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35岁以上高龄初产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52例35岁以上高龄单胎初产妇(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分娩的104例30岁以下单胎初产妇(对照组)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疾病、早产、低体重儿及剖宫产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高龄组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疾病、早产、低体重儿及剖宫产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畸形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龄孕妇合并症与并发症明显增加,剖宫产率升高,应当避免高龄妊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程导乐陪伴分娩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正常妊娠足月孕妇80例,均为单胎头位,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心理问题,计划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导乐组40例,非导乐分娩40例为对照组。结果:导乐组疼痛程度、不良情绪、总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产后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及产钳助产率少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乐陪伴分娩是人性化医学服务模式,能够消除孕妇过分焦虑和缺乏自信的心理状态。可让母亲们经历健康而愉快的分娩历程,使母婴更加安全、健康。  相似文献   

3.
277例初产妇、单胎、头先露,孕37~42周,孕妇身高≥1.5m。除外因骨盆狭窄、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手术产及未经试产的择期剖宫产。孕前体重指数(BMI)>0.24的超重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增加,巨大儿发生率、产时宫缩无力发生率、难产率和剖宫产率显著高于低重组和正常组(P<0.05和<0.01);产程各期时间及胎方位异常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说明孕前体重过重是引起头位难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陆永红 《华夏医学》2002,15(6):782-784
目的:探讨硬膜外泵注芬太尼与低浓度罗哌卡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用0.125%罗哌卡因+芬太尼(1.5μg/ml)对头位,单胎足月妊娠,估计能自然分娩的初产妇30例行PCEA(分娩镇痛组),另选同等条件未要求镇痛产妇30例为对照组,进行视觉模拟镇痛谰分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记录产程时间,生产方式,监测母亲血压,心率,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镇痛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显著低于镇痛前(P<0.01 1)及对照组(P<0.01);分娩镇痛组产妇下肢运动能力轻微下降,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镇痛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镇痛组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评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0.125%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镇痛能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延期妊娠的并发症。方法:对资料完整的278例单胎足月头位无妊娠合并症的初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孕周分为研究组(146例)与对照组(132例)。对两组分娩方式的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巨大胎儿、产后出血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延期妊娠并发症多,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巨大胎儿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对37例足月妊娠的头位初产妇采用静滴催产素与静推安定实行计划分娩。结果表明,研究组计划分娩成功率83.78%高于对照组的62.16%(P<0.05);剖宫产率5.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22%(P<0.05);平均总产程较对照组缩短4.5%小时(P<0.05);围产期并发症降低,计划分娩能缩短总产程,降低围产期并发症,提高母婴安全性,在提高产科质量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巨大儿的相关因素,提高对其的认识及处理,改善母婴预后。方法 将2058例单胎分为巨大儿组186例,非巨大儿组1872例,对其妊娠合并症及分娩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巨大儿组的妊高征、羊水过多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巨大儿组的剖宫产率70.9%,明显高于对照组30.76%(P<0.01),产后出血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巨大儿对母婴预后的影响很大,产前诊断率较低,加强预防提高诊断率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妇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3年9月-2014年9月来我院住院分娩的150例高龄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150例非高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将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和围生儿情况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13.3%,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46.7%,两组相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为74.7%,对照组的剖宫差率为10.0%,两组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产钳助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儿情况,观察组的新生儿死亡率,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畸形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初产妇影响围生儿的结局,加大对高龄初产妇的重视,确保分娩安全,尽量避免高龄妊娠,加大对高龄初产妇的监护及时处理和预防。  相似文献   

9.
74例高龄初产妇并发症及分娩方式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对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对清华大学玉泉医院2002年1月-2007年12月31日期间分娩的74例年龄t〉35岁高龄初产妇的并发症及分娩情况进行临床分析,并与随机抽样同期分娩的年龄≤34岁年轻初产妇74例(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研究组(高龄组)妊娠期并发症主要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病、妊娠期糖尿病、低出生体重儿、胎儿窘迫、产后出血,5种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年轻组)相比,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本文剖宫产率高达85.27%,顺产率9.02%,产钳助娩率8.11%。研究组和对照组剖宫产率及顺产率均P〈0.01,有显著性差异;产钳助产率两组间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初产妇高危因素多,母儿的危险性增加,因此应该避免高龄妊娠,并加强对高龄初产妇孕前、孕期的管理,积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同时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10.
羊水过少1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彩华  黄志锋 《广东医学》2003,24(3):291-292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的病因及其相关因素,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降低围生儿的病死率。方法:对羊水过少的148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羊水过少高发于40周后;B超对羊水量的估计准确率达94.0%;羊水过少出现最多的妊娠并发症是妊高征和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羊水过少、脐带绕颈及脐带过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羊水量越少,羊水粪染、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P<0.01)。结论:羊水过少确诊后以剖宫产结束分娩,不宜试产。  相似文献   

11.
高龄初产妇96例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虹  邓秀珍 《广东医学》1997,18(7):458-459
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妇与妊高征、剖宫产率等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990-1996年7年间在该院分娩的%例高龄初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分娩的非高龄初产妇%例进行比较,结果:高龄初产妇的自然流产率(20.83%)、合并子宫肌瘤发生率(8.33%)、妊高征发病率(20.83%)、剖宫产率(54.17%)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10.4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0.01)。结论:高龄初产妇为一高危困素,其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从而增加了妊娠分娩期的复杂高危状况。加强围产保健,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亦能顺利通过妊娠和分娩。  相似文献   

12.
138例40岁以上经产妇妊娠与分娩结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容  王平 《四川医学》2009,30(1):107-108
目的探讨40岁以上的经产妇的妊娠并发症及其对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1995年11月~2006年12月的〉40岁经产妇138例(观察组)及同期妊娠的25~35岁的经产妇187例(对照组),分析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羊水量异常、过期妊娠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84.8%)较对照组(17.6%)明显增高。孕妇及新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40岁经产妇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明显增高,应健全该人群孕产期系统保健的三级管理,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监护、管理,降低妊娠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妇对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年龄≥35岁的150例单胎初产妇(研究组)的并发症及分娩结局进行分析,并随机抽样150例年龄〈35岁单胎初产妇(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低体质量儿、产后出血、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初产妇高危因素增加,因此应避免高龄妊娠,并加强对高龄产妇的孕期管理,预防妊娠并发症,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14.
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住院分娩的单胎头位初产妇(孕周37~41周)骨盆正常,无头盆不称,无合并症与并发症(年龄23~33岁)在同期住院自然分娩的产妇中随机抽取220,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龄产妇病理妊娠的发生情况。方法 将高龄单胎产妇300例与同期年龄〈35岁的单胎产妇300例进行配对,比较两组病理妊娠发生情况。结果高龄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前置胎盘、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胎膜早破、早产、妊娠胆汁瘀积症等两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高龄产妇病理妊娠发生率高,应加强对高龄产妇的围产期管理,积极预防、治疗妊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高龄初产妇妊娠与分娩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妇发生的原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处理对策。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1月武汉市4家三甲综合医院妇产科就诊115例高龄初产妇(高龄组)与同期115例年轻初产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性病例对照分析。结果高龄组与对照组职业、流产史差异性显著(P值〈0.001);高龄组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并发妊高症、前置胎盘、产褥病、剖宫产率及分娩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高龄初产妇与职业、流产史有关;高龄初产妇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初产妇。  相似文献   

17.
511例高龄初产妇的临床分析和处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高龄初产妇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处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收治的511例高龄初产妇(高龄组)与同期511例年轻初产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高龄组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剖宫产率及分娩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高龄初产妇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初产妇,因此应加强对高龄初产妇的围产期监护,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以期获得良好的分娩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分娩质量,探讨不同体位对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在61例单胎头位足月妊娠初产妇产分娩时采用床头抬高35cm左右半卧位式(观察组),并与同等条件采用常规平卧位(对照组)121例初产妇进行分娩方式及产程对照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比对照组第二产程缩短,剖宫产率降低,P<0.05。说明采用半卧位式分娩符合产道生理,使骨盆轴与胎体纵轴保持一致,有利于胎头入盆下降,可缩短第二产程,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药物副反应以及药物对胎儿的安全性。方法:将66例有引产指征的孕足月单胎头位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3例)用米非司酮50mg口服,每12小时一次,共4次;对照组(33例)静脉点滴催产素引产。结果:研究组用48小时后宫颈评分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研究组引产总有效率高于对照(P<0.05),用药后临产发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药物副反应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具有良好的促宫颈成熟作用,可配伍米索前列醇或催产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自然分娩过程中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妇,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者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接生,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保护会阴方法,对比两组的会阴侧切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会阴裂伤程度。结果:观察组的会阴侧切率及新生儿窒息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接生的产妇会阴完整率明显高于传统的保护会阴组,两组产妇会阴完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自然分娩过程中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可降低会阴侧切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提高会阴完整率,减少了母婴损伤,促进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