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医治病讲究理、法、方、药,正确的煎服方法乃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历代医家对此都十分重视,徐灵胎曾言:“煎药之法最宜深究,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方虽中病,而煎法失度,药必无效”。下面对此问题作一简单的探求。一.煎药方法 1.煎药工具:直接关系到汤剂的质量。陶土罐、砂锅当为最佳,其次为不脱漆的搪瓷器皿,禁用金属器皿如铁、铜、铝锅。这是因为中药成分复杂,含有鞣酸、生物碱、无机盐等。砂陶器皿以及搪瓷性质比较稳定,而金属器皿性质比较活泼,金属离子容易和药中的鞣酸、甙类发生化学反应。例如:含有鞣酸的地榆、石榴皮等容易和铁  相似文献   

2.
1中药的煎法我国历代名医很重视中药的煎煮方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这讲的就是煎法的重要。1·1忌用热水煎药中药材表层的淀粉、蛋白质等成份会因受热而糊化或凝固,阻碍有效成份的浸出。所以在煎药时用凉开水为好,加水量至超过药面2~3cm,浸泡30~60min,以药物浸透为度。1·2煎药的器皿用具以陶器、瓷器为佳。陶瓷器导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份发生化学反应。不宜使…  相似文献   

3.
《亚太传统医药》2006,(7):44-44
<正>一、煎药工具中药在煎煮过程中,经高温高热后,部分药物中的有效成份会发生一些复杂的化学变化。所以煎药时应选用化学性质较稳定的陶器、瓷器作为煎药工具,不宜用铜、铁等金属工具煎药。二、煎药用水水质的好坏与药效密切相关,所以用水必须洁净。可选用清澈的泉水、河水、井水、自来水等纯净的饮用水。  相似文献   

4.
汤药吸收快,药物作用发挥迅速,适应于各种疾病包括急性疾病的治疗,且煎煮方便,使用工具简单,人们易于掌握。但煎煮汤药的方法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煎煮汤药时应重视煎药的质量,防止失效。本人通过对179例汤药的煎煮,总结出对煎药使用的容器、火力、时间应掌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煎药容器的选择:煎煮汤药所使用的容器,直接关系到药品质量。中药成分复杂,其中含有生物碱、配糖体、鞣酸、蛋白质、挥发油、无机盐类、色素等。其中有的成分遇到铁、铜等重金属而起化学变化,发生沉淀,使药物失去原有性能或生成…  相似文献   

5.
用开水煎药,易使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淀粉等物质凝固,致植物细胞不易破裂。即使破了,药物的有效成份因凝固而不易从细胞中释出,从而使药物不能充分发挥药效。正确的方法是:先把药物用凉水浸  相似文献   

6.
汤剂是中药使用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剂型,汤药组方灵活,即可内服,也可外洗。汤药煎制的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疗效,甚至于产生毒副作用,所以必须强调科学的煎制。中药最好用沙锅,瓦罐或搪瓷罐也可,忌用铝、铁、铜等金属容器,因为中药成分复杂,可能和金属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煎药前首先应将药物加水浸泡1小时左右,以利有效成分的煎出。煎药  相似文献   

7.
中药汤剂煎煮,直接影响汤剂质量。笔者在下乡时曾发现用铁器或搪瓷的茶碗煎煮中药。中药大部份是植物,其中含有鞣质,当遇铁加热时就会产生一种不溶于水的鞣酸铁,妨碍吸收,影响疗效。使药液变成黑绿色,药味变得又涩又腥。按古代传统及有关实验研究,煎药最好用砂罐。砂罐性质稳  相似文献   

8.
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常用剂型,通常用传统煎煮方法制备。目前中药煎药器械做了一些更新改进,例如在煎药器上增加了电热器、定时器、热量控制器等,但是挥发性成份易挥发,在一味中药中即有挥发性成份又有水溶性成份的中药在后下时使水溶性成份煎出量不足,严重的影响疗效。我们研制组在多次实验的情况下,研制成多功能煎药器。于1996年获国家专利,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药汤剂是中医药临床中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的一种剂型,其疗效与其煎煮质量密切相关。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采用科学的煎药方法,才能保证药物有效成份的充分获得,防止药效流失,使中药在临床中的疗效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让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门诊患者掌握合理煎药知识,减少患者因煎药方法不当导致有效物质成份不能煎出或者损失,降低临床疗效延误疾病治疗。方法:制作中药煎药多媒体宣教视频,在中药等候区循环播放,便于患者学习。结果:患者煎煮中药的正确率得到很大提高。结论:该宣教方法简便易行,值得大范围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中药煎药机与传统煎药方法的效果。方法:分别运用传统煎药方法和中药煎药机对5组药材进行熬煎,过滤药液后对其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将其中8种中药抽取出来,对其得膏率进行测定,将其平均值计算出来。结果:中药煎药机下含黄酮类、多糖类、皂苷类、生物碱类中药的有效成分含量明显比传统煎药方法高(P0.05);挥发油类中药中枳壳、鱼腥草的有效成分含量明显比传统煎药方法高(P0.05),但两种方法下其他药物的有效成分含量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中药煎药机下党参、灵芝、柴胡、麻黄、猪苓、陈皮、知母、山楂等中药的得膏率明显比传统煎药方法高(P0.05)。结论:中药煎药机比传统煎药方法能显著增加含黄酮类、多糖类、皂苷类、生物碱类含量,可以明显提高枳壳、鱼腥草挥发油成分含量,极大提升党参、灵芝、柴胡、麻黄、猪苓、陈皮、知母、山楂等中药的得膏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答:中药大多数为植物性中药。它的成份复杂,有有效的成份也有无效的成份(如蛋白质等)。这些物质都存在于植物细胞组织内。煎服中药起始时如果就用开水或温水的话,因蛋白质遇热就要凝固,使组织突然膨胀,许多有效成份就不能通过(或通过时较困难)细胞组织向外扩散,渗透出来,这样就会影响到疗效。转自吉化医药卫生(1)1675  相似文献   

13.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汤剂的运用最为广泛,而汤剂的制备却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自然导致疗效受到影响,兹仅就临床药学谈谈其煎法。一、煎药用具:煎药用具,前人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铜器、铁器。一般常以陶制瓦罐、砂锅,亦可用搪瓷器皿。二、煎药火候:火候一般分文火和武火两端。文火者,即慢火缓煎;武火者,即高温急煎。临床一般多先武后文,保持微沸状态,使其减慢水分的蒸发,有利于有效成份的溶出。但要视药性而定,如解表药多具辛散轻扬之性,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份挥发,而补益之药溶出其有效成份则宜久煎。三、煎药溶媒:汤剂多以水作为基本溶媒,此外还有以下几种: ①酒:用酒煎或浸泡药物,可起到活气血、通经脉的作用。如《伤寒杂病论》中的下淤血汤、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中药煎药机与传统煎药方法的煎药效果、劳动力节省情况。方法:分析我院煎药人员于2013年1月1日~2014年6月1日进行煎煮的156付复方药物,本次实验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按照煎煮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将运用中药煎药机进行煎煮的78付复方药物作为观察组。同时将运用传统煎药方法煎煮的78付复方药物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复方药物经煎煮后每付平均加水量、每付平均煎煮时间、同类型疾病患者服药总次数、每付药所需成本等。以此来具体探究中药煎药机与传统煎药方法的煎药效果、劳动力节省情况。结果:运用中药煎药机进行煎煮的观察组的每付平均加水量为(600.34±12.65)ml、每付平均煎煮时间为(4.53±0.98)min、每付药所需成本为(4.84±0.84)元等情况明显少于应用传统煎药方法的对照组(P0.05)。运用中药煎煮机观察组的同类型疾病患者服药总次数为(15.95±1.74)次,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2.54±2.43)次(P0.05)。结论:运用中药煎煮机煎煮中药能够显著减少煎煮药物所需要劳动力人数,增加生产效率,减少用水量。但是运用中药煎煮机的患者服药次数比运用传统煎药机的患者较多。在高新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发扬其便利性,也要针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浅谈中药汤剂的正确制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剂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最适应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具有制备简单易行,溶媒广泛,刺激性及副作用小等特点,具备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等优点。历代医家对中药汤剂的制备都很重视。正确的制备方法直接关系到汤药的临床疗效。略述如下:1 煎器的选择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煮器具有密切的关系。梁代陶弘景说:“温汤勿用铁器”,李时珍说:“煎药并忌用铜铁器,宜银器瓦罐。”忌用铁、铜等金属煎具,因大部中药化学成分为酸性或碱性,中性很少。常含有鞣质、有机酸性、酚羟基等成分,可与重金属离子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生成鞣酸铁,使汤液的色泽加深,与黄酮类成分生  相似文献   

16.
中药汤剂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 ,就是中药制剂品种繁多大量推向市场的今天 ,其中的大量剂型还是汤剂浓缩。汤药的效果与煎药法有密切关系。李时珍说 :“凡服汤药虽令物专精 ,修治如法 ;而煎者卤莽造次 ,水火不良 ,火候失度 ,则药品无功。”1 煎药工具自古以来多用砂锅、瓦罐或陶瓷砂罐煎药 ,近代也有使用搪瓷器皿的。忌用铜锅、铝锅、铁锅煎药 ,以免某些药物与金属发生化学反应而改变药性。2 药物浸泡煎煮药物前应先浸泡 ,以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浸泡前先逐一核对药物质量 ,尤其应注意有无错配、漏配的药物。浸泡用水及时间应视药物的体…  相似文献   

17.
煎服法是祖国中医的宝贵财富,在医学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住,正确的煎法方法对治疗疾病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影响中药煎服法治疗效果的因素很多,本文从煎药器皿的选择、煎药时间、煎药次数、煎药火候、煎药注意事项、服药时间、服药方法、服药的"忌口"等方面入手,探讨中药煎服法对治疗疾病临床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谈中药煎法     
中药煎药与加工、炮制一样,都是祖国医学的重要部分,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明·缪氏《炮制大法》中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此,而煎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明示汤剂煎煮不当,药物就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往往使疗效功亏一篑,直接影响医疗质量。煎药以何器皿为佳?古人曾认为:“银为上磁(瓷)者次之”。但在实际应用时以耐火的砂罐和陶罐为好。现代研究也说明,陶瓷具有导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并具保暖的特点。相反,铜、铁罐则不宜使用,因为  相似文献   

19.
浅析影响汤剂煎煮质量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林  孟菲 《中医杂志》2006,47(6):421-421
1 煎药器具、材料 目前家庭煎药多用砂锅,其导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锅周保温性好,水分蒸发量小.缺点是其孔隙和纹理多,易吸附各种药物成分而窜味.也可用陶瓷、白色搪瓷器皿、玻璃器皿等.另外在以陶瓷为煎药器皿的基础上出现了紫砂药壶,采用分体加热.电热装置设计在内胆之外,内胆为紫砂表面光滑,结构紧密,透气性强,便于清洗.与砂锅相比,加热更快捷.在医院、药店里普遍采用的是以不锈钢为煎药器皿的现代煎煮装置,受热快、耐酸、耐腐蚀,而且化学性质稳定,是十分优良的煎药器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干预下血府逐瘀汤加减对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83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1例予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6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中药管理组61例在中药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干预。3组均治疗3个月后,比较3组AR的发生情况,比较中药组与中药管理组中药煎服依从性问卷评分(包括煎药、服药及社会支持与个人态度)变化情况,比较中药组与中药管理组治疗期间未按要求煎药、漏服药物及自行停药发生情况。结果中药管理组AR发生率18.03%(11/61),中药AR发生率组34.43%(21/61),对照组AR发生率65.57%(40/61),中药管理组和中药组AR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且中药管理组AR发生率低于中药组(P 0.05)。中药管理组煎药、服药及社会支持与个人态度评分均高于中药组(P 0.05)。中药管理组治疗期间未按要求煎药发生率3.28%(2/61),漏服药物发生率4.92%(3/61),自行停药发生率0例,中药组未按要求煎药发生率21.31%(13/61),漏服药物发生率37.70%(23/61),自行停药发生率13.11%(8/61),中药管理组治疗期间未按要求煎药、漏服药物及自行停药发生率均低于中药组(P 0.05)。结论在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干预下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可以有效减少AR的发生,提高患者中药汤剂煎服治疗的依从性,纠正患者的不良服药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