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鲜冰冻血浆中FⅧ∶C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血浆冷沉淀仍是国内治疗甲型血友病出血的最佳制品之一,当缺乏该制品时,也可应用新鲜冰冻血浆(FFP).为了保证FFP的质量,使甲型血友病患者出血得到较满意的疗效,近几年来,笔者按照卫生部制定的<血站基本标准>,<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随机对18批共72袋的FⅧ∶C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普通冰冻血浆(FP)和新鲜冰冻血浆(FFP)中血浆组分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提供的FP和FFP各20份,血浆融化后即刻分别检测凝血因子、纤溶系统及抗凝蛋白指标等12种血浆组分,即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凝血因子Ⅴ(FⅤ)活性、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活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活性、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蛋白C(protein C,PC)、蛋白S(protein S,PS),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FFP相比,FP中APTT明显延长(t=3.428,P<0.01),PT延长(z=-2.140,P<0.05),FⅧ活性明显降低(t=-3.372,P<0.01),但均在参考区间内;PS活性降低(t=-2.458,P<0.05);两种血浆中其余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FFP相比,FP缺乏某些凝血因子和抗凝蛋白,但可替代FFP应用于部分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冷沉淀中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沉淀由全血分离的新鲜冰冻血浆 (freshfrozenplasma,FFP)制备 ,通常 1单位容量为 2 0~ 30ml(2 0 0ml血浆中提取 ) ,主要含有凝血因子Ⅷ (FⅧ )、纤维蛋白原 (Fb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onWillebrand因子 ,vWF)、XⅢ因子以及纤维结合蛋白等成分。目前仍是国内治疗甲型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疾病的最佳制品之一 ,因此检测冷沉淀中的FⅧ和Fbg的含量是保证冷沉淀质量的必要手段。笔者随机抽检 8批共 32袋冷沉淀 ,对FⅧ、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标本来源 徐州市街头流动采血车无偿献血者 ,冷沉…  相似文献   

4.
血循环中出现因子Ⅷ(FⅧ)抗体,一般发生在甲型血友病。据道导,有5~20%的甲型血友病产生对FⅧ的抑制物。Shapiro报告有5~10%的甲型血友病患者对FⅧ促凝活性(Ⅷ:C)产生抑制物。瑞典有8%的重症甲型血友病循环中有抑制物。抑制物发生的百分率差异很大,为1~21%。抑制物出现可能与接受输血、冷沉淀物或FⅧ浓缩物有关。大多数发生于重型血友病。一旦发生出血,治疗很困难。现将抗FⅧ抗体及其临床处理中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70.新鲜冰冻血浆(FFP)最适合用于: A.补充创伤病人的血容量; B.治疗因大量输血引起的稀释性凝血障碍; C.补充重症甲型血友病患者的因子Ⅷ; D.补充大量输血病人的血小板; E.补充肝脏衰竭病人的白蛋白。71.FFP必需: A.6个月之内输用; B.在室温1小时内融化; C.采血后6小时内加工和冰冻; D.微波加热融化;  相似文献   

6.
冷沉淀在临床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冷沉淀是用新鲜冰冻血浆(FFP)制备的成分血,主要用于治疗先天性缺乏Ⅷ因子(FⅧ)的血友病A;也可用于因大失血、肝功能障碍等凝血因子减少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的辅助治疗。笔者就其近年来在外科手术方面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问与答     
<正> 问:什么是冷沉淀和凝血因子Ⅷ浓缩制剂?甲型血友病患者治疗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制品和计算剂量? 答: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在控制的温度下融化后收集的冷不溶成分,又分为冰冻冷沉淀和冻干冷沉淀.冰冻冷沉淀通常以单人份血浆制得,平均每袋(瓶)含80~100单位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FⅧ∶C),容积为10~20ml;冻干冷沉淀是将冷沉淀溶解后,经冰冻干燥制得,既可以是单人份的,也可以是4~10人份的,  相似文献   

8.
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于-30℃、-80℃保存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新鲜冰冻血浆(FFP)于两种温度下保存1年其凝血因子活性的动态变化,为制定FFP的有效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FFP分别于-30℃、-80℃保存,于0、90、180、270、360 d分别采用一期法测定FⅧ:C、FⅤ:C、FⅨ:C及FⅪ:C,用免疫比浊法测定vWF和FⅧ:CAg.结果 FFP在-30℃保存1年的FⅧ:C、FⅤ:C、FⅨ:C、FⅪ:C,vWF和FⅧ:CAg均符合质量标准,其中FⅨ:C及FⅪ:C,vWF和FⅧ:CAg与初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FⅧ:C与FⅤ:C显著降低,但高于70%;上述各凝血因子在-80℃保存1年其活性与保存初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FFP于-30℃保存1年,其凝血因子具有较好的临床止血效果,-80℃有利于不稳定凝血因子的保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对新鲜冰冻血浆(FFP)中Fg、FⅡ∶C、FⅤ∶C、FⅧ∶C、FⅩ∶C、FⅫ∶C及总蛋白含量的影响,为制定病毒灭活血浆标准及其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随机抽取88份FFP分成灭活组(n=40)及过滤组(n=48),分别对2组样本处理前后的FⅡ∶C、FⅤ∶C、FⅧ∶C、FⅩ∶C、FⅫ∶C、Fg及总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灭活组FⅤ∶C、FⅧ∶C处理后含量显著低于灭活前(分别为t=3.40,P<0.01;t=2.57,P<0.01),但Fg、FⅡ∶C、FⅩ∶C、FⅫ∶C及总蛋白灭活前后的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过滤组处理前后FⅤ∶C、FⅧ∶C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B-P对FFP中不稳定的凝血因子FⅤ∶C和FⅧ∶C含量有明显影响,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对其他凝血因子及总蛋白的含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甲型血友病是因遗传性凝血因子Ⅷ缺乏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表现为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外伤后出血时间延长等。甲型血友病发病率为1/5000,患者体内因缺乏凝血因子,轻微创伤就可能引起出血不止,持续终生而无法治愈,甚至造成残疾或死亡[1]。其根据凝血因子Ⅷ水平分为:重型、中型、轻型(6%)。血友病患者凝血因子浓度常维持在轻度缺乏水平,手术时出血风险较高。脊柱侧弯是脊柱最  相似文献   

11.
凝血因子Ⅷ浓缩物的制备及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血友病A与凝血因子Ⅷ的关系血友病A(HA),通称甲型血友病。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伴性隐性遗传性疾病,它是患者因先天性凝血因子Ⅷ(FⅧ)异常或缺乏所导致的凝血机制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血友病联盟(WHF)报告,全球HA的发病率为(15—20)人/10万人口,中国约为(2.27—2.84)人  相似文献   

12.
进行输血疗法及制备Ⅷ因子浓缩物以满足血友病病人的需要,均需大量新鲜冰冻血浆。但现在限制在采血后6小时必须把血浆分离出来并进行冰冻(FFP-I),从而使该制品的供应受到限制。作者设想,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如能延长到18-20小时,就可制得数量大得多的冰冻血浆。如后一制品(FFPⅡ)能证实有足量的易变凝血因子(因子Ⅴ和Ⅷ),则FFP-Ⅱ就能代替FFP-Ⅰ而应用于输血疗法。材料和方法:由正常献血员采集约450ml血液到含CPDA-1的三联或双联塑料袋中。在采血后6小时(FFP-Ⅰ)或18-20小时(FFP-Ⅱ)内,用小块干冰将血浆冰冻起来,冰冻血浆保存在-30℃中。FFP-Ⅰ保存在-30℃中应少于48小时;FFP-Ⅱ有6单位  相似文献   

13.
甲型血友病(以下简称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属X染色体伴性遗传。杂合子基因携带者母亲的子女中,半数男孩患病,半数女孩是携带者。近十年来,本病研究进展迅速。应用表型FⅧ:C/FⅧR:Ag测定法,对携带者检测在灵敏度、准确性等方面有所提高,但此法的应用有一些限制:包括人群中变异范围大;由于“赖昂现象”,有的检测结果仍不易肯定。应用胎儿镜经腹进入宫腔直视取脐带血进行FⅧ:C/FⅧR:Ag测定对危  相似文献   

14.
凝血第Ⅷ因子(FⅧ)是由包括26个外显子、长度为289kb组成的基因生成的蛋白质产物,刚合成时是由2000多个氨基酸组成的单肽链,在其从粗糙内质网移动到高尔基体时,被加工切去肽链中间部分,两端由Ca~(2+)连接在一起,其生化及生物学细节已有文献报道。采用沉淀技术可以使FⅧ制品达到治疗所必需的纯度,但是这些制品仅含0.1%有活性的抗血友病因子(AHF),即FⅧ蛋白。尽管有关FⅧ的生化知识对开发用于甲型血友病人替代治疗的制品并不是必需的,但对最终治愈血友病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细胞过滤对新鲜冰冻血浆(FFP)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的影响,进一步证实白细胞过滤血浆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自动血凝分析仪及Hitachi 7170生化分析仪测定20份FFP白细胞过滤前后PT、APTT、Fib、TT、FⅦ:C、FⅧ:C、FⅨ:C及TP、Alb.结果过滤后PT、INR、APTT、TT、FⅧ:C、FⅨ:C、FⅦ有明显改变(P<0.05或P<0.01),Fib、TP、Alb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白细胞过滤可使部分凝血因子活性降低,但仍保持正常水平以上,可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获得国内人凝血因子Ⅷ(FⅧ)制品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效力信息。方法获得国内7家及国外1家血液制品厂生产的FⅧ制品,检测其中FⅧ和vWF各项指标。结果国内7家FⅧ制品中有2个厂家FⅧ制品中vWF活性损失超过25%;国内不同厂家FⅧ制品中vWF活性与FⅧ活性比值差异较大,P0.05。C、D、F厂家制品中vWF活性与FⅧ活性比值1,与国外批准用于治疗vWD的FⅧ制品wilate@相似。而E厂家制品中此比值0.7且1,A、B、G厂家制品中此比值0.5;另外,国内不同厂家FⅧ制品中FⅧ、vWF比活差异较大,P0.05,且其中FⅧ、vWF比活远低于wilate@。结论国内FⅧ制品中vWF质量与wilate@的差距主要是vWF含量的差距。从各项指标综合考虑国内C、D厂家制品有用于治疗vWD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FFP)在速冻前即新鲜液体血浆(FLP)及融化后在4℃存放24 h过程中凝血因子Ⅷ(FⅧ)的活性变化,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梧州市中心血站的FLP 20份;分别留样并立即检测FⅧ,其余的放入-50℃速冻,将制备好的FFP在37℃水浴中融化后,立即在超净工作室内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要求抽取2 mL于试管内,随即进行FⅧ活性检测即为0时值,然后把血浆放入4℃冰箱,在不同时间(4、8、12、24 h)融化后分别进行检测。结果在FFP的冰冻和融化过程中F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活性大约损失了15%左右。在融化后放置会有凝血因子活性衰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严格按照标准操作以防FⅧ在新鲜冰冻血浆的制作和融化过程中过多损失;其融化后放置也会有FⅧ活性的衰减,为保证输血质量,尽可能融化后立即输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CPDA、ACD-B血液保存液的全血分离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FFP)中Ⅷ含量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用CPDA(A组)、ACD-B(B组)保存的标量400 ml全血所分离制备的FFP各48份,测定FⅧ含量,比较2组FⅧ均值及合格率。结果 2组FⅧ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FⅧ达到质量标准数量的合格率明显下降。结论 ACD-B组FⅧ含量达到质量标准数量的下降与保存液容量增多所致稀释性浓度下降、实际采血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影响新鲜冰冻血浆(FFP)FⅧ:C的因素,为确保FFP质量,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新鲜液体血浆(FLP)速冻前在室温放置不同时间、不同储存温度、FFP溶化后在4℃不同放置时间的FⅧ:c进行检测。结果①在室温放置2h、4h后的FFP较0时FⅧ:C有动态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FFP在-50℃、-30℃、-20℃冰箱中保存FⅧ:C与FL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FFP融化后,FⅧ:c随时间的改变而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FP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血液成分,为了确保FFP质量、维持FⅧ活性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在FFP制备过程中应尽擐缩短FLP在窀温的停留时间,保证在采血后6h-8h内放入-50℃冰箱速冻成块,然后再于-30℃以下冰箱保存,并且FFP一经融化,应尽可能立即输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影响新鲜冰冻血浆(FFP)FⅧ:C的因素,为确保FFP质量,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新鲜液体血浆(FLP)速冻前在室温放置不同时间、不同储存温度、FFP溶化后在4℃不同放置时间的FⅧ:c进行检测。结果①在室温放置2h、4h后的FFP较0时FⅧ:C有动态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FFP在-50℃、-30℃、-20℃冰箱中保存FⅧ:C与FL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FFP融化后,FⅧ:c随时间的改变而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FP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血液成分,为了确保FFP质量、维持FⅧ活性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在FFP制备过程中应尽擐缩短FLP在窀温的停留时间,保证在采血后6h-8h内放入-50℃冰箱速冻成块,然后再于-30℃以下冰箱保存,并且FFP一经融化,应尽可能立即输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