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药物疗法、体针疗法、电针疗法、其他疗法等方面介绍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研究概况,电针治疗痉挛性瘫痪疗效显著,而且副作用小,易被患者接受。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电针治疗痉挛性瘫痪只停留在一般的临床总结或疗效观察上,对于电针的刺激强度没有明确给出;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评价指标单一化;临床方法多是各自经验,不易重复验证和总结规律;缺乏临床诊疗规范,结论的可信度不高。今后应遵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开展前瞻性的、大样本的、多中心的、标准化的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2.
电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Ashworth评级变化比较,评价电针臑会、天井穴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结果:全部32例患者中,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到93.75%。结论:电针臑会、天井穴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针刺对于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治疗的有效性,综述相关文献,从针刺方法、疗效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总结。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方法多样,疗效显著,具有明显优势。针刺疗法是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一种有效方法,此方法疗效好,安全性高且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经筋结点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作用与单纯应用Bobath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治疗作用的疗效对比。方法:将6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经筋结点结合Bobath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时改良Ashworth评级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时,两组患者痉挛程度均减轻,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经筋结点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优于单纯Bobath疗法。针刺经筋结点结合Bobath疗法能有效地改善中风后痉挛状态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降低肌张力,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6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脑血管病的常规药物治疗、井穴麦粒灸和现代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刘氏毫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临床痉挛指数(CSS)、简式Fugl-Meyer量表(SFMA)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定患者上下肢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AS、CSS、SFMA和FI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刘氏毫火针优于电针疗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是影响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不良因素,所以对痉挛的研究已成为中风康复的重点.综合近5年来针灸在治疗本病中的运用情况,发现针灸包括毫针、电针、头针及针灸结合现代康复疗法等综合疗法对本病均有良好的疗效;并指出针灸治疗本病研究方法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阅近十年来的临床文献,得知针灸及其综合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有显著疗效,并显示出治法多样、操作方便、无副作用等优势。综述近十年针灸治疗该病的方法、疗效,指出研究方法中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8.
葛瑞英  李新洲 《河南中医》2012,32(11):1525-1526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9例采用物理疗法、蜡疗与电针相结合,对照组60例采用物理疗法与蜡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25例,较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7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8例,较有效1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治疗痉挛性瘫痪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王艳霞  李军  傅立新 《吉林中医药》2009,29(12):1062-1063
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是影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寻找有效地缓解痉挛状态的方法,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重要课题之一。结合近五年来对痉挛性瘫痪状态的临床及科研研究,对痉挛性偏瘫的传统医学及现代康复医学治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为现代康复医学疗法和传统医学疗法以及综合疗法3种,在临床上皆有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中风后多数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痉挛,严重阻碍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目前使用的中西医疗法临床疗效都不令人满意。本文根据中医古籍中历代医家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认识,探讨"邪气恶血住留"是中风病痉挛性瘫痪的关键病因病机,刺络拔罐法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康社  边燕丽 《光明中医》2016,(10):1437-143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背俞穴拔罐治疗面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6例面瘫病患者采用先针刺、后背俞穴拔罐相结合治疗,按照不同的发病时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急性期,即发病的1~7天,取基本穴位,不带电,手法轻,穴位少;静止期,即发病的8~15天,带电,刺激量大,手法重,穴位多;恢复期,即发病的15天以后,带电,刺激量小,穴位少。结果无效10例,有效15例,显效65例,痊愈236例,总有效率96.87%。结论针刺结合背俞穴拔罐治疗面瘫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风也称为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中风最主要的功能障碍是中风性"软瘫"又称迟缓性瘫痪和中风性"硬瘫"又称痉挛性瘫痪,从治疗上说,"硬瘫"因其患侧肢体肌张力相对"软瘫"较高而使治疗难度增大,然而脑中风的恢复过程中的必然会出现"硬瘫"这一阶段,因此对于这一阶段的临床治疗进行综述性总结,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临证治疗参考。本研究从针刺治疗、艾灸治疗、中药治疗和推拿治疗入手,系统研究中医临床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研究进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中医临床治疗进行客观评价,各个治疗方法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各自治疗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而为临床中医临症时缩短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治疗方案的决策时间。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近10年来临床应用体针、头针、腹针、电针、芒针、粗针、艾灸等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透刺配合电针、理疗、闪罐、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8例,透刺主穴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配合配穴进行电针、理疗、闪罐、按摩治疗,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78例患者痊愈60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透刺配合电针、理疗、闪罐、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马健芸  纪哲 《天津中医药》2014,31(9):542-544
[目的]观察经筋疗法联合神经功能重建系统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经筋疗法及神经功能重建系统,以Ashworth、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巴氏指数(Barthel)以及美国国产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标准(CSS)为评价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种治疗方案均获得一定疗效,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经筋疗法联合神经功能重建治疗系统的综合方案,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孟晓灵  孙培养 《河南中医》2022,42(1):147-153
中医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主要包括针刺疗法、灸法、推拿疗法、中药疗法等,其中,针刺疗法主要包括夹脊穴针刺法、头针疗法、电针疗法、运动针法、巨刺疗法、靳三针法、肌肉起止点针刺法、泻阴经补阳经刺法、特殊针具刺法等;中药疗法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和中药熏洗等.西医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主要包括A型肉毒素治疗、手术疗法、康复疗法等....  相似文献   

17.
徐晓莉 《光明中医》2021,36(1):97-99
目的观察电针序贯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2组患者取穴相同(太阳、阳白、地仓、下关、颊车、合谷、太冲等),治疗组采用电针序贯疗法,急性期面部穴位轻刺激、浅刺,远端穴位强刺激;平台期取穴相同,将阳白、太阳一组,地仓、下关一组,分别连接电针,连续波刺激30 min,刺激的强度根据患者的耐受度选择;恢复期取穴相同,但电针的波形由连续波改为断续波,强度仍以患者耐受为度,同时配合患侧面部TDP照射,每次30 min。对照组采用电针常规疗法,急性期及平台期的治疗方法同治疗组,恢复期的治疗仍以电针连续波刺激配合患侧面部TDP照射,每次30 min。2组均每日1次治疗,一个疗程6次,每个疗程之间休息1 d,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H-B评分及治疗1、2、3、4个疗程后的愈显率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和9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愈显率分别为93.3%和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率分别为71.1%和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B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第3疗程与第4疗程结束后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序贯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优于电针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18.
张志强  谭吉林 《中国针灸》2006,26(11):825-827
目的:介绍针灸缓解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状态的研究进展。方法:从临床研究和机理研究等方面对近10年来针灸缓解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状态的文献进行综述。结论:大量的临床研究和机理研究已证实针灸能够缓解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状态,而且疗效好、取穴灵活、方法多、无副作用,但临床研究和机理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以提高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透刺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6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给予头面穴位透刺配合电针治疗为主;对照组给予头面穴传统针刺治疗为主。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在治疗后评分及显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透刺配合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且具有取穴少、痛苦小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