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孕前及孕早期行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TORCH)筛查结果及妊娠结局,分析孕前孕早期行TORCH筛查的临床意义,促进母婴健康水平,提升优生优育水平。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8年6月在安徽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医院行孕前及孕期保健且符合条件的女性2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于孕前3个月及妊娠后在该院建档行孕前孕期保健。其中1093例于孕前及孕早期保健均做了TORCH筛查设为孕前孕早期筛查组,1025例仅在孕早期行TORCH筛查设为孕早期筛查组。选择同期在该院分娩但未行孕前和孕早期TORCH筛查的826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孕前孕期建档的两组孕妇TORCH检出结果及处理措施,比较3组母婴妊娠结局。结果三组孕妇年龄、孕次、产次、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孕前孕早期筛查组孕前TORCH筛查阳性102例,阳性率9. 33%,均采取对应治疗措施复查阴性后再孕,孕早期再行TORCH筛查,出现20例TORCH阳性,经治疗复查后9例终止妊娠。孕早期筛查组共筛查出TORCH阳性106例,阳性率10. 34%。其中8例根据医生建议终止妊娠,98例观察下继续妊娠。三组孕妇妊娠结局比较,对照组孕妇及胎儿新生儿不良妊娠率明显高于孕前孕早期筛查组,孕早期筛查组明显高于孕前孕早期筛查组(P 0. 05)。结论孕前孕早期行TORCH筛查,TORCH阳性者可及时采取对症措施提高妊娠安全性,有效降低妊娠不良结局率,提升优生优育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前女性生殖道感染与孕育及优生的关系。方法:将来院做孕前检查者2 000例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优生知识宣教,并通过阴道分泌物的常规检查和辅助检查,确定生殖道感染的情况,对感染者进行药物治疗后,进行妊娠及妊娠结局的观察和随访。同时,以乡镇计划生育孕前档案中排除孕前已做体检者妇女2 000例作为阴性对照,记录末次月经、妊娠情况、孕期情况、妊娠结局、新生儿情况。两组均认真随访,观察两组患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生殖道感染人数528人,感染率26.4%;其中外阴炎32例,阴道炎162例,宫颈炎180例,附件炎112例,盆腔炎28例,其他14例;实验组怀孕人数1 830例,对照组为1 651例;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实验组为2.3%,其中胚胎停止发育21人,自然流产13人,早产5人,胎膜早破7人,对照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5.7%,其中胚胎停止发育47人,自然流产25人,早产14人,胎膜早破29人。妊娠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孕前期女性进行生殖道感染的检查及治疗,可提高妊娠率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女性生殖道感染与优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技术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筛查组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筛查组40个治疗周期共活检212枚胚胎,其中整倍体胚胎115枚(54.2%),非整倍体胚胎97枚(45.8%);筛查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68.6%、35.3%)高于对照组(68.6%、52.8%),早期流产率(12.5%)低于对照组(26.3%)(P0.05)。结论: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选择整倍体胚胎移植,可提高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降低早期流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象山县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高风险人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年7月-2014年12月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评估为高风险人群现状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9 792例,共筛查出高风险人群703例(639份档案),高风险率为7.18%,其中女性5 684例,高风险507例,高风险率8.92%;男性4 108例,高风险196例,高风险率4.11%;双方均为高风险64对夫妇。高风险因素由高至低分别为(多人多因素):慢性病448例,不良妊娠史144例,感染性疾病106例,潜在血型不合66例,遗传因素疾病26例,其他风险10例。随访结果为:因高风险及个人意愿放弃生育计划146例,未孕252例,离婚12例,失访9例,已孕未出生26例,健康出生175例,自然流产13例,治疗性引产3例,宫外孕2例,产后死亡1例,妊娠结局率为30.36%,无出生缺陷儿。结论加强孕前风险评估、个性化咨询指导及随访服务,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工作模式才能推进项目的深入开展,对全面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面二胎政策下孕产妇人口学特征和妊娠结局,为加强二胎政策下孕产妇围生期保健,提高优生优育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随机调查玉环市600例孕产妇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其人口学特征和妊娠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 600例孕产妇中35岁以上比例占23. 00%(138/600),体质指数(BMI)>24 kg/m2比例占25. 17%(151/600),正常妊娠结局484例,不良妊娠结局116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9. 3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孕前BMI>24 kg/m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胎儿宫内窘迫及流产次数超过3次是影响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全面二胎政策下,高龄孕产妇较多,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其中高龄、孕前BMI超标,有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窘迫及流产次数多是其影响因素,临床应对此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孕前优生检测对于排查出生缺陷的预防作用。方法:针对2567例孕前优生检测的夫妇进行数据统计,采集样本信息包括病史询问、优生健康教育、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病毒筛查、地中海贫血筛查、妇科B超检查等,同时对孕前优生检测资料进行风险评估。最后对妊娠结局进行随访统计分析。结果:5134例接受孕前优生检测的案例中,高风险人群为1679例,检出率为32.70%。2567例男性中,存在872例实验室检查异常结果,占比为33.97%。2567例女性中,存在807例实验室检查异常结果,占比为31.44%。在1679例高风险人群中,一类高风险为572人,占比为33.71%;二类高风险为1107人,占比为65.93%。结论:孕前优生检测中发现异常较多,为了达到优生优育的积极效果,降低孕前风险因素,应对鼓励计划妊娠夫妇积极参与孕前检测,可最多限度规避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选择2个胚胎移植对IVF-ET与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2008年12月~2010年9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494个新鲜周期病例,对3天体外培养胚胎进行全面评级后,各年龄组均选择2个胚胎移植,按含0、1、2个优质胚胎分成3组,比较其对助孕结局的影响。结果:494周期中,2个均为优质胚胎移植的391个周期,占79.14%;含1个优质胚胎移植的74个周期,占15.00%;2个均非优质胚胎移植的29个周期,占5.87%。总的周期妊娠率为40.16%,种植率为25.81%,多胎率为27.27%,其中4例为3胎,50例为双胎。选择2个优质胚胎移植组妊娠率为46.04%,种植率为30.05%,多胎率为29.44%。结论:通过提高优质胚胎选择的准确性,选择2个最优质胚胎移植有助于提高胚胎着床能力和临床妊娠率,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但多胎妊娠的发生率并不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妊娠梅毒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探讨梅毒母婴传播阻断工作中的关键节点,为预防和控制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09年5月至2016年8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建册产检或住院分娩期间发现的妊娠梅毒孕产妇的信息,随访妊娠结局及婴儿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261例患妊娠梅毒的孕产妇发生流产14例(5.36%)、死胎6例(2.30%);241名孕妇分娩241例婴儿,经随访排除胎传梅毒231例(含早产14例),占95.85%;确诊胎传梅毒10例(含早产8例),占4.15%。母亲孕期首次诊断妊娠梅毒时的血清滴度、母亲治疗情况是影响妊娠梅毒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7和44.01。结论提倡育龄妇女在孕前接受梅毒血清学筛查,在孕前发现梅毒并进行规范治疗。同时,孕妇必须在孕期尽早接受梅毒血清学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减少妊娠梅毒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孕前保健由危险因素评估、孕前健康咨询和有效干预三部分组成[1]。风险因素的筛查和评估是基础,筛查识别育龄夫妇存在的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可以使预防出生缺陷工作事半功  相似文献   

10.
加强孕前医学检查 促进优生优育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探讨孕前医学检查对优生优育的意义和开展孕前保健工作的方法。方法:分析1468例孕前医学检查资料。结果:1 468例受检者中查出异常和各类疾病共362例,阳性检出率为24.66%。其中,生殖系统疾病、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和内科疾病分别占70.72%、10.22%、16.85%、2.21%。女性中既往有孕产史者418例,占受检女性45.83%。结论:孕前医学检查是对婚前检查流失的有效补救。孕前夫妇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收入、保健意识及优生优育知识宣教等是影响孕前医学检查的重要因素。孕前保健,是促进优生优育、降低出生缺陷的第二道防线,采取综合措施可提高孕前医学检查率。  相似文献   

11.
围产儿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萧山区围产儿死亡原因与相关影响因素,制订干预措施。方法分析萧山区2004年73例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结果围产儿死亡率6.19‰,其中出生满7d内新生儿死亡占17.81%,死胎占78.08%,死产占4.11%。性别间围产儿死亡率,男性6.70‰,女性5.64‰。围产儿死因前5位依次为出生缺陷、脐带及胎盘因素、原因不明、胎儿因素、新生儿疾病。结论积极倡导欲婚男女自觉接受婚前、孕前健康检查和卫生指导,重点做好遗传病、传染性疾病筛查和优生知识的普及工作,科学地补充叶酸、碘等营养素,避免接触有害因素。大力宣传和普及孕中期产前诊断适宜技术,及早发现先天性缺陷,及早(小于28周)终止妊娠。推广孕期家庭自我监护,建议将脐带异常因素列入高危妊娠管理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婚检率与孕期疾病筛查及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邱洁  温瑞英  冀穗文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6):2198-2200
目的:了解婚前保健情况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对2001~2004年《婚姻登记条例》改革前后的婚前医学检查(婚检)与孕期建卡筛查疾病结果及出生缺陷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1年婚检人数3560例(1780对),检出疾病163例,占4.58%;2002年婚检人数3614例(1807对),检出疾病181例,占5.01%;2003年婚检人数1968例(984对),检出疾病156例,占7.93%;2004年婚检人数56例(28对),检出疾病4例,占7.14%。而孕期建卡,对孕妇进行“优生五项”筛查,地贫、唐氏筛查,G-6-PD等,2001年建卡人数5001例,筛查阳性21例,占0.42%;2002年建卡人数6800例,筛查阳性32例,占0.47%;2003年建卡人数15000例,筛查阳性49例,占0.33%;2004年建卡人数15800例,筛查阳性37例,占0.23%。出生缺陷发生数逐年增加。结论:婚前医学检查实施自愿后,婚检率急骤下降,一些通过婚检发现并可避免的危险因素出现漏网现象,可见婚检的必要性和目前婚前保健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婚前健康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计划妊娠的夫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在龙游县妇幼保健院参加的免费婚前健康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分为对照组、孕前检查组和联合检查组。比较3组各种疾病检查率。结果 3组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及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调整了女性年龄、女性民族、女性文化程度、女性妊娠史、男性年龄及男性民族等因素后,孕前检查组和联合检查组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联合检查组巨大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按照女性年龄和妊娠史进行亚组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对于女性≤30岁组,孕前检查组和联合检查组出生缺陷发生率均显著下降。联合检查组有效降低了巨大儿和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结论婚前健康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可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在优生优育中有重要作用,且联合检查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调查2017—2018年本院产前检查妇女1037例,参与孕前优生健康检查524例(检查组)及未参与513例(未检查组);问卷调查两组相关知识、妊娠结局,分析妇女参与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影响因素。结果:检查组妇女优生健康检查相关知识知晓评分优于未检查组,妊娠结局正常比例高于未检查组,不良妊娠结局低于未检查组,新生儿评分高于未检查组(均P0.05);妊娠结局正常与不良结局妇女在计划妊娠、不知道孕前需健康优生检查、没必要孕前健康优生检查、没时间孕前健康优生检查、做过孕前健康优生检查等方面存在差异(P0.05);经logisitic分析,影响不良妊娠结局妇女参与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因素为非计划妊娠、不知道要孕前健康优生检查、没必要参加孕前健康优生检查。结论:加强待孕妇女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宣传教育,提高参与积极性,做好计划妊娠,降低不良妊娠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健康体检行盆底筛查提高妇女对自身盆底功能的了解,为妇女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唐山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健康查体中行盆底筛查检查的2 216例已育妇女检查结果,以提高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认识。结果:在2 216例已育妇女中,共检出阴道前壁、后壁膨出789例和428例,各占35.6%和19.3%;子宫脱垂364例,占16.4%;子宫脱垂同时并发阴道前、后壁膨出296例,占13.4%;合并压力性尿失禁783例,占35.3%。结论:已婚已育妇女是盆底疾病的高危人群,盆底筛查可提高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检出,加强妇女保健意识,提高其终生的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孕妇81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孕前及孕期体重增幅不同组别之间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810例孕妇孕前消瘦组132例(16.30%)、体重正常组518例(63.95%)、超重组94例(11.60%)、肥胖组66例(8.15%);孕期体重增加<15 kg 组102例(12.59%)、体重增加15~20 kg组540例(66.67%)、体重增加≥20kg组168例(20.74%);孕前超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加≥15 kg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产程阻滞、剖宫产、巨大儿、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均高于体重正常组及体重增加<15 kg 组(P〈0.05)。结论孕前体质指数和孕期体重增长过多与妊娠期间的并发症、不良妊娠结局存在直接关系,应控制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的涨幅,实现全面化的体重管理减少避免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泼尼松对抗磷脂抗体阳性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抗心磷脂抗体(ACA)和(或)抗β2糖蛋白1抗体(Aβ2GP1)阳性的不孕症患者52例,其中30例患者于IVF-ET前给予阿司匹林及泼尼松治疗(研究组),余22例患者助孕前不予上述两种药物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妊娠早期流产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获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2±4.34 vs. 9.67±4.02,P=0.312),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受精率(80.43% vs. 72.41%,P=0.032)、卵裂率(98.67% vs. 94.64%,P=0.045)、可利用胚胎率(89.24% vs. 76.73%,P=0.001),优质胚胎率(72.65% vs. 42.77%,P<0.001)、累积临床妊娠率(66.67% vs. 33.33%,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早期流产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9% vs. 50%,P=0.05)。结论:对于抗磷脂抗体阳性不伴有复发性流产史且拟行IVF-ET助孕的患者,助孕前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及泼尼松治疗,有助于提高受精率、改善胚胎质量、提高临床妊娠率并可能改善助孕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达肝素钠是否能够改善存在血栓前状态的反复移植失败患者解冻移植助孕的临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反复移植失败并要求再次助孕的患者125例,共胚胎解冻移植周期数为135个周期,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8例(62个周期),对照组67例(73个周期)。对照组自ET之日起给予常规黄体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达肝素钠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既往移植失败次数、移植胚胎数、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妊娠率为37.1%,胚胎着床率为36.5%,流产率为8.7%;对照组临床妊娠率为21.6%,胚胎着床率为23.3%,流产率为11.8%,其中2组胚胎着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仅有6例出现少量阴道出血,2例出现轻度转氨酶增高,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达肝素钠可以显著改善反复移植失败的血栓前状态患者再次解冻移植助孕的结局,而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分析孕中期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的类型和原因,指导再次妊娠,预防出生缺陷。方法通过医院围产医学门诊、住院病历、产前筛查中心以及超声科门诊查找胎儿、孕妇信息并对孕中期血清学筛查孕妇妊娠结局进行随访、追踪,获得研究数据。结果 4 457例高风险孕妇中,不良妊娠结局215例,占高风险人群的4.82%,流产或引产208例,出生7例。其中,胎儿染色体异常89例(41.40%),单纯的胎儿结构畸形62例(28.84%),包括心脏异常15例;自然流产/死胎37例(17.21%),未进行产前诊断,直接流产17例(7.91%),人为因素流产10例(4.64%)。结论高风险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以胎儿遗传因素为主,有不良妊娠史的妇女再次妊娠需要进行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20.
238例胎儿生长受限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终止妊娠的方式、时机以及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以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12146例孕妇中238例胎儿生长受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FGR发生率为1.96%。②FGR发病的主要相关因素中母体因素占43.7%,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7.7%,所占比率最高;其次为羊水过少14.3%、脐带异常8.0%,胎盘形态异常7.6%,胎儿因素占2.5%,不明原因者占23.9%;FGR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脐带异常、胎盘形态异常以及羊水过少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FGR组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R患者剖宫产分娩组围产儿窒息率及死亡率低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终止妊娠的不同孕周,≤31+6孕周组、32~33+6孕周组、34~36+6孕周组及37~42孕周组新生儿窒息率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4~36+6孕周组与≤31+6孕周组、32~33+6孕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37~42孕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儿死亡率亦是依次降低(P0.05),其中32~33+6孕周组与34~36+6孕周组围产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健全围产期保健网,加强围产期保健知识宣教,合理营养,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降低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剖宫产可以降低FGR围产儿不良结局,而延长孕周至足月并未明显降低围产儿不良结局,适时、适宜方式终止妊娠,有利于改善FGR的预后,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