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高肺血流量对肺血管结构及内源性硫化氢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PH)大鼠肺血管结构和血浆硫化氢的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共16只。对分流组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11周后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检测右心室/体重(RV/BW)和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S)比值;并以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测肺血管结构变化;以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硫化氢含量。结果 分流组大鼠mPAP、RV/BW及RV/(LV+S)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光镜下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增强,肺中、小肌型动脉相对中膜厚度明显增加;电镜下,肺中、小肌型动脉内皮细胞增生、肥厚、肿胀,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厚,并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分流组大鼠的血浆H_2S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肺动脉平均压与血浆硫化氢含量呈负相关。结论 肺血管结构重建是高肺血流量所致PH重要病理基础,内源性H_2S下调可能在其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二氧化硫( SO2)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内源性硫化氢(H2S)/胱硫醚-γ-裂解酶( CSE)以及H2S/巯基丙酮酸转硫酶(MPST)体系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低氧+ SO2组和低氧+天冬氨酸异羟肟酸(hydroxamate,HDX)组,每组8只.低氧处理采用常压低氧的方法,氧浓度为10%,每天低氧6h,持续21 d.对照组大鼠在常氧环境中饲养.低氧处理结束后采用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采用硫电极法测定肺组织H2S含量和H2S产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肺小动脉内膜及中膜CSE和MPST的蛋白表达.结果 低氧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较对照组高[(33.38 ±6.32) mm Hg vs(16.74±3.81) mm Hg,1 mm Hg=0.133 kPa,P<0.01];低氧+SO2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较低氧组低[(29.65±2.53)mm Hg vs(33.38±6.32) mm Hg,P<0.01],低氧+HDX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较低氧组高[(39.44±6.26) mm Hg vs(33.38±6.32) mm Hg,P<0.01].低氧组大鼠肺组织H2S含量[(2.02±0.43) μmol/g vs (3.11±0.42) μmol/g,P<0.01]及H2S产率[(19.64±3.48) nmol/(g· min)vs(28.20±5.95) nmol/(g·min),P<0.05]均较对照组低.给予SO2供体后,低氧+SO2组肺组织H2S含量[(2.73±0.20)μmol/g vs(2.02±0.43)μmol/g,P<0.01]及H2S产率[(26.24±1.92) nmol/(g· min)vs(19.64±3.48) nmol/(g· min),P<0.01]均较低氧组升高.当给予内源性SO2生成酶抑制剂HDX后,低氧+HDX组肺组织H2S含量[(1.64±0.23) μmol/g vs (2.02±0.43)μmol/g,P<0.05]及肺组织H2S产率[(13.94±3.63) nmol/(g·min) vs (19.64±3.48) nmol/(g·min),P<0.05]均较低氧组低.低氧组大鼠肺小动脉内膜[(0.31±0.02)vs(0.36±0.01),P<0.01]及中膜[(0.27±0.01)vs (0.30±0.01),P<0.01]中CSE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低.低氧+SO2组大鼠肺小动脉内膜CSE蛋白表达较低氧组高[(0.35±0.02) vs (0.31 ±0.02),P<0.01].低氧+HDX组大鼠肺小动脉内膜CSE蛋白表达较低氧组低[(0.26±0.01) vs (0.31±0.02),P<0.01].与对照组相比,低氧组大鼠肺小动脉内膜及中膜MPST的蛋白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低氧+SO2组大鼠肺小动脉中膜MPST的蛋白表达较低氧组高[(0.32±0.02) vs (0.29±0.01),P<0.01];而与低氧组相比,低氧+ HDX组大鼠肺小动脉内膜及中膜MPST的蛋白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源性给予SO2供体可上调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小动脉内膜H2S生成酶CSE及肺小动脉中膜MPST蛋白表达,促进H2S生成增多,从而间接缓解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内源性硫化氢对大鼠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应用内源性硫化氢(hydrogensulfide,H2S)生成酶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lyase,CSE)的抑制剂炔丙基甘氨酸(propargylglycine,PPG),探讨H2S在大鼠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25只,体重120~140g,随机分为分流组(n=9)、分流 PPG组(n=8)和假手术组(n=8)。分流组及分流 PPG组大鼠经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穿刺术建立高肺血流动物模型,分流 PPG组大鼠腹腔内注射PPG37.5mg/(kg·d),分流组与假手术组大鼠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流术后4周,采用右心导管法测量各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eanpulmonarypressure,MPAP),用敏感硫电极法测量大鼠血浆和肺组织H2S含量,分别计算大鼠心脏组织右心室/左心室 室间隔(rightventricle/leftventricle septum,RV/LV SP)和心脏重量/体重(heartweight/baseweight,HW/BW)的值。结果分流术后4周,分流组大鼠MPAP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分流 PPG组大鼠MPAP较分流组及假手术组分别升高了17.70%和21.79%(P<0.05);分流组血浆H2S含量比假手术组明显升高(50.12±6.13vs45.16±5.56,P<0.05);分流 PPG组大鼠血浆H2S含量明显低于分流组和假手术组(38.56±4.98vs50.12±6.13、38.56±4.98vs45.16±5.56,P均<0.05);分流 PPG组大鼠RV/LV SP和HW/BW明显高于分流组和假手术组(0.33±0.03vs0.30±0.03、0.33±0.03vs0.29±0.02,P<0.05)。结论内源性H2S在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发挥保护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Qi JG  Du JB  Tang XY  Li J  Wei B  Tang CS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3):215-218
目的 探讨高肺血流所致肺血管结构重建时内源性一氧化氮 (NO)体系的变化。方法对大鼠行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分流术。 11周后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 (mPAP) ,检测右心室 /左心室 +室间隔 [RV/(LV +S) ]的比值。观测肺血管显微及超微结构的变化 ,并且以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浆NO含量 ,分别以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肺动脉内皮型NO合酶 (eNOS)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分流组大鼠mPAP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2 2 5± 2 6)mmHg、(15 8± 2 8)mmHg,1mmHg =0 13 3kPa ,P <0 0 1],RV/(LV +S)比值也明显增加。光镜下 ,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增强 ,肺中、小型肌型动脉相对中膜厚度明显增加。电镜下 ,肺腺泡内动脉内皮细胞增生、变性 ,内弹力层粗细不均 ,平滑肌细胞肥厚、向合成表型转化。并且分流组大鼠血浆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 (为3 0 2± 7 9) μmol/L、(19 7± 5 7) μmol/L ,P <0 0 1],肺动脉eNOS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 结论 NO体系 eNOSmRNA表达、eNOS蛋白表达及血浆NO含量上调在高肺血流所致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结构重建的形成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肾上腺髓质素(ADM)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调节作用。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低氧 ADM组,每组各8只。对于低氧 ADM组大鼠通过微量渗透泵皮下持续给予ADM(300ng/h)。低氧2周后,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收缩压(sPAP)和肺动脉平均压(mPAP),测量体循环平均压(mSAP),检测右心室与左心室加室间隔比值[RV/(LV S)]。结果低氧2周后大鼠sPAP、mPAP和RV/(LV S)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1),低氧 ADM组大鼠sPAP、mPAP和RV/(LV S)较低氧组明显减低(P均<0.01),而mSAP在3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微量渗透泵皮下持续给予低氧大鼠ADM,缓解了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硫化氢(H2S)对低氧大鼠肺动脉胶原重构的调节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低氧 NaHS组各6只。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浆H2S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动脉Ⅰ型胶原表达,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肺动脉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mRNA表达。结果 与低氧组比较,低氧 NaHS组大鼠血浆H2S含量显著增高,肺动脉Ⅰ型胶原及TIMP-1 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血浆H2S含量与肺动脉TIMP-1 nRNA表达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H2S可能通过减少TIMP-1合成从而增加低氧大鼠中、小型肺动脉的胶原降解,进而改善低氧大鼠肺动脉胶原重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对哮喘大鼠血浆硫化氢(H2S)含量和胱硫醚-γ-裂解酶(CSE)、胱硫醚-β-合成酶(CBS) mRNA的表达,探讨内源性H2S、CSE、CBS体系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哮喘组、布地奈德组,每组10只。用鸡卵白蛋白(OVA)致敏与激发建立大鼠哮喘模型。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H2S的含量,RT-PCR 法测定肺组织CSE、CBS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哮喘组血浆H2S的含量(61±16 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84±15 μmol/L)(P0.05)。哮喘组肺组织CSE mRNA和CBS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布地奈德组CSE mRNA和CBS 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但高于哮喘组(均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浆H2S含量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表达呈显著负相关(n=30, r=-0.549,P<0.01)。结论:哮喘大鼠H2S、CSE、CBS的表达下降,它们的表达下降可能促进了炎症细胞在气道中的聚集,布地奈德改善哮喘炎症的机制可能部分通过内源性H2S、CSE、CBS体系起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8):654-657]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HD)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硫化氢(H2S)的变化及其与PH相关性,探论PH的形成机制,为临床有效治疗PH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对全部研究对象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CHD类型并测定肺动脉收缩压。按彩色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4组。正常儿童25例,CHD 75例,其中无PH 25例,轻度PH 25例,中、重度肺PH 25例。取CHD组术前静脉血4 mL,迅速分离血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NO水平,采用敏感硫电极法测定H2S水平。结果CHD患儿血浆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但血浆NO水平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不再随肺动脉收缩压增加而增加,肺动脉收缩压与血浆NO水平无相关性。CHD并中重度PH组血浆H2S水平明显低于CHD并轻度CHD组,CHD并轻度PH组血浆H2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肺动脉收缩压与血浆H2S水平呈负相关。结论CHD致PH形成时NO水平升高,代偿性内源性NO上调可能对缓解PH起一定作用。CHD致PH形成时H2S明显降低,内源性H2S下调可能在PH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肺动脉高压(PH)的发病机制,探讨PH与肺组织中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的相关性,本文通过动物实验分析内源性H2S在低氧性PH中的作用及高肺血流量对其的影响,发现H2S参与肺血管结构重建、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提示H2S在PH形成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关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发病中的硫化氢(H2S)变化及其意义,研究H2S对HPH及肺血管结构重建及对一氧化碳/一氧化氮(CO/HO)体系的调节作用、H2S对低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以上研究表明H2S与内源性NO和CO相似,在低HPH发病过程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内源性一氧化碳/血红素氧合酶(CO/HO)体系在慢性低氧环境中的变化规律,探讨CO/HO体系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将第1批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1d组、低氧3d组、低氧7d组、低氧14d组;第2批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低氧+锌原卟啉(ZnPP)均。均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力;称量并计算右心室与左心室加室间隔的比例;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大鼠血浆及肺组织匀浆中CO含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第一批大鼠肺内HO-1蛋白表达进行定位及半定量分析。结果 大鼠低氧7-14d开始形成稳定的肺动脉高压,伴右心室肥大;血浆及肺组织心浆中CO含量分别于低氧1d和低氧14d时两次明显增高(P<0.01);低氧1-3d肺泡及肺泡间质巨噬细胞和炎性细胞(F=8.72,P<0.001);低氧+ZnPP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及低氧组,血浆及肺组织匀浆中CO含量明显 于氏氧组(P均<0.01)。结论 内源性CO/HO体系在慢性低氧刺激下明显增高,且呈时间依赖性的双峰现象,其中第2次代偿性增高与肺动脉压力的变化密切相关,HO-1抑制剂的干预研究进一步表明,内源性CO/HO体系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Ⅰ型胶原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野百合碱(MCT)诱导肺动脉高压(PH)大鼠肺动脉Ⅰ型胶原的变化,探讨肺血管结构重建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MCT组(n=6)和对照组(n=6)。MCT组腹腔注射MCT(60 mg.kg-1,第1天),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9 g.L-1盐水。实验3周后,测定各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比值[RV/(LV+S)]、大鼠体质量;光镜下观察其肺组织HE染色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肺动脉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定位和半定量分析。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CT组大鼠mPAP及RV/(LV+S)显著升高[mPAP:(10.60±2.06)mmHg(1 mmHg=0.133 kPa)vs(32.40±3.24)mmHg,P<0.01;RV/(LV+S):0.28±0.04vs0.47±0.10,P<0.01],体质量显著减低[(291.4±11.6)gvs(252.7±6.8)g,P<0.01];光镜下可见MCT组大鼠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出现肿胀、坏死、脱落;肺动脉平滑肌明显增生,管壁明显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肺血管结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硫化氢体系在大鼠低氧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低氧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胱硫醚 γ 裂解酶 (CSE)基因表达的影响和硫化氢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方法 人工培养大鼠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实验分为 1.对照组 ;2 .硫氢化钠 (NaHS)组 :10 - 4mol/LNaHS处理 2 4h ;3 .低氧组 :氧浓度 1%以下 2 4h ;4.低氧 NaHS组 :低氧 2 4h ,10 - 4mol/LNaHS。每组各 6孔细胞。用3H TdR掺入估计细胞增殖 ,用定量竞争性RT PCR方法测定CSEmRNA含量 ,评价CSE基因表达。结果 低氧组平滑肌细胞中的CSEmRNA含量较对照组减少 67% (P <0 .0 1)。低氧组细胞的3H TdR掺入较对照组增加 66% (P <0 .0 1) ;NaHS组细胞的3H TdR掺入较对照组减少 3 7%(P <0 .0 1) ;低氧 NaHS组的3H TdR掺入较低氧组减少 2 9% (P <0 .0 1)。结论 低氧使人工培养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CSE基因表达下调 ,硫化氢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腺苷及其激动剂拮抗低氧性右心室心肌肥厚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56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常氧对照组、低氧对照组、低氧+腺苷组、低氧+腺苷A1受体激动剂(CPA)组、低氧+腺苷A2受体激动剂(NECA)组、低氧+CPA+腺苷A1受体抑制剂(DPCPX)组、低氧+NECA+腺苷A2b受体抑制剂(MRS1754)组,每组各8只.大鼠置于低氧仓(氧体积分数为95~105 mL/L)连续低氧21 d.各处理组于低氧第7天使用植入式胶囊渗透压泵给药,持续14 d,实验结束时,测定大鼠右心室心肌肥厚程度,采用PCR法检测右心室心肌组织中肌球蛋白重链(β-MHC) mRNA、G蛋白调节因子4(RGS4) mRNA的表达.结果 1.大鼠慢性持续低氧21 d后,低氧对照组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S)]和右心室/体质量(RV/BW)比值均明显高于常氧对照组(P均<0.001);低氧+腺苷组、低氧+CPA组RV/(LV+S)、RV/BW比值均明显低于低氧对照组(P均<0.05);低氧+NECA组RV/(LV+S)比值明显低于低氧对照组(P<0.05).2.低氧对照组β-MHC mRNA表达水平高于常氧对照组(P <0.001),低氧对照组RGS4 mRNA表达水平低于常氧对照组(P均<0.001);低氧+腺苷组、低氧+CPA组、低氧+NECA组β-MHC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低氧对照组(P均<0.001),低氧+腺苷组、低氧+ CPA组、低氧+NECA组RGS4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低氧对照组(P均<0.001).结论 腺苷可通过调控RGS4表达拮抗低氧性右心室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源性及内源性二氧化硫(SO2)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模型中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8)、低氧组(n=8)、低氧加SO2组(n=10,予外源性SO2供体Na2SO3/NaHSO3)和低氧加天冬氨酸异羟肟酸(HDX)组(n=10,予内源性SO2生成酶抑制剂HDX).对低氧组、低氧加SO2组和低氧加HDX组大鼠予低氧处理21 d,对照组大鼠置常氧环境.检测各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肺组织匀浆中SO2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肺小动脉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 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低氧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升高127.13%(P<0.01),其肺组织匀浆中SO2水平降低42.64%(P<0.01),肺小动脉内皮细胞NF-κB表达阳性百分比升高303.47%(P<0.01),ICAM-1表达升高119.25%(P<0.01);与低氧组比较,低氧加 SO2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降低15.09% (P<0.05),肺组织匀浆中SO2水平升高40.54%(P<0.01),内皮细胞NF-κB表达阳性百分比降低37.71%(P<0.01),ICAM-1表达降低13.65%(P<0.01);与低氧组比较,低氧加HDX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升高13.58% (P<0.01),肺组织匀浆中SO2水平降低40.54%(P<0.01),内皮细胞NF-κB表达阳性百分比升高22.18%(P<0.01),ICAM-1表达升高11.92%(P<0.01).结论 SO2在HPH炎性反应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对高肺血流大鼠肺动脉压力、肺动脉结构及肺动脉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1)、分流组(n=6)和吸入组(n=7)。对分流组和吸入组大鼠开腹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12周后分流组和吸入组大鼠分别雾化吸入生理盐水和硝酸甘油3周。以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压,颈动脉插管测定体循环压,检测右心室肥厚,用图像分析与处理系统观测肺血管结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胶原蛋白Ⅰ(collagen Ⅰ)及胶原蛋白Ⅲ(collagen Ⅲ)的表达。结果 分流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PAMP)、右心室体重(RV/BW)和右心室/左心室 空间隔(RV/LV 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分流组大鼠中、小型肺肌型动脉相对中膜面积及厚度增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collagen Ⅰ、Ⅲ蛋白表达增加。吸入组大鼠mSBP未受影响,PAMP明显低于分流组(P<0.01),RV/BW和RV/(LV S)与分流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吸入组大鼠肺血管重建缓解,collagenⅠ、Ⅲ蛋白表达成少。结论 长期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可缓解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结构重建。  相似文献   

17.
L—精氨酸对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L-精氨酸对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的防治作用。方法 2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分流组(n=7)和分流+L-精氨酸组(n=8)。对分流组和分流+L-精氨酸组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11周后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检测右心室/体重(RV/BW)和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 S)比值。并且观测肺血管结构的变化。结果 分流组大鼠mPAP、RV/BW及RV/(LV S)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分流组大鼠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增强,肺中、小肌型动脉相对中膜面积及厚度明显增加。而分流+L-精氨酸组大鼠mPAP、RV/BW及RV/LV+S比值明显低于分流组(P均<0.05),L-精氨酸缓解了肺血管结构重建的形成。结论 L-精氨酸对高肺血流量所致肺血管结构重建及肺动脉高压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RAP)对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作用,为临床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选择提供新思路。方法 将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 大鼠50 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溶剂对照组、RAP 干预1 组(术后5 d 开始干预)和RAP 干预2 组(术后35 d 开始干预)。左肺切除(PE)联合野百合碱(MCT)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造模后5 d 分别给予溶剂对照组溶媒和RAP 干预1 组RAP 肌肉注射;造模后35 d 给予RAP 干预2 组RAP 肌肉注射。测定各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RV/(LV+S)比值。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右肺组织病理学改变。Real-time PCR 测定各组平滑肌α 肌动蛋白(α-SMA)及平滑肌22α 蛋白(SM22α)mRNA 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及溶剂对照组大鼠术后35 d mPAP 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RAP 干预1 组及RAP 干预2 组大鼠的mPAP 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P<0.05);模型组及溶剂对照组大鼠RV/(LV+S)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RAP 干预1 组大鼠RV/(LV+S)低于溶剂对照组(P<0.05),而RAP 干预2 组大鼠RV/(LV+S)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肺病理组织学HE 染色可见模型组及溶剂对照组的肺动脉壁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厚,管腔狭窄,RAP 干预后可见增厚肺动脉壁有不同程度逆转;Real-time PCR 结果显示,模型组及溶剂对照组SM22α 及α-SMA 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RAP 干预1 组及RAP 干预2 组的SM22α 及α-SMA 相对表达量高于溶剂对照组(P<0.05)。结论 RAP 可逆转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及右心室肥厚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而实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硫化氢 (H2 S)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HPH)大鼠肺动脉结构重建和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体重 180~ 2 0 0g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常氧组、低氧组、低氧 硫氢化钠 (NaHS)组。监测其血液动力学变化及肺动脉结构重建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Bcl 2凋亡蛋白表达 ,并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进行定位和半定量分析。结果 低氧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 (mPAP)明显升高 (P <0 .0 1) ,右室 / (左室 室间隔 )比值显著增加 (P <0 .0 1) ,肺动脉相对中膜厚度 (RMT)和相对中膜面积 (RMA)增加 (P均 <0 .0 1) ;NaHS可明显降低肺动脉压力及抑制肺动脉重建 (P <0 .0 1)。低氧组大鼠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PCNA和Bcl 2凋亡蛋白表达分别较对照组增高 (P <0 .0 1) ;NaHS可明显下调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PCNA和Bcl 2蛋白表达 (P <0 .0 1)。结论 新型气体信号分子H2 S可降低肺动脉压力 ,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 ,在HPH及肺血管结构重建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SO2)对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n=8)、低氧组(n=8)和低氧+SO2组(n=10,给予Na2SO3/NaHSO3).对低氧组和低氧+SO2组大鼠进行低氧处理21 d.同时对照组置于常氧环境.检测各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并通过光镜检测肌型小动脉相对中膜厚度(RMT),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肺小动脉超微结构的变化,检测血浆SO2含量.结果 低氧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5.12±0.51)kPa]较对照组[(2 25±0.50)Ida]高(t=5.091,P<0.01),低氧组肺动脉RMT测定值(9.66±1.27)较对照组(6.83±1.57)高(t=3.392,P<0.01),超微结构观察显示低氧组大鼠肺小动脉内皮细胞体积增大变性,内弹力层疏松厚薄不均.平滑肌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器丰富,细胞间见胶原原纤维增多,同时低氧组血浆SO2含量[(27.01±4.17)tunol/L]较对照组[(33.36±5.62)μmol/L]低(t=3.767,P<0.05);低氧+SO2组大鼠的肺动脉平均压[(3.94±0.33)kPa]较低氧组[(5.12 ±0.51)kPa]低(t=2.712,P<0.01),低氧+SO2组RMT测定值(6.97±1.83)较低氧组(9.66±1.27)低(t=3.009,P<0.01),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给予SO2干预后上述改变较低氧组明显改善,同时血浆SO2含量[(29.89±4.52)μml/L]较低氧组[(27.01±4.17)μmol/L]高(t=1.263,P>0.05).结论 SO2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小动脉结构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