不接受肺动脉分支的血流 ,仅接受体循环异常血管的供血 [1 ]。本病的发生原因众说不一。有人认为可能是胚胎时期连接肺芽和原始主动脉的吻合支血管未按时退化萎缩 ,就有一支或多支异常动脉供应该段肺组织 ;也有人认为胚胎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