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中,术前明确诊断,选择手术方案,是提高疗效的关键。为此,我们复习了部分CT片,并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14例,占608%,女9例,占392%,年龄最大66岁,最小24岁,平均43岁。12 CT表现 23例CT片均显示有椎间盘突出(术中证实21例存在椎间突出,2例无突出,仅为单纯性狭窄)。其中5例关节突内聚,黄韧带厚4~10mm,侧隐窝矢状径25~7mm,病变节段多为L4-5,L5~S1节段少。13 手术所见 术中见椎间盘…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40岁。因持续上腹痛20余天,诊断为急性完全性肠梗阻,于1999年7月7日入住我院,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Treitz韧带下方50cm处有一肿物,7cm×4-5cm×1-5cm大小,环绕肠腔浸润生长并完全堵塞肠腔;下行约80cm处可见第2个肿物,3-8cm×2-7cm×2cm大小,套入远端空肠,两肿物间小肠段形成闭袢。肠系膜上动脉根部淋巴结肿大,直径0-5~1-5cm不等。肝脏、腹腔其余肠段、盆腔未见转移灶。距两肿物上下端各10cm,切除肿物及中间肠段和相应肠系膜及淋巴结。术后病理诊…  相似文献   

3.
直肠癌患者行直肠腔内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1998年10月至2001年11月对14例直肠癌患者行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38~79(平均54.5)岁,术前均行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诊断为直肠癌13例(92.9%),未检出的1例是由于肿瘤引起肠腔狭窄使探头无法插入直肠内所致。本组腔内超声检查特征:癌肿为实质性低回声肿块,外形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周围无包膜,境界不清或尚清,若有肠外浸润,则声像图上可见直肠黏膜不完整,并可见数个实质性…  相似文献   

4.
肠梗阻病人围手术期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上常可见到,肠梗阻患者即使手术成功、梗阻解除,亦可因伴有全身其他严重疾病或肠梗阻本身引起的全身性严重病理生理改变,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而死亡。因此,对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处理至关重要。本文仅从四个方面对肠梗阻的病理生理改变以及如何纠正这些改变,作一扼要讨论。一.有效的胃肠减压除高位肠梗阻外,一般在梗阻发生数小时后,肠腔可积聚大量气体和液体,致使肠膨胀。肠膨胀引起肠腔内压增高,肠壁变薄及血循环受到损害。当肠腔内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可发生肠黏膜缺血、形成溃疡灶,严重时可发生整个肠壁坏死、穿孔。严…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右半结肠肠腔直径较大(结肠的直径自盲肠的6cm递减为乙状结肠的2.5cm),肠壁较薄,扩张性大;血液循环和淋巴组织丰富,吸收能力强;肠内粪便呈糊状。肠癌以全身中毒症状、贫血、腹部肿块为主,不易引起梗阻.如发生梗阻常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或阑尾脓肿,急症行右半结肠根治性手术,回肠末端与横结肠吻合一次完成通常是合理安全的。左半结肠系膜边缘血管形成一级血管弓,因此血供较差;肠胜直径小,肠壁薄,弹性差;内容物多呈固态。癌肿多为浸润型硬癌,易引起环状狭窄。因此,左半结肠癌并梗阻多见(约占梗阻性大肠癌的2/3)。梗阻性大…  相似文献   

6.
θ��������CT���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 胃癌的基本CT征象胃壁增厚 :癌肿沿胃壁浸润造成胃壁增厚 ,主要是癌肿沿胃壁深层浸润所致 (图 1)。腔内肿块 :癌肿向胃腔内生长 ,形成突向胃腔内的肿块。肿块可为孤立的隆起 ,也可为增厚的胃壁向胃腔内明显突出的一部分 (图 2 )。溃疡 :溃疡形成的凹陷边缘不规则 ,底部多不光滑。周边的胃壁增厚较明显 ,并向胃腔内突出 (图 3)。环堤 :环堤表现为环绕癌性溃疡周围的堤状隆起。依癌肿生长方式的不同 ,环堤的外缘可锐利或不清楚 (图 3)。胃腔狭窄 :CT表现为胃壁增厚基础上的胃腔狭窄 ,狭窄的胃腔边缘较为僵硬且不规则 ,呈非对称性向心狭…  相似文献   

7.
肠内压及施压时间对肠内毒素转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弱可导致肠道内内毒素的转运。本研究应用125I-LPS作为示踪剂,通过对家兔离体和在体肠袢进行肠腔内施压,动态观察肠腔内毒素向肠外转运的模型,分析和探讨肠腔内压力、施压时间、肠屏障功能与肠内毒素转运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肠内压的升高可损害肠粘膜屏障,促进肠内毒素向体内的转运。高压力组的125I-LPS入血总量明显高于低压力组(P<0.01);离体肠管125I-LPS入血量峰值出现在0.5小时,当肠腔内压大于20cmH2O时,在体肠管内125I-LPS入血峰值向后延迟;肠内压力的升高有助于肠组织吸收125I-LPS及肠内125I-LPS的肠外渗漏。说明在肠道内内毒素转运过程中,肠内压升高及施压时间与内毒素入血呈正相关,并加重肠屏障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论文对5例腰骶神经节变异和1例神经鞘膜瘤的诊治,目的:对其神经节变异的认识,以及与神经鞘膜瘤的鉴别加以讨论。方法:从1994-1996年,搜集到5例神经节异位,另有1例为神经鞘膜瘤,全部病例均为男性,年龄23-58岁,平均42岁,职业均为体力劳动者,异位的部位,L3,4间隙左侧1例,L4,5间隙右侧1例,L5S1间隙右侧2例,L5S1间隙左侧1例,全部病例均手术治疗,结果:认为腰骶神经节变异是解剖生理变异,一般不会产生症状,只有合并侧隐窝狭窄时才会出现症状,所以常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结论对神经节异位CT有助于诊断,而磁共振要高于CT,与神经鞘膜瘤的鉴别影像学者很难将两者区分开来,手术是较好的鉴别方法,对于神经节不能冒然切除  相似文献   

9.
我院应用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8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85例中男164例,女121例;年龄18~71岁;有明显腰扭伤史者87例;病程1天~23年;部位:L2-34例,L3-49例,L4-5148例,L5S196例,L4-5~L5S123例,L3-4~L5S15例;在入院前均经临床检查确诊并经X线或CT扫描排除其它脊柱疾患。治疗方法(1)全部病例均卧床休息,如需下床活动系好腰围后方可。(2)应用胸带骨盆对抗牵引,患者取俯卧或仰卧位。(3)手法推拿:一般在牵引结束后,也可根据病…  相似文献   

10.
椎间盘的解剖与理化性能(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椎间盘的解剖与理化性能(一)郭世绂椎间盘自C(2~3)直到L5~S1均存在,与相邻上下椎体形成运动节段。椎间盘自上向下逐渐增厚。颈、腰部活动多,椎间盘较厚。全部椎间盘的厚度约占脊柱全长的1/3,腰部椎间盘最厚,几占全部椎间盘厚度的一半。L5~S1的椎...  相似文献   

11.
放射治疗在脊柱骨巨细胞瘤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作者回顾性评价放射治疗在脊柱骨巨细胞瘤(GCT)治疗中的价值。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8~34岁(平均27岁)。发病部位:颈椎6例,胸腰椎2例,腰、骶椎各1例。Jafe分级:Ⅰ级3例,Ⅰ-Ⅱ级2例,Ⅱ级1例,Ⅲ级2例,未分级2例。治疗方法:(1)单纯放疗治疗颈椎GCT3例。(2)先放疗后手术治疗胸腰段GCT2例。(3)先手术后放疗治疗颈椎GCT3例,腰椎GCT1例。(4)手术配合术前与术后放疗治疗骶椎GCT1例。随访1.5~29年(平均14年)均无复发。5例生活自理,4例恢复工作,1例恢复较差。本组无放疗后恶变。作者认为,脊柱解剖复杂,难以将肿瘤彻底切除,所以手术配合术前术后放疗对脊柱GCT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经皮穿刺硬化术治疗肾上腺囊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于1988年5月~1997年11月采用经皮穿刺囊内注射95%酒精治疗肾上腺囊肿共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26~65岁,平均41-3岁。左侧2例,右侧6例。病程1个月~3年。临床症状以患侧腰部酸胀不适为主,血压正常,无内分泌异常表现。B超诊断为肾上腺囊肿5例,肾囊肿2例,胰腺囊肿1例。CT诊断为肾上腺囊肿7例,怀疑肾上腺肿瘤1例(CT值为40-2Hu),经再次B超并穿刺证实为高密度肾上腺囊肿。囊肿体积(4-5×4-2×3-8)cm3~(7-9×7-7…  相似文献   

13.
肠壁增厚的CT表现及诊断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肠道是人体容易发生疾病的部位之一,肠外局部或全身性疾病也易累及肠道。无论肠道原发疾病还是肠外疾病累及肠道,肠壁增厚都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病理改变。钡餐、钡灌肠和纤维内镜是常用的检查手段,但它们只能显示肠腔内及黏膜面的情况;灰阶超声和多普勒超声可发现肠壁及肠外异常,但敏感性和准确率低,且受操作者经验影响较大。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CT用于肠道疾病的诊断已日益普遍,多层螺旋CT快速薄层扫描和强大的图像后处理能力使其成为显示肠壁及相关肠外病变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在CT广泛应用于脊柱疾患诊断以前,腰椎间盘突出并发神经根管狭窄症(LDHLRS)易被误诊为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不令人满意。对1985~1991年收治的LDHLRS152例,充分利用CT检查,根据不同狭窄情况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术后随访1年3个月~6年8个月,优良率为90.2%。作者提出:(1)应对LDHLRS做出定性和定量诊断;(2)根据引起神经管根管狭窄的不同因素,将狭窄分为硬性狭窄、软性狭窄及混合性狭窄,并依此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张伯英 《中国骨伤》1995,8(5):41-41
腰骶部椎管狭窄手术治疗的麻醉配合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100700)张伯英L4~5,L5S1椎管狭窄行椎板减压、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时,一般于L1~2处做硬膜外腔穿刺,向尾端置入硬膜外导管(也可L2~3穿刺向头端放置硬膜外导管)行连续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6.
胸椎黄韧带骨化的CT表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朱亮 《中华骨科杂志》1995,15(6):362-363
作者报告10例有症状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的CT检查结果。特征性CT表现有:(1)两侧椎板前缘“V”形骨化块突入椎管,(2)小关节囊和椎板间也可受累,沿椎板前缘形成广泛的骨化块,(3)椎板硬化增厚,(4)椎弓根短缩,(5)椎管狭窄。讨论了CT及其他影像对黄韧带骨化的诊断价值。作者认为CT和/或CTM是目前诊断本病的较佳方法,对手术治疗方案的民非常有用。  相似文献   

17.
我院收治全结直肠结节性动脉炎合并出血1例,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因“便血并发热1周”入院。查体肛诊:胸膝位,于9点距肛缘4cm处可及肿物质硬,欠光滑,无压痛,突向肠腔不固定,基底宽,其上缘不清。乙状结肠镜检查显示,在进镜7~13cm处可见环肠腔肿物,粘膜破溃糜烂,肠腔狭窄。病理学诊断:直肠腺瘤样炎性息肉,部分区域坏死。腹部CT显示:直肠肠壁增厚,肠腔不规则狭窄,直肠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入院后3天出现高热,双下肢不规则皮疹,红斑,右肩关节活动障碍,右指、足麻木,腓肠肌痛,乏力等表现。肌电图示:周围神经病变,右上肢及双…  相似文献   

18.
脊髓造影加CTM在诊断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造影加CTM在诊断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陈敖忠用CT加脊髓造影是加强CT的手段以协助诊断腰椎管狭窄症[1、2、3]。我院自1994年5月至1995年2月期间对12例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行脊影造影加CTM检查,并经手术治疗证实,肯定了该检查...  相似文献   

19.
介绍用脊髓造影CT扫描诊断臂丛根性损伤。方法:行小脑延髓池穿刺,注入水溶性碘造影剂10ml后,在0.5-2小时内行CT检查。结果:5例臂丛根性损伤,其CTM景象与手术所见相符,1例CTM图象未见异常而手术证实为臂丛上干断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CT和MRI影像技术的发展,腰椎间孔和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突出症逐渐被重视起来。它是腰椎间盘脱出在椎弓根内外缘之间或外缘以外,压迫相应节段神经根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亦称之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方法与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都有不同。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6年2月~1998年2月经椎板峡部外缘手术入路切除椎间孔或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21~55岁,平均39-8岁,有外伤史12例。病程2~46个月,平均2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