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降纤酶联合血栓通冻干粉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发病6~72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治疗组予降纤酶及血栓通冻干粉针静滴;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凝血功能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降纤酶联合血栓通冻干粉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98例发病3d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进行常规基础治疗,血栓通注射液4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日,连用14d.2周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记录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安全性指标检测在正常范围.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3.
凌敬 《世界中医药》2013,8(3):303-305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通窍活血汤加减口服,对照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15天后比较2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高敏C反应蛋白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流变,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注射用血栓通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大埔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1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注射用血栓通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大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得到一定改善,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得到一定改善,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血栓通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刘娜 《亚太传统医药》2014,(18):117-118
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静脉滴注,观察组在血塞通治疗基础上联合服用通心络胶囊。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1.31±3.6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87±4.54)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迅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薛敏敏 《河南中医》2008,28(6):70-71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静滴血栓通注射液20ml/d,对照组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d,用药14d,评价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对照组有效率7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用药前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注射用血塞通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针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2、15、4、3和5、10、13、6,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且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疗程14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后14天和21天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治疗14天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1% vs 75.6%,P<0.05);治疗后14天及21天观察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注射液通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复方血栓通软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将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复方血栓通软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尼莫地平治疗,采用爱丁堡斯堪-那维亚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综合评判方法测评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严重神经功能缺失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功能评级4~7级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软胶囊联合尼莫地平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长春西丁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病人240例,随机分为长春西丁联合血栓通治疗组(治疗组)与血栓通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20例,疗程均为14d。观察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8%,两组总有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副反应。结论长春西丁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指在观察血栓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1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131次,用药14天,观察疗效。结果: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率87.5%,对照组有效率70.8%(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张磊  李浩  魏俊 《河南中医》2014,(11):2122-2123
目的:观察三七通舒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有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三七通舒胶囊口服。治疗4周后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研究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0.6%,对照组有效率为57.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以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而且治疗组降低更加明显;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七通舒胶囊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纤维蛋白原降低,阻止血栓扩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栓通粉针治疗瘀血阻络型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综合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血栓通粉针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治疗前和治疗15d后进行MMSE及ADL评分和相关中医证候观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15d后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后与治疗组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血栓通粉针治疗瘀血阻络型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孙会成 《中医药学刊》2010,(5):1113-11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方法:将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服中药汤剂及配合针灸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总有效率7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以及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并且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探讨安宫牛黄丸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医院收治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安宫牛黄丸治疗。对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凝血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9%(43/47),高于对照组74.47%(35/4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周围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02%(8/47),对照组10.64%(5/4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安宫牛黄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良好,能够改善神经功能评分,影响凝血功能,改善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可为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采用血栓通粉针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血栓通粉针剂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粉针剂对脑梗死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清Hcy水平,修复受损神经,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栓通静脉滴注配合电针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用血栓通静脉滴注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丁咯地尔静脉滴注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纤维蛋白源均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降低更显著,与治疗前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血栓通经静脉滴注配合电针治疗在改善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中医辨证治疗脑梗死恢复期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5%,对照组总有效率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血浆黏度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急性脑梗死恢复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经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病患90例,病患收治时间在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经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病患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3.3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用药1周末与2周末后,病患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取得更显著的疗效,促进病患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观察黄芪加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2019 年 2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62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是否应用黄芪加血府逐瘀汤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 例:行常规西药治疗) 与观察组(31 例: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黄芪加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相 关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1 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于对照组、高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相关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 1 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2 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77 % 高于对照组的 74.1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黄芪加血府逐瘀汤治疗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