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后路施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及椎管狭窄减压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及结果 通过对术后五种并发症共 12例的临床表现及产生原因的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及治疗方法 ,病人均获治愈 ,无后遗症发生。结论 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着重在术中手术操作 ,要预防损伤硬膜囊、神经根的现象发生。注意术中无菌操作 ,提高手术操作技术水平 ,减少椎板的切除范围 ,注意术中无菌操作 ,提高手术操作技术水平 ,减少椎板的切除范围 ,尽量采用开窗法或双开窗 ,半椎板切除法来达到目的 ,术后认真管理 ,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板间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摘除髓核三术式与近期并发症发生原因.方法抽取1994-1999年间行椎间开窗术189例、半椎板切除术184例、全椎板切除术2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组患者术前在年龄结构、病变范围、症状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全椎板切除并发症多且严重,开窗术并发症最少,半椎板切除术介于两者之间.结论三术式中椎间盘摘除术近期疗效有显著性差异;全椎板切除术并发椎间隙感染、椎管内血肿发生率高,开窗术并发症最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很多 ,如经皮穿刺髓核胶原酶溶解术、经皮激光气化髓核减压术、椎间盘髓核切吸术等 ,取得良好效果 ,但由于其适应症较窄、疗效不可靠、设备昂贵等原因尚未普及。目前最多采用的方法仍是经典的后路椎板切除或开窗髓核摘除术。当前还存在着椎板切除与椎板开窗哪种更合理、更容易的争论。一种认为应首选椎板间开窗 ,其优点是保留了后柱的结构 ,在生物力学上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 ,减少了术后腰痛的发生率。另一种观点认为椎板切除术术野暴露充分 ,便于探查、止血、减压彻底[1 ] 。为此 ,我们对 90例手术治疗腰椎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和预防复方的方法。方法对46例再手术者均采用omnipaque作脊髓造影,确定再次手术方法。再次手术方法:采用开窗减压术8例,半椎板切除22例,全椎板切除6例,对10例全板切除合并腰椎不稳者施行后外侧融合,其中2例植入BAK。结果46例手术者方均随防3年2个月,优良率达91.3%。结论术前细致检查明确诊断,术中定位准确,术式得当,操作仔细是减少失误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黄俊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430-43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疗效及继发腰椎稳定性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后路开窗式(n=39)、半椎板切除(n=27)、全椎板切除(n=16)治疗,按照改良日本骨科学会的下腰痛JOA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估,并观察术后腰椎稳定性。结果术后后路开窗组、半椎板切除组、全椎板切除组优良率分别为94.9%、81.5%、62.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后路开窗组、半椎板切除组、全椎板切除组腰椎不稳定发生率分别为10.3%、33.3%、50.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开窗式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术后腰椎稳定性良好,而半椎板切除及全椎板切除手术欠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脊柱的稳定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后路手术32例,其中全椎板切除18例,非全椎板切除14例,对两术式后脊柱的稳定性进行比较,所获数据经χ^2检验。结果18例全椎板切除有3例出现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6.7%,非全椎板切除的14例中只有1例出现并发症,两组比较P〈0.05。结论在做髓核摘除术时,尽量少切除椎板以增加其稳定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卵管结扎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在本院行输卵管结扎术发生并发症的43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 43例手术并发症中,切口感染18例,月经改变10例,术后出血与血肿3例,膀胱损伤7例,肠管损伤5例,输卵管和系膜撕裂5例。均及时对症处理,均获痊愈。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麻醉药用量适宜,提高医生技术水平,手术严格无菌操作和做好术前心理指导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手术的配合及护理方法以减少并发症。方法对7例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手术的患者,术前护理时应特别注意心理护理,药物准备及仪器准备;术中配合应注意台上台下配合,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病情,特别是心电图变化;术后护理注意密切观察病情,持续心电监护,做好术后心理护理。结果7例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和椎板侧隐窝扩大开窗减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自1990-1999年共手术治疗54例腰椎管及侧隐窝、神经根管狭窄的病例。应用一侧或双侧椎板扩大开窗及椎板下潜行减压、黄韧带切除,神经根管侧隐窝减压并保留棘突、棘上及棘间韧带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全部患平均随访46.8个月,优34例,良12例,可26例,差1例。另有一位老年患术后第5天突发心梗死亡。结论:该手术在有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同时维持了脊柱的稳定性及减少了术后疤瘢而致的医源性狭窄。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腰椎间盘手术的普遍开展,后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已广泛用于治疗腰椎间备用突出症患者,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近年来时有发生术中失误与术后并发症的文献报道,特别是神经根损伤和硬脊膜破裂报道较多,一旦发生,后果严重,为减少失误与防治并发症,我院从1999年以来采用黄韧带表面椎板开窗或扩大开窗法,有效地防止了神经根损伤和硬脊膜破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后三维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手术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分析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3年2月施行颅骨缺损修补术的220例患者进行1个月至3年的随访,对发生并发症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切口感染8例,材料外露4例,皮下积液11例,癫痫8例,硬膜下血肿2例,脑脊液漏7例。结论采用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技术和颞肌下术式治疗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手术操作简捷,钛网塑形满意。坚持无菌操作,提高手术技巧,能有效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手术的配合及护理方法以减少并发症。方法对7例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手术的患者,术前护理时应特别注意心理护理,药物准备及仪器准备;术中配合应注意台上台下配合,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病情,特别是心电图变化;术后护理注意密切观察病情,持续心电监护,做好术后心理护理。结果7例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椎板开窗法摘除髓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其手术操作要点。方法 对10 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板开窗法摘除髓核术并对疗效作出评价。结果 采用椎板开窗法摘除髓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优良达 97%。结论 本术式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出血少、病人恢复快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产科子宫切除的原因及探讨降低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率的措施。方法对我在外院进修2007~2011年行剖宫产术后子宫切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率的高低与产前预防保健、产时产后并发症的防治水平密切相关;必须正确掌握手术指征,适时实施手术;子宫切除发生率剖宫产高于阴道分娩。结论做好计划生育,减少妊娠及刮宫次数,防治产科的并发症、降低剖宫产率可减少产科子宫切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孙海茂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1):1836-1837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 总结电视胸腔镜或辅助小切口(VAMT)手术46例,包括肺大疱切除、肺楔形或肺叶切除、肺减容术、食管切除、血胸和心包开窗手术等。结果 全组手术无死亡。围术期并发症2例,占4.3%,均治愈。随访6个月。术后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 只要注意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VATS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应用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2月至2011年8月应用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技术治疗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48例,采用小切口、有限骶棘肌剥离和椎板开窗法髓核摘除术方式进行治疗统计分析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5±0.9)h,出血量(120±18)ml,术后恢复良好,2例术中出现硬膜撕裂,但术后无脑脊液漏发生,该组术后无切口感染发生。术后随访6~36月随访(平均16个月),48例患者中优30例(63%),良14例(29%),可例2(4%),差2例(4%),总优良率为92%,无一例出现椎体滑脱。结论应用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技术施行腰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较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椎板间开窗潜行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2例.结果 本组32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本组均未出现椎间隙感染、脊柱不稳及症状复发.根据Nakal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23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3%.结论 椎板间开窗潜行式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其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损伤小,恢复快,可切除增生肥大的关节突内侧面、黄韧带及椎板内板,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腰椎后部结构,既解除了马尾神经、神经根的压迫,又保留了腰椎稳定性和活动程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较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椎板间开窗潜行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2例。结果本组32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本组均未出现椎间隙感染、脊柱不稳及症状复发。根据Nakal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23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3%。结论椎板间开窗潜行式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其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损伤小,恢复快,可切除增生肥大的关节突内侧面、黄韧带及椎板内板,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腰椎后部结构,既解除了马尾神经、神经根的压迫,又保留了腰椎稳定性和活动程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远期治疗效果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05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5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开窗组(88例)、半椎板组(91例)和全椎板组(79例),分别行腰椎间盘摘除,并对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的腰腿疼痛症状、下肢肌力改变和脊柱稳定性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58例患者均顺利手术,开窗组、半椎板组、全椎板组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4.32%(83/88)、90.11%(82/91)、91.14%(72/79),三组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年获得随访239例,开窗组、半椎板组、全椎板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4%(1/88)、2.20%(2/91)、8.86%(7/79)。开窗组与全椎板组、半椎板组与全椎板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3种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方式均有效,但是开窗、半椎板切除具有手术创伤小、费用低、愈合快等优点,应作为手术指征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杨同其  唐天驷 《江苏医药》2003,29(8):598-600
目的 分析后路椎体间融合(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全椎板切除后路椎体间植入聚醚醚酮(PEEK)椎体间融合,治疗3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结果 优良率为96.6%,平均改善率为92%,未产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PLIF操作技术要求严格,手术操作必须仔细、谨慎。全椎板切除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不仅可实现充分减压,而且可以预防继发性腰椎不稳的产生,是治疗LSS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