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中Seprase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胆管癌和1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Seprase蛋白表达水平,并结合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Seprase在胆管癌和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2%(28/45)和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prase蛋白表达与胆管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和转移有关(P<0.05).结论:Seprase蛋白表达在胆管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检测其表达可以预测胆管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中Seprase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胆管癌和1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Seprase蛋白表达水平,并结合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Seprase在胆管癌和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2%(28/45)和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prase蛋白表达与胆管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和转移有关(P<0.05)。结论:Seprase蛋白表达在胆管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检测其表达可以预测胆管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PTEN和VEGFPCNAbcl-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PTE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增生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bcl-2在胃癌中表达的研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探讨PTEN和VEGF、PCNA、bcl-2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8例胃癌组织及20名正常胃黏膜中PTEN、VEGF、PCNA和bcl-2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率为47%(33/68),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的表达100%(20/20)(P<0.01),与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1),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75%(51/68),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的表达10%(2/20)(P<0.01),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1),与淋巴结转移也呈正相关(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74%(50/68),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的表达20%(4/20),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1),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bcl-2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54%(37/68),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的表达5%(1/20)(P<0.01),与癌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TEN在胃癌中的表达与VEGF、PCNA呈负相关(P<0.01)。结论PTEN失活或蛋白表达降低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与VEGF、PCNA呈显著负相?  相似文献   

4.
田舍  张弛  孙跃明 《江苏医药》2012,38(12):1413-1414,1360
目的探讨FHL2基因在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胆管癌组织、10例正常胆管黏膜组织中FHL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FHL2蛋白在胆管癌组织表达率为91.4%,显著高于正常胆管黏膜组织的10.0%(P<0.05);其阳性表达率随胆管癌的淋巴转移和周围组织浸润深度而增加(P<0.05)。结论 FHL2蛋白在胆管癌的高表达,在预示肿瘤的发展与侵袭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53蛋白及PCNA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对39例进展期胃癌手术标本的肉眼可见的肿瘤组织、癌旁2cm处及切缘“正常”组织进行p53蛋白及PCNA免疫组化检则。结果 切缘“正常”组织、癌旁及胃癌组织均有不同程度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p53阳性率逐渐升高,分别为10.3%(4/39)、28.2%(11/39)及59.0%(23/39),PCNA分级也逐渐升高,与p53呈正相关(P<0.05)。p53蛋白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血管和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53蛋白阳性的胃癌,其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高于阴性者。结论 p53蛋白检测有助于胃粘膜癌变倾向的判断和胃癌的早期诊断,对癌前病变的研究和手术切缘的评估有一定意义。联合检测p53和PCNA对胃癌恶性程度的判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C蛋白和VEGF-C mRNA在胆管癌和非肿瘤胆管粘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胆管癌VEGF-C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肿瘤胆管粘膜组织(84.1%vs.16.7%)(P<0.05).胆管癌组中,有淋巴结转移者的VEGF-C mRNA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0.24±0.03 vs.0.17±0.05)(P<0.05).生存分析表明,VEGF-C阴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阳性表达患者.结论 VEGF-C可能对胆管癌的淋巴转移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刁晓源  余红  张程  张湘燕  文安志 《贵州医药》2006,30(10):873-876
目的通过对三种肺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测定其细胞内信号传递因子(Stat3、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以期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例鳞癌、21例腺癌,4例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Stat3、Bcl~2、PCNA表达水平。结果PCNA在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高于癌旁组织(35%)和正常组织(20%)且P均<0.05;Stat3在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高于癌旁组织(40%)和正常组织(20%)且P均<0.05;Stat3在腺癌组织上的阳性率(85%)高于bcl-2(25%),且P<0.05。PCNA在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5%,高于癌旁组织(25%)和正常组织(15%)且P均<0.05;Stat3在鳞癌组织上的阳性率(55%)高于bcl-2(30%),且P<0.05。PCNA和Stat3在小细胞未分化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均高于正常组织(0%~25%)且P均<0.05;PCNA在所有癌组织中的阳性率(97.73%)高于Stat3(72.73%)、bcl-2(34.09%)且P均<0.05。PCNA在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的阳性率(95.24%)高于Stat361.90%),且P<0.05;Stat3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的阳性率(82.61%)高于bcl-2(26.09%),且P<0.05。PCNA和Stat3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41.068±22.137、37.636±31.465均高于bcl-2的8.590±15.750,且P均<0.05。Stat3在肺癌中的表达与bcl-2和PCNA呈正相关(r分别为0.332,0.472,P均<0.05)。结论PCNA和Stat3可作为肺癌的标志物,且比bcl-2敏感;PCNA作为无淋巴结转移、高分化肺癌的肿瘤标志物均优于Stat3。Stat3可作为判断肺癌尤其是腺癌的指标,且对中分化肺癌或有淋巴结转移肺癌的判断均优于bcl-2。Stat3在肺癌中的表达与bcl-2和PCNA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王辰生  李红方  梁冰锋 《河北医药》2013,35(11):1637-1639
目的研究Fas、FasL蛋白在胃癌和区域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Fas、FasL蛋白对胃癌发展、发生的影响,为胃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胃癌组织、正常胃黏膜及淋巴结中Fas、FasL蛋白表达,分析两种蛋白表达情况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大体分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浸润深度等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Fas在正常组织中表达率(75.9%)显著高于在胃癌组织(48.3%)、有淋巴结转移组织(53.4%)、癌旁组织(56.9%)(P<0.05),且该蛋白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FasL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79.3%),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织(67.2%)、癌旁组织(53.4%)、正常组织中(41.4%)(P<0.05),且该蛋白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Fas、FasL蛋白与胃癌分化程度有关,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的免疫逃避中起重要作用,为胃癌的分子靶点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Caspase-3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76例上皮性卵巢癌、24例良性卵巢瘤(对照组)中Livin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卵巢癌组Livin蛋白表达率81.58%显著高于对照组33.33%(P<0.05)。Caspase在卵巢癌组的阳性率47.37%显著低于对照组83.33%(P<0.05)。Livin蛋白在卵巢癌Ⅲ~Ⅳ期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且肿瘤分化程度越低,Livin蛋白表达越强(P<0.05),伴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但与卵巢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卵巢癌组织中Livin与Caspase-3蛋白表达的负相关(χ2=3.981,P<0.05,r=-0.223)。结论 Livin表达升高和Caspase-3表达降低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影响卵巢癌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黏蛋白1(MUC1)、E-钙黏附素(E-cadherin)在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门胆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手术切除且临床随访资料完整的54例肝门胆管癌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石蜡切片中MUC1与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MUC1、E-cadherin在肝门胆管癌组织中高表达率分别为68.5%、33.3%,正常胆管组织中MUC1、E-cadherin高表达率分别为20%、80%。肝门胆管癌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之间MUC1、E-cadherin的表达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肝门胆管癌组织中MUC1、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均与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患者的生存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 MUC1、E-cadherin可能参与肝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与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FHIT在37例正常食管黏膜、非典型增生、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43.2%(16/37)显著低于非典型增生组70.3%(26/37)和正常食管黏膜组89.2%(33/37)(均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组织(P〈0.05);FHIT与PCNA的平均标记指数呈显著负相关(L=-0.583,P〈0.05)。食管鳞癌高、中分化组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46.2%(12/26)显著高于低分化组36.4%(4/11)(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39.3%(11/28)显著低于无淋巴转移组55.6%(5/9),(P〈0.05)。结论PTEN在食管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有明显缺失现象,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其蛋白的检测可作为判定食管鳞癌发生及转移能力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14、P1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素-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P14、P16在56例宫颈鳞癌组织、20例CIN Ⅲ组织和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14和P16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CIN Ⅲ组织和宫颈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P14蛋白的表达与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及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年龄、肿瘤大小或脉管有无癌栓无关(P>0.05);P16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及淋巴转移有关(P< 0.05),与临床分期、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或脉管有无癌栓无关(P>0.05).结论 P14、P16基因的高表达发生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阶段,对宫颈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故可作为肿瘤标记物用于宫颈癌的临床筛查及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人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变化,研究其表达与肾癌的关系.方法 标本离体后分成肾透明细胞癌组、癌旁组织组、正常肾组织组,均用10%的甲醛固定48 h,常规石蜡包埋、切片5 μm,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PCNA免疫组化染色:正常肾组织内的细胞核有弱阳性表达,癌旁阳性表达增加,高于正常肾组织,肾癌组织阳性表达明显增强, 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癌4个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NA在正常组、癌旁组、癌组织组的表达呈明显加强趋势,癌组织细胞增殖旺盛,是肿瘤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hk1表达与食管鳞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RT-PCR技术分别检测62例食管鳞癌组织、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hk1蛋白及mRNA的表达,探讨Chk1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以及食管鳞癌组织中,Chk1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依次升高,三者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层浸润组食管鳞癌组织中Chk1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浅层浸润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食管鳞癌组织中Chk1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k1高表达与食管鳞癌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Caveolin-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胶质瘤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胶质瘤标本及8例正常脑组织中Caveolin-1、PCNA的表达,分析其在胶质瘤中表达的关系及与肿瘤病理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Caveolin-1随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增高阳性表达率下降,在正常脑组织、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随着病理级别的增高阳性表达率升高,在正常脑组织、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各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与Caveolin-1在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0.604,P〈0.05)。结论Caveolin-1的表达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起抑制作用,而PCNA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恶性程度及预后相关。Caveolin-1与PCNA的表达存在负相关性,Caveolin-1是影响胶质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WWOX及P53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浸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云昌  曲华  王凤安 《河北医药》2010,32(21):2959-2961
目的探讨WWOX(WW domain-containing oxidoreductase)基因及P5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相关性及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分别检测WWOX及P53基因在35例大肠癌组织及14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WWOX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突变型)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WOX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P〈0.05)。P53表达与癌组织的浸润密切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0.05)。WWOX与P53基因的表达情况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WWOX与P53基因的表达呈负相关(r=-0.442,P=0.008)。结论 WWOX、P53(野生型)基因同为抑癌基因,且两者之间在大肠癌的发生、浸润及转移过程中有着较为明显的协同作用,联合评价其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P53、PCNA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于2008年6月~2010年7月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蜡块76例作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肺组织24例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两组组织中PCNA、P53表达情况进行检测;通过回顾性随访,观察其远期生存、复发转移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PCNA、P53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72.37%、8.33%和67.26%、4.9%,Ⅰ~Ⅱ期与Ⅲ期患者PCNA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53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PCNA的表达与生存期有关,生存1年以下和3年的患者的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20%(P<0.05),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60%,40%(P<0.05),从而提示P53和PCNA表达阳性率越高,患者生存期越短,预后差.PCNA阳性者1年及3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PCNA阴性患者(P<0.05).结论 PCNA、P53高度表达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其异常表达和肺癌发病、进展与转移间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对肺癌恶性程度与预后准确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王晓娜  成丽 《河北医药》2010,32(15):2006-2007
目的探讨人抗原R(human antigen R,HuR)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10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卵巢浆液性瘤,32例卵巢浆液性癌中HuR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卵巢组织、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均有HuR蛋白表达,HuR蛋白在卵巢癌中的表达较卵巢瘤及正常组织中增强,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卵巢浆液性癌中HuR蛋白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结论卵巢浆液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HuR的过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17(RGS17)在人肝癌细胞株和正常肝细胞株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在皮下成瘤动物模型中的表达。方法从2种肝癌细胞株HepG2、HuH7及正常肝细胞株THLE-2中提取总RNA,用逆转录酶将总RNA逆转成cDNA.以cDNA为模板,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RGS17mRNA表达水平;在裸鼠皮下接种肝癌细胞株HuH7.成瘤后检测瘤组织与肝组织中RGS17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1)在肝癌细胞株HepG2、HuH7以及正常肝细胞株THLE-2中均检测到RGS17mRNA的表达;(2)与正常肝细胞株THLE-2相比,肝癌细胞株HepG2、HuH7中RGS17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HuH7肝癌细胞株裸鼠成瘤模型的瘤块组织中检测到RGS17ITIRNA表达,且与肝组织相比,瘤块组织中RGS17mRNA表达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细胞株和裸鼠动物体内2个层次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肝癌细胞中RGS17mRNA表达上调,提示RGS17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为肝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并为肝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人肝门部胆管癌细胞系(FRH-0201)接种裸鼠,建立肝门部胆管癌原代移植瘤模型;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肝门部胆管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FRH-0201细胞系(120代)接种于50只Balb/c裸小鼠脾脏,建立肝门部胆管癌原代移植瘤模型。荷瘤裸鼠分为未用药组和三氧化二砷组。用药后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变化;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利用免疫组化观察移植瘤中核增殖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建立了肝门部胆管癌原代移植瘤模型;三氧化二砷组对原代移植瘤瘤体体积具有抑制作用;三氧化二砷组能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增值,降低PCNA的表达,与未用药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原代人肝门部胆管癌动物模型中.三氧化二砷能缩小肿瘤体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能降低肿瘤细胞的PCNA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