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达准  黄克  李林  梁红锁  古松 《右江医学》2009,37(2):191-192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临床上一种常见且致残率较高的疾患,尽管现有以保留股骨头为目的的各种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其自然病程中部分患者仍出现股骨头塌陷,导致髋关节的功能受限甚至完全丧失。目前,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一种成熟和标准的骨科治疗技术。笔者于2003年7月~2006年5月,对23例(27髋)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晚期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陶瓷股骨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行陶瓷股骨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53例,对该治疗方法取得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结果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70±20)min,术中患者平均失血量为(280±140)mL;未有下肢静脉血栓、感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末次随访所有患者Harris评分及屈髋活动度都明显升高(P<0.05)。结论陶瓷股骨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5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10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与对照组,各50例。手术组50例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50例进行非手术疗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rris评分、Sander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及Sander评分均提高,但手术组Harris评分及Sander评分的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股骨头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7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髋关节功能正常,可进行日常活动。结论经过术前充分评估,术中选取合适的假体及固定方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于晚期股骨头坏死治疗效果明显,能够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对45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病人实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果45例随访10—17个月,髋关节评分用Harris评价标准[1],优良率达到91.1%;结论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王丽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2):215-216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应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人工关节代替病变的关节,以达到解除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老年性髋关节骨关节炎、股骨头缺血坏死、先天性髋脱位、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强直及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方法。术后患者可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小儿多见,多数患者进行一定的治疗后得以治愈,少数未经治疗者,随着年龄增长可发展为股骨头坏死,假髋臼严重骨性关节炎.对此类严重病理改变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改善及恢复髋关节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1].其护理难度较大.2006年12月至2011年10月,本科收治了15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与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至2018年间来我院治疗的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患者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而言具有显而易见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缓解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并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抛掷硬币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治疗前后的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的Harris髋关节评分较治疗后的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 在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中,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改善髋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医学》2017,(1):28-29
目的观察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01—2015-07间在广东省陆河县中医院收治住院的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予以观察组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8%,对照组优良率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侯明国 《中外医疗》2013,32(7):52-53
目的探讨改良髋关节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依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改良组患者采用改良髋关节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等临床数据。结果与传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相比,改良髋关节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术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为优者明显增加,差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髋关节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能够有效治疗股骨头坏死,并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Ⅲ、Ⅳ型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1例Ⅲ、Ⅳ型股i乏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老年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外侧入路,正确安置各类假体。结果:对21例病人平均随访2年3个月,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优(90分)13例,良(80—90分)8例,无尚可(70—79分)和差(〈70分)的病例,平均91.5分。结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式治疗老年患者Ⅲ、Ⅳ型股骨头缺血坏死,行之有效,可恢复关节的正常负重,消除疼痛,改善了关节活动度,提高了生活质量,是治疗老年患者Ⅲ、Ⅳ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及髋关节炎等髋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术前、术后的有效护理,对于提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操作及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髋关节伤病患者56例(59髋),男31例、女25例,年龄46-83岁、平均72岁,其中左侧股骨头坏死28例、右侧股骨头坏死25例、双侧股骨头坏死3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 al Head,ANFH)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8年1月-2013年3月接收诊治的112例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治疗情况,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用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可下地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患者术后可下地活动时间短于B组,B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即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整体治疗效果较好,经X线检查,坏死关节假体位置无位移、错位现象,未出现较严重感染,比较结果用统计学软进行处理。结论:临床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于治疗老年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较好疗效,全髋关节置换术从长远上考虑全髋关节置换术优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疗效,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性分析最恰当治疗方式,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刘克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3,(34):4553-4555
目的探讨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50例,3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8例行内固定术。术后均予以随访,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5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优良率达96.0%;所有患者均无严重感染情况发生,仅1例发生轻度感染,及时采取措施后痊愈;术后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关节假体松动、脱位、下沉情况发生。结论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应根据股骨头坏死分期、患者年龄、坏死面积等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中晚期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进行治疗安全可靠,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细管理在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方法。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护理单元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对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即将精细化管理思想、作风、态度贯彻到患者全程护理中。结果 18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最大优质化,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取的了良好的治疗护理效果。结论对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全程精细化护理管理,可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21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10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股骨头髄芯减压术,研究组患者则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治疗优良率进行分析对比,观察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66%,相较于对照组的79.82%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而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髋关节活动功能,促进术后康复,具备较高实施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4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康复指导训练。股骨头坏死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骼中骨细胞缺血、变性、坏死,继而修复,造成股骨头结构改变、骨骼塌陷,使髋关节功能障碍的骨关节疾病。主要分为创伤性及非创伤性,非创伤性原因主要为饮酒及使用类固醇类药物,早期治疗主要以姑息为主,晚期则需行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9.
彭华伟 《医学综述》2012,18(9):1380-1383
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是由不同病因导致股骨头血液供应中断及缺氧而引起髋关节退行性骨性关节炎,继而造成股骨头塌陷。在我国约有400万人患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疾病,这些患者往往30~40岁。对股骨头坏死的不同阶段,有多种治疗方案可选择。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保护下负重、电刺激、药物治疗等。手术治疗包括有无植骨的髓芯减压术、移植术、截骨术、融合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股骨头坏死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2例。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方式,研究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为(62.38±5.62)分和(85.26±7.45)分,对照组为(63.18±5.86)分和(75.96±7.28)分,治疗后研究组的Harris髋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疗效优良率95.45%高于对照组的72.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可以有效地提升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