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压、血脂、血糖及肾功能不同水平对老年高血压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448例,以血压(收缩压SBP 140 mm Hg,舒张压DBP 80 mm Hg,脉压PP 60 mm Hg)、血脂(总胆固醇TC 5构.72 mmol/L)、血糖(空腹血糖FPG 7.0 mmol/L)及肾功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60 ml·min-1·1.73-2)为界值分为低、高水平组.结果 2年随访期间统计冠心病事件52.90%(237/448),脑卒中事件24.11%(108/448),心血管死亡6.70%(30/448).高SBP、DBP、PP、TC、FPG组患者冠心病事件、脑卒中事件与心血管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低SBP、DBP、PP、TC、FPG组(P<0.05),低eGFR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高eGFR组(P<0.05).结论 血压、血脂、血糖及肾功能不同水平与老年高血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紧密关系,控制上述指标于正常范围在改善疾病预后状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熊学辉  翟丹霞 《河北医药》2016,(11):1632-1635
目的 调查不同类型脑卒中与血脂的关系,以及血脂对不同类型卒中的影响差异.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一般信息和血脂资料,患者均处于发病7d内的急性期,总卒中组共1 882例,其中脑梗死组1 022例、脑出血组60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组251例,同时收集了1 495例同期无卒中史的门诊体检人员一般信息和血脂资料作为对照组.进一步将脑梗死组患者血脂资料与脑出血组进行比较,研究血脂对这两种卒中影响的异同.结果 总卒中、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平均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与脑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TC≥6.19 mmol/L时总卒中、脑梗死者的相关危险分别为1.788(P<0.01)、1.801(P<0.01),脑梗死对比脑出血的危险比为1.702(P<0.05);TG与总卒中、脑梗死及脑出血均无相关性,但TG≥2.27 mmol/L时,脑梗死对比脑出血的危险比为1.427(P<0.05);HDL-C<1.04 mmol/L者总卒中、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分别为1.523(P<0.01)、1.801(P<0.01),脑梗死对比脑出血的危险比为1.566(P<0.01);LDL-C≥4.14 mmol/L者总卒中、脑出血的相关危险分别为0.644(P<0.01)、0.404(P=0.01).结论 血清TC、TG、HDL-C、LDL-C浓度与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均无相关,血清TC与总卒中、脑梗死呈明显正相关,当TC≥6.19 mmol/L时发生脑梗死的风险高于脑出血;当TG≥2.27 mmol/L时发生脑梗死的风险高于脑出血;当HDL-C< 1.04 mmol/L时发生脑梗死的风险高于脑出血;LDL-C与总卒中、脑出血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张淑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3508-3509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2型糖尿病的预后与空腹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根据入院时的空腹血糖水平将急性脑卒中并发2型糖尿病的157例患者分为3组,空腹血糖分别为7.8~11.0 mmol/L组,11.1~16.7 mmol/L组,≥16.8 mmol/L组,都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观察空腹血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脑卒中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以脑梗死多见.入院时空腹血糖<16.8 mmol/L者,病情多较轻,血糖≥16.8 mmol/L者,重症者多,预后差.结论:急性脑卒中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的轻重及预后与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高低有关.若空腹血糖≥16.8 mmol/L者,提示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广,病情严重.所以,控制好血糖是预防和治疗其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对合并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36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系统控制血压、血脂、抗凝、活化脑细胞、营养脑神经、改善脑微循环、支持对症治疗。根据患者血糖情况分为3组:高血糖1组41例患者,空腹血糖〉8.0mmol/L,高血糖2组43例患者,空腹血糖6.1~8.0mmol/L,血糖控制达标组52例患者,空腹血糖4.4~6.0mmol/L。观察3组患者近期疗效欧洲脑卒中量表(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ADL)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血糖控制达标组及高血糖2组患者近期疗效的ESS及ADL评分『青况明显优于高血糖1组,血糖控制达标组、高血糖2组患者与高血糖1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达标组患者与高血糖2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俨〉0.05)。结论糖尿病是与脑梗死相关性较大的疾病之一,在治疗脑梗死的同时,积极进行控制血糖治疗也是必要的,血糖控制达标或血糖控制8.0mmol/L以下能明显提高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阿托伐他汀的应用效果。方法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后血脂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TC)(4.8±0.4)mmol/L、甘油三酯(TG)(2.4±0.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0.5)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5.7±0.2)、(3.9±0.9)、(4.2±0.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8±0.6)mmol/L高于对照组的(1.1±0.5)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应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血脂指标水平,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中药学干预的价值。方法 2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药学干预。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时间、血压控制时间、血糖、血压、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糖控制时间(6.13±1.21)d、血压控制时间(7.19±1.21)d均短于对照组的(9.21±2.21)、(9.12±2.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24、7.741, 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舒张压、收缩压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FBG(5.21±1.01)mmol/L、2 h PBG(7.82±1.71)mmol/L、舒张压(78.24±3.21)mm Hg(1 mm Hg=0.133 kPa)、收缩压(122.21±2.10)mm Hg低于对照组的(8.73±2.41)mmol/L、(8.83±2.29)mmol/L、(86.45±4.53)mm Hg、(112.34±2.12)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特点及ox-LDL致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评价普罗布考对ox-LDL及血管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血压正常组和合并高血压组各60例,再将2个病例组分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未干预组,每组30例,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治疗,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12周检测ox-LDL、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NO水平。结果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的ox-LDL高于正常血压组,eNOS、NO水平低于正常血压组。对于脑梗死正常血压患者,普罗布考干预治疗12周后,TC、HDL、ox-LDL水平降低,eNOS升高(P<0.05)。对于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普罗布考干预治疗12周后,TC、TG、LDL、ox-LDL水平降低,eNOS、NO升高(P<0.05)。结论 普罗布考除具有调脂作用外,还可降低ox-LDL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斑块,有利于防止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8.
苏学宁  靳桂琴  李晨 《天津医药》2003,31(12):806-807
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目前对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血脂及血液黏度变化已有较多研究[1],而对脑出血患者的上述变化研究较少,笔者观察和分析了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上述变化。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我院2000年6月—2001年6月收治的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6例 (脑出血组),男14例,女12例,平均年龄(61.53±11.70)岁。入选标准:(1)有高血压病史;(2)既往无脑卒中病史;(3)CT示脑出血位于单侧基底节区;(4)CT示既往未发生过无症状性脑卒中。血压范围:收缩压为152~18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为105~122m…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基础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0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DL水平高于治疗前,LDL、TG和T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HDL(2.24±0.32)mmol/L高于对照组的(1.95±0.30)mmol/L,LDL(2.46±0.23)mmol/L、TG(2.35±0.76)mmol/L和TC(5.17±0.46)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3.16±0.36)、(2.86±0.70)、(6.08±0.45)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片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主导的药学强化干预对中高危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4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就诊且经改良弗明汉卒中量表评估的缺血性脑卒中中高危高血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不接受药学干预;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由临床药师提供的为期12个月的药学强化干预(依从性分级管理+定期随访,包括用药教育及指导,血糖、血压、血脂管理和健康生活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和入组12个月后的血糖指标、血脂指标、血压达标率、服药依从性、未来10年卒中发病风险和脑卒中发病率。结果 入组12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低于同组入组时,且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或P<0.01);干预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服药依从性均显著高于或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有12、15例患者转为低危,且干预组高危患者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中危患者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化血糖控制对社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60例社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强化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0%,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7.0%,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变化。结果:两组经干预后血脂、血压均有所改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下降,强化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控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血糖、血压及血脂水平能够降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严格的血糖控制有利于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门诊健康教育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500名脑卒中高危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未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另一组为干预组,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在血糖、血脂、血压方面的控制情况及两组脑卒中的发病率。结果干预组在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后,血糖为(6.5±1.2)mmol/l,血脂为(2.39±1.27)mmol/l,收缩压为(135±18)mmHg,舒张压为(85±23)mmHg,脑卒中发病率为4.4%;未进行系统健康教育的对照组血糖为(7.5±1.3)mmol/l,血脂为(3.32±1.21)mmol/l,收缩压为(159±22)mmHg.舒张压为(95±31)mmHg,脑卒中发病率为7.2%,干预组对血糖、血脂、血压的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脑卒中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教育,可更好地控制血糖、血脂及血压,降低了脑卒中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血糖变化与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将165例脑出血患者根据血糖的高低分为正常血糖组96例,血糖升高组6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治疗。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血糖升高组的病死率明显大于血糖正常组。血糖>10mmol/L的病死率明显大于血糖6.3~10.0mmol/L组。结论急性脑出血后血糖越高,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降压与非降压治疗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 591例高血压患者,按既往高血压治疗情况将其分为不治疗组(242例)、不规则治疗组(213例)、规则治疗组(136例),对高血压降压与非降压治疗致患者各类型脑卒中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规则治疗组脑出血、脑梗死、脑出血并脑梗死的发病率均低于不治疗组及不规则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律服用降压药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依洛尤单抗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早期颅内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在发病48 h内收住天津市环湖医院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当日均开始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空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7 mmol/L者联用依洛尤单抗。单独应用他汀类药物者纳入他汀组,联合应用依洛尤单抗者纳入联合组,比较2组患者入院第2周降脂治疗达标(LDL-c<1.70 mmol/L)情况和入院后2周内颅内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颅内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比较2组患者基本情况,合并疾病情况,脑梗死病因分型,降脂方案,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压、血脂水平以及降脂治疗第2周血脂水平等临床特征,将组间比较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分析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437例,他汀组358例(81.9%),联合组79例(18.1%);2组患者基本情况、合并疾病情况、脑梗死病因分型、降脂方案、入院时NIHSS评分、血压等临床特征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他汀组基线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低于联合组(TC:P<0.001,TG:P<0.001,LDL-c:P=0.004,HDL-c:P=0.024)。降脂治疗第2周,他汀组和联合组患者LDL-c、T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但他汀组治疗前、后LDL-c和TC水平的差值均明显低于联合组[LDL-c:(0.66±0.91)mmol/L比(2.58±0.38)mmol/L,P<0.001;TC:(0.37±0.18)mmol/L比(1.94±0.44)mmol/L,P<0.001]。联合组降脂治疗达标率明显高于他汀组[87.3%(69/79)比9.7%(37/358),P<0.001]。入院后2周内他汀组和联合组患者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2.0%(43/358)和13.9%(11/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心房颤动(OR=3.054,95%CI:1.402~6.651,P=0.005)、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OR=3.431,95%CI:1.554~7.573,P=0.002)和脑梗死病因分型为心源性栓塞(OR=1.544,95%CI:1.047~2.278,P=0.028)为早期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和依洛尤单抗降脂疗效更佳,未发现依洛尤单抗与早期颅内出血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旨在为提高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效控制血糖和血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社区确诊的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运动护理、饮食护理等综合社区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胆固醇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为131.38 mm Hg(1mm Hg=0.133 kPa)、舒张压为79.71 mm Hg、空腹血糖为7.01 mmol/L、餐后2 h血糖为10.63 mmol/L、胆固醇为4.38 mmol/L,与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社区护理干预给予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于稳定血糖和血压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行为、血压控制水平及脑卒中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广外社区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和对照组,综合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等社区综合干预,对照组则进行一般健康教育,1年后对两组患者的高血压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血压控制情况及脑卒中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明显改善,血压控制率及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能够促进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形成,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淑兰  孙彦琴 《中国医药》2006,1(6):328-329
目的分析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猝死、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发病24h内空腹血糖水平把2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正常血糖组[(4.69±0.68)mmol/L]、应激性高血糖组[(7.17±1.08)mmol/L]、糖尿病组[(10.81±4.20)mmol/L],分别对3组住院期间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猝死、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组间平均血糖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住院期间随着血糖水平升高心力衰竭发生率由14.9%上升至46.7%(P<0.01);猝死发生率由1.9%上升至22.7%(P<0.01);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由6.9%上升至33.3%(P<0.01);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3组分别为28.7%、32.1%、33.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水平愈高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猝死发生率愈高,对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空腹血糖受损(IFG)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180例确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测定这些患者的血糖水平,按照不同空腹血糖(FPG)水平,将其分为3个组:A组FPG<5.6 mmol/L,B组5.6≤FPG<7.0 mmol/L,C组FPG≥7.0 mmol/L,对3组之间的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冠脉血管粥样硬化的程度来进行对比。结果 3个组中患者FPG水平随着逐渐升高,其在年龄差异、血脂水平、高血压状态、冠心病的患病率,及三支病变发生率也在逐渐升高(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高血压情况、血脂水平及其患病率,还有三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比B、C组显著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的高血压水平、血脂水平和患病率,还有三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比其他两组显著升高(P<0.0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FG是CHD的发病危险因素之一,临床工作中要力将患者FPG水平控制在5.6 mmol/L以下,这样患者得冠心病的概率会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对老年男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有无预测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5月发病6 h以内的老年男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8例,按发病时LDL-C水平分为LDL-C<2.49 mmol/L组和LDL-C≥2.49 mmol/L组,对2组患者入院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血肿体积进行对比分析,并于发病24 h复查头CT了解2组血肿扩大情况并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寻找对脑出血血肿扩大有预测价值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者入院时SBP、DBP、血糖水平、PT、APTT、FIB、PLT、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DL-C<2.49 mmol/L组的血肿扩大发生率高于LDL-C≥2.49 mmol/L组(34.21%vs 11.43%,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DL-C<2.49 mmol/L是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男性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LDL-C<2.49 mmol/L时提示血肿扩大风险较高,应及早采取相关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