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胃柿石症是由于柿子中含有鞣质、树胶及果胶,在胃酸作用下鞣质与蛋白质结合成鞣酸蛋白,后者与果胶、树胶及纤维素黏合在一起而形成。本病在中医学中属于"积聚"的范畴,中医学认为胃柿石症是由于饮食不节,贪食柿子,导致宿食内停,食滞于胃,从而引起胃纳失常,升降失调,治疗多采用消积化滞、软坚散  相似文献   

2.
胃柿石症是由于一次食入较多的柿子或黑枣而造成的胃内食物团。自1968年以来,先后治疗胃柿石症八例,均获愈。现介绍如下: 一、一般情况八例皆为男性,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46岁。病程在二个月以内者二例,二个月至一年四例,一年至二年一例,病程最长的一例为三年。既往均无胃病史。服药最少为八剂,最多为26剂。因食柿子而患胃柿石者三例,因食柿饼者1例,余四例均系食黑枣所致。其中七  相似文献   

3.
胃内长"石头"医学上叫"胃石症"。主要发生在多吃柿子时(吃柿子形成的胃石叫胃柿石),少数亦可由吃黑枣、野酸枣、带胶质的野果和橘子等引起。为何吃柿子会得胃柿石呢?这是因为生柿子的柿浆和成熟柿子的表皮内含有一种有收敛特性的物质(称为鞣酸),以及柿子内含有的果胶和树胶也有粘合作用。当人们吃了大量的柿子后,鞣酸可  相似文献   

4.
<正>胃柿石是大量进食柿子后,在胃内酸性环境下形成的[1],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因柿子中含有红鞣质(未成熟柿中含量达25%)及矢布醇、树胶、果酸等。当空腹进食大量柿子后,红鞣质在胃酸作用下,与蛋白质结合成分子较大但不易溶于水的鞣酸蛋白沉淀在胃内,鞣酸蛋白、树胶、果酸及矢布醇在胃内将柿皮、柿核、植物纤维黏合在一起形成胃柿石[2]。患者出现急性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形成溃疡,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笔者对国内近26年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用  相似文献   

5.
胃石症,以胃柿石为多见,且多见于产柿地区。因此通常所称的胃石症,多指胃柿石而言,由于黑枣引起的胃石症甚为罕见。胃石症属植物结块,最常见于空腹或饥饿时,由于食进含柿涩酚含量过高的食物,如未熟的柿子或已成熟的柿子皮以及过冬保存的软柿子、柿并、黑枣等等。因柿与黑枣中含有14%的胶质和7%的果胶与胃酸结合作用后而产生凝块。同时还有凝块产生与涩柿中的Shibmol(C_(14)H_(12)O_7)有关。Shibmol在未成熟的柿中含量较多,本为可  相似文献   

6.
王某,男,64岁,1997年12月26日初诊.自诉约3个月前食未熟透柿子4枚后腹痛至今,反复发作,痛时服阿托品片可稍缓解,先后服用吗丁啉、吡哌酸片、复方胃友及香砂养胃汤、附子理中汤等,无明显疗效.自感上腹坠痛,触摸有块状物,病后食欲减退,疲乏无力,进行性消瘦,大便3~5天1次,排便不畅.形体消瘦,面色苍白,痛苦面容,舌淡,苔白厚,脉沉迟.腹胀,上腹部可扪及数个鸡蛋至鹅蛋大小包块,质硬,表面欠光滑,活动可,有压痛,肠鸣音活跃,上消化道钡透见胃内多个不规则充盈缺损,呈团块状,可移动.提示胃内异物.初步诊断为胃柿石.请外科会诊,同意胃柿石诊断,建议手术治疗.家属因患者年龄偏大,身体虚弱拒绝手术,要求中医治疗.考虑到柿石日久,比较坚硬,且体积较大,整体排出困难,联想到农村人常用酥梨烘柿子,可迅速催熟变软,患者因食未熟透的柿子与食物形成柿石,若食用酥梨后能将柿子催熟,柿石就会碎裂排出.  相似文献   

7.
柿石症治验     
张沁园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8):1166-1166
柿石症是现代医学名词,在中医学古籍中未见此病症名。其病因为食柿子过多,在胃中不能消化.与胃酸结合成硬凝之物,阻塞于胃中,轻者影响进食,重者甚或危及生命。目前尚无特效药来治疗本病,只有依靠胃镜取出,因而患者痛苦较大。笔者于多年临证,拟破石消滞、行气开结之方,用以治疗柿石症取得较好疗效。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药治愈胃多发性柿石1例报告江多龙,郭德荷(江西省临川县人民医院放射科344100)关键词胃多发性柿石,中医药疗法患者杨某某,男,55岁,农民。于1991年8月曾大量吃未成熟柿子,食后上腹部剧痛,呕吐伴腹泻。此后上腹部经常疼痛,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9.
刘韵远治疗小儿胃柿石症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韵远治疗小儿胃柿石症临床经验北京儿童医院(100045)闫慧敏,李桂茹胃柿石症是由于过食未成熟柿子、未去皮柿子、或过食黑枣,在胃内经过胃酸作用而形成结石。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积聚”、“暴”的范畴。刘老认为:此病多由寒湿凝结,脾阳不振所致,治疗时应以...  相似文献   

10.
尹铁军 《山东中医杂志》2001,20(11):686-686
胃柿石多因食未成熟的柿子、山楂、黑枣等 ,在胃酸的作用下与食物凝结成团块而成。临床表现 有进食柿子或山楂史 ,数日或 1周后出现中上腹饱胀、疼痛、纳呆 ,甚至呕吐等症状。X线表现 胃腔内可见透光或半透光团块状异物影 ,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类圆形不规则充盈缺损 ,轮廓多不规整 ,钡剂常散在附着其表面 ,呈杂乱的斑点状 ,典型的柿石呈半透光的毛线球状 ,其中隐约可见细丝或网状阴影。胃柿石常多发 ,呈大小不一的团块影 ,有的体积较大 ,其中大部分可随胃蠕动或扪诊移动。胃壁显示柔软光滑。巨大的柿石可占据胃腔大部 ,若位于胃窦幽门前…  相似文献   

11.
<正> 胃柿石症是出于食入多量生柿子后,柿子中的涩酚与胃酸作用形成一种甚为粘稠的胶状物,将胃内食物残渣凝结成柿结块所致。柿结块滞留于胃内引起胃排空障碍,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及上腹包块等征象。西医对本病多主张手术取出柿结块,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1例,获得成功。粟某,男,10岁,1986年10月20就诊。10天前一次连续吃下10余个生柿子后,次日出现腹痛、腹胀、反酸、呕吐等症,经卫生所对症治疗无效。检查发现上腹饱满,胃区可触及数个类圆形包块,均如鸭蛋大小,可推动,有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Ⅹ线胃肠钡餐检查显示:胃腔内有4个流动性的充盈缺损,诊断为胃柿石症。中医诊为积聚。证属饮食停滞,脾胃运化失常。治宜消滞散积,和胃健脾。药用“攻坚消滞汤”:三棱9  相似文献   

12.
张小军  于秉成 《陕西中医》2005,26(7):735-736
<正>胃柿石症因其发病多与进食柿子及制品有关故名,中医治疗安全有效,温习《内经》治疗学有关内容,体会胃柿石症的中医辨治当从进食多量柿  相似文献   

13.
中药治疗胃柿石9例常保旺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741020)我院于1985年~1994年经胃镜诊断胃柿石10例,除1例手术治疗外,余9例均经中药治疗,后经胃镜及X线复查治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4例,女5例,年龄22~36岁。食柿子3例,一次量4~...  相似文献   

14.
胃结石是食入的植物纤维和毛发在胃内潴留,并以其为核心形成的团块,进一步产生嵌顿、梗阻和溃疡,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国外以毛发性胃石居多,国内以进食山楂、柿子和黑枣等引起的植物性胃结石较多见[1],尤以胃柿石形成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5.
刘竹云 《中医研究》1999,12(2):46-47
我科从96年3月至97年5月共收治10例儿童胃柿石症患者,单纯采用推拿疗法治疗,疗效满意,特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例病人,男6例,女4例。最大12岁,最小4岁。均在近期内食山楂或柿子,有的是1次大量食入,有的是近期内多次食入,就诊时距食山楂或柿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们先后以中药治疗胃柿石症15例,效果满意。现简介如下: 临床资料 15例病人中,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在25—40岁之间;进食柿子同时饮酒者11例,未饮酒者4例;进食青柿带皮者多,成熟柿子不带皮者少;病史最长者5个月,最短者7天;症状为上腹疼痛、胀满不适、恶寒、拒按,食欲减退,恶心;15例均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证实。结石最小者3×5厘米,  相似文献   

17.
植物性胃石又称植物性胃内结块,植物性胃内异物最常见的是柿石、山楂石,是由于进食大量柿子、山楂、软枣等食物(特别是未成熟的或未去皮的)所致。柿子、山楂等食物中含有红鞣质(红鞣质在未成熟的柿子中含量可高达25%)、失布醇、树胶、果酸等,鞣质在胃酸的作用下,能与蛋白质结合成分子较大但又不易溶于水的鞣酸蛋白,沉积在胃内,而鞣酸蛋白、树胶、果酸及失布醇可在胃内将果皮、果核、植物纤维粘合在一起,形成胃石。  相似文献   

18.
胃柿石治验     
<正> 胃柿石以往多采用口服稀盐酸、胃蛋白酶碎解,或用剧吐、按摩使之排出,剖胃取出柿石等法治疗。笔者经治5例,治愈3例,现报道如下。例1 刘××,男,28岁,社员。1975年10月12日初诊。主诉一年前空腹饱食柿子一斤多,以后渐觉乏力、纳差、上腹饱胀、喜温喜按,身体渐消瘦。查体:慢性病容,心、肺、肝、脾未见异常,左上腹可扪及10×5厘米不规则包块,推之可移,尤以左右活动明显,捏之可使包块变形,有韧感,但不能使块碎离。肺沉细,舌苔薄白。诊为胃柿石症。辨证:脾胃虚弱,食滞中焦。治宜健脾和胃,消食散  相似文献   

19.
<正>胃石症是指摄入植物成分或吞入毛发,或某些矿物质如碳酸钙、钡剂等在胃内凝结而形成的异物。按胃石症的组成内容可分为植物石、毛石、乳酸石、医源性胃石等类型~([1])。国内常见的为植物性胃结石~([2]),大部分因空腹食用大量的山楂、柿子和黑枣等,其含有大量柿胶酸、红鞣质等,经与胃酸作用后可产生凝块,由胃的机械性碾转而形成团块~([3])。本病属中医"食滞"、"积聚"、"胃脘痛"、"反胃"、"呕吐"、"癥瘕"范畴。胃石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胃部疾病类  相似文献   

20.
胃结石是食入的植物纤维和毛发在胃内潴留,并以其为核心形成的团块,进一步产生嵌顿、梗阻和溃疡,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国外以毛发性胃石居多,国内以进食山楂、柿子和黑枣等引起的植物性胃结石较多见,尤以胃柿石形成最为多见。胃结石由于忽视容易误诊,为降低本病的误诊率,笔者现将胃结石的诊治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