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光岩  李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3):4687-4688
目的:了解本溪市2003~2007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出生缺陷发生顺位及与三级预防的关系。方法:对本溪市2003~2007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5.92/万,出生缺陷前5位顺位分别为总唇裂、多指(趾)、先天性脑积水、神经管畸形、先天性心脏病。5年中出生缺陷发生率城市都高于农村。结论:重点加强出生缺陷一、二级预防工作,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及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技术水平,降低缺陷儿的出生率,以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石庆伟  郭秀峰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8):4374-4375
目的:了解西宁市围产儿主要出生缺陷及主要缺陷发生顺位、构成比等,为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西宁市2007~2008年出生缺陷医院监测单位提供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主要出生缺陷的顺位、构成比。结果:西宁市2年间共出生围产儿16 265例,其中出生缺陷儿197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21.12/万,西宁市出生缺陷前5位依次是:总唇裂、神经管畸形、多指、马蹄内翻足、先天性脑积水;其中城市前3位:总唇裂、多指、神经管畸形;农村前3位:神经管畸形、总唇裂、先天性脑积水(马蹄内翻足并列第3)。结论:西宁市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市,男婴出生缺陷率略高于女婴,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水平,加强优生优育宣传,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3.
酒泉市肃州区2000~2006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向华  宋成义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0):4282-4284
目的:了解肃州区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疾病顺位及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采用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0~2006年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5152例围产儿出生缺陷21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8.39‰。出生缺陷前5位顺位依次为神经管畸形、总唇裂、先天性脑积水、多指(趾)并指(趾)、先天性心脏病。农村明显高于城市,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产母年龄≥35岁组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出生缺陷发生率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季节对出生缺陷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广泛开展孕早期健康教育,特别是要加大优生优育的宣教力度,加强孕前及孕早期保健工作,提高产前诊断水平,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董月莲  周丽  帕提曼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1):2978-2979
目的: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对2000~2006年克拉玛依市14441例围产儿中79例缺陷儿进行分析。结果:克拉玛依市2000~2006年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54.70/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缺陷前5位依次为:总唇裂、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神经管畸形、足内翻;流动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分别为166.28/万、39.38/万;男婴、女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68.40/万、35.81/万,男婴高于女婴。结论:继续加强围产保健及宣教工作,加强产前筛查,提高出生缺陷产前诊断水平,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舟山海岛2010-2014年出生缺陷发生率、畸形种类和顺位,探寻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干预措施,提高海岛地区出生人口质量。方法按照《浙江省卫生监测区统计工作手册(妇幼分册)》要求,对舟山市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监测。结果舟山海岛2010-2014年平均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6.80‰,并呈上升趋势(χ2=4.96,P<0.05);出生缺陷顺位前5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外耳其他畸形、腭裂和直肠肛门闭锁或狭窄;神经管畸形占第8位。结论围产儿出生缺陷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外耳道其他畸形呈明显上升趋势(P<0.01),尿道下裂、神经管畸形呈略上升趋势(P<0.05)。应加强婚、孕期保健,做好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及早干预,能有效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率,提高海岛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6.
2004~2007年天水市秦州区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天水市秦州区出生缺陷的变化趋势,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天水市6家监测点医院住院分娩的13 683例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治疗性引产)进行监测,分析出生缺陷情况。结果: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78.93万/,前5位出生缺陷是神经管畸形、总唇腭裂、四肢指(趾)畸形、耳畸形、直肠肛门闭锁(脐膨出、腹裂并列)。结论:2004~2007年秦州区出生缺陷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总唇腭裂和四肢畸形城镇发生率明显高于农村,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农村明显高于城镇;神经管畸形所占比例超过出生缺陷的一半,预防神经管畸形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农村;颜面部畸形和四肢畸形的预防不能忽视城镇。  相似文献   

7.
南京地区2007年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秀蓉  李芹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5):5033-5035
目的:分析南京地区2007年出生缺陷监测的数据,了解现阶段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7年南京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9.95/万;缺陷儿存活率60.35%;前5位的出生缺陷分别为唇、腭裂,畸指(趾),先天性心脏病,耳部畸形,神经管畸形;治疗性引产较高的畸形为: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腹裂等。结论:要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应加强孕前咨询、孕期保健及产前诊断力度,提高产前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出生缺陷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了解辖区出生缺陷监测的现状及动态发展趋势,掌握出生缺陷的流行病学特征,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方法:对辖区内2001~2005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63.47/万,由2001年的100.61/万上升至2005年的200.06/万,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5年来出生缺陷病种前3位顺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逐年上升,近两年跃居出生缺陷的首位;严重致死性出生缺陷32例,前3位顺位依次为胎儿水肿综合征、神经管畸形、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产前确诊47例,产前确诊率为18.95%,孕28周前产前确诊14例,孕28周前产前诊断率10.38%,其中先天性心脏病56例,产前诊断7例,均为B超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宫内诊断率仅为12.5%;≥35岁高龄产妇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10.01,P<0.01)。结论:近年来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上升;出生缺陷诊断水平提高,但产前诊断水平仍有待提高;以地中海贫血、神经管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多指及唇腭裂5种出生缺陷为目标疾病,利用完善的妇幼保健网络,针对目标疾病、高危人群实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全区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9.
高宝珠  敬雯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7):4168-4169
目的:分析新疆兵团5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主要畸形发生顺位及构成比,掌握兵团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其动态变化,探讨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4~2008年新疆兵团出生缺陷监测医疗单位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监测围产儿62 330例,出生缺陷儿228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66‰。在228例出生缺陷儿中,单发畸形211例,多发畸形17例;出生缺陷前5位畸形依次为: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多指(趾)、先天性脑积水。结论:要加强对围孕期妇女的优生优育知识宣传教育和指导,为孕妇提供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减少有毒有害环境污染,孕前、孕期远离有毒有害作业;积极开展优生技术和方法,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针对出生缺陷发生及构成情况,尽快建立先天性心脏病等常见畸形的产前诊断中心,对医院产科相关人员进行出生缺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对畸形的识别能力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20022004年榆次区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榆次区出生缺陷发生率及趋势,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022004年榆次区出生缺陷209例进行分析。结果: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130.12/万,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为37.36/万。出生缺陷的发生顺位是神经管畸形、多指(趾)、唇裂、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农村的出生缺陷、神经管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区的发生率。出生缺陷儿的性别比男∶女为1.12,稍大于1。出生缺陷在不同季节均有发生,且比例波动不大。结论:强化健康教育,使孕妇掌握优生优育及保健知识和技能,提高孕46个月B超检查率,做好产前诊断及选择性终止妊娠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鹿泉市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找出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依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利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对2006~2013年在鹿泉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产妇及其围产儿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3年鹿泉市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8.08‰,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前5位出生缺陷顺位为:先天性心脏病、指(趾)畸形、外耳畸形、唇腭裂、神经管畸形。产妇年龄≥35岁时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危险性明显增加(P﹤0.05)。结论应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妇女适龄生育,加强婚前、孕前保健,重视产前检查和产前诊断,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该院出生缺陷的消长情况,了解该地区出生缺陷的高危高发因素,及时发现可疑的致畸因素,为开展出生缺陷的预防、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依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2000~2010年在该院分娩的产妇及其围产儿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年间共监测围产儿27 838例,缺陷儿311例,发生率为11.17‰;主要出生缺陷为指(趾)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复合畸形、消化道畸形、尿道下裂、脑积水;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较女婴显著增加;产母年龄≥35岁,尤其是产母年龄<20岁时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结论:加强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工作,提高出生缺陷产前检出率,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关区2008-2017年围生儿出生缺陷的检出情况及主要特征,为兰州市城关区妇幼保健工作的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兰州市城关区2008年1月-2017年12月出生的围生儿资料,分析出生缺陷现况。结果兰州市城关区2008-2017年出生缺陷检出率平均为165. 53/万,先天性心脏病的顺位在2008-2017年间一直排第1位,其次为唇裂合并腭裂、多发缺陷、多指(趾)、神经管畸形,神经管畸形的检出率有所下降,唇裂合并腭裂的检出率2014年后有所升高。结论兰州市城关区2008-2017年出生缺陷的检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在出生缺陷顺位中排第1位。应重点加强对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加强兰州市城关区的出生缺陷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丛清玉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1):1848-1849
目的:分析2010年威海市120例出生缺陷患儿的发生率、缺陷类型顺位及构成比,探讨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干预措施。方法:按照《中国妇幼卫生监测统计工作手册》要求,利用威海市妇幼三级网络进行诊断监测。结果:2010年威海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为13.2‰,出生缺陷顺位前4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多指(趾)、腭裂。结论:应加强优生优育宣传力度,做好婚前保健、孕期保健、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奉化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探讨影响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该市范围内各产科分娩医院2004年10月1日-2007年9月30日出生的12949例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检出出生缺陷儿178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75‰。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孕母年龄有关。出生缺陷发生顺位前5位分别是:外耳其他畸形、多指(趾)、神经管畸形、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结论出生缺陷的预防要从孕前做起,要加强宣教,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做好孕前、孕期保健;要提高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能,尽早发现异常,采取措施,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陶滢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3):3252-3254
目的:通过对2000~2004年云南省出生缺陷变化趋势分析,探讨今后监测工作的重点。方法:对2000~2004年云南省出生缺陷监测网覆盖的医院收集的孕28周至产后7 d住院分娩围产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岁以下和30岁以上的产妇呈上升趋势,这些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我省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多指、总唇裂高于全国水平,神经管畸形发病率仍然很高;先天性心脏病和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50%神经管缺陷、腹裂等严重畸形在孕28周前能被诊断。结论:对20岁以下和30岁以上的孕妇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预防畸形儿的相关知识,加强产前筛查,提高出生缺陷产前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宁德市医院监测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监测方案要求收集2011年宁德市出生缺陷医院监测资料,用SPSS 11.5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全市总出生缺路发生率112.17/万,重大出生缺陷发生率24.28/万,≥28周出生缺陷发生率91.32/万;发生率随产妇年龄增高而增高,以35岁以上组发生率134.89/万最高;城镇发生率高于乡村;男女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出生缺陷前5位依次是先天性心脏病(16.89/万)、总唇裂(12.93/万)、多指(趾)(12.14/万)、神经管畸形和外耳其他畸形(各7.92/万).结论 加强和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宣传,加强产前筛查和诊断等二级预防措施,对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白中霞  陈秋颖  金蕾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4):3378-3379
目的:为了了解本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的种类、相关因素,探讨适合本地区人群的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方法:按照《北京市出生缺陷监测方案》进行各项监测工作。结果:57332名围产儿中,严重、致死性缺陷292名,发生率为5.09‰,出生缺陷649例,出生缺陷检出率为11.32‰。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为神经管畸形、肢体畸形、唇腭裂及面部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消化系统畸形,产妇年龄≥35岁时是出生缺陷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需进一步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婚前、孕前及围产期保健工作,加大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力度,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水平,早期发现缺陷儿,及早终止妊娠,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青岛市出生缺陷现状,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青岛市出生缺陷三级监测网络信息,调查2009年4月1日~2010年3月31日全市住院分娩的妇女,妊娠或分娩缺陷儿(孕28周~产后7天内确诊)者作为缺陷组,分娩正常儿者做为对照组,分析出生缺陷发生现状。结果:①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0.34万/(466/77 231),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多指(趾)、先天性脑积水(肢体短缩并列)、并指(趾)居出生缺陷前5位。②干预现状:调查对象平均婚检率33.37%(311/932),缺陷组接受婚检的比例低于对照组(χ2=4.64,P<0.05);缺陷组接受孕前保健的比例低于对照组(χ2=15.47,P<0.01);43.78%调查对象(408/932)接受产前筛查,缺陷组接受产前筛查的比例高于对照组(χ2=10.90,P<0.01);③治疗性终止妊娠后出生缺陷率由60.34万/下降为活产婴儿的43.89万/(339/77 231,χ2=20.14,P<0.01),出生率的顺位改变为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外耳畸形、总唇裂、并指(趾)。结论:青岛市出生缺陷发生较全国低,接受孕前保健比例较高组出生缺陷发生率较低,显示加强孕前期和围生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昌吉州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制订预防出生缺陷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昌吉州辖区内各家医院2005至2010年间出生的486例缺陷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5至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5.06‰)与2010年(10.67‰)相比上升了5.61‰;年龄大于35、40岁以上妊娠者缺陷发生率分别为8.28‰、10.67‰;出生缺陷的顺位依次为神经管畸形、唇腭裂、多指趾、先天性脑积水、先心病、马蹄内翻.结论 高龄孕妇、农村地区是出生缺陷工作预防的重点,加强优生优育宣传,加强孕期系统管理,在孕前、孕早期服用小剂量叶酸片,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