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提高剖宫产术后乳汁分泌量及母乳喂养率。方法:将我院2010年剖宫产的产妇9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由责任护士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采用术前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喂养技巧的指导,饮食、乳房护理等,观察两组母乳喂养的情况。结果:干预组乳汁充足率86.7%,纯母乳喂养率91.1%,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提高剖宫产纯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提高剖宫产产妇的母乳喂养率.方法:将16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在住院期间、出院后3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适护理能解决剖宫产产妇因身体不适带来的困扰,使产妇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新生儿的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3.
郑丽 《中国科学美容》2011,(17):122-122,124
目的探讨助产士全程陪护对初产妇自然分娩的效果。方法以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2010年1~12月住院自然分娩的初产妇214例为研究组,实施助产士全程陪护助产;以同期行常规助产的167例自然分娩初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前SAS评分、分娩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并发症。结果研究组SAS评分(46.35±2.14)分,平均分娩时间(10.89±1.52)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新生儿平均Apgar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发生种类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注产妇心理和情绪应当作为提高助产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4.
临床护理路径在母乳喂养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率及相关知识知晓率。方法顺产产妇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行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68例采用以临床护理路径为基础制定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观察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率100%,相关知识知晓率96%,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可提高其母乳喂养率,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宋静欣  刘灿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389-390
目的:探讨家庭健康教育干预对产妇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2~8月的初产妇150例作为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将2010年9月~2011年3月的初产妇15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家庭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内容:对患者及家属实施产前、产中、产后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产妇的试产情况、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情况、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等。结果:实施家庭健康教育干预的产妇试产成功率高、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率高、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率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健康教育干预提高产妇试产成功率,有利于新生儿护理,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产妇康复,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升产科护理服务内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共同养育理念的泌乳分期护理在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对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及配偶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对。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基于共同养育理念的泌乳分期护理,将泌乳过程分为乳腺分化期、乳腺活化期、泌乳建立、泌乳维持4个阶段给予针对性的主题教育及干预措施。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95对和97对产妇及配偶完成研究及随访。试验组首次母乳喂养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泌乳启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中配偶母乳喂养知识水平、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产后6周产妇感知配偶母乳喂养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基于共同养育理念的泌乳分期护理可提高首次母乳喂养得分、新生儿父亲母乳喂养知识水平,缩短泌乳启动时间,提升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改善产妇感知配偶母乳喂养支持情况,从而促进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实施围分娩期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产后出血量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干预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产妇围分娩期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自然分娩,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与行为指导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506例孕产妇分为两组各25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与行为指导。比较两组产妇出院时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掌握评分及产后4个月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干预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掌握评分及母乳喂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与行为指导对提高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系统护理体会。方法对52例剖宫产术后的初产妇实施心理干预、健康宣教、合理膳食、泌乳指导等系统护理。观察产妇术后初次泌乳时间、48 h内泌乳量充足率、母乳喂养自信心评分及产后3个月母乳喂养率。结果本组产妇术后初次泌乳时间为(27.27±5.38)h。48 h内泌乳量充足率为92.30(48/52),母乳喂养自信心评分为(134.23±11.09)分、产后3个月母乳喂养率为90.38%(47/52)。结论对剖宫产术后的初产妇实施心理干预、健康宣教、合理膳食、泌乳指导等系统护理,可增强妇母乳喂养自信心,促进术后早期泌乳和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对一责任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一对一责任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时出血量、产程时间、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产妇生产时的精神状态。结果研究组自然产71.7%,剖宫产23.9%,抬头吸引助产4.4%,平均出血量为(113.5±23)mL,第一产程为(86.4±43.2)min,第二产程为(48.5±20.2)min,产妇及家属满意度为97.8%,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对一责任助产在很大程度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提高了产妇及家属满意度,提高产时服务质量,保障母婴平安,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 80例高龄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采用助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时出血量,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研究组自然产占50.0%,剖宫产占45.0%,抬头吸引助占5.0%,平均出血量为(117.4±31)mL,第一产程为(87.3±47.8)min,第二产程为(45.6±21.7)min,新生儿窒息率为2.5%,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随着高龄产妇增加,对高龄产妇进行助产护理,效果确切,可提高分娩成功率,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性化心理干预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以降低剖宫产率。方法随机将180例初产妇分为2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以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心理护理。对2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和产后抑郁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心理护理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满足产妇需求,可使其身心放松,增强对医护人员信赖感。顺产分娩率高,产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改善剖宫产产妇不良情绪和术后泌乳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92例产妇,年龄21~32岁,均为足月、单胎、宫内妊娠。采用随机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人文护理组,每组46例。依据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2组产妇干预前后焦虑及抑郁的不良情绪。统计2组产妇术后泌乳始动时间、48 h内乳汁充足率,以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2组产妇干预前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产妇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人文护理组改善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文护理组产妇术后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48 h内乳汁充足率及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剖宫产围术期,可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提高泌乳质量及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心理-社会因素的护理干预在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选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常规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健康行为评分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计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心理-社会因素的护理干预在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汪婕  李霖  王思思 《护理学杂志》2021,36(23):35-37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联合六步法乳房按摩对产妇泌乳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产妇随机分为叙事组、按摩组、联合组三组(每组60例).所有产妇均予以产后常规护理,叙事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叙事护理,按摩组加以六步法乳房按摩,联合组实施叙事护理联合六步法乳房按摩干预.比较三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产后疲乏程度及焦虑抑郁状态.结果 三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乳汁分泌量、开始泌乳时间、产后疲乏及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叙事护理联合六步法乳房按摩可缩短产妇开始泌乳时间,提高乳汁分泌量和纯母乳喂养率,改善产后疲劳和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强度聚焦超声联合耳穴压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母乳喂养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低强度聚焦超声联合耳穴压豆干预。结果 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泌乳素水平、乳汁分泌情况、乳房肿胀程度、乳房胀痛VAS评分及纯母乳喂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低强度聚焦超声联合耳穴压豆可有效促进产妇泌乳,改善乳房胀痛情况,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促进初产妇剖宫产术后乳汁分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05-2019-08间在范县中医院接受剖宫产术的8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产妇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情志、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措施。比较2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48 h泌乳量、纯母乳喂养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48 h泌乳量,以及对护理工作总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剖宫产的初产妇围术期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能有效促使早期泌乳和增加泌乳量,为提高母乳喂养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胎膜早破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74例胎膜早破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等精心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实施后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宫内感染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和新生儿窒息率等情况。结果本组74例患者中剖宫产率6.76%(5/74)、产后出血量(225.18±35.62)m L、宫内感染率5.41%(4/74)、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51±0.49)kg、Apgar评分(9.15±0.48)分,新生儿窒息率1.35%(1/74)。结论对胎膜早破产妇实施产科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可降低产妇宫内感染率和产生出血量,提高分娩质量,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孕妇开展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分娩方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健康初产妇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产妇在分娩前后予以常规健康教育、饮食注意、心理护理及产前服务;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及时对分娩前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干预,分娩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产前心理反应为正常的产妇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方面,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均〈0.05),同时观察组平均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前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率,同时可降低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产后出血率,缩短产程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房与哺乳的情景导入式健康教育实践对孕产妇自我照护能力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收住的86例孕妇,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引入乳房与哺乳的情景导入式健康教育实践。结果研究组乳房自我照护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全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哺乳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乳房与哺乳的情景导入式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孕产妇的乳房自我照护能力和全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