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精神科住院1个月内经历首次约束的精神病病人274例,按照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约束流程做好护理和病情观察,观察组按照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约束和护理,比较两组首次约束持续时间、保护性约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约束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约束持续时间为(4.12±3.15)h,发生保护性约束不良事件6例;对照组首次约束持续时间为(8.35±3.33)h,发生保护性约束不良事件41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及家属对约束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精神科病人保护性约束护理中,使约束更人性化和规范化,能够降低约束危险,提高约束的护理质量及病人与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被保护性约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护理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被保护性约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被保护性约束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实验组进行心理护理。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及护理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症状量表、精神科护理观察量表、一般情况量表等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心理护理后实验组的简明精神症状量表、精神科护理观察量表、自知力分、依从性分、保护性约束次数和危险行为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能改善被保护性约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依从性、精神症状和社会生活技能,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改善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精神科保护性约束质量管理中,选择对照组及品管组患者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首次约束持续时间、约束依从性、约束不良事件发生率、约束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护士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合格率和约束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品管组患者的首次约束持续时间与约束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约束患者依从性、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品管后护士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合格率明显高于品管活动前(P<0.05)。结论品管圈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管理中的实施能有效提高保护性约束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12月舒适护理实施前保护性约束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49例为对照组,2017年1—6月舒适护理实施后保护性约束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49例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保护性约束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首次约束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能有效提升采用保护性约束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缩短首次约束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联合保护性约束管理对降低精神科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精神科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联合保护性约束管理。于护理前、后,比较两组精神症状程度[阳性及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躁狂发作程度[Young躁狂评定量表(YMRS)]、行为及病情改变[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并比较护理期间两组暴力行为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两组PANSS、YMRS、NOSIE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暴力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联合保护性约束管理能减轻精神科患者精神症状及躁狂程度,改善其行为,降低暴力行为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管理降低精神科非计划解除保护性约束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的366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7年6月—12月的175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的保护性约束的管理;将2018年1月—6月的191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PDCA循环管理工具进行保护性约束的管理;对两组患者的非计划解除保护性约束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非计划解除保护性约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使用PDCA循环管理工具进行保护性约束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非计划解除保护性约束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护理标识管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两组均接受精神科常规治疗及常规安全管理,研究组接受护理标识管理,比较两组意外事件的发生状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8.0%,对照组为24.0%,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研究组满意率为97.0%,对照组为89.0%,研究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护理标识管理,能显著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病历对照研究将该院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保护性约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约束时间和约束次数、躯体并发症发生率、自伤率、他伤率、患者和家属满意度及约束后患者出现负性心理反应等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约束时间及约束次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出现肌肉肿胀、皮肤损伤、关节疼痛或肢体功能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自伤率、他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负面心理反应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保护性约束时间及使用率,减少约束过程中躯体的损伤,提高治疗依从性,减轻保护性约束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侯明如  蔡燕  徐慧鸣  王静  高秋寅 《护理研究》2013,(28):3165-3167
[目的]建立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标准化操作规程(SOP),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成立专业小组,建立保护性约束SOP。选择268例住院被约束的精神病病人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执行保护性约束SOP,对照组执行传统约束流程,比较两组病人首次约束持续时间、约束后依从性和危险行为次数、约束期间的不良事件及病人、家属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首次约束持续时间、约束后危险行为次数及不良事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约束后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保护性约束是一项特殊的护理技术,通过SOP的建立,这项技术更加规范、标准、合法,降低约束危险,提高病人与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病房科学合理使用保护性约束,同时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优点、方法和意义。方法将70例在精神科男科住院治疗、需要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精神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实施约束并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科学的保护性约束方法,并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模式(约束前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实施科学的保护性约束方法,讲究约束技巧,加强约束期间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满足其合理要求,并做好解除约束后的心理安抚工作)。对2组患者实施约束后自伤及他伤、心理反应状态、躯体影响、治疗依从性、护患纠纷及投诉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心理反应状态、治疗依从性、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约束后躯体影响、自伤及他伤、护患纠纷及投诉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需要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精神病患者实施科学保护性约束及制定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了护士在保护性约束过程中的责任心,提高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很大程度地降低了护患矛盾及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的规范执行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8月—9月选取湖南省某两所医院的3个精神科病房103例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保护性约束病人一般情况调查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规范落实查检表进行调查。结果:103例保护性约束病人中,精神分裂症(64.08%)、非自愿住院(64.08%)、病程≤5年(72.82%)、住院次数≤3次(83.50%)的病人比例较高,在233例次约束操作中,约束时长为0.33~306.50 h,约束时长>24 h有40例次(17.17%),主要约束部位为四肢约束[189例次(81.12%)],约束时间主要为白班(08:01~16:00)[134例次(57.51%)]。保护性约束的评估维度平均规范执行率为84.46%,保护性约束的决策维度平均规范执行率为43.92%,保护性约束的实施维度平均规范执行率为82.89%,保护性约束后的护理维度平均规范执行率为51.31%,保护性约束的不良影响维度平均规范执行率为96.57%。考察医护患三方合作决策、替代措施的使用、约束部位的选择、与病人的沟通、心理护理、约束告知、定时护理、约束工具清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保护性约束措施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3年12月78例具有精神疾病,并且需要保护性约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仅采用保护性措施;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措施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反应良好,治疗依从性、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自伤及他伤、躯体影响下降(P〈0.05)。结论:人性化措施在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更符合现代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的原因,与性别、时间、诊断等因素的关系。方法根据护理交班记录和病历,对实施保护性约束患者的诊断、年龄、性别、约束原因、时间(班次)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实施保护性约束精神分裂症最多,占68.18%;其次是心境(情感)障碍,占14.00%;②攻击性行为和拒绝治疗为最多见原因,分别占33.94%和30.34%;③攻击性白班、夜班无差异(P〉0.5);④保护性约束以在床卧位为主,占95.58%;⑤患者的攻击性与性别无关;⑥不同疾病的攻击性不同,精神分裂症、心境(情感)性障碍与其他诊断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实施保护性约束是针对精神病患者病情特殊性所采取的必要的治疗护理手段,目的均为有效预防和制止患者冲动、自杀、伤人、杀人、毁物等激烈危险行为,避免攻击性行为或语言对其他患者的激惹、伤害,保证在精神症状支配下拒绝治疗的患者得到及时治疗,保证合并躯体病的患者安全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更好地护理精神科不合作患者,自行设计和制作一款新型保护性约束手套,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2018年9月至12月按抽签法分别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精神卫生中心普通精神科陆续抽取有医嘱开立保护性约束的患者30例、在老年精神科陆续抽取静脉治疗需行保护性约束的患者30例,共60例患者作为被试对象。前者两侧手臂同时分别套戴新型手套和其他款式手套(无指式手套和乒乓球拍板底无指手套),后者输液侧手臂套戴新型手套,观察比较2种手套保护性约束的效果(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及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 60例被试者应用新型手套侧手臂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为零,使用其他款式手套侧手臂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为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500,P<0.05)。护士及陪护人员对新型手套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他款手套的满意度(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67,P<0.05)。结论 该新型保护性约束手套较其他款式手套更利于提升临床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使用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两组均予以精神科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随机性健康教育,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健康教育。观察1个月。于人组时及治疗1个月末,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病情状况,采用依从性问卷、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依从性、满意度。结果治疗1个月末,两组患者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分、满意度、依从性均较人组时显著升高(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人组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个月末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循证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及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按临床路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患者住院全程。对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以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在精神科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马夹式保护服在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行设计并制作马夹式保护服,选择由于精神症状所致行为紊乱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2年5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穿着马夹式保护服;2011年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保护带进行保护性约束或重点看护。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例次、相关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及相关并发症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比40,0比47;χ2值分别为60.03,95.07;P<0.01);观察组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比60%,98.2%比54.2%;Hc值分别为53.86,151.56;P<0.01)。结论自制马夹式保护服患者穿着舒适安全,雅观大方,亦可减轻护理工作量,利于病房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临床精神一科男病区护理人员13人及住院病人120例为试验组,在行保护性约束时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督导护理;选择临床精神二科男病区护理人员13人及住院病人120例为对照组,在行保护性约束时采用传统的一般管理模式督导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护士对保护性约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操作规范合格率、两组病人被保护性约束的平均时间、保护性约束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病人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护士对保护性约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操作规范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病人被保护性约束的平均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病人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应用于精神科保护性约束中能有效提高护士操作的规范性,减少因操作不当引起的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小组心理干预对被保护性约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维春  朱相华  李娇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3):2156-2158
目的探讨小组心理干预对被保护性约束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把60例被保护性约束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实验组进行小组心理干预,在干预前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精神科护理观察量表(NORS)、一般情况量表等的评定。结果小组心理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BPRS分、NORS分、自知力分、依从性分、保护性约束次数和危险行为次数没有明显差异,干预后实验组的BPRS分、NORS分、自知力分、依从性分、保护性约束次数和危险行为次数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小组心理干预技术能够改善被保护性约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依从性、精神症状、社会和生活技能,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的建立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改善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3个普通精神科病房,于2008年8-12月及2009年1-5月期间入住并于入院第1个月内经历首次保护性约束的患者443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护理,研究组采用制定的,临床路径,应用自制评定表比较两组患者的约束时间、约束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首次约束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护理质量及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精神科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的建立与实施有利于规范约束程序,提高约束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