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排除骨折和解剖学变异的正常人双侧跟骨CT数据40例,采用计算机三维重建后测量Bohler角和Gissane角。24例单侧跟骨骨折患者术前建立健患侧跟骨的三维数字模型,对健侧跟骨采取三维模拟镜像技术,以虚拟镜像为标准进行患删跟骨骨折复位的计算机设计。结果正常跟骨两侧Bohler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198,P=0.235),Gissane角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t=-1.254,P=0.214),提示健侧跟骨镜像可视为患侧骨折前跟骨的虚拟原像,以健侧跟骨虚拟镜像为标准恢复Bohler角提高了手术精确度。  相似文献   

2.
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占全部跟骨骨折的75%[1],治疗不当极易导致患者后期功能障碍,影响正常生活[2]。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为了恢复距下关节面的平整,重建跟骨的高度、长度及宽度[3,4]。跟骨骨小梁的分布特点为跟骨内、后、上部致密,外、前、下部稀疏,载距突部骨质、内侧骨皮质均较厚且致密,这一特点为钢板螺钉内固定提供良好适应性,达到恢复跟骨解剖形态[5]。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本科采用跟骨解剖钢板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47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跟骨骨折尤其是涉及跟距关节的移位性跟骨骨折,由于跟骨后关节面的严重压缩、碎裂和骨折块的移位,治疗相当困难,常遗留负重时疼痛等严重后遗症。我院自1998年5月~2002年9月应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涉及跟距关节的移位性跟骨骨折43例,重点使距下关节完整复位,尽量纠正跟结节角,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自2000年5月至2006年3月本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28例34足,按照Sanders分型标准Ⅱ型11足,Ⅲ型17足,Ⅳ型6足,全部采用外侧L型切口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28例34足应用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基本恢复了跟骨的高度、长度和宽度,术后切口感染6足,经治疗切口愈合。1例患者术后明显的距下关节炎,行二期跟距关节融合术。平均随访30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优15足、良13足、可5足、差1足,优良率达82.4%。结论:应用跟骨解剖型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恢复跟骨的大体形态,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8岁,退休工人,患有双足跟疼痛3年余,1999年4月退休回家参加农活半年后出现劳累后双足跟胀痛,碰到硬物时疼痛加重,后经某医院X线拍片诊断为骨刺形成,经数医诊治,服中、西药,效果不显,疴隋逐渐加重,于2002年11月16日求余诊治,当时检查双足跟不红不肿,皮色正常,跟骨跖面内侧压痛明显,休息后足跟着地时疼痛难忍,走路时疼痛减轻,伴腰、膝酸痛,不胜劳作。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经拍双足跟侧位片显示双足跟骨均有骨刺形成。诊断:双足跟痛病,证属肝肾不足,寒湿凝结。治宜滋补肝肾,散寒除湿,化瘀散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跟距骨桥形成机制、解剖特点和临床表现。材料和方法:观察28足跟距骨桥正侧位X线片、4例CT横断扫描、10例行足部斜位X线点片。其中男10例,女14例,单侧20例,双侧4例。结果:不完全性跟距骨桥共18足,X线片上可见跟、距关节内侧的骨性突起,跟距两骨间有一间隙,跟、距骨的异常骨块表面光滑,距骨内结节增大,呈帽状扣在异常增大的载距突上面。CT见跟、距关节间隙变窄,边缘变尖、硬化、翘起,尤以跟、距后关节为著。完全性跟距骨桥10足,在X片及CT上可见跟、距关节间隙消失,骨桥影呈骨性连换,CT见跟、距两骨间有骨小梁沟通。结论:认识跟距骨桥的X线征象,有助于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7.
跟痛症系跟骨跖面多种组织慢性损伤所致,多发生于中年以后,与劳损和退行性变有密切关系。常见的原因有足跟纤维脂肪垫炎或萎缩、跖筋膜炎、跟骨骨刺、跟下滑囊炎等,临床特点为步行或站立时足跟底部疼痛,跟骨跖面内侧有局部性压痛点。多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注射或物理治疗。本研究旨在比较以前有或没有类固醇局部注射史,对镓铝砷激光治疗跟痛症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8例23足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探讨跟骨钛钢板在涉及跟距关节面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999年3月~2003年6月,我院收治18例23足涉及跟距关节面的跟骨骨折,男13例16足,女5例7足;年龄23~68岁,平均37.8岁,高处坠伤14例19足,车祸伤4例4足,均行切开复位,跟骨钛钢板内固定,骨缺损区均行异体骨植骨。平均随访时间18月(11~48月)。结果:按Maryland Foot Scorer跟骨骨折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13足,良7足,可3足;优良率86.9%。结论:涉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手术疗效良好,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方式。跟骨钛钢板适合跟骨解剖形态,在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中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诸葛军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0):1078-1079
跟骨骨折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创伤,跟骨骨折波及跟距关节面,治疗不当会遗留创伤性关节炎及后遗扁平足,将来严重影响患肢功能。本院2004年2月至2008年10月对4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并钢板内固定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跟骨钻孔治疗顽固性足跟痛11例长沙市第一医院(410005)蒋林,旷桐生,张方林,解春华,李聪,石浪滔足跟承重时疼痛称跟痛症,而行走时并无疼痛,仅在休息时发生跟痛则为休息痛。作者等用改良的跟骨钻孔减压术治疗局部封闭无效的顽固性跟痛症(休息痛)共ll例...  相似文献   

11.
跟骨钛钢板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8例23足跟骨骨折的的手术治疗效果,探讨跟骨钛钢板在涉及跟距关节面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999年3月~2003年6月,我院收治18例23足涉及跟距关节面的跟骨骨折,男13例16足,女5例7足;年龄23~68岁,平均37.8岁。高处坠伤14例19足,车祸伤4例4足,均行切开复位。跟骨钛钢板内固定,骨缺损区均行异体骨植骨。平均随访时间18月(11~48月)。结果:按Maryland Foot Score跟骨骨折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13足,良7足,可3足;优良率86.9%。结论:涉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手术疗效良好,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方式。跟骨钛钢板适合跟骨解剖形态,在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中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跟骨骨折微创复合植入物治疗3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01/2005—10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海医院骨科收治38例(42足)跟骨骨折患者,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37足,Ⅲ型跟骨骨折5足。根据双跟骨轴位片的Perle’s角情况决定术前是否行跟骨挤压器辅助复位,以矫正跟骨增宽畸形。26足采取斯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16足采取斯氏针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平均随访2年4个月,按Maryland Foot Score跟骨骨折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Sanders Ⅱ、Ⅲ型骨折优良率分别为89.2%和60.0%。  相似文献   

13.
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跟骨钛钢板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6月治疗的32例(3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病例,其中Sanders分型:Ⅱ型15足,Ⅲ型17足,Ⅳ型4足,均采用外侧L型切口,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32例(36足)患者应用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基本恢复了距下关节面的解剖学关系和跟骨的高度、长度、宽度。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40月。按Kerr评定标准:优15例,良17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8.9%。结论:应用跟骨钛钢板治疗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可恢复跟骨的大致形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频电穴位治疗跟痛症7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频电穴位治疗跟痛症76例孔娟作者单位:116001大连市友谊医院康复科由外科诊断为跟痛症患者76例,男40例,女36例,年龄25~60岁,病程20天~1年;左足33例,右足40例,双足3例;跟骨刺20例,跟下滑囊炎5例,跟下脂肪垫炎3例,跟腱炎17...  相似文献   

15.
跟痛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复杂,可见于跟骨滑囊炎、跟骨骨质增生、跟骨脂肪垫炎等多种疾病,治疗手段缺乏。自2001年以来,作者采用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7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跟骨是人体最大的跗骨,对人体的负重及行走至关重要,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损伤,占全部附骨骨折的60%。但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一直不甚理想,我院自2001年3月以来,采用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Ⅱ—Ⅳ型12例共14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跟骨为足部最大的跗骨,而跟骨骨折在足部骨折中也较为常见,占跗骨骨折的60%~65%,占全身骨折的2%。跟骨骨折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多由于瞬间强大暴力造成,而且致残率较高,并发症多,对其治疗尚存在争议。本院2003年-2008年对18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足功能恢复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关宝丽  王效杰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5):199-200,i0006
背景:跟下神经损伤和受累可致足跟疼痛综合征。熟悉跟内侧神经和跟下神经的走行和分布,可避免足部手术时损伤跟内侧神经及跟下神经。目的:了解人体下肢跟内侧神经和跟下神经的走行和分布。设计:单一样本实验。单位:沈阳医学院解剖实验室。对象:实验于2002-08/2004-10在沈阳医学院解剖实验室进行。观察对象为自愿捐献及有关部门支援的成人尸体下肢标本36条,常规防腐固定。方法:自小腿中段1/3段开始解剖胫神经,至其分成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观察并测量跟内侧神经和跟下神经的来源、走行、分支及其分布。以内踝中心与足中心连线作参照点,神经经过连线处为“0”点,以上为正值,以下为负值。主要观察指标:成人下肢跟内侧神经及跟下神经的来源、行程、分支及其分布。结果:36条标本中均存在跟内侧神经和跟下神经。①跟内侧神经来源:来自胫神经27条(75%);来自足底外侧神经7条(19%);来自胫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2条(6%)。②跟内侧神经的分支情况:有2个主要分支的29条(81%)。多数分支位于木展肌浅层脂肪垫内及皮下。③跟下神经来源:来自足底外侧神经的31条(86%);来自胫神经3条(8%);来自足底内侧神经的2条(6%)。④跟下神经发出部位:在0点下方(1.7&;#177;4.5)cm。⑤跟下神经分支及分布:有2个主要分支的24条(67%),跟下神经大部分分布于足底方肌内侧缘的浅层。结论:跟内神经和跟下神经的来源、走行及分布较恒定,跟下部手术时应在外侧进路,当需下方进路时,应尽量靠后,避免损伤两神经。  相似文献   

19.
周军杰  俞光荣  曹成福  纪斌  王臻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50-52,I0003
目的:通过观察可注射硫酸钙植入治疗累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的临床预后,探讨该手术适应证及其优点。 方法:选取2001-06/2006-0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骨科收治。的29例累及距下关节的严重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切口采用跟骨外侧“L”切口。分别切开皮肤、深筋膜,注意防止损伤腓肠外侧皮神经。采取跟骨外侧手术入路,对跟骨骨折移位行撬拨复位后植入可注射硫酸钙骨替代物,再予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 结果:29例累及距下关节的严重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①术后患者足部疼痛、足行走功能、足跟部畸形矫正评估结果:29例患者中,优15例。良11例,差3例,优良率达89.7%。②手术前后相关指标测量结果的比较:与术前比较,术后Boehler角、Gissane角、跟骨轴长、丘部跟骨高度、跟骨水平长度及结节部高度均明显增加(P〈0.05),跟骨宽度明显减小(P〈0.05)。③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手术前后X线片对比:术前跟骨粉碎性骨折,骨折累及距下关节面,跟骨短缩、增宽畸形;术中对距下关节面进行撬拨复位,关节面近似平整,采用可注射硫酸钙骨替代物植入充填,随后采用可塑性跟骨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术后3个月跟骨长度、宽度以及丘部高度基本恢复正常。 结论:可注射硫酸钙植入+内固定术是治疗累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能恢复后足外形及功能,缓解后足疼痛,促进跟骨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0.
李红兵  王闯  胡正权 《华西医学》2004,19(4):643-643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骨折,治疗较为困难,常遗留跟痛,创伤性关节炎,扁平足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肢功能,病废率高。我们从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采用国产塑形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骨折(SanderⅡ型以上)骨折2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