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复发时出现轻链逃逸(LCE)现象的临床特征及意义,以提高对该现象的认识.方法 对1例复发时出现LCE现象的MM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为老年女性,诊断为MM IgG-λ型,经硼替佐米及免疫调节剂治疗后缓解,复发时患者IgG正常,但出现血清游离λ轻链和尿λ轻链明显升高,即LCE.结论 MM复发时伴LCE现象不多见,仅有小部分初诊时分泌完整免疫球蛋白的MM患者复发时会出现LCE现象,同时监测免疫球蛋白和血清游离轻链,尽早发现LCE现象可以早期判断复发,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肿瘤的家族聚集现象是指家族性癌、癌家族及双生子癌瘤。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早在国外1895年开始。 研究肿瘤的家族聚集现象的目的在于能及早发现癌瘤的易感个体,便于预防及早期治疗。且对肿瘤的病因及发病学的研究亦有重要意义。据目前所知有关瘤的家族聚集现象可用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或两者来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自然消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肿瘤自然消退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 ,相关因素包括 :患者年龄、组织器官、组织分化程度与凋亡、血管因素、精神因素、基因改变及调控。由此启发我们探索这一现象 ,最终战胜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2例腺癌患者癌细胞有活跃的吞噬血细胞现象。吞噬的血细胞主要为红细胞,其次为血小板、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一个癌细胞最多吞噬25个红细胞,有的只吞噬一个血细胞。吞噬的血细胞明显变小,模糊,吞噬后癌细胞的核常被掩盖或挤向一侧,有的核呈溶解状,仍将血细胞里着。偶见癌细胞互相吞噬像。光镜下,吞噬现象似呈阿米巴状运动。提示腺癌细胞有活跃的吞噬血细胞现象。对这种吞噬机理,临床意义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认为这种吞噬现象与癌患者贫血和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有因果关系。如出现癌细胞吞噬血细胞,似乎预示癌患者已届晚期的一种危象。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抑制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轩  刘福坤 《临床肿瘤学杂志》2001,6(3):287-288,F003
1971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Folkman[1]教授在实验中发现一有趣现象:将黑色素瘤细胞注射进被抽干血液的甲状腺,结果黑色素瘤一直只有笔尖大,但一旦肿瘤与血管相通,肿瘤体积在2周内快速增大至100余倍。根据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6.
淋巴结窦内出现血液的现象一直未引起太多的重视 ,但是在日常病理工作中 ,这一现象并不少见。淋巴窦除了作为淋巴循环的引流通道 ,是否还发挥着使淋巴循环与血循环相互交通的作用 ?为了对这一问题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将淋巴结窦的组织结构 ,以及多年来有关淋巴结窦内出现血液现象的研究进展 ,包括淋巴窦血管转化和血淋巴结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淋巴结窦内出现血液的现象一直未引起太多的重视,但是在日常病理工作中,这一现象并不少见。淋巴窦除了作为淋巴循环的引流通道,是否还发挥着使淋巴循环与血循环相互交通的作用?为了对这一问题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将淋巴结窦的组织结构,以及多年来有关淋巴结窦内出现血液现象的研究进展,包括淋巴窦血管转化和血淋巴结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提示日本纯系ICR小鼠腹腔内接种艾氏腹水癌细胞以后,胸腺发生进行件萎缩,杂种小鼠亦有类似现象,实验结果同时表明,外周血中T细胞在接种后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T细胞增多的现象,可能是导致陶腺早期萎缩的原因之一,而导致肿瘤进展的后期出现外周血中T细胞数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癌变过程中血管生成现象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磊 《中国肿瘤临床》1994,21(2):128-130,T000
采用血管铸型扫描电镜以及显微图像分别测量血管密度的方法观察了二甲基苯并蒽诱发金地鼠颊囊癌过程中的血管生成现象发现:病变出现单纯性增生阶段就有血管的增生现象;病变异常增生阶段出现明显血管生成现象;癌变后血管极度增生,发育不良。血管密度的测量结果:随癌变的发展过程,VD值逐步升高。正常组织粘膜下VD值仅为8.34%;单纯性增生阶段升高至10.6%;异常增生阶段则高达14.6%。  相似文献   

10.
临床肿瘤热疗的新动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细胞热敏感性的新概念早期研究加温后细胞存活曲线所用的细胞多为鼠类细胞,得出的结论外延到人未必正确.1975年Gerner有关HeLa细胞的研究就表明41~42℃加温4,5小时并未引起热耐受现象。但此现象未引起足够注意。Hahn等(1989)发现人纤...  相似文献   

11.
对8例白血病细胞吞噬血细胞现象作了较详细的观察描述。被吞噬的主要为红细胞。吞噬后形成假性玫瑰花环样。吞噬红细胞可能是白血病患者贫血原因之一。认为多个白血病细胞围吞一个中性粒细胞的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对吞噬的机理和临床意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区域癌变是恶性肿瘤进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导致恶性肿瘤局部复发和出现多原发癌的重要原因。下咽癌是受区域癌变现象影响最明显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难,预后差,因此认识和揭示区域癌变现象对下咽癌的影响,对指导临床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引起雷诺氏现象罕见。甘功将曾报告一例有雷诺氏现象的鼻咽癌。我们曾收治一例以雷诺氏现象为首发表现的肺癌,现报告如下。病例摘要患者男性,50岁,干部。3月前始感两手手指有针刺样疼痛,麻木感,每次历时10~20分钟,每日发作3~8次。疼痛发作时两手指皮肤颜色先变白,继而紫绀,持续一段时间后转为潮红,疼痛缓解时再转为正常色泽。寒冷可诱发,浸入温水后疼痛逐渐缓解。曾作类风湿胶乳试  相似文献   

14.
低剂量放射超敏感性或增强的放射抗性(low-dose hyperradiosensitivity/increased radioresistance,HRS/IRR)现象自发现以来,以其巨大潜在临床应用价值,一直是国际上研究热点。国内外主要从细胞凋亡、细胞周期检查点调控、DAN损伤识别和修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来阐明HRS/IRR现象的分子机制。目前研究支持低剂量放射下早期 G2期检查点阻滞缺失导致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s,DSB)修复效率降低是细胞发生HRS/IRR现象的主要机制。笔者着重讨论人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基因(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ion,ATM)依赖性的早期 G2期检查点在细胞HRS/IRR现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十二指肠胃反流 (duodenogastricreflux ,DGR )系指十二指肠液 (包括胆汁和胰液 )反流入胃所引起的 1种病理生理现象。在健康人胃中存在DGR现象 ,适量的DGR有助于控制胃内酸度 ,但过量的DGR时 ,就会损害胃黏膜。近年研究发现DGR与上消化道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道  相似文献   

16.
高癌家族与脆性部位家族的关系周宏远,梁谋,李世绩,高秀坤,陶德明食管癌的主要流行特征之一是具有家族性多发现象,这种多发现象主要与血缘有关。早在1984年Hecht[1]认为染色体上的脆性部位(fragilesites,fra)与肿瘤发生有关,这可能有...  相似文献   

17.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上皮细胞表型向间质细胞表型转变的过程,是一种重要的病理生理现象,与肿瘤侵袭、转移及耐药等恶性行为密切相关;microRNA作为一种与基因转录调控有关的重要小分子RNA,在EMT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就EMT现象及相关microRNA 分子与肿瘤恶性行为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上皮-间质转化(EMT)是指上皮细胞在特定的生理和病理情况下转化成有迁移能力的间质细胞的现象。近年来研究发现EMT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生长因子、转录因子、microRNA等都可以参与各种信号通路来诱导或调控细胞发生EMT。本文就EMT现象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小地域分析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在已有的几种方法中,本文列举了较为普遍的一般聚集现象研究和污染点源的研究,其中一般聚集现象的研究包括分成估计法,poisson回归法,近似正态法,最近邻法和层次贝叶斯法;污染点源研究包括poisson回归法,istonic回归法,病例对照方法和点过程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小地域分析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在已有的几种方法中 ,本文列举了较为普遍的一般聚集现象研究和污染点源的研究。其中一般聚集现象的研究包括分成估计法、poisson回归法、近似正态法、最近邻法和层次贝叶斯法 ;污染点源研究包括poisson回归法、istonic回归法、病例对照方法和点过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