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①目的评价SE、FSE、IRS、GRL系列在乳腺肿块低场强MRI诊断中的作用。②方法对30例触诊乳腺肿块患者应用SE、FSE、IRS、GRL系列进行扫描,根据组织的信噪比、病灶显示能力对各种扫描系列进行评价。③结果SE—T1WI具有盘好的组织信噪比.乳腺正常结构显示好;FSE—T2WI病灶信号不同程度增高;FSE—T1WI可用于进行对比增强扫描;IRS—STIR对显示病灶及病灶侵犯周围组织理想;GRL—T1WI利于病变轮廓显示,也可用作对比增强扫描;GRL—T2WI显示病灶效果不如FSE—T2WI。④结论触诊乳腺肿块的低场强MR平扫.以SE—F1WI、FSE—V2WI、IRS—STIR3种系列进行对比,能更好地显示病灶及与周围正常结构的关系。FSE—T1WI及GRL—T1WI可用作对比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学检查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2月间于我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乳腺肿块病例10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于我院行超声学检查,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超声学检查重点观察乳腺肿块的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纵横比、对周围组织的浸润、腋窝淋巴结肿大并测量PSV及RI值.结果:(1)超声学检查在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和94%.(2)大部分恶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无完整包膜、内部回声不均、纵横比≥1、后方回声衰减、侵润周围组织、有腋窝淋巴结肿大,各项比例与良性肿块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恶性肿块PSV及RI值均明显高于良性肿块(P<0.01).结论:超声学检查简单易行、准确率高,是乳腺肿块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 NBC )的乳腺摄影、M RI影像学特点和临床病理特征,并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 T NBC )进行比较。方法选择1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免疫组化染色,分为三阴性乳腺癌组(T NBC组,41例)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N T NBC组,109例),分析并比较病灶的乳腺摄影、M 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两组乳腺摄影及M R检查中乳腺密度、病灶钙化、形态、边缘、T2信号、内部强化等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T NBC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512.%,N T NBC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4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分型:T NBC组浸润性导管癌32例(78.0%),N T NBC组浸润性导管癌102例(9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NBC组乳腺摄影最常见表现为边缘清晰(18/41,43.9%)、圆形或类圆形(19/41,46.3%)、少钙化单纯肿块(34/41,82.9%)。TNBC组MRI特征性征象表现为形状不规则(22/41,53.7%)、T2WI序列呈明显高信号(20/41,48.8%)、环状强化(28/41,68.0%)、时间信号曲线呈持续上升型强化曲线(28/41,68.3%)。T NBC组与NTNBC组乳腺摄影肿块钙化、肿块形态及边缘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MRI检查 T2信号及病灶内部强化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摄影、M RI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有助于诊断T NBC。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提高术前超声定性诊断的符合率。方法:本文对146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并与术后病理对比,旨在提高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乳腺良、恶性肿瘤在肿瘤边界、形态、边缘回声、包膜、内部回声、纵横比,后方回声、钙化灶及有无腋窝肿大淋巴结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乳腺肿块以低回声常见。结论:根据乳腺超声声像图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可提高术前超声对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5.
颜广林  曹刚  苗重昌  史良玉  杨涛  王峰 《河北医学》2007,13(11):1273-1275
目的:探讨MR常规序列及STIR序列在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骨肉瘤患者MRI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6例患者在MRI常规序列(SE)检查中,6例T1WI/T2WI表现为低信号;2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其余均表现为T1WI不规则低信号,T2WI为不规则高信号。SE与STIR均能显示肿瘤的形态、部位,STIR序列显示为病变区及周边呈片状高信号,且范围比SE序列显示更大。结论:MRI常规序列可以显示肿瘤的形态、部位,STIR序列在显示肿瘤的侵蚀范围上,显示比较明显、准确,更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CT、MRI对四肢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像学对四肢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54例原发性四肢软组织肿瘤,CT检查23例,MRI31例.结果良性34例、恶性20例.CT检查与病理符合11例,MRI 24例;定性错误和未定性,CT 12例,MR 7例.软组织肿瘤CT的特点是低密度肿块,脂肪瘤、囊肿有典型CT表现;MRI表现各异,脂肪瘤在短T1反转回复(Short-T1WI inversion recovery,STIR)序列具有与皮下脂肪同步降低特点.血管性肿瘤,血管流空信号为其特征性表现.良性肿瘤信号多均匀,边缘规则和光滑.恶性肿瘤呈混杂信号,STIR序列可显示肿瘤浸润性生长的边缘及与正常组织相交形成的移行带,故恶性肿瘤范围>T2WI瘤灶.结论影像学检查对四肢软组织肿瘤诊断有重要价值,CT定性有难度.MRI有一定特征性,结合STIR序列,有助于良恶性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74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个乳腺肿块经病理证实良性肿块为48例,恶性肿块26例。恶性肿块以形态不规整或呈分叶状,边界不清,肿块纵横比1,可有沙砾样钙化;彩色多普勒分级多为II~III级,RI0.7,同时可有腋窝淋巴结转移为特征。良性肿块48例,多为边界清晰,形态规整,肿块纵横比1;彩色多普勒分级多为0~1级,RI0.7为特征。良性肿块中仅有2例检出腋窝淋巴结肿大。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乳腺肿块高频超声特征与病理学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提高高频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后方回声、纵横比、腋窝淋巴结、钙化等情况;对体积较小的肿块,采用三维超声和局部放大成像;病理学观察病理大体标本及镜下表现。结果156个乳腺良恶性肿块在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后方回声、纵横比、腋窝淋巴结、钙化8个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87.8%。结论乳腺良恶性肿块超声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管肠源性囊肿的MRI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5例病理证实的椎管肠源性囊肿患者的MRI。观察囊肿在椎管内的位置、形态、密度或信号表现、强化特点及有无邻近脊柱的改变。结果 5例肠原性囊肿均位于脊髓腹外侧的硬膜下间隙,MR平扫病灶与脊髓长轴平行,呈长椭圆或者类圆形,T1WI序列类似或稍高于脑脊液信号,T2WI呈长T2信号,边缘光滑,邻近脊髓受压移位,病变与正常脊髓分界清楚。结论 MRI更能能准确显示椎管内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及信号特征,对椎管内肠源性囊肿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手术前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对触诊肿块的乳腺癌检查及其表现,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1例31个乳腺癌病灶的MRI资料。结果平扫:病灶信号在T1WI上均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上90.3%的病灶呈较高、高混杂信号,9.7%表现为均匀较高信号;STIR上均为不均匀高信号。病灶形态不规则占83.7%,类圆形占16.2%。边缘不光整占64.5%,边缘毛刺占2 5.8%。平扫诊断符合率为8 1.3%。增强检查:呈快进快出中重度强化形式占5 3.3%;早期明显强化,中后期维持平台水平占46.7%;不均匀强化占86.7%。增强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3.3%。结论低场强MRI能较好显示乳腺癌本身及其对邻近组织的侵犯,平扫结合动态增强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王宏  李洪德  刘超  何晓跃 《中外医疗》2013,32(12):8-8,10
目的探讨研究膝关节的隐性骨折的MR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23例26个膝关节隐性骨折的MR的表现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通过X射线对这23例患者进行诊断,在平片中并没有发现骨折的现象。MRI通常在隐性骨折的区域表现为线状、网状或者不规则形状的异常信号影,T1WI序列上呈低信号,T2WI序列上呈相对高信号,STIR序列上呈高信号。结论通过对这23例患者的研究分析发现MR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早的对患者进行隐性骨折的诊断,并且已经达到了准确定位隐性骨折位置的水平,是当今和今后隐性骨折的一种最佳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X线钼钯及MR表现。方法搜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分叶状肿瘤病人18例,常规行双乳轴位及内外侧斜位钼靶摄片,4例加做MR平扫加增强扫描。分析其X线及MR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结果 18例病人均行钼靶摄影,4例行MR摄影,表现为肿块16例(其中1例为复发),结构紊乱2例(均为复发)。单发肿块12例,多发4例。18例中良性5例,交界性8例,恶性5例。肿块形态呈分叶状11例、圆形3例,类圆形2例。16例中肿块周围有晕环14例,边缘模糊2例,2例伴腋下淋巴结肿大,1例伴沙砾样钙化。1例MR于T2WI高信号内见低信号分隔,增强后其内可见囊变区,为其特征性表现。结论乳腺分叶状肿瘤发病率低,生物学行为复杂,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分析并认识其影像学特征对术前诊断很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比较超声、MRI及其联合在乳腺癌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MRI平扫和增强扫描,以病理确诊为依据,比较超声、MRI及其超声联合MRI三种方式诊断准确率,并分析乳腺癌的超声、MRI特征。结果 80例乳腺癌患者病理确诊为浸润性导管癌53例、浸润性小叶癌13例、导管内癌5例、黏液腺癌5例、髓样癌4例,超声与MRI联合诊断准确率97.50%显著高于超声诊断准确率85.00%和MRI诊断准确率87.50%(P0.05),超声、MRI诊断准确率比较无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特征为病灶直径多1cm,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见毛刺,回声低而不均匀,有砂粒样钙化,腋窝淋巴结紊乱,血流信号Ⅱ级-Ⅲ级,血流丰富。MRI特征为乳腺组织分界不清,边缘不规则,见分叶状、毛刺征及点状钙化,平扫T1WI呈较低信号,T2WI高信号或稍高信号,内部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不均匀或分隔强化。结论超声、MRI均可较好的显示乳腺癌的内部结构和特征,二者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诊断乳腺癌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和MR在颈椎椎体挫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39例颈椎椎体挫伤患者的CT及MRI影像资料,测量颈椎挫伤和正常椎体的CT值以及T1WI、T2WI和STIR的相对信号值。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ROC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挫伤椎体的T1WI信号强度低于正常椎体,相对T1信号值在两者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挫伤与正常椎体在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相对T2信号值在两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挫伤椎体的STIR信号强度高于正常椎体,相对STIR信号值在两者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挫伤与正常椎体在CT图像上无明显密度差别,CT值在两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ROC曲线分析,相对T1信号值、相对STIR信号值和联合相对T1、STIR信号值鉴别两者的准确性分别为74.64%、84.62%和86.5%。结论MR是诊断颈椎椎体挫伤的重要检查,联合T1WI和STIR序列有助于颈椎椎体挫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乳腺癌患者的MRI征象特点并探析其与免疫组化Cerb B-2和Ki-67表达之间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7月-2015年10月所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检查,用甲醛固定标本并于病理诊断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记录Ki67与cerb B-2阳性率。结果 62例乳腺癌患者中MRI共诊断57例,诊断准确率为91.9%,4例(6.5%)误诊、1例(1.6%)漏诊。MRI表现:肿块影57例(46例肿块呈团块状或分叶状,边界模糊;11例呈小结节状、边界模糊)。T1WI以等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病灶多呈不均匀强化。62例患者中,43例(69.4%)MRI示同侧腋窝淋巴结信号强度均匀、19例(30.6%)示同侧腋窝淋巴结信号强度不均匀,提示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形态多不规则、边缘清楚。结论乳腺癌患者MRI征象以肿块影、边界模糊、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为主,可作为首选检查手段,同时在出现以上MRI征象前提下若发生Ki67或cerb B-2阳性表达,则应警惕淋巴结转移可能,需积极监测预后。  相似文献   

16.
卵巢巧克力囊肿低场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低场MRI(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例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低场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2例卵巢巧克力囊肿共15个病灶均为囊性,2例病灶内有壁结节。T1WI呈高、稍高信号。T2WI信号差异较大,呈高信号、稍高信号、等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其中有10个病灶在STIR(短时反转恢复)脂肪抑制序列出现信号抑制征象。结论卵巢巧克力囊肿信号表现复杂,在低场MRI上盆腔囊性占位中观察到短T1、长T2信号,STIR出现信号抑制现象时,并不能就此鉴别脂肪与出血成分。综合分析病灶内部结构,增强表现以及临床特点,有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和病理证实的8例骨梗死患者的DR、CT及MRI影像学资料,将骨梗死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并与病理相对照。结果骨梗死急性期DR、CT扫描仅表现为局部的骨质疏松,MR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STIR呈不均匀斑片高信号;亚急性期骨梗死DR及CT表现为虫噬样骨质破坏及斑点状硬化,MR T1WI中央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中央为等或高信号,边缘呈典型的地图样改变;慢性期DR及CT表现为髄腔内不规则蜿蜒状硬化斑块,伴结节状低密度区。结论 MRI是诊断急性期骨梗死最有价值检查方法,能够发现早期病变,DR、CT对亚急性期和慢性期骨梗死病变有帮助,并可见特征性的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与MRI在宫颈癌分期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61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宫颈癌患者的术前阴道超声和MRI影像学资料,分析影像学表现,对比两种影像学诊断方式诊断宫颈癌及术前分期的准确性。结果 61例宫颈癌均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术前超声诊断宫颈癌及临床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60.66%、50.82%明显低于MRI的93.44%、85.25%(P0.05)。37例超声表现异常,宫体不规则增大,子宫颈形态异常,回声不均匀改变;肿块呈实质性低回声,血流信号较正常组织丰富,宫颈黏膜线弯曲、中断或消失。9例淋巴结肿大,11例侵犯阴道,7例侵犯宫体,1例侵犯膀胱。57例MRI图像异常,T1WI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STIR序列上T2WI高信号,且高于平扫T2WI,增强扫描后有不同程度的强化。14例淋巴结肿大,15例侵犯阴道,10例侵犯宫体,2例侵犯膀胱,1例侵犯直肠。结论 MRI诊断宫颈癌及其分期的准确率高于超声,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客观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分析脊髓损伤的磁共振扩散加权像(DWI)影像特点,探讨DWI在脊髓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52例脊枉外伤或椎管狭窄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其中急性外伤31例,陈旧性外伤8例,椎间盘突出继发颈椎椎管狭窄13例.所有患者行常规T1WI、T2WI、STIR及DWI成像.结果 31例急性脊髓挫裂伤,DWI检出32灶呈高信号,3灶呈等信号未检出,常规T2WI、STIR检出25灶呈高信号.21例陈旧性挫裂伤与脊髓型颈椎病继发慢性损伤,T2WI与STIR检出23灶呈高信号,DWI检出12灶呈低信号.结论 DWI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诊断中明显优于常规MRI序列,同时能有效对脊髓急性损伤与陈旧性或慢性损伤进行鉴别,其应作为脊髓损伤的常规检查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