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手术后并发症预防、治疗及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气管切开患者中发生术后并发症临床表现和分类,发生的原因和治疗,结合文献探讨术后并发症的防护策略。结果:气管切开手术198例,发生并发症33例。其中切口出血6例,呼吸道内出血3例,皮下气肿3例,切口感染10例,呼吸道感染3例,套管反流食物2例,气管食管瘘1例,气管皮肤窦道形成2例,拔管后呼吸困难及气管狭窄2例,气管固定带压伤1例。针对性治疗护理,并发症都得到控制,带套管出院3例。结论:气管切开手术后并发症时有发生,临床护士应该严格执行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早期发现,及时正确的处理,是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吸人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呼吸道阻塞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20例吸人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并发呼吸道阻塞的原因及护理方法。结果有2例患者并发急性呼吸道阻塞,2例患者并发慢性呼吸道阻塞,经抢救治疗后病情平稳。所有患者经治疗和精心护理后,均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吸人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由于护理管理不到位、痰痂阻塞、呼吸道黏膜脱落后出血、气管切开套管移位或脱出、套管气囊滑脱等原因会导致呼吸道阻塞,护理时要实施全程规范化管理、提高护理人员个人素质、加强人工呼吸道的管理,才可确保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55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环境、无菌操作、呼吸道管理、抗生素应用等综合护理.结果:本组成功拔除气管切开套管53例,死亡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早期严格呼吸道管理是护理关键,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喉癌术后患者人工气道的系统化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了喉癌患者术后人工气道管理的方法。对36例喉癌术后气管切开的患者实施系统化人工气道管理。设立了气道管理专职护士,进行系统的呼吸道护理、气管套管护理、感染预防与控制、营养支持及健康教育。36例患者术后发生咽瘘1例,肺部感染1例,加强护理后均康复出院。系统化人工气道管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回顾分析了32例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护理,主要包括环境管理、气管插管的管理、及时更换金属气管套管,正确吸痰、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减少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等,为后期拔管创造条件。认为加强气管切开病人术后人工气道的管理,正确护理气管切开术后的病人,是手术成功、病人的安全及愈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手术是解除上呼吸道梗阻、建立呼吸通道、抢救生命的常用手术,它是从颈部正中将气管前壁切开,通过切口插入一合适的气管套管,使病人通过套管呼吸,从而建立新的呼吸道.但是此呼吸道是有创人工气道,其术后并发症及意外情况时有发生.我院2005年3月-2010年3月共收治96例气管切开病人,其中有6例发生了并发症.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做好预防和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对41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周围环境、无菌操作、气道管理、痰培养及药敏的特点的综合管理。结果:成功拔除气管切开套管35例,死亡6例。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早期要进行严格呼吸道护理,是护理的关键,可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可能出现的相应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以减少气管切开的并发症,降低重症脑挫裂伤患者的死亡率。方法通过对54例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实施严格套管护理、吸痰的护理、气管切口的护理、及时堵管和拔管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54例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均未发生肺部感染、痰液堵塞呼吸道引起缺氧和窒息、气管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后采用上述护理措施得当、有效。  相似文献   

9.
非定时吸痰技术及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定时吸痰技术及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4例各种原因导致气管切开患者采用非定时吸痰技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照组27例气管切开患者给予定时吸痰,两组患者其它护理相同。结果治疗组24例患者气管套管内痰痂形成5例(20.8%),肺部感染3例(12.5%),平均每天经气管套管吸痰量62.2±7.8 ml,吸痰频率2.42±0.52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非定时吸痰技术及护理较定时吸痰能有效地吸出痰液,保持各种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玲微 《护理与康复》2008,7(2):103-104
总结38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做好气管切开前准备,气管切开过程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妥然固定体位;气管切开术后观察局部出血,预防气管套管脱出,加强气道管理。  相似文献   

11.
总结3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行微创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气管切开后常见的并发症为痰痂堵塞、气道黏膜损伤、气切套管脱出、肺部感染等。气管切开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规范实施切口、气切套管、吸痰的护理,并加强呼吸道湿化,控制医源性感染,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了52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的护理措施,包括密切观察病情,环境消毒、气管切开后及时有效的气管套管及切口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正确的吸痰,防止误吸等.认为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气道切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早期预防性气管切开的胸部手术患者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31例行早期预防性气管切开的胸部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将以往收治我科的31例行早期预防性气管切开后采取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ICU天数、呼吸机使用率、镇静剂使用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平均气管切开天数及气管套管拔管成功率。结果:综合护理干预有效的降低早期预防性气管切开患者的监护室住院天数、呼吸机使用率、镇静剂使用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平均气管切开天数及气管套管拔管成功率(P﹤0.005)。 结论:早期预防性气管切开患者需要从心理护理、病室环境、呼吸道的管理再到掌握吸痰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堵管、拔管的指证,早期下床活动一系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从而进一步减少肺部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可冲洗式气管套管持续加温气道湿化及气囊上方持续低负压吸引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月本科室5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套管持续加温气道湿化及低负压吸引。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套管持续加温气道湿化及气囊上方持续低负压吸引,可以明显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气管内套管消毒现状的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生命的有效措施.其中气管内套管的清洁与消毒是气管切开护理的重要环节,是维持气管切开患者气道通畅、预防局部感染及肺部并发症的关键[1].气管内套管的清洗、消毒、灭菌的方法很多,但效果高低不一.本文对气管内套管清洗方法、消毒方法及影响消毒效果因素及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颅脑损伤54例气管切开呼吸道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呼吸道护理,解除呼吸道阻塞,改善脑缺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对54例气管切开呼吸道患者的护理.结果:无呼吸道并发症,改善缺氧症状.结论:加强呼吸道管理,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阻塞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8年10月本科室11例行气管切开发生呼吸道阻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呼吸道阻塞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呼吸道阻塞的原因主要为痰痂(54.5%)、异物(9.1%)、套管脱出(9.1%)、套管位置不当(9.1%)、气管食道瘘(9.1%)、气道出血(9.1%)。结论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固定好气管套管、保持患者合适的头部位置是预防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阻塞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生命的有效措施[1].由于气管切开后气管内套管直接与下呼吸道相遇,因此加强内套管的消毒与管理是预防下呼吸道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环节[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气管切开期间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我们对患者给予心理护理,观察气管切口及胸部切口,加强气道湿化和肺部体疗,改善吸痰操作,防止气管软化和狭窄,气管套管的清洁护理。结果 3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患者出现气道分泌物结痂堵塞,1例有气道内出血。结论 重视心理护理,改善气道,气管套管的护理操作,有效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患者渡过术后危险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儿童气管切开护理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报告一例限制性胸廓综合征TIS患儿胸廓扩张成形术VEPTR后气管切开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此护理个案的分析,对气管切开护理进行进一步探讨。护理干预方法为:①呼吸道管理包括湿化与有效吸痰。②气管切开伤口的护理,防止切口感染出血,防止套管阻塞与滑脱。③加强评估观察患儿,防止并发症包括术后一周最易发生的气道分泌物或结痂阻塞,切口出血,气胸以及套管滑脱。适当使用镇静剂和约束措施。④每日评估患儿辅助机械通气模式,及时记录参数变化,观察患儿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依据。⑤制定肺功能锻炼计划,使用TRIFLO II进行肺功能锻炼,术前教会患儿掌握TRIFLO II的锻炼方法,术后气管切开三日即进行肺功能锻炼。⑥做好宣教工作,使家长掌握气管切开的基础知识以及指导患儿家属进行气管切开的家庭护理。结果:气管切开护理措施帮助患儿成功脱离呼吸机,未出现阻塞、出血、气胸等病发症,气管切开带套管出院,患儿及家属接受并掌握气管切开家庭护理。讨论:①原发病评估以及明确气管切开目的有助于护理干预。②强调吸痰和湿化护理措施以防止气道及套管阻塞。③小儿气管切开家庭护理的完善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