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正>我院2008年10月至20012年6月采用经眉弓锁孔微创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患者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9~68岁,平均49.5岁。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内血肿,其中7例为1次出血,1例为2次出血。6例  相似文献   

2.
蔡学见  胡开树 《江苏医药》1998,24(5):342-343
前交通动脉瘤是颅内常见的动脉瘤,我院1986年6月~1996年12月共收治12例,占同期颅内动脉瘤的35.3%(其中1例同时合并同侧大脑中动脉瘤),均经血管造影和手术证实。现就其诊断和治疗中的有关问题作简要讨论。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2例中男5例,女7例。年龄28~62岁。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入院时按Hunt和Hess分级,I级5例,刀级3例,皿级2例,IV级2例。二、检查:头颅CT平扫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者8例,其中前纵裂有出血者6例。额叶脑内血肿3例,l例破入侧脑室。CT扫描阴性1例。行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者Ic例,余2例作…  相似文献   

3.
前交通动脉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动脉瘤,也是最难处理的动脉瘤之一。单侧A1供血的前交通动脉瘤是前交通动脉瘤手术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处理这类动脉瘤需要对前交通动脉复合体解剖结构有充分的了解,同时掌握娴熟的手术技巧和相关的动脉瘤外科知识。现就我科2001年1月至2005年10月施行的单侧A1优势供血的前交通动脉瘤手术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7例,女13例;年龄32~65岁,平均42.8岁。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起病,SAH1次17例,2次3例,所有病人均在发病后48小时内入院。Hunt-Hess分级:Ⅰ级2例,Ⅱ级4例,Ⅲ级10例,Ⅳ级3例,Ⅴ级1…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是潜在性的致死疾病,开颅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我院自2000年8月至2005年8月收治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血肿20例,并行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0例,女12例,男8例。年龄25~68岁,平均49岁。全部病例均以头痛、呕吐为首发症状,伴意识障碍者10例(50.0%),偏瘫8例(40.0%),颅神经麻痹1例(5.0%),失语1例(5.0%)。1.2检查全部病例均经颅脑CT证实为蛛网膜下隙出血伴脑内血肿,同时行全脑血管造影明确。前交通动脉瘤5例(25.0%),后交通动脉瘤9例(45.0%),大脑中动脉瘤6例…  相似文献   

5.
从1990-01~1992-04我们通过 CT 检查了诊断6例脑动脉瘤破裂,均经手术和尸体解剖证实,现结合本组6例病例试述 CT 扫描检查诊断脑动脉瘤破裂的体会。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4例,女2例,年龄8岁-60岁,临床表现主要为突然发生剧裂头痛,恶心,呕吐,肢体瘫痪,抽搐,昏迷。均经 CT 急诊检查。CT 装置均为 GE8800,短阵340×340,层厚5mm-10mm。CT 所见:6例中有2例在侧脑室前角间见圆形高密度血肿,血流破入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6岁~74岁,平均43岁。所有病人均作脑CT检查,每人平均1.5次。首次脑CT扫描硬膜外血肿2例,硬膜下血肿3例,硬膜下伴脑内血肿7例,其中合并脑挫伤9例。血肿量5ml~35ml,平均11.3ml。中线结构有移位2例均为1cm。颅骨平片6例有颅骨骨  相似文献   

7.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2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近年应用贾保祥教授发明的 YL - 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 ,应用抽吸、射流冲碎原理 ,液化引流治疗各类外伤性脑内血肿 2 7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1例 ,女 6例 ;年龄 2 0~ 6 7岁 ,平均5 1岁。均有头部外伤史 ,GCS评分 9~ 12分 8例 ,13~ 15分19例。经 CT检查确诊为幕上脑内血肿 ,血肿量 30~ 6 0 ml,平均 35 ml,伤后穿刺时间 3天 9例 ,3~ 6天 18例。血肿位于额叶 8例 ,顶叶 6例 ,颞叶 7例 ,额颞部 6例。1.2 定位方法 :本组全部患者进行 CT检查明确诊断并定位。按严格 OM线扫描显示血…  相似文献   

8.
严琪  李玉保 《云南医药》1999,20(4):271-271
我科自1991年1月至1998年5月,于显微镜直视下行10例11次颅内动脉瘤手术,手术效果满意,无1例死亡或重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全组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34~60岁,平均466岁,其中40~60岁者7例占70%。2例表现为单侧动眼神经麻痹,余8例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首发症状。同时合并有不同意识障碍者4例,一侧眼睑下垂1例,同侧视力下降1例、对侧肢体轻偏瘫1例。术前病情状态按Hunt和Hess分级:Ⅰ~Ⅱ级4例、Ⅲ级5例、Ⅳ级1例、无Ⅴ级。全组病例术前均行DSA检查而确诊、均为脑前循环系统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3例,颈…  相似文献   

9.
2004年4月至2008年4月我院共收治9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形成血肿患者。全部行改良翼点入路开颅血肿清除,动脉瘤探查夹闭、包裹、孤立术。均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9例患者中,男4例,女5例,年龄37~68岁。术前GCS评分:3~6分;Hunt-Hess分级Ⅵ级7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侧裂区血肿的诊断与治疗原则。方法本组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46~65岁,平均56岁。23例侧裂区血肿20例经脑血管造影(DSA)或CT脑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3例术中确诊,其中大脑中动脉瘤19例,后交通动脉瘤4例。本研究对此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均急诊经开颅行动脉瘤夹闭及血肿清除术,术后2例患者出现脑梗死,经抢救好转,8例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侧裂区的自发性脑内血肿,需尽早行DSA或CTA检查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清除血肿并夹闭动脉瘤。  相似文献   

11.
我院神经外科自1995年初行脑动脉瘤急诊手术10例。在脑动脉瘤急诊手术前后护理方面我们积累了些临床经验,在临床工作中得到了运用与发展,观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①一般情况:本组10例病人,男6例,女4例,年龄30-69岁,平均51岁。入院时病情按 HuntA 分级,2级3例,3级4例,4级2例,5级1例。10例病人中多发性动脉瘤2例。此组病人中4例在24h 内行脑血管造影。10例病人均于36~72h 内手术治疗。②治疗效果:10例病人死亡4例,成活6例。1例无任何神经功能缺失出院,4例出院时需由家属扶持,有不同程度的功能缺失,1例术前合并脑梗塞,术后仍处于植物状态。2 脑动脉瘤急诊手术前的护理准备脑动脉瘤急诊即脑动脉瘤破裂,此病极易在短时间内形成  相似文献   

12.
何建军  余晓春 《江苏医药》2012,38(13):1596-1597
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病急,死亡率高.我科2006年-2011年急诊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10例,均经翼点入路,治疗效果满意.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6-67岁,中位年龄48岁.颈眼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2例,前交通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  相似文献   

13.
我院 1996年 3月至 2 0 0 2年 3月年行颅内动脉瘤手术 2 9例 ,现将麻醉处理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ASAⅠ~Ⅱ级 2 9例 ,男 11例 ,女 18例 ;年龄 3 1~ 72岁 ,平均 (4 8.8± 12 .7)岁。其中前交通动脉瘤 12例 ,后交通动脉瘤 6例 ,颈内动脉瘤 9例 ,大脑中、后动脉瘤各 1例。全部病例术前均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就医。其中 6例入院时呈昏迷状态而行急诊手术 ,余 2 3例经保守治疗 1~ 4周后行动脉瘤夹闭术。2 麻醉方法2 9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插管。术前 1h肌肉注射鲁米那钠 2~ 3mg·kg- 1 ,阿托品 0 .0 1~ 0 .0 2mg·kg- 1 …  相似文献   

14.
自2000-03~2001-05,我们采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1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4例,女7例。年龄32~66岁,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其中3例在SAH急性期(发病率1~7d内)施术,6例在SAH后14d施术。 1.2 血管造影所见 本组11例均做了DSA造影。①动脉瘤部位:本组11例中后交通动脉瘤8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小脑后下动脉瘤1例。②动脉瘤大小:11例动脉瘤中直径6~15mm 10例,18mm 1例。有2例宽颈动脉瘤(瘤体与瘤颈之比<3:1),其余为窄颈动脉瘤。 1.3 Hunter氏临床分级 本组1例为Ⅳ级,4级为Ⅲ级,6例为Ⅱ例。 2 …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药实践》2017,(1):23-25
目的:探讨高分级颅内动脉瘤早期急诊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Hunt-Hess分级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急诊行头颅CTA检查,5例进一步行DSA检查,均在24 h内急诊手术治疗。结果:检查共发现颅内动脉瘤55个,其中前交通动脉19个,后交通动脉12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4个,眼动脉段动脉瘤4个,大脑前动脉动脉瘤5个,大脑后动脉动脉瘤1个。47例患者中多发动脉瘤8例。术后改良Rankin评分评价手术结果,1分2例,2分18例,3分5例,4分13例,5分5例,另有4例死亡。结论: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病情凶险,预后差,早期急诊手术治疗可以减少再出血,缓解颅内压增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分叶状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叶状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解剖学特点、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9例分叶状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手术。结果 9例均在DSA下行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分叶状前交通动脉动脉瘤,7例动脉瘤分叶为一大一小,6例存在单侧A1段优势供血征。9例均经翼点入路直接夹闭,2例加行包裹术。8例出院时恢复良好,1例有认知功能障碍。结论分叶状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发生与单侧A1段优势供血征有较高的相关性。手术宜在动脉瘤破裂3 d内或14 d后进行。翼点入路为首选入路,但可能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有助于降低术中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远端( DACA)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的 CT影像特点及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8年 4月至 2016年 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 47例 DACA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收集病人入院时的一般资料、 Hunt?Hess分级、 CT影像表现、治疗方案选择、手术入路、预后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7例病人中有 32例为破裂动脉瘤,这部分病人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临床表现, CT上提示合并纵裂血肿的有 9例,血肿破入脑室的 6例,多发动脉瘤 8例;接受显微手术治疗的有 38例,术后病人预后良好( GOS评分 4~5分)的 25例,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 GOS评分 1~3分)的 13例,包括 1例死亡病人。结论 DACA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厚的部位主要在纵裂,相比于前交通动脉瘤位置常较高,易合并纵裂(脑叶)血肿和血肿破入脑室。 DACA动脉瘤易合并多发动脉瘤。治疗以显微手术为主,术前 Hunt?Hess分级较低的病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 (MCA)动脉瘤的局部解剖、影像学表现、临床特点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例MCA动脉瘤的临床资料 ,19例有破裂出血的临床表现 ,偏瘫 5例 ,失语 3例 ,癫痫 6例。动脉瘤位于M1段 2例 ,M2 段 18例 ,M3 段 1例。巨大动脉瘤 4例。动脉瘤夹闭 12例 ,动脉瘤切除 4例 ,夹闭 包裹 5例 ,其中 1例巨大动脉瘤 (直径 7cm)切除后同时行MCA端 端吻合。结果 CT显示动脉瘤破裂出血表现为 :①局限或弥散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11例 ;②脑内血肿 4例 ;③外侧裂血肿 2例 ;④血肿破入脑室 2例。巨大动脉瘤在CT或MRI上表现为颞叶或中颅窝占位 ,呈现病灶中心明显强化、流空现象或靶环征。优良 19例 ,中残 2例 (术前为Ⅳ级 )。结论 熟悉MCA的局部解剖 ,有助于减少术中豆纹动脉损伤和术后神经功能障碍 ;对合并脑内血肿的Ⅲ级以上的MCA动脉瘤 ,应急诊手术清除血肿和夹闭动脉瘤 ,预后常较好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2 0例 ,女 8例 ;年龄 12~ 71岁 ,平均 5 0岁。其中高血压病 14例 ,脑血管畸型出血破入脑室 2例 ,原发性脑室出血 5例 ,外伤性 5例 ,动脉瘤 1例 ,鞍区肿瘤破裂出血进入脑室 1例。1.2 临床表现 :按 GCS9~ 13′6例 ,7~ 9′5例 ,5′5例 ,3′3例。瞳孔多变形状不一 ,光反应均消失 ;体温超过 39℃ 10例 ,多数体温均超过 37.5℃ ;视乳头水肿 8例 ,去脑强直或弛缓状态 4例 ,偏瘫 18例。CT表现 :两侧脑室出血 8例量多 ,呈铸型脑室扩大 ,双脑室加三室出血 8例 ,全脑室出血 12例 ,其中一侧脑内血肿合并脑室出血有明…  相似文献   

20.
脑前循环系统主要由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后交通动脉组成 ,它约占颅内动脉瘤的 87%~ 97%左右 [1 ] 。由于该系统动脉瘤部位深、变异多 ,周围有重要结构 ,加上该系统动脉瘤生长方向变化多 ,术前病人情况均较重 ,使手术治疗难度大、危险性高 ,我科自 1998年以来收治 2 7例前循环系统动脉瘤中经显微手术 2 0例 2 3个动脉瘤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9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4 4 .2 (33~ 6 5 )岁 ,其中 4 0~ 6 5岁者 14例占 70 %。临床表现 :突发头痛、恶心、呕吐 19例 ;发病后出现一侧上睑下垂 2例 ,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