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倩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9):1911-1913
目的:探讨后路全椎体整块切除术(Tomita手术)治疗胸腰椎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结合对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14例胸腰椎肿瘤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经后路全椎体切除手术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结果:所有病例恢复较好,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对于后路全椎体切除术的患者,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可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王倩 《陕西肿瘤医学》2011,(9):1911-1913
目的:探讨后路全椎体整块切除术(Tomita手术)治疗胸腰椎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结合对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14例胸腰椎肿瘤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经后路全椎体切除手术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结果:所有病例恢复较好,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对于后路全椎体切除术的患者,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可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胸腰椎肿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原发性胸腰椎肿瘤患者74例,采用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统计围术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Frankel分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中出血量897~4512 ml,平均出血量为(1941±45.31)ml;手术时间352~764 min,...  相似文献   

4.
芦山  孟宇  李弘帅  王楠  陈聚伍 《癌症进展》2021,19(16):1670-1673
目的 研究胸腰椎恶性肿瘤使用一期后路分块与整块全脊椎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将92例胸腰椎恶性肿瘤患者根据其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分块组和整块组,每组46例,其中分块组患者采用一期后路分块全脊椎切除术,整块组患者采用一期后路整块全脊椎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天、术后6个月简化McGill疼痛问卷量表(SF-MPQ)评分,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的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情况,统计末次随访结束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局部复发率、生存率.结果 整块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分块组,分块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高于整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前后,两组患者SF-MPQ量表中各指标评分、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SF-MPQ量表中各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术前,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情况均明显优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并发症总发生率、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块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局部复发率低于分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期后路分块与整块全脊椎切除术对胸腰椎恶性肿瘤临床治疗效果均较好,其中整块切除方案虽耗时较长,但其能有效降低患者术中输血量,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且在预防局部复发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全脊柱整块切除治疗侵袭性脊柱血管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6例胸段脊柱血管瘤骨外生长压迫脊髓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患者采用一期后路全脊柱整块,椎体重建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4例术后辅以放射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术中失血量为600~2 000 ml。患者术后神经压迫症状均消失,随访1~4年,未见肿瘤复发,植骨均融合,内固定未见松动断裂。结论一期后路全脊柱整块切除、椎体重建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是治疗胸椎椎体血管瘤合并胸脊髓压迫症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开放性后路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椎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45例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患者,行后路椎管减压后柱转移瘤切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直视下骨水泥椎体重建术。评估手术前后腰背部疼痛VAS评分和神经功能损害程度(Frankel分级)。结果 45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33例术前有不同程度腰背疼痛者,术后疼痛消失11例,缓解22例。26例术前伴神经功能障碍者(79%)获得神经功能改善。术中未出现骨水泥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患者在治疗前和术后1个月VAS评分分别为(8.02±0.51)分和(2.7±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4例获随访,1例术后失访;随访7~32个月,平均16个月。35例死亡,其中术后6个月内死亡3例,7~12个月死亡18例,1~2年死亡11例,2年以上死亡3例;现存活的9例患者中6~12个月5例,1~2年4例。随访期间复查未发现骨水泥下沉、松动、椎节塌陷及向前成角。结论 后路椎管减压后柱转移瘤切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直视下骨水泥椎体重建术,简单安全,既能有效减压缓解疼痛,又可维持脊柱稳定,为提高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提供了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胸腰椎转移性肿瘤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6例行PVP治疗的老年胸腰椎转移性肿瘤压缩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视觉模拟评估法(VAS)评分、生活质量,并对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 d、3个月及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 d VAS评分开始显著下降(P<0.05);术后3个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及治疗无效患者的VAS评分依次升高(P<0.05)。术后6个月患者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简表)显示躯体功能、机体疼痛、活力及总健康状况维度评分显著优于术前(P<0.05)。术中8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出现脊髓受压、肺栓塞及骨水泥毒副作用。结论 PVP治疗老年胸腰椎转移性肿瘤压缩骨折疗效确切,止痛效果及安全性好,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病椎内骨水泥填充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减压、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病椎内骨水泥填充强化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19例,观察术后疼痛缓解、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生存时间。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疼痛消失11例,缓解7例,无明显缓解1例,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8月,平均14.5月,未发生内固定松动及断裂。15例随访期间死亡。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病椎内骨水泥填充强化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手术相对安全,能有效维持脊柱稳定性,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徒手微创置钉内固定技术(微小切口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直视下植入椎弓根钉、皮下穿棒固定技术)、经皮椎体成形(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加正中小切口微创减压及肿瘤部分切除术治疗伴有神经压迫的胸腰椎转移性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间43例单节段胸腰椎椎体转移性肿瘤且伴有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其中男24例,女19例,平均年龄(56.7±11.2)岁;其中25例累及胸椎,18例累及腰椎。所有患者术前均行Tomita预后评分、改良Tokuhashi预后评分、神经压迫Bilsky分级、SINS脊柱失稳评分。均行徒手微创置钉内固定、PVP加正中小切口微创减压及肿瘤部分切除术。对手术前后胸腰背部疼痛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进行Frankel分级,同时对行走、排便功能进行评估,测定手术节段Cobb's角及患椎高度压缩率,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03.9±10.2)min,置钉平均透视次数为6次(5~11次),正中小切口平均长度(3.2±0.4)cm,平均出血量180(60~800)ml,骨水泥平均注射量(5.9±1.4)ml,住院平均6(4~7)天。所有患者中有40例得到平均14.3个月(12~18个月)的随访,其余3例术后存活半年以上,死于与手术并发症无关的病因。胸腰背痛VAS评分由术前的9分(7~10分)显著降至术后即刻的3分(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1871.391),1年随访时1分(0~1分)(P0.001,F=1871.391)。所有病例术后神经功能均得到改善,术后3个月时6例全瘫患者中有2例由FrankelB级升至D级,37例不全瘫患者中有31例由C或D级升至E级,术后1年时存活的40例中有33例达到E级。术后随访过程中X线片上无患椎高度明显丢失及Cobb's角的明显改变,无一例出现内固定松动、脱落或断裂。结论徒手微创置钉内固定、PVP加正中小切口微创减压及肿瘤部分切除术是治疗伴有神经压迫的胸腰椎转移性肿瘤的安全、有效而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肿瘤所致病理性脊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肿瘤所致病理性脊椎骨折患者85例,共170个椎体,均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具体术式:采用单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及分次经皮穿刺椎体灌注骨水泥技术。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采用 VAS 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出院后定期随访,评估生存情况。结果术中无一例出现肺栓塞、截瘫或围手术期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3 d 内疼痛缓解,平均 VAS 评分降至2.8分。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的平均注入量为4.5 mL。术中64(37.65%)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椎间隙20个,椎旁或椎旁静脉36个,椎管内8个,但均无临床症状。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其中42例死于原发肿瘤,余43例则带瘤存活。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目前治疗胸腰椎椎体转移瘤的安全有效方法,选择合适的术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