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 了解不同人群丙型肝炎(以下简称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制定和实施丙肝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丙肝防治知识问卷调查表》,城市居民随机抽取永昌街道办事处明强社区朱紫小区和振兴小区,农村居民随机抽取辛街乡邹里村和大村,由经过培训的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入户问卷调查,静脉吸毒人群由隆阳区美沙酮门诊医生对服用美沙酮的静脉吸毒者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 有效问卷调查265人,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为13.2%,其中城市居民知晓率为20.6%,农村居民知晓率为1.9%,静脉吸毒人群知晓率为20.0%.结论 云南保山市隆阳区丙肝知识知晓率很低,需针对不同人群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分析广西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对广西2006-2015年间麻风病的流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6-2015年共报告新发麻风707例,前5年平均发现率为0.182/10万,后5年平均发现率为0.117/10万;前5年平均患病率为0.618/10万,后5年平均患病率为0.496/10万。新发现病例数居前3位的为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共占全区报告病例数的46.53%;新发病例中2级畸残比为25.88%;多菌型73.69%,少菌型26.31%;14岁及以下儿童占2.40%。门诊发现病人占58.27%。 结论: 广西麻风病疫情呈下降趋势,但畸残比仍较高,发病主要集中在既往流行较重地区,因此仍应加强高流行区麻风病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佛山市南海区近50年来麻风病流行状况,以评价防治效果。方法:对南海区1956-2005年麻风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结合不同时期的防治措施进行讨论。结果:50年累计发现麻风病人2998例,复发107例,累计治愈2082例,自愈400例,死亡605例,外迁12例。2005年底有现症病人6例,患病率从1965年的244.3/10万降至2005年的0.53/10万,下降99.85%;阶段发病率从1956-1960年的19.63/10万降为2001-2005年的0.179/10万。结论:50年来通过三级防治网络,贯彻"查、收、治、管、宣教"方针,尤其是1988年采用WHO推荐MDT治疗方案,控制了麻风病的传播和流行,保持近11年来麻风病患病率控制在0.87-0.53/10万之间,达到基本消除麻风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赣州市属江西省麻风高度流行区,新中国成立后,经过60多年的积极防治,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特别近几年,麻风疫情有大幅度下降,已处于低流行状态,但是还有部分县(市)未能达到部颁基本消灭麻风标准。现就2005年至2009年麻风防治工作现状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今后工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001-2010年中国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1-2010年全国麻风病流行病学资料,开展描述和比较性分析.结果 2001-2010年共新发现麻风病例15 507例,年平均发现率为0.118/10万,其中儿童占2.7%、多菌型占86.5%、2级畸残占22.5%.2001-2010年共发现复发病例1 506例,其中464例为联合化疗后复发.高流行区与低流行区相比,新发现麻风病例中的儿童患者、女性患者、流动人口患者和复发病例中的联合化疗后复发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至2010年底全国尚有现症病例6032例,患病率为0.450/10万,其中2886例在接受联合化疗.结论 2001-2010年全国麻风病发现率继续下降,但分布不均衡,麻风病高流行省份为云南、贵州、四川、广东、湖南、西藏.建议进一步加强麻风病管理、降低麻风病患者畸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2006—2010年新发病例和新登记病例进行分析,了解麻风低流行状态下的流行特征,为今后麻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疫情资料本资料来源于广州市2006—2010年新发现麻风患者登记资料及麻风病报表等,人口学资料由公安部门提供,麻风诊断标准按《麻风病防治手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广东省近11年麻风新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低流行状态下的防治策略。方法:对2000~2010年广东省新发现麻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1年来麻风病的发现率和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病例的早期(诊断延迟期≤2年)发现比率为64.3%,发病到确诊的平均延迟期为26.37%,Ⅱ级畸残率为11.9%。早期发现的病例其Ⅱ级畸残率明显低于延迟期2年以上的畸残率(P〈0.001)。病例发现以门诊发现为主,约占88.81%。结论:目前广东省的麻风病基本处于低流行状态。99%的地区已达到基本消灭的指标,但粤东和粤西地区是当前新发病例较集中的地区,另外在珠三角流动人口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当前防治策略应把工作重点放在粤东和粤西,并加强流动人口麻风病例的监测发现、治疗管理工作,加强培训和宣传,着重提高早期发现病人,以更好地控制传播和降低畸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0-2020年广西新发现麻风病例的流行特征。方法:描述性分析2010-2020年广西全区在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上报的新发现麻风病例的病历资料。结果:2010-2020年,广西麻风新发病例年发现率从0.13/10^(5)降至0.06/10^(5),年均下降7.1%;共发现新发麻风病例499例,其中男333例,女166例,平均年龄(44.16±16.87)岁,儿童病例12例(2.4%);2级畸残98例(19.6%),平均延迟期为27个月,早期发现比例为31.9%。发现方式以皮肤科就诊为主(347例,占69.5%),通过接触者检查发现占8.8%,传染源来自家内的病例占27.3%。14个市均有新发病例报道,百色、河池、崇左3个市报告的病例数占广西病例总数的51.9%。结论:广西新发现麻风病例数呈下降趋势,但新发病例的平均延迟期较长,需加强接触者检查、皮肤科医师培训等工作以便早期发现病例。 相似文献
12.
云浮市1999-2006年麻风病流行特征及新发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云浮市麻风病基本消灭阶段的流行状况,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对全市辖县、区1999-2006年所有新发病例个案资料及防治机构上报的疫情报表资料收集整理,加以统计分析。结果:21例新发麻风病患者中,男13例,女8例,男女之比为1.62∶1;以中老年、多菌型病人为主的流行特征。病例以皮肤科门诊发现为主。结论:麻风病防治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控制传染源,才能巩固基本消灭麻风病的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1998~2006年新发现麻风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降低甘肃省的麻风病流行并最终消灭麻风病提供科学的防治对策,我们对1998-2006年全省新发现麻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相似文献
14.
宝鸡市曾经是陕西省历史上麻风流行重点地区之一,历年发病总人数位居全省第三,累计发现麻风患者828例,现症患者2例。现将1949-2010年麻风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市、县(区)1949-2010年麻风防治情况汇总表、年度麻风病防治动态统计表(1-2)、宝鸡市麻风患者病历(包括住院治疗和院外治疗)、麻风普查、线索调查、专业普查、家属追踪调查、治愈者复查资料,麻风疫情年报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陕西省2004-2010年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病例报告构成及其原因,促进临床医生按照卫生部有关标准正确诊断报告病例。方法采用构成比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陕西省报告性病疫情资料。结果 2004-2010年梅毒正确报告(报告确诊病例即实验室诊断病例,下同)率为73.37%,淋病正确报告率为67.20%,生殖器疱疹和尖锐湿疣正确报告率分别为99.81%和99.84%,梅毒、淋病误报率较高。结论临床医生必须按照卫生部有关标准正确诊断和报告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病例,以便疾病控制部门掌握其流行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江苏省实施《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成效,为开展新阶段麻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和方法。 方法:收集、总结、分析规划期间历年工作资料及数据。结果:2020年末,全省全面完成了规划的目标任务,其中新发麻风人数、现症病人数和新发病例2级畸残比等关键指标分别由2010年的36例、184例和36.11%下降至2020年的6例、60例和16.67%,创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历史新低,且实施过程中创新了多个有效的麻风防治方法。结论:2011-2020年,江苏省麻风疫情继续保持低流行下降态势,并不断探索低流行形势下麻风防治新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昆明市从2003年开始实施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工作,2004年,昆明市全面实施了“推广使用安全套防治艾滋病工程”。通过3年的努力,昆明市“推广使用安全套防治艾滋病工程”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相关的政策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利于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100%的星级宾馆和95%的重点场所等都已摆放安全套和配备安全套发售设施。但同时也存在宣传力度不够,覆盖面窄;现行法律法规滞后,缺乏市场督查和处罚的政策支持;高危人群和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没有被纳入推广使用安全套的重点人群,娱乐场所安全套的摆放不到位,不规范等问题。建议充分发挥各种社团、组织及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同时,出台相关的政策,建立安全套销售、发放、摆放的长效机制,提高重点场所安全套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天津市梅毒和淋病病例报告及诊疗情况,为制定有效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下载2010—2015年天津市梅毒和淋病病例报告资料,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49家医疗机构梅毒和淋病检测筛查情况及2015年梅毒治疗情况。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0—2015年间天津市梅毒和淋病疫情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隐性梅毒构成比逐年上升;调查的49家医疗机构中均开展了梅毒两类血清学检测,淋球菌检测开展率83.67%;49家医疗机构中只有12家(24.49%)配备苄星青霉素。结论:目前天津市性病病例报告质量较高,淋球菌的实验室检测以及梅毒的规范化诊疗有待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