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疟疾严重危害着东南亚国家人民的健康,从30年代开始.一些国家就开展了对疟疾媒介的调查和防制研究,但多数国家由于存在野栖媒介,防制效果不理想,因而不能阻断传播.疟疾仍然在局部地区流行、东南亚区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传疟媒介和我国海南岛有些类似,了解该区域疟媒的生态习性和防制措施,对我们制定防制措施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江陵县疟疾发病情况、传疟媒介种类、密度和季节变化,为控制和消除疟疾提供依据。方法开展疟疾病原学和媒介监测,收集整理2006-2013年疟疾监测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2006-2013年共发现疟疾病例13例,年均发病率0.42/10万,其中3例为输入性疟疾。血检"三热"病人33 333例,血检率0.87%~1.44%,平均1.08%;疟原虫阳性率0.24‰。680名小学生疟疾IFA检测均为阴性。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叮人率2.26~53.83只/人·夜,传疟能量0.756~10.770。结论江陵县连续3年无本地疟疾病例,已达到消除目标。应加强输入性疟疾监测,根治传染源,控制疫点媒介。  相似文献   

3.
舟山海岛基本消灭疟疾后传疟媒介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通过1994-1999年舟山市基本消灭疟疾后传疟媒介的监 研究,预测疟疾发病潜势。方法:对按蚁种群生态观察。结果:未发现嗜人按蚊,中华按蚊为舯山市唯一传疟媒介,且为非优势蚊种。中华按蚁传播间日疟的媒介能量与发病情况较为一致。自1994年以来,其能量稳定地处在低水平,结论:在目前本地疟疾病例极少情况下,若无大量传染源输入,蚊媒密度不发生大幅度上升,则不会造成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三明市疟疾发病动态,评价防治效果并进行消除疟疾可行性分析。方法统计分析发热病人血检、传疟媒介调查资料。结果2001—2010年10年间开展发热病人血检136243人,检出疟原虫感染者17人,感染率0.12‰,年均发病率〈0.1%,70%为输入性病例;Io年间共捕获按蚊18799只,未发现主要的传疟媒介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和中华按蚊。结论随着人们卫生行为的改变、农药的施用和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传疟媒介孳生环境发生变化,疟原虫感染者大幅下降,为消除疟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益阳市传疟按蚊调查研究王玉生,丁兆松(湖南省益阳市卫生防疫站413000)为探索我市传疟媒介的种类及其生态习性,遂于1979~1992年进行了传疟媒介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内容和方法1.1在沅江市省疟疾监测点新华乡选择人房四间、牛房三间,每年每...  相似文献   

6.
自1987年以来,石家庄市由于无本地疟疾病例报告,从未开展过传疟媒介专项调查,仅在西柏坡宾馆偶然采集到中华按蚊标本,已记录于《石家庄市主要媒介生物名录》[1],其后未开展调查。根据《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要求,我们于2012年选择平山和藁城县开展传疟媒介按蚊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隆林各族自治县曾是间日疟、恶性疟和三日疟高度混合流行区,传疟媒介有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和日月潭按蚊[1].经多年综合防控,疟疾发病率逐年降低,1987年达到了原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995年以来疟疾发病率持续控制在1/万以下,2007年检出最后一例内源性疟疾病例[2].我国于2010年7月启动了消除疟疾行动,该县作为二类县,计划于2018年前实现消除疟疾目标.近五年来项目实施工作顺利,效果显著,并于2015年8月顺利通过了消除疟疾市级考核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青神县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启动初疟疾流行情况、防治工作基础和能力状况,为达到消除疟疾目标提供基线数据。方法按四川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基线调查方法开展疟疾流行情况、传疟媒介、防治工作和能力现状等调查。结果 2006年后无疟疾本地感染病例,人群疟疾抗体水平滴度均〈1:20,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密度为4只/夜;居民、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3%、64%;县、乡、村临床医生接受疟疾知识培训比例分别为10%、52%、14%;县、乡接受疟原虫镜检培训比例分别为39%、27%。结论今后消除疟疾工作应加强临床医生和镜检人员知识培训与居民、学生、外出疟区务工人员疟防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9.
台州市黄岩区地处浙中沿海,辖区19个乡(镇、街道),本地人口59.6万人,流动人口约20万人。系中华按蚊传疟媒介地区,于1987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994年成为浙江省15个疟疾监测重点县之一,疟疾发病率始终控制在1/万以下。为了解疟疾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今后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单纯间日疟低度流行不稳定疟区的尤溪县38年统计资料进行了分析。提出并讨论了发病高峰、季节变动、地区分布、年龄性别构成、职业构成,主要症状特点、初诊与确诊关系、流动人口与传疟关系和传疟媒介等方面的特点。这对制定疟疾后期监测与管理方法和技术措施,以实现基本消灭疟疾的目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1982年4月至1983年7月,在滇西北维西县进行了居民疟疾感染和按蚊调查,以及长潜伏期间日疟的实验研究。结果是:在海拔2,520米的高原坝区仍有疟疾流行,是我省疟区分布的最高海拔线;首次证实了当地存在长潜伏期间日疟和黑色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并探明了它们与防治工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1980~1995年不同媒介地区疟疾流行的差异比较贵州省寄生虫病研究所(贵阳550004)王小力周年潮陈兆义邹迅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是贵州省重要的传疟媒介,由于3种按蚊生态习性、传疟作用不同,在其所分布地区的疟疾流行程度互有差异。本文根...  相似文献   

13.
<正> 武汉历史上疟疾多为间日疟,属非恶性疟流行区,传疟媒介主要为中华按蚊。八十年代以来,已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疟疾发病率一直控制在1/万以下。2001年3月,武汉市新洲区在归国劳务输出人员中发生了46例恶性疟病人,这在武汉市乃至湖北省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4.
丽水市处浙江省西南浙闽两省结合部,为中华按蚊传疟媒介地区.其中松阳县为浙江省15个疟疾重点监测县之一.2010年全球基金疟疾项目中,云和县因2008年出现1例本地感染散发病例,定为三类监控县,其余年份为二类县.为了解丽水市疟疾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今后疟疾防治提供依据,现对丽水市2007年1月-2012年6月疟疾监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15.
十堰市1971~1994年疟疾防治措施与效果评价湖北省十堰市卫生防疫站易显明,艾国学,朱志虎,李郁十堰市是以中华按蚊为唯一传疟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从1951~1971年的20年间发生了三次疟疾暴发流行,第一次发生于1955年,发病率为64.15,间隔...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高疟区经过大规模综合性抗疟措施后,主要传疟媒介——微小按蚊已基本消灭,疟疾传播已大大减少。但野栖性的重要传疟媒介巴拉巴按蚊在高疟山区仍普遍存在,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未能将其消灭。目前,在有巴拉巴按蚊存在的山区,疟疾传播仍较多,疟疾发病率尤其是恶性疟发病率仍较高,对当地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有相当的影响。因此,在找到更为有效的防治巴拉巴按蚊的方法之前,如何加强综合性措施,有效地控制和降低疟疾发病率,进而消灭当地的疟疾,乃是当前海南岛疟疾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眉山市疟疾流行态势,为制定后期疟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眉山市2006-2011年疟疾疫情报告和防治工作年报表材料;对全市发热居民进行疟原虫血检;监测点采用IFA检测人群疟疾抗体水平和媒介按蚊密度监测.按常规流行病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 2006-2011年血检发热居民320 948人,检出疟疾患者130例,年发病率为0.01% ~0.06%.46例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以东坡区最多,占全市的80.43%,彭山和洪雅县无本地感染病例,全市已连续2年未检出本地感染病例;84例输人性病例,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分别为38、44和2例,以青神县最多,占全市的48.81%.外出人员以到云南省疟区的感染数最高.监测点人群抗体水平均为阴性;中华按蚊为当地传疟媒介的优势蚊种.结论 眉山市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对降低本地疟疾发病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疫情逐步稳定和得到有效控制.应继续加强疟疾监测,特别是外出返乡人员的管理和输入性疟疾的防控是今后疟防工作的重点.同时要尽快建立“早期诊断,迅速治疗和减少人蚊接触”的疟防管理新模式,最大限度地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18.
灭疟后期疟疾病例调查分析马学云杨永彪①(临沂市兰山区卫生防疫站,山东临沂,276002)临沂市属间日疟流行区,中华按蚊为唯一的传疟媒介,建国后曾发生两次暴发流行。经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到1985年,疟疾发病率降至0...  相似文献   

19.
深圳建市前后45年疟疾流行动态与防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圳是我国最早开发的经济特区,历史上曾出现两次大面积间日疟暴发流行。主要传疟媒介为嗜人按蚊。45年来,根据不同时期的疟疾发病特点,采用因地制宜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使疟疾发病在社会经济发展、流动人口剧增情况下得到较好控制。  相似文献   

20.
在海南岛偏远的山区,目前还有一些残存高疟地区.巴拉巴按蚊是多数残存高疟区的主要媒介,微小按蚊是少数残存高疟区的主要媒介。这是两种灭疟方法显著不同的疟区。巴拉巴按蚊是野栖蚊种,室内滞留喷洒效果不佳,不能阻断疟疾传播。微小按蚊是家栖蚊种,室内滞留喷洒效果良好,可在短期内阻断疟疾传播。对残存高疟区采取灭疟措施时,首先必须查明当地的主要传疟媒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