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食管吞网细胞诊断学的建立与食管癌现场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琼 《中国肿瘤》2000,9(5):215-217
我国太行山区林县、鹤壁一带食管癌的发病与死亡率高居世界之最,每死亡5人中就有一人为食管癌。1959年起大批专家技术人员进驻该地,建成了我国多学科大协作的食管瘤现场综合防治研究基地、当时食管癌临床诊断的主要手段为X线造影,只能发现中晚期病变。食管镜检查,病人痛苦很大、并有导致出血、穿孔危险,对早期癌也不敏感。因而,首要的关键就是必须找到一个准确、安全、实用的诊断方法。1 双腔塑胶管网囊食管细胞采取器的研制 我们从脱落细胞学诊断宫颈早期癌的成功,联想用食管脱落细胞诊断早期食管癌。1949年Imbrig…  相似文献   

2.
大肠脱落细胞及其核DNA含量分析在大肠癌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Fan RY  Li SR  Wu ZT  Wu X  Chen ZM 《癌症》2002,21(7):776-780
背景及目的:粪便中脱落细胞及其核DNA含量的检测有可能成为大肠癌筛查及早期诊断的无创途径。本文旨在了解脱落细胞及核DNA检测在大肠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1.粪便中脱落细胞学检测大肠腺癌患者46例,非大肠癌133例,同时进行粪免疫隐血试验(FOBT)。脱落细胞的提取参考Iyengar建立的离心淘洗法并加以改进。2.粪便中脱落细胞DNA含量分析包括33例大肠腺癌患者及30例对照者,利用图像分析仪测定脱落细胞核的DNA含量、核面积、核异形指数及≥5倍体细胞百分率。结果:1.粪便中脱落细胞对大肠癌检测的敏感性达76.09%,其敏感性与癌组织的部位、肿瘤大小、形态、Dukes分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粪便中脱落细胞及FOBT对大肠癌检测的敏感性间无显著性差异(76.09%vs84.78%,P>0.05),但脱落细胞及FOBT的特异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98.50%vs73.68%,P<0.05)。2.脱落细胞核DNA定量分析中:脱落细胞核DNA含量、核面积、核异形指数、≥5C细胞百分率在癌组与非癌组间均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5C细胞百分率与癌组织不同分化程度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粪便中脱落细胞形态学检测对大肠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有望与FOBT序贯进行大肠癌的筛查,成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无创途径。2.粪便中脱落细胞  相似文献   

3.
Yu SA  Peng CH  Wu RJ  Zheng ZD  Chen K  Fu ZN 《癌症》2002,21(2):177-180
背景与目的:已有学者对尿液,胰液,肠腔冲洗液,胸水等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进行了检测,探索其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而胆汁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尚少见报道。本文的目的是探讨胆汁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对胆道恶性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TRAP银染法检测胆汁脱落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44例恶性肿瘤胆道梗阻病人获得的胆汁中有33例检测到端粒酶活性阳性,阳性率75.0%,而良性梗阻组19例中只有1例检测到端粒酶弱阳性,阳性率5.3%。胆汁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分化程度等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无关,但胰腺癌和胆管癌病人胆汁中端粒酶活性检测阳性率高。端粒酶活性检测与脱落细胞学检查对比结果显示:44例胆道恶性梗阻的病人中31例进行了胆汁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只有3例癌细胞阳性,阳性率9.7%,这3例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的胆汁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均为阳性。结论:TRAP银染法可有效检测到胆汁脱落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端粒酶可以作为诊断恶性胆道疾病的分子标志物。胆汁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细胞学检查的补充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4.
痰脱落细胞hnRNP A2/B1检测对肺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痰脱落细胞hnRNPA2/B1在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其对肺癌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临床可疑肺癌患者痰脱落细胞中hnRNP A2/B1的表达情况.结果:痰脱落细胞hnRNPA2/B1免疫细胞化学检查的敏感性为80.8%(21/26),特异性为78.9%(15/19),显著优于常规细胞学检查.结论:hnRNP A2/B1检查敏感性、特异性高,可用于肺癌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5.
膀胱肿瘤的早期、无创诊断技术是近年研究的热门课题,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意义。现综述膀胱肿瘤的无创诊断方法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与传统的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等现有的膀胱肿瘤无创诊断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膀胱肿瘤的早期、无创诊断技术是近年研究的热门课题,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意义。现综述膀胱肿瘤的无创诊断方法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与传统的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等现有的膀胱肿瘤无创诊断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脱落细胞病理学检验诊断中的价值,提高脱落细胞病理学的诊断水平。方法从标本采集、细胞浓集、涂片以及改良染色等方法应用于临床,找出影响脱落细胞病理学正确诊断的各种因素。结果使脱落细胞病理学诊断符合率明显增高,高达98.6%,创最好水平。结论脱落细胞病理学是癌症早期诊断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食管脱落细胞DNA分析对食管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食管脱落细胞DNA分析,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食管拉网法获得61例食管癌和31例非食管癌患者食管脱落细胞,记录和计算DNA指数(DI)、G2/G1、S期比率(SPF)和细胞增殖活性指数(PI)等,同时结合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与脱落细胞常规细胞学检查进行对比.结果:食管癌组DI为1.31±0.23,对照组为1.00±0.03;异倍体(An)出现率为70.7%,高于对照组4.8%;食管癌组G2/G1为2.071±0.153,对照组为1.996±0.099;并且SPF和PI两组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脱落细胞DNA增殖活性指标对食管癌普查及提高早期诊断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袁峥 《抗癌之窗》2011,(6):14-15
疾病的诊断方法有许多种,包括临床诊断、血液检验和生化诊断、影像学诊断、细胞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等,其中以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级别最高。尤其在肿瘤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体液标本作病变细胞浓集制片,以提高细胞学诊断阳性率。方法:采用一次性膜式病变采集器对290例体液标本作细胞浓集并与离心沉淀法对照,包括胸水93例、腹水86例、心包积液15例、支气管灌洗液46例、尿液32例、囊性穿刺液18例。结果:290例标本中离心检出阳性数71例(占24.48%),采集器制作法阳性数136例(占46.90%)。两组结果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病变采集器能有效地浓集体液标本中的诊断细胞,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快捷,避免交叉污染,无须昂贵设备,易于普及等优点,对提高体液脱落细胞学诊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的高发肿瘤,它的早期诊断对临床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膀胱癌的早期无创诊断新方法,并与传统的尿脱落细胞学及膀胱镜检查相比较。  相似文献   

12.
Pu XY  Wang ZP  Chen YR  Wu YL  Wang HP  Wang XH 《癌症》2008,27(9):970-973
背景与目的: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是无创性诊断的金标准,但敏感性较低.本研究探讨联合运用尿膀胱癌抗原(urinary bladder cancer,UBC)、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和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 20,CK20)诊断膀胱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4例膀胱癌患者、20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在膀胱镜检查之前留尿,分别采用酶链免疫吸附实验、放射免疫分析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UBC、HA和CK20在尿液中的表达,同时行脱落细胞学检查,分析比较4种方法诊断膀胱癌的临床价值.结果:UBC、HA和CK20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5.9%(55/64)、89.1%(57/64)、78.1%(50/64),与脱落细胞学(40.6%)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种方法诊断膀胱癌的特异性分别为85,0%(17/20)、80.0%(16/20)、80%(16/20)和95%(19/20).各分级和分期肿瘤UBC、HA和CK20的敏感性分别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UBC值各分级和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检测G2、G3组较G1组明显增高(P<0.01),但G2、G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分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20检测随肿瘤的分级与分期的增高,敏感性增高(P<0.01).联合运用UBC、HA和CK20敏感性可达96.9%,特异性达100%.结论:联合UBC、HA和CK20能提高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初步诊断能够代替膀胱镜检查.  相似文献   

13.
2005例痰细胞学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细胞学检查为诊断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由于工业污染及吸烟率上升等各方面因素,肺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由前十年的第二位越过胃癌为第一位死因,所以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更显重要。在诊断早期肺癌诸多手段中痰细胞学检查阳性率高、诊断准确,且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病人无损伤、无痛苦,可反复多次检查,故为诊断肺癌,特别是早期肺癌最简单可靠的方法之一。我院于1991年门诊进行痰细胞学检查2005例,现将其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重新评估痰脱落细胞对肺癌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正确评估肺癌痰脱落细胞检查意义,提高痰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准确率,探讨肺癌早期诊断指标。方法 通过31290例痰标本细胞病理学检验结果,与CT,MRI,X线,气管镜,肺穿,手术结果对照,并对传统肺癌痰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方法各环节进行改进。结果 改良的肺癌痰脱落细胞检查阳性率由原来的22.6%提高到90.4%,达到先进水平。结论 痰细胞病理检查阳性率取决于痰标本正确留取,精选涂片,染色,辨认,并认为该法对诊断肺癌组织学类型是可行的,可作为肺癌早期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体液标本作病变细胞浓集制片,以提高细胞学诊断阳性率.方法:采用一次性膜式病变采集器对290例体液标本作细胞浓集并与离心沉淀法对照,包括胸水93例、腹水86例、心包积液15例、支气管灌洗液46例、尿液32例、囊性穿刺液18例.结果:290例标本中离心检出阳性数71例(占24.48%),采集器制作法阳性数136例(占46.90%).两组结果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病变采集器能有效地浓集体液标本中的诊断细胞,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快捷,避免交叉污染,无须昂贵设备,易于普及等优点,对提高体液脱落细胞学诊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尿脱落细胞微卫星DNA改变在膀胱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Qiu L  Cong X  Tan Y 《中华肿瘤杂志》2000,22(6):483-486
目的 利用检测尿脱落细胞微卫星DNA序列(microsatellite,MS)改变,建立早期诊断膀胱癌的方法。方法 选择10对微卫星MS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以自身外周血和膀胱癌组织为对照,检测28例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MS的失杂合(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和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IN)。结果 28例膀胱癌患者中,24例(85.7%)尿脱落细胞至少在1个MS位点存在LOH或MIN改变,3例(10.7%)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患者尿脱落细胞均检出LOH或MIN。同一患者尿脱落细胞与癌组织LOH改变一致率为94.1%。15例正常人悄脱落细胞中未见MS的改变。结论 利用检测尿脱落细胞MS改变诊断膀胱癌,比常规的细胞学检查更敏感、更  相似文献   

17.
端粒酶活性检测是鉴别良、恶性胸水的重要指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检测胸水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 ,为临床鉴别良恶性胸水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离心收集各种类型胸水的脱落细胞 ,TRAP PCR \|ELISA银染法检测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 心力衰竭、肝硬化、尿毒症、肺炎、结核性胸膜炎胸水脱落细胞不能检出端粒酶活性 ,而癌性胸水 91 .42 %端粒酶阳性 ,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恶性胸水诊断的敏感性为 91 .42 % ,特异性为 1 0 0 % ,显著高于其他检测方法。结论 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临床良恶性胸水鉴别诊断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尿脱落细胞FISH检测提高膀胱癌早期诊断的可行;方法:收集68例腺膀胱炎患者晨尿通过FISH检测GLP p16、CSP3、CSP17和CSP7染色体异常信号,并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阈值.为了验证FISH检测的优越,实验选取临床诊断膀胱癌最常用的尿脱落细胞学检测作为研究对照方法,收集100例疑似膀胱癌患者尿液标本,分别对尿脱落细胞和FISH检查诊断膀胱癌的敏感、特异、FISH检测与膀胱癌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疑似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及FISH检测的阳率分别为56.0% (56/100)和77.0%(77/100),敏感度分别为56.10%(46/82)和82.02%(73/89),经统计学分析两种检查方法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ISH检测的敏感和总阳率明显高于尿脱落细胞,而特异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检测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均无相关.结论:FISH检测技术是能够成为提高膀胱癌早期诊断的一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细胞角蛋白20对膀胱癌早期诊断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和清  王晶  李贤初 《中国肿瘤临床》2002,29(2):107-109,116
目的:评估细胞角蛋白20(CK20)标志物作为膀胱癌早期诊断及临床监测的价值。方法:对62例患者的尿液进行尿脱落细胞学及CK20标志物免疫荧光检测的前瞻性研究。分析参数包括肿瘤数目、大小及WHO分级,术前或活检前尿脱落细胞学和CK20标志物。结果:病理活检证实15例移行细胞癌中,CK20为13例阳性,2例阴性;47例非膀胱癌中,CK20标志物2例假阳性。与尿脱落细胞学比较,CK20标志物对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报值更高,分别为96.0%比82.5%(U=2.18,P<0.05),86.7%比52.4%(U=2.16,P<0.05);但两者在敏感性和阴性预报值间无显著性差异(U值分别为:0.91和1.02,P>0.05)。CK20表达与肿瘤分级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K20是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一种良好标志物,其特异性明显优于尿脱落细胞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脱落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mRNA的检测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8例肺癌、40例良性胸腔积液疾病患者,采用RT—PCR法检测胸腔积液脱落细胞PCNAmRNA,并与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结果比较。结果PCNAmRNA检测对肺癌诊断的特异性为73.40%,低于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测的91.34%,P〈0.05,敏感性为100.00%,高于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测的83.33%,P〈0.05。肺癌及良性胸腔积液脱落细胞PCNAmRNA阳性强度分别为0.7236±0.0104、0.3352±0.010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胸腔积液脱落细胞PCNAmRNA阳性强度随肺癌分级增加而增强,P〈0.05,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结论胸腔积液脱落细胞PCNAmRNA的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常规筛查以及术后复发监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