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2011年3月到2016年6月期间在我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其中2015年的80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电话随访等,分析我科实施优质护理以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的不断改进措施。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护士的服务态度、健康知识宣教等的满意度均比实施优质护理之前有大幅度提高,达95%以上。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提高医院的诊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并与普通护理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质量进行比较。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患者满意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实验组在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患者满意度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加大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75例患者作为优质组,同时选取同一时间段内采取常规护理服务的6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优质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提高心内科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该护理方式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廖红珍 《内科》2013,(2):206-20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采用满意度调查表对345例患者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满意度、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情况,比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满意度由88.12%提高到97.10%,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由8.41%下降为2.60%。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满意度,同时降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了医护患关系的和谐,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血液净化中心专业特点,采取系列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全面提升护理质量,为透析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优化护理模式,从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的改进等方面着手,在透析治疗时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结果促进了护患和谐,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麻燕莲  韦春妹 《内科》2013,8(4):449-450,456
目的探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3~5月我科收治并给予传统常规护理的22例肺结核并咯血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2年3~5月收治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30例肺结核并咯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再次咯血发生率、疾病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再咯血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止血有效率、对疾病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咯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止血有效率、疾病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降低再咯血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心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效果,加强临床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统一认识,转变思想观念;营造优质服务环境氛围;结合本科特点,在病区实行责任包干制护理患者,制定绩效考核方案,对护理人员进行工作数量、工作质量、能力品质、劳动纪律、患者满意度等考核,根据考核结果 进行绩效分配,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实施责任包干及绩效考核后,患者对护士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心内科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患者对护士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均显著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主动服务的意识和工作的自觉性,和谐了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院护理服务中优质护理做法及应用效果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对比分析近年在本人所在医院护理服务中应用的优质护理服务做法及调查其应用情况,对比分析自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做法后患者的认可满意度。结果自2013年本院逐渐开展了优质的护理服务后,本院患者对服务质量的认可满意度为92.32%;随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年度的增加,患者对其的认可满意度也逐年提升,至2016年认可满意度已达到97.29%。结论通过注重医院护理服务优质做法的积极开展,全面调动各门诊室医护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优化工作流程,切实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符合其身心需求的优质服务,进而大大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的认可满意度,同时也为我院树立起良好的公共形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老年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实施优质服务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内科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分析一体化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实施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情况。结果经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为(98.75±1.02)分、基础护理评分为(99.06±0.41)分与护理前(92.19±1.25)分、(95.38±0.75)分比较(P0.05);此外,护理后满意度评分为(98.78±1.06)分与护理前(92.14±1.36)分比较(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一体化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护理质量和基础护理,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吴新莲  黄玲  杨慧 《内科》2012,7(6):672-673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学习,全体护士树立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实行具有专科特点的弹性排班;调整护理工作模式,从患者进入治疗室到离开提供全程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4.5%左右上升到98.8%以上;健康教育指导率由实施前的89%上升到100%,健康知识知晓率由实施前的75%上升到95%;陪护率由实施前的20%左右降到无陪护或极个别重病人的只陪不护;护患纠纷及患者的投诉为零;无由于护士工作、观察不到位而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避免了安全隐患,既提高了护理质量也保证了护理安全。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管理模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对158例糖尿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病例资料,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好评,患者满意度达到了92.3%。结论优质护理的实施,使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和信誉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增加了病人的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2年10月实施肠息肉切除术的6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实施肠息肉切除术的66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运用常规管理模式,实验组采用PDCA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对护士的健康教育满意度、护士的沟通能力、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多项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士的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对护士的沟通能力、治疗后护士是否及时用药、护士是否及时巡视病房、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对健康教育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择期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优质组和常规组。对优质组患者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对常规组患者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服务。结果优质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6.6%vs 21.9%),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患者(91.3%vs 73.9%),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安全性,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总结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2月~2015年3月手术患者104例,随机分成护理组和观察组。各62例。护理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并实施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并实施传统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患者满意度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病人早日恢复健康。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内科》2016,(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临床路径在特需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6月在我院特需病房住院治疗住院号尾数为奇数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7~12月在特需病房住院治疗住院号尾数为偶数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临床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实施优质护理临床路径前后医师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8.0%)高于对照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质护理临床路径实施后医师对护理的满意度(100.0%)高于实施前(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优质护理临床路径后病房环境、护理操作技术、护理服务、护理知识技能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在特需病房中实施优质护理临床路径可显著提高患者、医师对护理的满意度,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优质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将其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90例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血压和生化指标、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技术、服务流程、护理人员态度、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心理卫生等SF-36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改善血压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ICU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可行性和护理效果。方法收集该院ICU自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ICU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ICU治疗时间、死亡率、感染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ICU治疗时间、死亡率、感染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面对疾病的心态有所改善。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ICU糖尿病患者起到了积极的健康教育作用,改善了患者的消极情绪,缩短了ICU治疗时间,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护理质量,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可行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12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1~6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疾病护理常规实施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按优质护理服务流程实施护理。住院1周后,有责任护士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评分,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指标、护理质量指标情况。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措施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MI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措施,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在缓解患者心里紧张、焦虑、抑郁情绪方面效果显著,促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44例,给予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组(44例,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组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45%(42/44)、97.73%(43/44),对照组分别为79.55%(35/44)、81.82%(36/44),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