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升格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为促进高职高专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运用修订的MBI-ES教师职业倦息量表对河南省部分新升格高职高专院校405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升格高职高专教师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上.年龄、性别、学历、职称、教龄、任职情况、担任班主任和承担教学任务等均可影响教师的倦怠(P<0.05或P<0.01).[结论]新升格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但倦怠程度并不严重,多表现在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两个维度上,应引起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管理层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某新升本科院校教师职业倦怠问卷调查,了解其职业倦怠现状,寻找造成职业倦怠的成因,并寻求解决对策。[方法]采用李超平博士的MB I-GS修订版-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某新升本科院校全体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该校专职教师138人,职业倦怠评分均值为31.63,其中31~45岁的教师工作倦怠均值为35.67,明显高于30岁以下及45岁以上年龄组,而不同性别的教师工作倦怠程度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另外,由其频数分布可知该校有14.49%的教师存在明显的工作倦怠症状。[结论]现有资料显示,教师工作倦怠存在年龄差异,31~45岁的教师工作倦怠程度最深,而不同性别的人群在工作倦怠程度上无差异。该校教师总体倦怠情况并不严重,有85.51%的教师无明显倦怠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特点,为预防和缓解高职院校职业倦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随机抽取的185名高职院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院校职业倦怠总分为(48.68±2.62),情绪衰竭得分为(25.94±1.81),低个人成就感得分为(28.21±1.74),去人性化得分(11.63±1.66);男性教师职业倦怠在3个维度上的得分明显低于女教师,已婚教师情绪衰竭得分明显高于未婚教师,不同年龄教师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比较明显,特别在情绪衰竭和低个人成就感得分较高,不同性别、年龄、职称和婚姻状况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藏、汉两族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差异。方法用MBI对360名中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①汉族普通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总分及情绪衰竭得分显著高于藏族普通中学教师。②汉族重点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藏族重点教师。③汉族普通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同民族的重点中学教师。④藏族普通中学教师在职业倦怠总分和情绪衰竭、低成就感两个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同民族的重点中学教师,两者去人性化维度得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藏、汉两族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存在差异,文化背景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欧阳文珍 《中国校医》2005,19(6):559-561
目的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为教师心理卫生提供基础研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167份来自徐州地区的教师进行自我效能感、情绪倦怠、去个性化三个维度的调查。结果数据显示43%的教师存在着职业倦怠。贮检验结果表明各类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的差异有显著意义,中小学教师较幼儿园教师更为严重,此外城乡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教师群体职业倦怠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镇江市小学教师抑郁、压力感知、职业倦怠状况并分析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Beck抑郁问卷、Cohen压力量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自编教师压力因素表对江苏省镇江市5所小学262名教师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该市小学教师中度以上抑郁发生率为28.2%;抑郁倾向组在压力感知、压力因素、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方面得分明显高于非抑郁倾向组(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压力感知、职业倦怠和教学管理产生的压力更能预测抑郁的变化。[结论]镇江市小学教师压力感知状况和职业倦怠与抑郁有一定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某新升本院校教师进行职业倦怠问卷调查,了解其职业倦怠现状,寻找造成职业倦怠的成因,并寻求解决对策.[方法]采用李超平博士的MBI-GS修订版-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某新升本高校全体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该校专职教师138人,职业倦怠评分均值为31.63,其中31-45岁之间的教师工作倦怠均值为35.67,明显高于30岁以下及45岁以上年龄组,而不同性别之间在工作倦怠程度上未发现有显著性差异.另外,由其频数分布可知该校约有14.49%的教师存在明显的工作倦怠症状.[结论]从现有资料可以认为,教师工作倦怠存在年龄差异,31-45岁之间的教师工作倦怠程度最深,而不同性别的人群在工作倦怠程度上没有差别.该校教师总体倦怠情况并不严重,有85.51%的教师无明显倦怠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地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并为寻找消除和缓解地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四川文理学院193名教师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职业倦怠3个维度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降低、去人性化得分分别为(25.7±1.82)、(28.17±1.75)、(11.78±1.68);男女教师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婚和未婚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业教师和公共课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教师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方高校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但倦怠程度并不严重,多表现在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两个维度上,去人性化现象不明显;不同个人背景因素如性别、婚姻状况、课程性质等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各维度均有影响,尤其对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两方面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9.
冯旭 《中国卫生产业》2014,(18):183-184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对教师的职业倦怠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某医学院校教师进行抽样调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该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三个维度得分分别为2.22,1.66和2.43分;社会支持总分平均分为46.14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12.24,25.75和8.16分。客观支持与职业倦怠各维度及倦怠总分均呈负相关、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与职业倦怠的情感衰竭和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及职业倦怠总分之间为负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各维度均是情感衰竭的影响因素;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为去个性化的影响因素;客观支持为低个人成就感的影响因素;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对职业倦怠总分有影响。结论医学院校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状况,社会支持状况一般。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轻,这提示在缓解职业倦怠时应当充分考虑社会支持对其职业倦怠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冯旭 《中国卫生产业》2014,(17):182-183
目的:研究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出改善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自编教师基本情况调查表及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某医学院校在职教师进行抽样调查。运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总分为(47.77±6.22)分、情感耗竭得分为(20.01±3.46)分、去个性化及低个人成就感得分分别为(8.31±1.67)、(19.45±3.54)。教龄和学历越高的教师倦怠程度越轻,授课学时数越少的教师情感衰竭程度越大,教师教龄越小去个性化程度越大,教师职称越低低个人成就感程度越大。结论医学院校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但情况并不严重。教师的授课学时数、教龄、职称和学历是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