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了解保定市妇幼保健机构的医护人员对孕产妇产后精神分裂症的识别率及识别后处理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孕产期妇女心理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典型抽样方法,选取保定市12家妇幼保健机构(5家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和7家综合性医院)妇产科所有的医护人员267人。采用卫生部《精神卫生工作指标调查问卷》调查分析,完成对孕产妇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病例分析中有关产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识别和处理项目。结果实际260人完成调查。妇幼保健机构的医护人员对孕产妇产后精神分裂症识别率为10.39%,其中综合性医院妇产科医护人员对孕产妇产后精神分裂症识别率高于妇幼保健院医护人员(χ2=4.459,P0.05)。识别后选择该病例目前最需要补充资料的正确率为64.62%;选择该病例目前最合适处理的正确率为18.46%。结论妇幼保健机构的医护人员对孕产妇产后精神分裂症识别率低及识别处理能力不足,有必要加强精神医学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西安市范围内的妇幼保健院和综合性医院妇产科的医生和护士对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识别率。方法采用典型抽样,在西安市范围内选择3家不同等级的妇幼保健院和2家综合性医院妇产科,调查从这5家医院随机抽取的妇产科医生和护士共251人,调查采用问卷形式,病例分析题为产后抑郁症,测验目前妇产科医护人员对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识别情况。结果对于孕产妇产后抑郁症,能正确选择该病例最可能诊断的有227人,识别率为90.44%;识别率比较(χ2=15.756,P<0.05);能正确选择该病例目前最需要补充材料的有180人,正确选择率为71.71%;识别率比较(χ2=21.657,P<0.05);能正确选择该病例目前最合适处理的有32人,正确选择率为12.75%。不同医院对每个问题识别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识别率比较(χ2=17.678,P<0.05)。不同性别对每个问题识别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对每个问题识别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对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正确处理方式掌握欠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种以增强护理基本技能为主的新型培训模式。方法选取低年资护士12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名。试验组应用意念-徒手模式培训,对照组应用常规模式培训,培训后对静脉输液、胃插管术以及拔罐法等3项护理操作技能进行考查,并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沟通能力测量表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培训后两组护士静脉输液(t=4.52,P<0.001)、胃插管术(t=9.48,P<0.001)及拔罐法(t=6.77,P<0.001)等操作技能得分及PRCA-24得分(t=5.72,P<0.001)、沟通能力测量表得分(t=7.06,P<0.001)均较培训前有所提高;但试验组护士的静脉输液(t=3.21,P<0.01)、胃插管术(t=2.84,P<0.01)及拔罐法(t=4.83,P<0.001)等操作技能得分及PRCA-24得分(t=3.78,P<0.001)、沟通能力测量表得分(t=2.99,P<0.01)均高于对照组护士;并且患者对试验组护士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护士(χ2=5.53,P<0.05)。结论意念-徒手模式对提高低年资护士操作技能及沟通交流能力的培训效果优于常规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市2015年心理卫生服务行业的督导现状,为进一步加强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借鉴。方法:在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行业协会的会员单位中,选取专科医疗机构、非专科医疗机构、非医疗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4类单位的全部机构共107家,采用自编上海市心理卫生专业服务机构现状调查问卷(简称机构问卷)中"机构相关信息"和"机构在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的管理情况"(机构对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有无督导要求、机构是否组织督导、督导师来源、督导付费方式4个条目)2部分,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专业人员现状调查问卷(简称人员问卷)中"人口学基本信息"和"心理专业工作"(2015年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督导小时数、督导费用、督导付费方式、督导形式4个条目)2部分进行调查。结果:机构问卷结果显示,80%的非医疗企事业单位对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无督导要求;非专科医疗机构督导师主要来自各级精神卫生中心(52.9%);专科医疗机构督导付费方式以本机构付费为主(39.1%),社会机构督导付费方式自己付费为主(37%)。与独立开设的机构相比,单位内其他部门下辖的机构较少对人员有督导要求(P0.001)。人员问卷结果显示,社会机构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督导小时数高于其他3类机构(P0.001),其中47.9%的人选择自己付费督导费用,自己付费比例高于其他3类机构(P0.001)。结论: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机构中社会机构的督导投入较多、设置较好,其次是医疗类机构(包括专科医疗机构和非专科医疗机构),而非医疗企事业单位及其人员的督导情况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中专科和非专科医生对抑郁症的不同识别情况,了解综合医院中抑郁症的特点,分析影响抑郁症识别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就诊于上海市9所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的680例初诊患者,使用复合式国际诊断检查(CIDI) 抑郁部分进行筛查,并进行专家复核,与首诊医师诊断进行比较.共连续收集抑郁症患者297例,对这些患者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HAMDZ4)、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的评估,用上海市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非专科医师基本情况调查表对抑郁症识别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680例初诊患者中,专科医师诊治380例,非专科医师诊治300例;共有297例患者被诊断为抑郁症,其中专科医师组180例,非专科医师组117例;专科医师正确识别出抑郁症170例,误诊为抑郁症33例,识别率为88.7%,非专科医师正确识别出抑郁症91例,误诊为抑郁症者58例,识别率为72%,两者对抑郁症识别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专科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能力高于非专科医师(专科医师诊断正确337人,不正确43人;非专科医师诊断正确216人,不正确84人;χ2=30.73,P<0.001);专科医师组和CIDI复核诊断的一致性高,Kappa值为0.774,非专科医师与CIDI复核诊断的一致性偏低,Kappa值为0.439;(3)两组抑郁症患者在HAMD24、HAMA总分及各因子分分布上均无显著差异,均有中等以上的抑郁症状,伴有普遍的睡眠障碍、焦虑、躯体化等临床特点;(4)从事精神科工作的时间和每年接受精神科知识培训的时间越长,抑郁症的识别率就越高(OR值为1.475和1.769).结论:综合医院精神科室中的非专科医师接受精神卫生专科知识培训不足,对抑郁症的识别能力不如专科医生,需加强对综合医院精神卫生科室服务质量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汶川受灾地区社区、乡镇卫生院工作者的精神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及精神卫生服务能力,为精神卫生培训提供依据,为我国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灾后社区、乡镇卫生工作者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班学员353名为研究样本,回收有效问卷313份。使用自编精神卫生知识评估问卷和精神卫生服务调查表进行评估。自编精神卫生知识评估问卷包含抑郁症、酒精依赖、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创伤后应激障碍和躯体形式障碍5种精神障碍。结果:受灾地区乡镇、社区卫生院工作者对于社区5种精神障碍准确诊断率最高的案例为抑郁症(77.0%),药物处理中位数得分最高的为酒依赖;非药物处理中位数得分最高的是酒依赖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培训前1月内报告未接诊过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乡镇卫生院工作者占53.4%。不知道任何1所精神卫生服务机构的卫生院工作者占35.1%;不知道精神科专科会诊的占37.7%;不能邀请精神科专科会诊的占39.6%。结论:汶川地震后,受灾地区的乡镇、社区卫生院工作者精神卫生知识和技能掌握较少,精神卫生服务能力相对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7所精神卫生专科医院217名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将结果与全国常模相比较,并探究人口统计学变量对精神卫生专科医护人员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结果①医生、护士SDS和SAS分数均高于全国常模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②在医生的SDS分数上,性别主效应显著(F=6.85,P0.01),工龄的主效应显著(F=3.72,P0.05),性别与工龄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护士SDS分数上工龄的主效应显著(F=11.84,P0.01),③在医生的SAS分数上,工龄的主效应显著(F=4.01,P0.05),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性别与工龄的交互作用显著(F=8.742,P0.01),护士SAS得分工龄的主效应不显著。结论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女性和工龄低的人员,在心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和相关政策制定时应该侧重于这些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成都地区城乡居民精神健康素养的现况。方法:选取成都地区居民1674人,其中城市811人,农村863人。采用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MHMHKQ)、精神疾病有关态度问卷(DDS)、五种常见精神障碍案例问卷(FCCMDQ)评估精神健康知识知晓率、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态度、识别精神障碍的能力。结果:精神健康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75.1%,城市居民高于农村(77.4%vs.73.0%,P0.05);城市居民的DDS得分高于农村[(35.6±5.4)vs.(34.9±6.1),P0.05];居民对常见精神障碍的识别率为35.4%,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识别率城市居民高于农村(24.4%vs.19.8%,P0.05)。结论:成都地区居民具备相当的精神健康相关知识,但对精神障碍的识别能力较低且态度较为消极。城市居民的精神健康素养高于农村。  相似文献   

9.
医护专科新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探讨医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UPI)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集体施测于2187名医护专科新生。结果①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第一类学生筛选率为24.14%,有自杀意念的学生占1.87%;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女生高(t=-4.07,P<0.001);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差异;②男女生在EPQ问卷的精神质P(t=9.05,3.92;P<0.001)、内-外倾E(t=-2.30,-5.18;P<0.001)、神经质N(t=11.29,5.19;P<0.001)3个分量表上分数与常模均存在显著差异;男女生在N分量表上的分数差异极其显著,女生的分数显著高于男生(t=-5.72,P<0.001);③UPI评定的三类学生在EPQ问卷的P(F=107.23,P<0.001)、E(F=164.28,P<0.001)、N(F=601.92,P<0.001)、L(F=129.56,P<0.001)分量表上的差异均极其显著。结论个性对心理健康存在影响,性格越外向,情绪越稳定,自控能力越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综合性医院精神科门诊中专科和非专科医生对抑郁障碍的治疗模式,为提高综合医院精神科室的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连续收集来自上海市9所综合性医院精神科门诊的抑郁障碍患者297例(专科医师组180例,非专科医师117例).在入组时和入组后第2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自编药物依从性评估量表的评定.依据就诊病例资料,以两组的药物使用情况来评估两组治疗模式的差异.结果:① HAMD减分率显示,在治疗后第8周、第12周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8周:显著进步及痊愈率专科组分别为56%、43%,非专科组66%、20%,χ2=29.91, P<0.001;第12周:专科组分别为12%、88%,非专科组38%、54%,χ2=46.46,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HAMD总分及相应因子分减分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两组均以(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药物治疗为主;治疗过程中非专科医师组中约有12.7%的患者疗程不满12周,而专科医师组仅为2%(χ2=13.67,P<0.01);非专科医师组中有24.5%的减药比例,且用药不合理,而专科医师组则为6%(χ2=19.37,P<0.01).③在12周随访结束时,专科组有62%的患者评价药物无副反应,91%的患者认为疗效好,有78%的患者表示愿意长期服药,非专科组结果则分别为40%、81%、57%(均P<0.05),且患者依从性随着病情的好转而增强.结论:综合性医院精神科门诊中非专科医师对抑郁障碍的治疗用药存在一定问题,对抑郁障碍足疗程的治疗原则掌握不足,其诊治能力不及专科医师,需加强非专科医师进行系统的精神卫生培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针对性的孕产期心理保健指导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00名居住在闵行区的产妇,用调查问卷对其进行心理状况调查评估,问卷中包含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对新生儿健康的担心和对分娩的恐惧是孕产妇主要担心的问题;是否母乳喂养(χ2=7.895,P0.01)、家人的支持和鼓励程度(χ2=9.450,P0.01)、工作/生活压力大小(χ2=10.393,P0.01)是影响产妇抑郁的重要因素,其中工作/生活压力(χ2=6.933,P0.01)又与产后焦虑症的发生有关,以上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83.61%的产妇认为有必要开展孕产期心理指导,最希望得到家人的支持与鼓励。结论呼吁全社会关注孕产妇心理健康,通过广泛开展孕产期心理健康宣教,提倡母乳喂养,家人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支持,能够对孕产妇的心理调节产生积极作用,降低焦虑、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研究生就业压力情况,以期为高校实行研究生就业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体现现实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就业压力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山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2476名在校学生进行集体测查和分析。结果①医学研究生总的就业压力处在低等偏上水平(x-=0.858,低于理论中数1.5)。其中:不同性别的就业压力得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984,P=0.047);是否参加过工作在就业压力得分上有显著差异(t=-4.503,P<0.001);不同年级的就业压力平均得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7.078,P=0.001);不同婚姻状况的就业压力得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5.623,P<0.001);不同培养类型的就业压力得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3.321,P=0.034);家庭所在地与就业压力也有关(F=18.882,P<0.001);②就业压力6个维度均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P<0.01),职业期望、生理因素、求职经历、自身条件构成显著的回归效应(P<0.05)。结论医学院校研究生总的就业压力不是很大;医学院校研究生就业压力及压力各维度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圳特区内医务人员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深圳特区内公立医院的临床医生、护士、医技人员采用工作生活自编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比较分析SAS、SDS标准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焦虑抑郁情绪的有关影响因素。结果共计抽取1423名医务人员,SAS、SDS标准分均高于国内正常人群常模(P<0.01),护士组SAS、SDS得分高于医生和医技人员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经常遭遇患者方暴力(言语或行为)、躯体健康自评因素对大部分医务人员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有贡献,不同性别职业分组内有各自不同的影响因素。结论深圳特区内医务人员较国内普通人群的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其中护士的焦虑抑郁情绪负荷重于临床医生和医技人员,临床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的焦虑抑郁情绪的成因各自不同,躯体健康状况和遭遇患者方的暴力性言语和行为是造成深圳特区内医务人员焦虑抑郁情绪的重要因素,深圳特区内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48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手术、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健康教育及行为疗法,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手术和药物治疗,干预结束2~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眼压达标率等。结果心理干预后的青光眼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眼压达标率明显高于未接受干预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67,P<0.01;χ2=4.025,P<0.05)。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和行为疗法,能够显著改善青光眼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医疗情境中,自我决策与为他人提供建议是否存在决策偏差,并基于解释水平的理论,解释这种偏差的由来。方法:改编Ficchhoff等使用过的医疗决策问题,分别以正/负框架(2)×自我/他人(2)进行描述。355名临床专业大学生被随机分为四组完成决策任务。结果:社会距离对医疗决策影响显著(χ2=8.636,P=0.003),自我决策与向他人建议相比,被试更倾向短期获益,长期受损的保守方案。框架效应对医疗决策影响显著(χ2=9.804,P=0.002),正性框架相比负性框架,被试更倾向短期受损,长期获益的手术方案。解释水平与框架效应交互作用显著:正性框架中,自我-他人决策差异显著(χ2=12.309,P<0.001),自我决策更倾向手术方案,负性框架中,自我-他人决策无显著差异(χ2=0.706,P=0.401);自我决策中,框架效应不显著(χ2=0.91,P=0.340),向他人建议,框架效应显著(χ2=13.256,P<0.001)。结论:社会距离与框架描述对医疗决策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6.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问题的主要类型以及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本次调查采取方便取样方法,在2008年11月~2009年1月期间对石家庄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正常在岗、无精神疾病的健康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所采用的调查问卷包括:1一般情况问卷;2症状自评量表(SCL-90);3应对方式问卷。结果在331份有效问卷中88名(占26.59%)医护人员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200分和/或至少1个因子平均分≥3。医护人员在躯体化(P0.01)、强迫(P0.01)、人际敏感(P0.01)、抑郁(P0.01)、焦虑(P0.01)、敌对(P0.05)等项目的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其中护士组躯体化的得分高于医生组(P0.01),敌对的得分低于医生组(P0.05)。不同科室医护人员之间的比较发现,急诊科医护人员在躯体化(P0.05)、强迫(P0.05)和敌对(P0.05)得分上高于其他科室;内科医护人员在抑郁(P0.05)和焦虑(P0.05)得分上高于其他科室。应对方式问卷的调查发现,医护人员最常使用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8.50±2.13)和求助(4.76±1.79),都属于积极的应对方式。不同岗位、性别、科室医护人员在使用应对方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责和退避与SCL-90总分呈正相关,解决问题与SCL-90总分呈负相关。结论被调查医护人员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普通人群,不同科室的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别;医护人员通常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7.
Our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knowledge and attitude of nursing personnel toward depression in general hospitals of Korea. A total of 851 nursing personnel enrolled at four university-affiliated general hospitals completed self-report questionnaires. Chi-square tests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knowledge and attitude of registered or assistant nurses toward depression. In addition,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djust for the following confounders: age-group and workplace. Registered and assistant nurses differed in their knowledge and attitude toward depression. The proportion of rational and/or correct responses were higher in registered nurses than assistant nurses for the following: constellation of depressive symptoms defined by DSM-IV (adjusted odds ratio [aOR], 3.876; P<0.001); suicide risk in depression recovery (aOR, 3.223; P=0.001) and psychological stress as a cause of depression (aOR, 4.370; P<0.00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onic physical disease and depression (aOR, 8.984; P<0.001); and other item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terms of the biological model of depression, the understanding of registered nurses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assistant nurses. Moreover, specific psychiatric education programs for nursing personnel need to be developed in Korea. Our findings ca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general hospital-based model for early detection of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medical diseases.

Graphical Abstra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乡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现状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9月-11月间抽取广州市1023位15岁及以上城市居民和1089位农村居民,采用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问卷和对精神疾病态度问卷进行调查,实际调查市民878名,农民800名。比较市民与农民样本的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分析问卷得分的相关因素。结果:本次调查中,市民样本心理健康知识回答正确率为64.1%,农民样本为60.2%。市民样本知识问卷的答题正确率及得分高于农民样本(均P0.01),态度问卷的得分低于农民样本(P0.01)。总样本教育年限、职业和态度问卷得分与知识问卷得分相关;教育年限长、职业为专业技术人员者知识问卷得分高(β=0.17、0.12,均P0.001);职业为无业、态度问卷得分高者知识问卷得分低(β=-0.06、-0.09,均P0.01)。教育年限、职业和知识问卷得分与态度问卷得分相关,教育年限长,职业为农民、学生或家庭妇女者态度问卷得分高(β=0.06、0.24、0.09,均P0.05),职业为工人、知识问卷得分高者态度问卷得分低(β=-0.07、-0.09,均P0.01)。结论:广州市城乡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均达到国家精神卫生规划的要求。城乡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存在差异,城市略高于农村;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更包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阳光心灵-中国抑郁焦虑健康教育项目"模式调查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的抑郁、焦虑发生率,不同科室、病种之间的差异,以及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与抑郁、焦虑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取大庆龙南医院19个病区的1339名住院患者,指导患者完成PHQ-9、GAD-7和基本调查问卷的填写。结果:1住院患者抑郁焦虑发生率47.4%,单纯抑郁43.6%,单纯焦虑33%,合并抑郁焦虑30%;2焦虑发生率前3位的科室依次是胸外科、肾内科、血液肿瘤(χ2=121.81,P0.001);抑郁发生率前3位的是胸外科、呼吸内科、血液肿瘤科,(χ2=136.88,P0.001);合并抑郁焦虑前3位的是胸外科、消化内科和肿瘤科(χ2=128.10,P0.001);3疾病中以"待查"患者抑郁发生率最高(χ2=120.41,P0.001);4女性住院患者的焦虑得分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1);年龄与抑郁、焦虑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大,抑郁和焦虑得分都显著升高(P0.001);5离异、丧偶患者在抑郁上的得分高于已婚和未婚患者(F=19.01,P0.001)。离异、丧偶患者在焦虑上的得分高于已婚患者(F=10.83,P0.001)。结论:1焦虑抑郁问题广泛存在于各科室、病种的住院患者中,只是在发生率上存在明显差异;2"疾病待查"患者与已明确诊断的患者相比更容易出现抑郁;婚姻不幸对人情绪影响较大,如离异、丧偶者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问题;女性患者与男性相比更容易焦虑;3"阳光心灵-中国抑郁焦虑健康教育项目"模式用于综合医院抑郁焦虑的筛查和治疗评估,简便实用,对于临床非精神科医生而言便于复制,并为精神疾病的联络会诊、治疗干预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尝试编制适合我国妇幼保健人员对产后抑郁认知的问卷并初步检验其信效度。方法:整理分析产后抑郁相关文献,以认知及知-信-行理论模式为构架,探讨妇幼保健人员对产后抑郁认知的内容,咨询相关专家,在此基础上建立问卷条目池,编制初始问卷,抽取46例小样本进行预试,结合预试结果、被试意见、专家建议、课题组讨论,形成正式问卷,抽取231名妇幼保健人员进行调查,采用信效度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评价该问卷。结果:正式问卷由100个条目、4个维度组成;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17,分半信度系数为0.936,重测相关系数为0.956(P0.001),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42,校标效度相关系数为0.865(P0.001)。结论:本研究编制的妇幼保健人员对产后抑郁认知的问卷结构清晰、内容全面、具有一定代表性,信效度良好,可用于调查妇幼保健人员对产后抑郁认知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