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周立君  杨与兴 《中国医药》2009,4(10):772-773
目的总结30例腋下小直切口剖胸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腋下小直切口剖胸手术患者的资料。取腋下5—12cm纵直切口,不切断胸背肌群,经合适肋间进胸,单肺通气,关胸时肋骨钻孔丝线固定。结果共采用该切口完成手术30例,全部治愈,包括肺癌根治、肺叶切除、纵膈肿瘤切除、肺大泡切除、肺修补、开胸止血等。开胸时间5—10min,平均8min;手术时间45~15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100~200ml,平均110ml;术后引流量80~400ml,平均180ml;术后置胸管1~4d,平均2d;住院时间7~12d,平均9d。结论腋下小直切口开关胸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量少,切口美观,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外科腋下小切口术中的手术要点及手术指征。方法2003年6月-2008年8月我科采用经腋下小切口,长约(10±2.5)cm,分开背阔肌及前锯肌之间的间隙,经肋间进胸,共行胸外科手术26例,其中自发性气胸肺大疱切除10例,肺周围性肿块楔形切除6例,肺叶切除6例,全肺切除4例。结果全组无死亡,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切口无感染,手术时间缩短,术后痛苦明显减轻,恢复快,平均住院时间14天,另外切口小且隐蔽,患者容易接受。结论该术式疗效满意,简便易行,创伤小,能满足上述各术式手术要求,且手术风险并无增加,同时兼顾美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腋下小切口肺大疱切除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5月至1998年4月我科在传统切口的基本上进行改进,采用腋下小切口切除肺大疱16例,其中男15例,女1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352岁,左侧10例,右侧6例。肺大疱破裂引起自发性气胸14例,另外2例为巨大肺大疱,有缺氧症状。肺尖部单个肺大疱6例,肺尖部多个肺大疱8例,全肺多发性肺大疱2例,肺大疱直径3~15cm。患者取侧卧位,切口取于腋下背阔肌前缘,斜行向前止于腋前线附近,长约6~8cm,从第三或第四肋间进胸,均行肺大疱缝扎或切除后缝扎。开胸时间8~10分钟,术后病人恢复佳。讨论 剖胸手术切除肺大疱传统的切口是后外侧或前外侧切口,切口…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回顾,对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120例,所有患儿均行右胸前外侧小切口,长度7~13 cm,经右第三或四肋间进腔,其中78例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42例行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结果12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顺利康复,治愈出院,术后无残余漏及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右胸前外侧小切口适用于诊断明确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与传统正中开胸相比,切口隐蔽,美观,同时保留了胸骨的连续性,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较轻、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开胸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确诊的原发性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传统后外侧切口手术。治疗组43例,采用腋下小切口开胸术。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开胸、关胸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住院天数。结果手术治疗后两组在开胸、关胸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住院天数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切口开胸术治疗肺癌可以保留胸大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常规经肋间小切口在胸外科手术中的选择与应用。方法 56例患者为小切口组,选择不同形式非常规经肋间小切口行开胸手术;同期25例相同病种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标准后外侧切口行开胸手术。对比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关胸时间、术后放置闭式引流时间及引流量、术后疼痛评分、患侧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咳嗽情况、肺不张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术后放置闭式引流时间短、引流量少、术后疼痛评分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好、咳嗽有效、无肺不张发生、术后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常规经肋间小切口手术部位暴露良好操作方便、损伤小、出血少、关胸快、术后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可部分代替常规后外侧切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辅助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腋中线第7肋间插入胸腔镜后,于腋中线胸大肌及背阔肌间做4~7cm切口,经第4或第5肋间进胸,镜下及直视下缝扎或切除肺大泡,干纱布摩擦壁层胸膜。结果 35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70.5±20.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7d。术后并发症5例,包括肺持续性漏气、复张性肺水肿、心律失常,经治愈后出院。结论电视胸腔镜(VATS)辅助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外侧小切口开胸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胸外侧小切口开胸术的53例患者诊治资料。结果 53例患者无术中并发症,术后无肺部感染。围术期各项指标均较为理想。结论胸外侧小切口开胸术应用范围较广,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具有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切肋胸后外侧切口入胸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不切肋胸后外侧切口方法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肋上缘切开组患者平均切口长度、开胸时间、关胸时间、开胸出血量均明显优于肋间切开组患者,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肋上缘切开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肋间切开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肋上缘切开组患者肩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优于肋间切开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肋上缘切开入胸方法,患者的手术创伤小、术后效果较好、生活质量情况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在肺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以选择最佳胸部切口方式。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42例行肺癌手术患者,根据手术切口选择分为两组,22例采用改良式前外侧切口的患者为观察组,20例后外侧切口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平均开胸时间、平均关胸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VAS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为(5.3±3.4),对照组(7.4±2.1)分,观察组平均开胸时间为(12.2±3.5)min,平均关胸时间为(18.5±3.2)min分别比对照组短8.3min和7.9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平均出血量虽较对照组短,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入路是肺癌手术较理想的切入方式,可减少术中对患者肌肉、支配神经及肋间的损伤,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周叙明 《淮海医药》2012,(4):339-340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实施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例患者手术时间23~80 min,平均时间48 min;术中出血10~80 ml,平均46 ml;切口长度3~6 cm,平均4.6 cm;无1例术中延长切口,手术完成率100%。所有患者均在术后8~22 h内下床活动,随访愈后良好。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疤痕小、身体恢复快、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腋下小切口进行肺部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减少开胸手术的创伤 ,探索腋下小切口在肺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腋下小切口对 8例肺部病变的患者施行了肺大泡切除术、肺良性病灶切除术和肺癌根治性手术。结果  8例手术效果良好 ,术后恢复明显加快。结论 腋下小切口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开胸时间短 ,术后疼痛少 ,上肢功能受影响小、恢复快及不影响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发性血气胸外科治疗的手术适应证和优越性。方法25例自发性血气胸患者中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9例为胸腔镜手术组,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16例为小切口开胸手术组,比较2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留置胸引管天数等因素。结果胸腔镜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72.7±16.8)min,术后留置胸引管(5.6±5.6)d,术后住院(10.2.±5.4)d,有1例因术后持续漏气需要二次手术。小切口开胸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68.4±13.6)min,术后留置胸引管(3.5±1.9)d,术后住院(7.8±2.5)d。2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留置胸引管天数、术后住院天数上均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12个月,无血气胸复发。结论对于自发性血气胸早期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周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优点。方法对106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进行临床分析,将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传统胆囊切除术(O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进行扼要比较。结果切口长度4~6 cm,平均手术时间45 min。患者次日起床,进食,平均术后住院5 d,无术中胆道损伤、术后出血、胆漏、切口感染发生。结论在OC熟练基础上开展是安全可行的。由于MC具有直观显露术野便于手术操作的优点,故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潘家东 《安徽医药》2012,(9):1305-1306
目的探讨小切口与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方法将同期收治的94例食道癌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设立对照组与观察组,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引管日引流量、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泵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引管日引流量、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泵留置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等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与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在手术疗效上无明显差异,但小切口开胸手术时间短、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少、术后胸引管及镇痛泵留置时间短、平均住院时间短、术后术侧肩关节及上肢活动障碍程度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应用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术与小切口开胸术两种不同方式对患有食管癌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抽取76例患有食管癌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8例。采用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小切口开胸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总住院治疗时间、手术操作时间、胸引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期间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小切口开胸术对患有食管癌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改良外侧斜行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改良外侧斜行小切口用于全髋关节置换的疗效.方法:2005年8月~2007年11月,选择80例96髋,男45例,女35例;年龄23~74岁,平均51.4岁;体重指数平均25.20.股骨头缺血坏死34例,髋发育不良并发骨性关节炎30例,高龄股骨头颈骨折16例,均行改良外侧斜行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半年,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平均70 min,术后平均6 d下地,半年随访结果Harris评分平均93分.结论:改良外侧斜行小切口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及下地时间早为其突出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改良外侧斜行小切口用于全髋关节置换的疗效。方法:2005年8月~2007年11月,选择80例96髋,男45例,女35例;年龄23~74岁,平均51.4岁;体重指数平均25.20。股骨头缺血坏死34例,髋发育不良并发骨性关节炎30例,高龄股骨头颈骨折16例,均行改良外侧斜行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半年,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平均70min,术后平均6d下地,半年随访结果Harris评分平均93分。结论:改良外侧斜行小切口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及下地时间早为其突出优点。  相似文献   

19.
彭俊  王平 《云南医药》2001,22(2):105-106
目的:为碱少开胸手术的创伤,探索腑下小切口在肺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腑下小切口对8例俩部病变的患者施行了肺大泡切除术、肺良性病灶切除术和肺癌根治性手术。结果:8例手术效果良好,术后恢复明显加快。结论:腑下小切口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开胸时间短、术后疼痛少,上肢功能受影响小、恢复快及不影响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1994- 12~ 1999- 12 ,我们采用腋下小切口治疗肺部直径 <2 0mm微小结节 8例。男 5例 ,女 3例。年龄 41~ 6 7岁 ,平均 5 1.2岁。选择CT和X线胸片发现且肺部病灶 <2 0mm ,均无淋巴结肿大 (影像学 ) ,经 2周抗炎或抗结核治疗后 ,病灶无明显变化。其中直径 <10mm者 3例 ,<2 0mm者5例。手术在气管双腔插管 ,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腋下弧形切开 8~ 15cm ,沿胸大肌与背阔肌交界处切开筋膜 ,暴露前锯肌 ,视病灶位置于相应部位顺肌纤维方向分开而不切断前锯肌 ,沿相应肋间入胸。先作肿物连同肺组织的楔形切除 ,肺的切缘距整个肿物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