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脑血管造影术是将含碘造影剂注入到动脉,使血管显影,快速连续摄片,根据血管显影的形态和部位来诊断脑血管病的方法。脑血管造影由于给药部位不同,临床上分颈动脉造影、椎动脉造影、全脑造影和静脉窦造影等。2003年我院神经内科开展全脑血管造影术50余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膈下动脉侧支形成原因和膈下动脉供血病灶的分布范围,探讨膈下动脉供血在肝癌介入化疗加碘油栓塞(TACE)术中的价值。方法膈下动脉供血的肝癌27例,男20例,女7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原发性肝癌22例,胃癌肝转移5例,术前行CT或MR I平扫,术中发现膈下动脉供血后,行膈下动脉造影,在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灌注化疗药,注入碘油,明胶海绵栓塞血管,并摄肝区碘油平片。结果膈下动脉造影显示接受膈下动脉供血的肝内病灶沿膈下动脉走行分布,供血以右膈下动脉为主,病灶多发,多数与其他动脉支同时供养肿瘤组织。注入碘油后,病灶内碘油沉积良好。结论膈下动脉是供养肝肿瘤的重要侧支血管,原发于肝动脉的供血支闭塞是促使其形成的重要原因,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管、胆囊及胰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在多功能X线机下应用十二指肠镜将导管插入十二指肠乳头内,注人造影剂的同时观察胆管、胆囊及胰管情况,待胆管及胰管显影后摄片1~2张,然后退出内镜再行不同体位摄片。结果:138例受检者胆管和(或)胰管显影,12例不成功,成功率为92%。结论:ERCP对胆管、胆囊及胰腺疾病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芳 《中国医药科学》2011,(19):136-137
目的论证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操作质量对造影结果的影响。方法对1216例不孕患者行子宫输卵管造影,使用荷兰产飞利浦数字胃肠机,根据造影剂弥散情况连续摄片,取3~6张图像出片。结果 1216例子宫输卵管造影患者摄片报告显示,子宫输卵管显影良好1095例,占90%。结论正确、熟练的操作对子宫输卵管造影的结果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 我们采用低张静脉肾盂造影术检查22例,尿路全程显影满意,造影反应率明显下降,方法简单,无痛苦,易被接受,报告如下: 造影方法:检查前一日晚服番泻叶水清洁肠道造影前做静脉法造影剂过敏试验,无反应者,肌注654—220mg,低张力出现后,取仰卧位。臀部垫高15°~20°(床头不能放低)适当加压后,成人静脉注入76%泛影葡胺20ml,于10分钟内注完,小儿1岁以下76%泛影葡胺7~10ml,注完造影剂后,7分钟、15分钟、30分钟摄双肾区片,显影满意解压后摄全尿路片。  相似文献   

6.
动脉造影对于诊断肢体血管性病变和肢体肿瘤等疾病,已被广泛采用。随着放射诊断机械的发展,导管技术的进步,导管法选择性动脉造影,AOT连续摄片已成为造影质量的重要保证。但是,如何捕捉造影剂在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用日本岛津AX-Quatro行支气管动脉造影中对比剂的选择及注射剂量、流量的应用以及呼吸动度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并提出质量控制措施。方法:总结本院2004年10月~2009年12月治疗的51例肺癌患者,行介入手术105台,累计行支气管动脉造影149次。采用Seldinger技术,导管插至支气管动脉开口处,常规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避免呼吸动度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注射对比剂的流率为0.5~1.0ml/s,总量为5~7ml,使支气管动脉显影满意后摄片。结果:图像质量均能够达到诊断要求,支气管动脉显影清晰,可见增粗、迂曲、紊乱的肿瘤血管。造成图像质量差的原因主要是呼吸性伪影。有5例患者造影时出现返流。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严格手术操作的前提下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明显优于离子型对比剂,图像显影清晰,应作为首选;严格训练患者的呼吸运动,平静呼吸后屏气,有效地控制呼吸性伪影,适当遮挡肺野,也是提高图像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自1953年Seldinger创用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进行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以来,目前国内外已普遍用此法进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它是以特制的动脉导管经主动脉插入肾动脉,注入造影剂而显示出动脉期、实质期(毛细血管期)与静脉期,显现出各种肾脏疾患的不同影像,从而达到诊断及鉴别诊断的目的。近年来治疗性的血管造影性栓塞术(如肾动脉栓塞术)也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因此,此术是一项有前途、有实用价值的新技术。我院自1982年底至1983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膈下动脉灌注化学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怀疑有膈下动脉参与肝癌供血的病例进行膈下动脉造影,确诊者给与超选择性化学栓塞治疗.结果 29例32例次证实膈下动脉参与肿瘤供血,这些病灶都位于肝脏上部或靠近肝脏边缘.造影表现为膈下动脉及分支增粗、肿瘤染色、与其他动脉形成交通支等.化学栓塞成功率100%,肝肿瘤被碘油完全充填占93.7%,其余则大部分充填.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尽早发现膈下动脉参与供血是提高肝癌介入疗效的关键,超选择性膈下动脉化学栓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李渊 《临床医药实践》2002,11(12):896-898
目的 :探讨膈下动脉的影像诊断 ,评价膈下动脉栓塞在肝癌血管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 10 4例腹腔干动脉或腹主动脉造影观察膈下动脉的影像发生率及开口部位。经导管肝动脉内栓塞化疗 (TACE)的同时经膈下动脉注入进口碘化油观察碘油在肝癌组织中的聚集情况。结果 :10 4例中膈下动脉的影像发生率为 10 0 %。经膈下动脉栓塞后 6 9.2 %的患者癌体组织中出现新的碘油聚集灶。结论 :肝癌经 TACE治疗的同时行膈下动脉栓塞可增强癌体组织中的碘油填塞效果 ,提高 TACE术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张云霞  金焰 《云南医药》2000,21(5):409-410
输卵管性不育是女性不育的主要原因 ,诊断方法多。现在应用腹腔镜直视下检查方法较好 ,报告于下。资料和方法 本文收集不育症患者 33例 ,其中原发不育 10例 ,继发不育 2 3例 ,年龄 2 5~ 35岁 ,平均 2 7 8岁。每例均先行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后行腹腔镜输卵管通美兰液 (LSP)。HSG :于月经干净后 3~ 7d内施术 ,采用 76%泛影葡胺宫腔注射 2 0ml,即时及注射完毕后各摄片 1张。判断标准〔1〕:1 通畅 :子宫腔及输卵管显影良好 ,盆腔内碘造影剂分布均匀 ;2 不全梗阻 :输卵管显影不良 ,输卵管内造影剂局限性贮留或在盆腔分布不均 ;3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肿瘤的放射介入诊治中,对于常规动脉造影病灶显示不良的病例,观察先用缩血管药物后再行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导管远端留置到所需造影的动脉血管中,用肾上腺素或垂体后叶素缓慢注射,20分钟后行DSA下动脉血管造影。结果 本组56例均经B超、CT、MRI等检查提示有小病灶存在,常规动脉造影不能清晰显示病灶,在使用缩血管药物后再行血管造影,均能够使病灶明确显示。结论 采用缩血管药物后再秆血管造影,能显著提高肿瘤血管的显示率。  相似文献   

13.
自 1997年以来 ,我们在作排泄性尿路造影 (IVP)时 ,对常规 30min显影不满意者延迟追踪摄片 ,至 1999年 10月共 30例 ,效果良好 ,现作初步小结。1 方法与结果常规IVP ,对 30min显影不满意者 ,根据病史 ,结合阅片情况 ,决定延迟摄片时 ,离检查台等待。在原注射造影剂后每 1h分别摄片观察。如果显影慢 ,可间隔 2h。本组延长时间最短 1h ,最长 5h。其中男2 2例 ,女 8例 ,年龄 11~ 5 5岁。检查后诊断泌尿系结石 2 7例 ,其中不显影结石肾积水 1例 ;单侧肾萎缩无功能 1例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肾旋转不良肾积水各 1例。…  相似文献   

14.
选择性腹腔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有相当一部分胰动脉及门脉影像显示不佳。为补充这一不足,作者在选择性血管造影过程中应用了血管收缩剂与扩张剂。这种药物性血管造影方法简单,胰动脉90%、门脉95%影像显示良好。普通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方法:用注射器以10毫升/秒的速度注入造影剂40毫升,连续摄影。每秒2张拍6张。每秒1张拍3张。再每2秒1张拍6张。总计18秒、15张。以此能够显示胰血管的形态和血管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20例胰腺癌的血管造影表现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疗效进行总结分析,观察胰腺癌的血管造影表现特征及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男15例,女5例,年龄42-72岁。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消瘦、上腹部胀痛、腰背部胀痛、尤以夜间加剧为其特点,黄疸5例。CT诊断胰腺癌15例,其中2例伴肝转移,后腹膜占位5例,脾脏多发转移癌1例。采用Seldinger技术,分别行腹腔动脉、脾动脉、肝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必要实行胃十二指肠动脉、胰背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造影。造影诊断明确后,经导管注入5-F1000mg、MMC12mg、ADM50mg行胰腺肿瘤供血动脉的灌注化疗。20例病人共行42次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血管造影诊断胰头癌13例,伴肝转移2例,脾转移1例,胰体癌5例、胰尾癌2例。经动脉内灌注化疗后疼痛消失者15例,占75%,疼痛明显减轻者5例,占25%。5例伴有黄疸者黄疸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生存期超过12个月5例,占25%,超过6个月7例,占35%。结论血管造影对胰腺癌的诊断可达到定性定位,可观察邻近大血管的受累情况,指导外科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对于高度怀疑胰腺癌的病例超选择性胰腺小动脉造影对提高胰腺内小病灶的检出率是十分必要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对胰腺癌病人减轻疼痛和黄疸症状是有效的,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87年至1989年行胆道手术438例,行术中胆总管直接穿刺造影者122例,成功115例。一、方法:手术台上相当于患者肝胆区处预先放置装有胶片的10×12cmX片暗盒。手术时解剖显露胆总管前壁,用6号头皮穿刺针,成钝角约120°~140°行胆总管穿刺。回吸出胆汁即可推入25%胆影葡胺40ml。注入后拿去术野中所有器械,连续摄片2张。手术操作按常规步骤进行。正常的术中胆管造影显影情况是:1.胆总管直径<1.5cm;2.造影剂顺利进入十二指肠;3.肝胆管充盈良好,无缺损,狭窄或负性阴影。  相似文献   

17.
欧林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4):2705-2705
静脉肾盂尿路造影是临床泌尿系统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其技术简便易行,即由静脉注入造影剂后,分时摄尿路片。但常规的造影方法,常不能满意显影而影响诊断。各家医院又根据各自的情况,进行了多种改进。就我院近年的580例静脉肾盂尿路造影进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探讨步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下肢步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48例下肢病变患者行下肢步进加DSA检查,图像采集曝光时,用控制手柄控制检查床的移动,使检查床与对比剂在血管内的流动速度同步,以获得一系列与血流速度一致的实时对比剂追踪下肢血管的影像。结果48例下肢步进DSA检查均成功完成,并且获得了DSA的动态图像,35例造影图像质量优良占病例总数的72.9%,清楚地显示动脉血管的主干、分支、走行、分布及异常分流,病变的大小、形态、解剖部位、供血动脉的起源数目。其余13例均作了常规分段DSA造影,占病例总数的27%。结论常规下肢造影路程长,范围广,需要分段多次造影。而下肢步进DSA技术可获得连续的动态血管及血流图像;减少造影剂的使用剂量,减轻了患者因造影剂的刺激引起的疼痛和毒性反应;减少造影次数。  相似文献   

19.
阑尾炎X线检查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阑尾炎的X线征象,提高该病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 86例患者均摄有腹部立位平片,呈慢性发病的16例同时做了全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其中4例又做了钡灌肠造影检查。结果腹部立位平片检查急性发病者70例患者中,表现为局限性小肠积气或弥漫性小肠伴大肠积气者63例,表现正常者7例;慢性发病者16例患者中,表现正常者14例,表现为局限性右下腹部第5、6组小肠区积气伴有小液平者2例。16例慢性发病者行造影检查,阑尾充盈显影8例,未显影8例。结论 X线检查不仅可作为阑尾炎诊断中的排他性方法,而且能发现一些异常征象,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肾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85%。肾癌血管造影包括腹主动脉造影,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大剂量造影剂伴药物血管造影,下腔静脉造影,逆行肾静脉造影及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对其诊断各有其独特价值。介入性治疗包括经动脉的药物灌注及栓塞日益受到重视和被推广应用。1.肾癌的血管造影1.1方法1.1.1腹主动脉造影 采用Seldinger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将“猪尾巴”导管插至胸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