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手术切除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进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肿瘤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半年至6年,平均30个月。手术后患者疼痛优12例,良16例,中1例,差1例,疼痛总改善率为93.3%。术后神经功能A级、B级、C级例数明显减少,D级、E级例数增多,E级比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分期分块手术法切除原发性肿瘤较彻底,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但存有一定缺陷,需要更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置钉与传统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洛川县医院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置钉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带支具离床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24h肌酸激酶水平,观察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2组患者伤椎椎体高度比、脊柱Cobb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变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根据ODI计算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带支具离床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24h肌酸激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比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脊柱Cobb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但观察组O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2%,与对照组的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能更好地恢复伤椎高度、脊柱生理曲度以及脊柱稳定性,且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X线检查患者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患者Cobb角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患者发生脊髓神经损伤加重、感染等并发症,且无一例患者发生钉棒弯曲、松动、断裂等现象,同时患者伤椎高度恢复均无显著丢失现象发生,42例患者神经功能均获得1~2级恢复。结论给予胸腰段脊柱骨折脱患者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45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前的Tokuhashi评分及临床特点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观察和评估.结果 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Frankel分级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的ECOG分级水平也发生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选择针对性的手术方式能够有效减轻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疼痛,有效维持患者的脊柱稳定和神经功能恢复,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植骨联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椎弓根植骨联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36例,并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X线检查结果和脊髓神经功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所有患者经X线检查,术前Cobb角(9.63±3.21)°,术后恢复至(1.13±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椎前缘高度由术前56.45%恢复至术后的95.4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患者在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术后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的ASIA分级较术前提高了1~2级;另外,B级、C级、D级患者术后随访平均感觉评分和平均运动评分亦较术前明显提高(均P<0.05).而A级患者术后随访平均感觉评分和平均运动评分与术前相比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经椎弓根植骨联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具有创伤小,剥离组织少,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和神经功能,是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陈泰康 《中国医药科学》2014,(20):164-165,187
目的:比较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术(PRFA)与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实际治疗方式将例患者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PRFA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肿瘤完全毁损(切除)情况以及3年复发和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肿瘤完全毁损率(完全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3年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FA与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疗效相当,但PRFA是微创手术、创伤小、并发症轻、术后恢复快,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总结脊柱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自 2011年 1月 ~2013年 5月本院接收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 7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管正中矢状径、脊柱后凸角、神经功能 Frankel分级等指标.结果 术后患者骨折处基本恢复正常,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等发生,手术前后脊柱后凸角、椎体前缘高度、椎管正中矢状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0.05).结论 脊柱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重建骨折脊柱的高度及生理曲度,增加脊柱的稳定性,促进受压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经伤椎椎弓根长节段CD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6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利用不经伤椎椎弓根长节段CD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率变化、后凸角变化及并发症.结果 随访43例,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4±5)个月.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术前C级7例,D级14例,E级22例;术后C级2例,D级6例,F级35例.椎体前缘压缩率由术前(39.8±5.8)%恢复至术后7 d(91.7±4.2)%,末次随访(86.8±2.5)%,局部后凸角由术前(24.7±1.8)度恢复至术后7 d(1.7±0.8)度,末次随访(2.4±0.5)度,术前与术后7d伤椎前缘压缩率、矢状面脊柱后凸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未出现迟发神经损伤,无钉棒断裂或松动,无明显疼痛、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不经伤椎椎弓根长节段CD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在脊髓肿瘤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脊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大切口全椎板切除入路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切除脊髓肿瘤手术。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I级16例,对照组I级6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8, 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8例,观察组患者下床时间为(13.5±1.5)d,住院时间为(16.5±2.0)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5,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进行脊髓肿瘤切除安全、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在临床上对于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患者在 X 线的引导下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对比患者在手术前后的活动情况,疼痛的缓解程度等情况。结果3个月后随访,术后1级疼痛缓解程度明显低于术前,2、3级疼痛缓解程度高于术前;行动能力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地缓解疼痛,手术操作简便,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对照分析矫正术前后后凸角矫正情况、疼痛改善情况,回顾分析矫正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矫正前后脊柱后凸角手术矫正前后口述疼痛分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例患者中,手术矫正后疗效为Ⅰ级者35例(87.5%),疗效为Ⅱ级者5例(12.5%),疗效Ⅲ级和Ⅳ级者为0。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能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缓解患者疼痛不适,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脑血管造影及肿瘤供血血管栓塞治疗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脑膜瘤患者63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Ⅰ组(30例)和Ⅱ组(33例)。Ⅰ组患者术前未行脑血管造影及肿瘤血管栓塞,Ⅱ组患者术前行脑血管造影及肿瘤供血血管栓塞。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切除程度、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 GO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Ⅱ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肿瘤切除程度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出现脑梗死、瘤内出血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颅神经麻痹1例,栓塞后水肿加重、颅内压增高1例。结论术前脑血管造影及肿瘤供血血管栓塞治疗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减少术中出血、提高肿瘤切除程度,但也存在一定缺陷,应注意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应用椎弓根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52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方法,选择性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观察手术前后骨折复位及Frankel分级变化情况。结果本组52例随访5~36个月,平均12.7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钉、断棒。椎体高度由术前22.6%-75.3%(平均45.2%),恢复到术后80.5%~99%(平均92.1%)°术后、随访时Cobb角度分别为(5.12±2.52)°、(5.31±2.58)°,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Frankel分级:A级15例恢复到B级6例;B级9例恢复到c级4例,恢复到D级5例;C级16例恢复到D级6例,恢复到E级10例;D级7例全部恢复到E级,E级5例无变化。结论应根据患者具体损伤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方式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以达到减JK、恢复脊柱正常序列、重建脊柱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螺钉固定在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8月于宜春市人民医院行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三组,各15例。A组采用传统全椎板切除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全椎板切除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钛板内固定术,C组采用全椎板切除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三组围手术期指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JOA改善率、术后脊柱活动度。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性愈合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手术时间、术后骨性愈合时间均短于A组及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组JOA评分均高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脊柱活动度比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上矢状窦旁中后1/3脑膜瘤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3例上矢状窦旁中后1/3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术前、出院时以及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状况,总结手术经验体会,并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结果 23例矢状窦中后1/3脑膜瘤术后病理均为WHO I级;术中肿瘤Simpson I级切除2(8.6%)例,Ⅱ级切除19(82.6%)例,Ⅲ级切除1(4.4%)例,Ⅳ级切除1(4.4%)例;将患者术前、出院时、术后6个月的KP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前KPS评分低于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出院时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重视对矢状窦通畅性及侧枝循环的保护,精准清除坏死挫伤脑组织,减少术后脑肿胀和脑血肿的发生是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对颈胸段脊柱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4例颈胸段脊柱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全脊椎切除术,同时对患者脊柱予以重建。结果 24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伤口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切口延期愈合、胸腔积液、肺部感染者。术前VAS评分(7.68±1.23)分,术后(2.69±0.54)分;术后Frankel分级恢复至E级,手术前后相比,P<0.05。随访至今,无局部复发,内固定无松动,CT显示植骨融合。结论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可有效治疗颈胸段脊柱肿瘤,临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全脊椎切除术,实施合理的脊柱重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吴斌 《中国处方药》2014,(11):104-104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RFA)和手术再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癌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行RFA与手术再切除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3年生存率。结果RFA组肿瘤清除率为73.33%,显著小于手术再切除组(1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手术再切除组为3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再切除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RF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癌患者仍以外科手术切除术为主,可提高术后生存率,疗效显著优于射频消融法。  相似文献   

18.
王磊  秦慈南  郑俊  任文涛 《安徽医药》2019,40(11):1233-1235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时机的选择对脊柱转移癌减压术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省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111例脊柱转移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急诊行脊柱减压术,将患者分为急诊组(54例)和观察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神经功能评分[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ASI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数值均有上升趋势,不同时间点ASIA评分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时机和时间对ASIA评分无交互作用(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组患者术后低蛋白血症和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时机不影响脊柱转移癌减压术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治疗脊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2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44例脊髓肿瘤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试验组采用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大切口全椎板切除入路进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手术一般情况及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为Ⅰ、Ⅱ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为Ⅲ、Ⅳ级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低于对照组的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50,P=0.0423)。结论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治疗脊髓肿瘤效果显著,创伤较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可靠性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2013年医院治疗的结肠癌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采取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观察组和采取传统结肠癌手术的对照组各35例,详细观察2组患者术后的生理指标、出院后的复发率以及1年内的存活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与残端肿瘤残余率分别为2.86%、2.86%,均低于对照组的17.14%、22.86%(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为2.86%,1年存活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2组相比,观察组的残端肿瘤残余率、术后吻合口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1)。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在局部复发率和1年存活率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对结肠癌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尤其是在复发率和存活率方面,不仅可以达到结肠癌的根治性完整切除,还可以降低手术的危险率和残端肿瘤残余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时间,故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