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分辨力CT(HRCT)在小气道病变的诊断。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8例行高分辨力CT检查的小气道阻塞肺功能病变患儿,同时对患儿行螺旋CT、胸部X线片检查,并对其表现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高分辨力CT对马赛克征、细支气管壁增厚、空气潴留、树芽征等征象的显示数量明显高于螺旋CT及胸部X线(P〈0.05)。结论给予小气道病变患者HRCT检查可有效的对马赛克征、细支气管壁增厚、空气潴留、树芽征等征象进行显示,是显示小气道病变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高分辨率CT(HRCT)技术对胸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胸部病变患者常规CT和HRCT图像。结果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HRCT检查:胸膜下陷、肺内小结节影、肺内磨玻璃样影、小叶间隔增厚及蜂窝状改变等常规CT无法显示征象;支气管扩张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HRCT检查:边界不清低密度区、轨道征、肺大泡及印戒征等常规CT无法显示的征象;周围型肺癌HRCT检查显示: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及空泡征;良性结节HRCT显示:灶周肺气肿、晕征。结论 HRCT可提高胸部病变的诊断率,可作为常规胸部CT的补充及进一步无创性检查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肺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探讨肺小气道病变影像表现,证实小气道病变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基础及主要病理改变.方法 临床疑似诊断或已经诊断为COPD患者50例,进行肺部螺旋CT吸气相+HRCT呼气相扫描,观察CT图片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COPD患者的肺部小气道的病理改变是COPD的发病基础,HRCT呼气相肺部扫描对发现空气潴留、马赛克征等特征性表现明显优于螺旋CT.结论 肺部HRCT呼气相扫描可以发现早期小气道疾病,对COPD的早期诊治起着重要作用,对已诊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影像分期、病变累及范围、发病部位有着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孤立性结节性肺癌的正确诊断率.方法对15例肺癌孤立性癌结节的螺旋CT及高分辨CT的诊断进行了分析.结果主要CT表现病变边缘征象以细粗短毛刺为主,肺窗位所见胸膜凹陷征为有意义的征象,局部支气管变窄、增厚及结节内空泡征为特征性改变.倍增时间是重要的征象之一,但其内部含气支气管腔复查时的变小是一种有意义的鉴别征象,尤其当结节无变化时.结论SPN肺癌的SCT及HRCT检查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提高SPN对肺癌正确诊断率应常规作SCT及HRCT检查.  相似文献   

5.
HRCT在肺部间质性病变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对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6例临床疑诊为间质性肺疾病的患者进行胸部X线、常规CT和HRCT检查,并对照分析。结果 HRCT对肺内小结节阴影、线状或网状阴影、蜂窝状阴影、毛玻璃样阴影以及细支气管病变、肺气肿和等间质性肺疾病常见征象显示率明显高于X线胸片和常规CT。结论 HRCT对肺部间质性病变诊断明显优于X线胸片和常规CT。  相似文献   

6.
目的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单纯CT平扫有一些征象不容易发现,只有配合高分辨率HRCT扫描才可发现,所以遇到肺部弥漫性病变、间质性病变或一些结节性病变必须行CT平扫加HRCT扫描。方法先行全肺CT平扫,然后在病变部分再行HRCT扫描。结果细支气管肺泡癌经CT平扫加HRCT扫描可发现磨砂玻璃样密度增高区或肺实变区,以及多发大小不一结节影和其内气泡样透亮影,另外还常可见支气管气相,相邻胸膜凹陷征等。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CT平扫可发现肺实变影,两肺弥漫分布的斑片状影,而HRCT扫描不但可以发现以上征象而且还能清晰地发现蜂房征、支气管充气征、磨玻璃影以及肺内散在结节状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浸润型肺腺癌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及病理特征,为临床影像学诊断寻找重要特征。方法分析浙江苍南县第二人民医院与温州市中心医院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病理诊断为微浸润型肺腺癌患者24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 扫描筛查,病灶行HRCT 扫描,观察分析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24例均表现为单发磨玻璃结节影,均位于周围肺野。其中纯磨玻璃结节14例(58.3%),混合密度10例(41.7%);病灶最大直径0.8~2.9cm,平均(2.3±0.4)cm。其他影像学征象为细支气管扩张征、边缘清晰、胸膜凹陷、分叶及毛刺征。Matsuguma量化分型:Ⅰ~Ⅲ型19例(79.2%),Ⅳ~Ⅴ型5例(20.8%)。病理特征:瘤细胞沿肺泡壁附壁性生长,肺泡间隔增厚。结论 HRCT检查时发现磨玻璃结节影后,如果伴有细支气管扩张征、边缘清晰、胸膜凹陷、毛刺征及量化分型较低时,应高度怀疑微浸润型肺腺癌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症状长期吸烟者肺小气道损害的患者进行吸气相CT扫描,结合呼气相HRCT扫描,评价呼气相HRCT影像表现及相关参数在诊断小气道疾病方面应用价值。方法采用70例作为吸烟试验组,采用30例不吸烟对照组,均使用螺旋CT进行胸部深吸气末CT扫描,结合深呼气末HRCT扫描,重点观察呼气末的空气潴留影像,测量及计算相关参数,统计其与小气道病变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从性别构成上显示男性吸烟者明显高于女性比例,吸烟组与对照组肺容积参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分别包括吸气相肺容积、呼气相肺容积、吸气相低衰减区比例、呼气相低衰减区比例、吸气相平均肺野密度、呼气相平均肺野密度、呼气-吸气肺容积比、呼气-吸气平均肺野密度比率、呼气-吸气肺容积差和呼气-吸气平均肺野密度差;轻度与重度吸烟组的肺容积参数比较显示除Ins-LV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胸部呼气相HRCT扫描能够清晰的观察到空气潴留的特征表现,结合吸气相CT扫描,测量和计算相关参数等指标,对临床小气道病变的临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敏感性较高,是一种方便快捷,具有临床推广意义的的一种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胸部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作用。方法:研究和分析2013年7月~2014年9月在某院接受检查的45名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胸部CT检查结果,有8名患者经病理活检确诊,37名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结果:患者的胸部CT检查结果主要为:(1)42名患者肺组织中出现小叶中心短线状阴影或者是分枝状阴影,占93.33%;(2)35名患者出现典型的树芽征表现,占77.78%;(3)30名患者出现肺组织细支气管壁管壁增厚的症状,占66.67%;(4)18名患者出现中央型肺组织细支气管明显扩张现象,临床主要表现为环状透光影和双规征,占40.00%;(5)13名患者肺组织间质出现纤维化表现,占28.89%;(6)鼻旁窦CT检查中发现,39名患者患有慢性鼻旁窦炎,占86.67%。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一般都会出现副鼻窦炎,还经常累及上颌窦。结论:胸部CT检查结果是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鉴别和诊断过程中的主要参考,与鼻旁窦CT检查相配合,有利于患者的确诊。  相似文献   

10.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RCT在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及外院诊断为DPB的患者19例,总结分析胸部HRCT及鼻窦CT表现特征。结果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主要HRCT征象:①双肺弥散分布的小叶中心性结节;②树芽征;③支气管扩张;④肺间质纤维化。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胸部HR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89%患者合并副鼻窦炎,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单纯支气管结核16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结核(EBTB)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分析16例被误诊的支气管结核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纤维支气管镜(FB)等辅助检查征象。结果: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咳痰,伴或不伴胸闷,气紧;胸片或胸部CT平扫11例未见明显异常,肺不张3例,2例高分辨率CT(HRCT)可见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纤维支气管镜(FB)检查经刷检及活检全部确诊EBTB,诊断率100%。结论:支气管结核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痰菌阳性率低,胸片或胸部CT平扫无明显异常,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支气管结核最有效的方法。高分辨率CT作为无创性检查可提高支气管结核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X线和CT诊断5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和CT影像学诊断的认识。方法选择临床确诊、X线平片表现典型和CT诊断59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胸片显示的网格状、颗粒状、两肺野透亮度减低和支气管充气征为本病典型征象。结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及CT征象具有一定特征,影像检查结合胎龄及出生史等对本病的诊断分级、发现并发症、预后及评估疗效具有极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HRCT征象,分析其误诊为肺癌的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之前被误诊为肺癌的肺炎性假瘤的HRCT征象,其中18例行增强扫描。结果:误诊病例中位于胸膜下17例,晕征26例,毛刺征23例分叶征19例,胸膜增厚21例,血管集束征7例,空泡征4例,均匀强化13例,非均匀强化7例等等。结论:HRCT对肺内炎性假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全面综合分析CT表现并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肺高分辨率CT马赛克样灌注与小气道功能指数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小气道病变时高分辨率CT(HRCT)所示马赛克样灌注与小气道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HRCT上显示马赛克样灌注病例80例,由3位放射诊断医师对马赛克样灌注与小气道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马赛克样灌注与FEF 25%呈负相关(r=-0.48,P〈0.05),与FEV1、FEF50%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27和-0.19,P〉0.05)。而空气潴留的程度与FEF25%、FEV1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2和-0.41,P〈0.05),与FEF 50%无相关性(r=-0.29,P〉0.05)。结论马赛克样灌注作为小气道病变的主要征象,其与FEF 25%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而空气潴留作为小气道阻塞的直接后果,其程度与FEV1、FEF 25%具显著相关性,即使肺功能检查结果正常时,也可以辅助诊断临床可疑的小气道阻塞。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少见形态肺癌的影像学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从既往诊断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265例周围型肺癌中,挑选出少见形态肺癌19例,对其胸部平片、普通CT和HRCT等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基础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对其进行形态学分类。结果:本组少见形态肺癌19例,全部19例少见形态肺癌误诊为肺癌以外疾病或推迟诊断者有10例,达53%。19例少见形态肺癌中,分为5种特殊的征象,即手指征、葫芦征、阿米巴伪足征、网格征、花边征。病理观察显示,这些征象分别系肿瘤向外围不规则进展、带有细支气管肺泡癌成分的肺腺癌外围呈肺泡内覆壁生长并向外规则或不规则进展、肿瘤中心致密实性改变、纤维化以及对支气管结构牵拉等作用相关。结论:上述5种少见形态肺癌反映了其特定的病理学基础,充分认识和深入研究这些征象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肠缺血性肠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小肠缺血性肠病患者24例,对其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结果.结果 经CT检查,24例患者中发生肠壁增厚者20例,分层强化呈靶征者18例,肠壁菲薄、无强化者3例,肠腔扩张、存在积液与积气征象者18例,肠系膜浑浊者19例.结论 采用多层螺旋CT对小肠缺血性肠病患者进行检查,能够对肠壁病变、肠系膜缺血、肠系膜血管异常进行诊断,对于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发性肺结核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原因分析。方法筛选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发肺结核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80例复发活动性肺结核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螺旋CT胸部检查,总结新发肺结核病变的特异性征象,分析临床误诊原因。结果在对新发与复发肺结核影像结果对比中可发现纤维条索影、支气管扩张、肺气肿、钙化灶的表现及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误诊原因主要以影像结果不典型造成的与肺炎等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错误。结论复发与新发肺结核CT均表现为小叶中心结节、树芽状、磨玻璃影、小叶样实变、空洞征,其中新发肺结核的纤维条索影、支气管扩张、肺气肿、钙化灶发生率较低,同时针对新发肺结核的诊断应结合病原学检查、痰结核菌及免疫学检查结果进行确诊,防止误诊、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范胜坤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8):2744-2745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4例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资料.结果:54例成人肠套叠的原因分别为:恶性病变包括结肠癌15例,淋巴瘤5例,转移瘤1例,共21例;良性病变包括脂肪瘤30例,平滑肌瘤2例,结肠息肉1例,共33例.表现为小肠-结肠套叠22例,小肠型肠套叠5例,结肠-结肠型肠套叠27例.CT直接征象:靶征48例,彗星尾征3例,肾形征3例,其间肠系膜脂肪套入形成半月形或环形征象35例,如套入部与鞘部肠壁间的气体则形成偏心或外周气泡18例;间接征象;肠壁增厚47例,近侧肠腔不同程度的扩张40例,肠梗阻39例,邻近肠系膜或筋膜浸润21例.结论:肠套叠的CT表现较有特征性,其原发病变CT检出率较高,对脂肪瘤等尚可作出可靠的定性诊断.因此,CT检查是成人肠套叠较理想的影像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胸部CT对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阴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6月于天津市 海河医院呼吸科与结核科治疗患者126例,包括确诊肺结核28例和非肺结核98例,所有患者T-Spot.TB试验检测阴 性。利用胸部CT平扫对患者进行评分并分为0~3级,分别评价各评分等级对肺结核诊断的价值。结果 确诊患者 与非确诊患者相比,胸部CT显示病变主要位于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主要表现为树芽征及小叶核心结节、大结节、 小叶实变等。以评分3级为标准诊断肺结核,敏感度60.7%,特异度89.8%,准确度83.3%,阳性预测值63%,阴性预测 值88.9%;以评分2级为标准诊断肺结核,敏感度100%,特异度78.6%,准确度83.3%,阳性预测值57.1%,阴性预测值 100%;以评分 1 级为标准诊断肺结核,敏感度 100%,特异度 60.2%,准确度 69.0%,阳性预测值 41.8%,阴性预测值 100%。结论 胸部CT检查评分系统可以筛查出T-Spot.TB试验假阴性受试者,有效提高结核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