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预防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45岁以上具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2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2组患者均给予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以及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每晚50~100 mg)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均给予他汀类药物口服。观察2组临床效果,同时随访患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3.6%,观察组总有效率91.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血脂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致死性脑卒中发生率、非致死性脑卒中发生率、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预防高危人群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高危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将5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预防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d每晚睡前口服。分析2组血脂变化及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率。结果预防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85±1.10)mmol/L,对照组(4.36±1.87)mmol/L,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5 a生存率预防组91%,对照组7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预防高危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利多卡因穴位注射,对照组口服丙戊酸钠,疗程均为7天。结果:治疗组治愈24例,显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6.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多卡因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优于对照组口服丙戊酸钠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滴丸与瑞舒伐他汀联合使用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中西医结合内科进行诊治的12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每次10 mg,每天1次;观察组联合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每次250 mg,每天3次。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检测治疗前后的TG、TC、HDL-C以及LDL-C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22例,无效13例,观察组显效29例,有效26例,无效5例,观察组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55/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47/60)(P0.05);2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与瑞舒伐他汀中西医联合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研究10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均为湛江市第一中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小剂量阿托伐他汀(10 mg·次-1)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次-1)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观察组患者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脑卒中、心源性死亡、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对照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4.00%与观察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大剂量(40 mg·次-1)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效果较为理想,在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同时也改善患者临床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杨一玲  潘有平  刘祥禄  谢磊 《新中医》2014,46(10):41-43
目的:观察七味降压方联合培哚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口服七味降压方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对照组口服培哚普利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血压、症状变化,疗程结束后对血压、证候疗效改善作出评估。结果:血压疗效治疗组显效4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11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血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证候疗效治疗组显效47例,有效1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显效39例,有效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七味降压方联合培哚普利有显著降压疗效,能明显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服越婢加半夏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口服越婢加半夏汤,两组均治疗2周。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17例,显效23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显效率为83.33%;对照组临床控制13例,显效18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显效率为64.5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6分钟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以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P0.05)。结论:加服越婢加半夏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通心络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血脂水平、运动耐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总有效率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TC、TG及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METs高于对照组,运动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对照组为1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助于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提高运动耐量,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心通联合脂必泰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及冠心病气虚兼痰瘀交阻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6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及冠心病兼痰瘀交阻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在给予药物降糖和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观察组患者给予脑心通胶囊和脂必泰胶囊口服,共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心电图变化,并记录中医症状得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67%和80.8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HDL-C水平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各项痰瘀交阻证症状得分与症状总积分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2%和31.9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联合脂必泰能够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及冠心病气虚兼痰瘀交阻证,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活血通络法治疗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就诊的血瘀型偏头痛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用救脑汤,对照组口服芬必得。均以28 d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共45例,治愈10例,显效22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对照组40例,其中治愈3例,显效11例,有效1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总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头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头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络法治疗血瘀型偏头痛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能够减轻患者头痛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发病后予辛伐他汀20mg口服,共6个月;对照组未用他汀类药物,其他均按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梗死后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冠心病死亡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危险的发生,减少冠心病病死率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猝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偏头痛病例9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府逐瘀胶囊口服结合针灸治疗。结果:两组均取得显著疗效,观察组中总有效率95.91%,其中治愈28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2例。对照组中总有效率81.63%,其中治愈15例,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9例。两组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较观察组更明显(P0.05);针刺组随访1周的头痛发作次数比治疗前1周显著减少(P0.05),对照组不明显(P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口服结合针灸综合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5例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患儿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二磷酸果糖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8%;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心音有力、面色红润、心率≥100次/min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4 s患者比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2组治疗后在CK、LDH、CK-MB、α-HBDH、AST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朱晨 《广西中医药》2014,37(6):35-36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中风后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风后失眠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52例,予针刺治疗,对照组44例,予口服安定类药物,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两组睡眠疗效及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痊愈32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痊愈17例,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9.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其中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失眠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西药治疗抑郁型冠心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9例住院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扩冠、抗血小板、抗凝、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及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组25例柴胡疏肝散(陈皮、柴胡各15g,枳实、芍药各10g,炙甘草5g,香附、川芎各10g),水煎服,1剂/d,水煎200mL,分早晚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情况、健康问卷(PHQ)指标、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抑郁症状: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6%。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8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3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心绞痛症状:治疗组显效7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8.00%。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2.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联合西药治疗抑郁型冠心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照组口服降糖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生脉散合知柏地黄汤。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50例,显效13例,有效3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50例,显效8例,有效27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39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7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均进行饮食调节,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实验组则口服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片进行治疗,每次10mg。两组患者均以8周为一个疗程。结果:经治疗,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1.79%(28/39);实验组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44%(38/39),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高血压并高血脂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逐瘀降浊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4例住院患者按抛硬币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改善脑组织微循环、降低颅内压力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照组47例阿托伐他汀,20mg/次,睡前口服。治疗组47例逐瘀降浊汤(白术10g,甘草5g,黄连6g,山楂12g,茯苓15g,枳壳、红花各10g,三七6g,丹参、法半夏各10g),1剂/d,水煎200m L,早晚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L)、低密度脂蛋白(LDL-C)、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1例,显效2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87%。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24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7.2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血脂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逐瘀降浊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儿的疗效。方法将160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和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或灌肠,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川崎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0.
张晓萍 《光明中医》2012,27(1):110-1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顽固性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2例,显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治愈20例,显效1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2%;两组比较,治疗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头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