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负压经鼻气管内按需吸痰对老年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8例需吸痰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吸痰,实验组采用低负压按需吸痰法。观察两组患者吸痰过程中氧饱和度、呼吸、血性痰液、每日吸痰次数等。结果:实验组吸痰过程中心率、氧饱和度、呼吸较对照组稳定,血痰发生及每日吸痰次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负压经鼻气管内按需吸痰可维持较好的血氧饱和度,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机械性损伤,降低患者耗材费用,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2种不同吸痰方式对ICU机械通气后肺部感染病人吸痰效果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ICU机械通气后肺部感染病人260例,根据不同吸痰方式分为对照组(n=115)及观察组(n=145)。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比较2组吸痰情况及吸痰前后1 min血气指标、呼吸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排痰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1),肺部啰音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吸出痰液中或吸痰管管壁有新鲜血液及吸痰时有痰液喷出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与吸痰前1 min比较,吸痰后1 min观察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升高(P < 0.05和P < 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P < 0.01);对照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降低(P < 0.05和P < 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P < 0.05)。与吸痰前1 min比较,吸痰后1 min对照组呼吸频率、吸气末呼吸道平台压、呼吸道峰压均明显增加(P < 0.01),潮气量明显降低(P < 0.01);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可提高吸痰效果,减少或避免呼吸道黏膜损伤,改善吸痰后病人血气指标,同时不影响病人呼吸功能,吸痰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  相似文献   

3.
杨杰民 《右江医学》2010,38(2):174-176
目的观察一次性精量输液器应用于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应用一次性精量输液器持续滴注湿化法湿化气道,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的间断湿化法湿化气道,对比观察两组吸痰次数、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气道湿化工序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气道湿化工序、吸痰次数、痰液黏稠度、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精量输液器持续滴注湿化法湿化气道临床效果优于原常规的间断湿化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有效吸痰的时机和方法。方法将32例ICU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方法,以听取患者咳嗽声音判断痰液量进行吸痰,吸痰时使用一条吸痰管,先吸气管切开处,后吸口鼻腔。观察组采用改进的吸痰方法进行吸痰,在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且患者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下时再进行吸痰,吸痰方法为先吸鼻腔,再吸口腔,后吸气管切开处,吸痰时使用两条吸痰管。结果观察组在日吸痰次数、痰液量、呼吸道黏膜损伤、吸痰后5 min血氧饱和度值、肺部感染发生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规范的评估患者,掌握吸痰时机,使用正确的吸痰方法,可降低气管切开早期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维持肺部正常通气功能,提高气道管理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谢红霞 《中外医疗》2013,(24):55-56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后的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将30例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用传统的吸痰方法吸痰,即将吸痰管无负压的情况下缓慢插入气管深处,当到达气管深处再打开负压一边吸一边提起旋转退出。观察组从气管切开人口即开始吸引,边插边吸引,到达气管深部后上提1cm再缓慢边上提边吸引,直至痰液吸净,即至始至终都有负压。观察指标:①肺部感染;②spo2<90%(吸痰过程中);③黏膜损伤(吸痰时血痰或出血明显);④日吸痰次数。结果两组肺部感染、spo2<90%、黏膜损伤的发生率、日吸痰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吸痰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两种吸痰方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全吉  王蓉华 《西部医学》2011,23(4):765-766
目的比较两种吸痰方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将收住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0例,分别应用开放式和密闭式两种(实验组)吸痰方法,对吸痰量、血氧饱和度、肺部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种吸痰方法在吸痰量上有显著差异,密闭式吸痰的血氧饱和度较开放式吸痰有显著升高,肺部感染率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密闭式吸痰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率及低氧血症发生率,对患者愈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时采用不同深度密闭式吸痰的效果。方法选取肺部感染、气道分泌物量在中量以上、机械通气下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的150例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标准吸痰法;对照组采用深度吸痰法。比较2组吸痰后气道阻力下降值、潮气量增加值、血氧饱和度上升值,及吸痰后的刺激性咳嗽、气管黏膜损伤、心率失常发生的次数。结果2组吸痰后的气道阻力下降值、潮气量增加值、血氧饱和度上升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刺激性咳嗽、气管黏膜损伤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观察和深度吸痰具有同样的有效性,标准吸痰可降低吸痰导致的刺激性咳嗽和气管黏膜损伤。因此,对机械通气下采用密闭式吸痰的患者优先选取标准吸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1.4%碳酸氢钠与0.2%甲硝唑注射液交替精密持续气道湿化临床运用效果。方法将68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1.4%碳酸氢钠与0.2%甲硝唑交替用静推泵精密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用静推泵精密持续气道湿化,对比2组的痰液黏稠度、吸痰次数、血氧饱和度、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状况、肺部听诊情况、肺部厌氧菌及真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痰液黏稠度73.58%,吸痰次数(76.26±2.53)次,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发生率5.16%,肺部听诊啰音阳性率18.81%,厌氧菌的感染发生率8.04%,真菌感染发生率10.47%,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为(96.38±2.23)%,高于对照组的(92.38±2.18)%(P〈0.05)。结论采用1.4%碳酸氢钠与0.2%甲硝唑注射液交替精密持续气道湿化使痰液易抽吸,减少吸痰次数及气道黏膜损伤出血情况,改善氧合,有效地减少呼吸道厌氧菌及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一次性负压硅胶吸痰管与普通带控头一次性吸痰管在人工气道管理中行气道内抽吸的效果。方法 将5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8例,采用一次性负压硅胶吸痰管;对照组22例,采用普通带控头一次性吸痰管。观察两种吸痰管吸引效果、气道损伤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抽吸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气道黏膜损伤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一次性负压硅胶吸痰管的治疗效果优于普通带控头一次性吸痰管,而且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洁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1):2907-2909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不同痰液黏稠度吸痰适宜的负压。方法:选取重症脑血管病不能自主排痰患者81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适时吸痰指征,根据患者痰液黏稠度选择不同的吸引负压,测量每例患者负压下吸痰前1min血氧饱和度、吸痰后3min血氧饱和度、吸痰后5min血氧饱和度、痰液吸净时间、黏膜损伤情况。结果:工度痰液在13.3~16.0kPa、Ⅱ度痰液在24.o~26.7kPa、Ⅱ度痰液在33.3~37.2kPa负压吸引下,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小,痰液吸净时间在15-30s,且黏膜损伤小。结论:临床护理根据痰液黏稠度的不同选择适宜的负压吸引,保证吸痰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和气道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气道湿化方式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1-01~2013-01间收治的行气管切开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持续湿化方法,观察组使用间断气道湿化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吸痰次数、血氧饱和度、肺部感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断气道湿化技术能更有效地对患者气道进行湿化,提高患者呼吸道排痰能力,降低肺部感染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简易呼吸器进行大气道灌洗在吸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行气管插管、听诊痰鸣、肺部啰音符合吸痰要求患者,随机分为2组,灌洗组30例在常规吸痰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采用简易呼吸器进行大气道灌洗方法,2次/d,于听诊痰鸣音重时进行;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的吸痰、翻身叩背等护理方法,不进行大气道灌洗。结果:灌洗组患者吸痰前后痰鸣音、肺部啰音、黏膜损伤的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血气分析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简易呼吸器进行大气道灌洗对气管插管吸痰患者的吸痰护理及气道湿化,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优于传统的吸痰方法。  相似文献   

13.
舒华 《四川医学》2012,33(3):487-488
目的探讨深麻醉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后,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内吸痰,清理呼吸道的吸痰方法。方法 5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深麻醉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后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内进行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气管导管内吸痰方法吸痰。比较两组患儿吸痰有效率,观察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有无恶心、呕吐、躁动、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实验组吸痰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吸痰前,两组SpO2、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对照组BP、HR明显升高(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躁动明显升高(P<0.05)。结论深麻醉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后,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内吸痰的方法能彻底清除呼吸道潴留的痰液,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气管导管内吸痰法;同时能改善肺的通气功能,预防术后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的发生;由于在深麻醉下进行操作,大大地减少了心血管系统反应,降低恶心、呕吐、躁动、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是一项保障麻醉安全,提高患儿术后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进型口咽通气管在创伤性脑损伤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作者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所2011年收治的120例创伤性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放置口咽通气管,实验组给予放置改进型口咽通气管,对照组采用放置传统型口咽通气管。临床观察各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血气水平、肺部痰鸣音、吸痰间隔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及气道黏膜损伤的变化。结果采用新型口咽通气管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上升明显,二氧化碳分压下降,肺部痰鸣音减弱或消失、吸痰间隔时间延长,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及气道黏膜损伤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型口咽通气管能快速恢复机体的血气水平,稳定呼吸频率,有效的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气道黏膜的损伤,在创伤性脑损伤抢救中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改良密闭式吸痰方法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研究影响。方法:选取收入ICU的84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密闭式的吸痰方法进行吸痰,观察组使用改良方法,即在吸痰管插入气道内提前给予负压,直至吸痰结束;比较两组患者在吸痰前后2 min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的改变以及两组患者气道损伤、痰液喷溅及VAP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吸痰前后2 min的血氧饱和度、心率的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气道损伤、痰液喷溅和VAP的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改良密闭式吸痰方法,不但可以发挥密闭式吸痰的优点,更能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旧两种"三步排痰法"在肺炎患儿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将140例住院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新法三步排痰",对照组则采用雾化、拍背扣击、吸痰方式排痰.将2组婴幼儿排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吸痰量的多少、肺部啰音消退时间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婴幼儿排痰后血氧饱和度稍高于对照组,吸痰量多于对照组,肺部啰音消退时间天数也比对照组减少.结论 采用"新三步排痰法"辅助患儿排痰更能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提高排痰效果.  相似文献   

17.
沈云波 《吉林医学》2013,(35):7539-7540
目的:比较两种吸痰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需要吸痰的ICU患者17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新型吸痰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法,观察并记录两种吸痰方法的效果差异。结果:新型吸痰法明显减少了吸痰的频率和呼吸道的刺激症状,防止了肺部感染,更大程度地提高了血氧饱和度。结论:新型吸痰法效果优于传统吸痰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两种吸痰法在危重患者吸痰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对100例危重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50例采用口咽管吸痰,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的吸痰方法.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50例观察组患者均未因痰液堵塞而引起窒息及呼吸道黏膜损伤,呼吸道梗阻症状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显著回升.结论 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口咽管吸痰后有助于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减轻患者不必要的损伤,为抢救危重患者赢得时机,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新生儿采用不同吸痰方法效果。方法: 将4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17例,采用常规持续负压吸痰;观察组29例,吸痰过程中结合应用解除负压等方法。观察两种吸痰方法对气管黏膜损伤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吸痰方法明显优于常规组(P<0.005)。结论: 对新生儿吸痰时结合应用解除负压的方法对黏膜损伤较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比较密闭式吸痰管和开放式吸痰管在ICU机械通气治疗中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对照组采用一次性吸痰包开放式吸痰的方法,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吸痰前与吸痰后血氧饱和度(Sp O2)、心率(HR)、吸痰时间、耗材费用、有无痰液外喷、气道黏膜损伤、人工气道阻塞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道感染率、Sp O2下降、吸痰时间、有痰液外喷及吸痰耗材费用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对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操作简单安全,能降低感染发生率,无痰液外喷,减少吸痰过程中SPO2下降,缩短吸痰时间,降低吸痰费用,可作为机械通气吸痰首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