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苍肤止痒酊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18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3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卤米松乳膏治疗,火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另予火针治疗,联合组给予火针联合苍肤止痒酊治疗。3组均治疗5周,并对治疗后基本治愈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各组的总有效率、皮损中医证候评分、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4和IL-6]、皮肤屏障功能指标(皮肤皮脂水平、皮肤水合度)和不良反应,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炎症因子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观察随访时各组的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火针组的76.7%和对照组的51.7%,3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皮损总面积、色泽、丘疹和瘙痒评分均低于火针组和对照组(P<0.05),且火针组上述各项评分也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TNF-α、IL-1β、IL-4、IL-6水平均低于火针组和对照组(P<0.05),且TNF-α、IL-1β、IL-4、IL-6水平均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联合组皮肤皮脂水平、皮肤水合度均高于火针组和对照组(P<0.05),且火针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和火针组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联合苍肤止痒酊治疗神经性皮炎,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与皮肤屏障功能,提高疗效,减少疾病的复发,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性皮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火针针刺皮损处方法,对照组30例外擦曲安奈德尿素软膏。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7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缓解瘙痒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具有较好的止痒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毫火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镇痛效果,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原则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毫火针组)30例、对照组(针刺组)30例,治疗后比较2组疼痛评分、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关节滑液中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 结果 经3个疗程治疗,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关节滑液中IL-1、IL-6、TNF-α的含量治疗前后均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 结论 毫火针能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药物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表达和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32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治疗组采用火针配合口服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地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及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生化指标[P物质(SP)、脑脊液β-内啡肽(β-EP)、5-羟基色胺(5-HT)、组胺]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HAMA评分、HAMD评分、DLQI评分及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生化指标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HAMA评分、HAMD评分、DLQI评分及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生化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配合药物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炎症反应,减轻患者抑郁及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自制消斑酊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5(IL-25)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给予卤米松乳膏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火针配合自制消斑酊治疗。治疗6个月后,统计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皮损状况(皮损面积、皮损色素积分)、实验室指标(TGF-β、白细IL-17、IL-25)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P0.05);2组治疗后皮损面积、皮损色素积分、TGF-β、IL-17、IL-25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期间2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火针配合自制消斑酊能够有效改善白癜风患者皮损,调节患者血清TGF-β、IL-17及IL-25的表达,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青石止痒软膏联合消风止痒汤加减辨证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瘙痒介质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各80例。西医组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均匀涂于患处,每天早晚各1次;口服氯雷他定片,10 mg/次,1次/d。中医组外用青石止痒软膏,将药物轻揉于患处,每天早晚各1次;内服消风止痒汤加减,1剂/d,两组疗程均为21 d。进行治疗前后瘙痒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皮损程度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DIQL)量表评价,检测治疗前后5-羟色胺(5-HT),组胺,P物质(SP),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中医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95%,高于西医组的84.93%(χ~2=5.173,P0.05);中医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5.95%,高于西医组的78.08%(χ2=10.419,P0.01);治疗后中医组患者的瘙痒VAS,EASI,中医证候和DIQL评分均低于西医组(P0.01);治疗后中医组5-HT,组胺,SP,β-EP水平均低于西医组(P0.01);治疗后中医组IL-6,IL-8和TNF-α水平均低于西医组(P0.01)。结论:与西医常规治疗方案相比较,采用消风止痒汤加减内服联合青石止痒软膏外用治疗神经性皮炎能减轻患者瘙痒,改善皮损症状,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能调节引起瘙痒的化学介质和免疫炎症因子,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西医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火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取阿昔洛韦联合火针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疼痛(VAS)评分及血清白介素-2(IL-2)、γ-干扰素(γ-IFN)、P物质(S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增加(P0.05)。2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疼痛VAS评分、IL-2、γ-IFN和SP水平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疼痛VAS评分、IL-2、γ-IFN和SP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联合阿昔洛韦在治疗带状疱疹中疗效较高,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及疼痛程度,同时还能改善血清炎性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活络止痒方火疗联合皮炎宁酊外涂治疗神经性皮炎效果。[方法]使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抽签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醋酸曲安奈德尿素乳膏,3次/d,温水清洗皮损部,均匀涂抹患部;常规护理。治疗组60例①活络止痒方(鸡血藤35g,羌活15g,白鲜皮30g,荆芥、黄柏、苦参各25g,苦楝皮30g,赤芍20g,蝉衣、僵蚕各15g,乌蛇20g),研磨成粉同醋液配制成药剂在皮损处实施火疗,后用皮炎宁酊外涂患处;②中医护理干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皮损状况、不良反应。连续治疗4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6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痊愈21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活络止痒方火疗联合皮炎宁酊外涂治疗神经性皮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凉血祛湿止痒汤治疗特应性皮炎急性发作期血热湿蕴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特应性皮炎急性发作期血热湿蕴证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予硼酸洗液湿敷,观察组予凉血祛湿止痒汤颗粒口服,对照组予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红斑、丘疹、渗出、苔藓化、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视觉模拟评分(VAS)、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及血清白介素-13(IL-13)水平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红斑、丘疹、渗出、苔藓化、皮损面积、EASI评分、VAS评分、DLQI评分、IL-13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凉血祛湿止痒汤可以改善特应性皮炎急性发作期血热湿蕴证患者的皮损,缓解瘙痒,提高生活质量,抑制皮肤炎症反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13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柳氮磺胺吡啶组(对照组,65例)和高压氧联合柳氮磺胺吡啶组(治疗组,73例).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肠镜下黏膜改变以及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结果:4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和结肠镜下黏膜炎症修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4%、73.8%)、(87.7%、70.8%)](p<0.01)、血清TNF-α和IL-6水平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能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黏膜炎症;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祛湿止痒消疹汤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祛湿止痒消疹汤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结果:两组治疗后瘙痒程度评分、皮疹面积评分、皮疹形态评分、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较治疗前均降低(P 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运用祛湿止痒消疹汤治疗急性湿疹,能够降低IgE、IL-6、TNF-α水平,减轻急性湿疹临床症状及瘙痒程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滋阴润燥汤对燥证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IgE、25-(OH)-D3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4月~2020年1月收治的78例CVA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滋阴润燥组,每组39例。入院后,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加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滋阴润燥组在上述基础上加予中药滋阴润燥汤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gE、25-(OH)-D3以及炎症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评估咳嗽症状严重程度,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IgE降低(P0.01),25-(OH)-D3升高(P0.01),IL-4、IL-6、TNF-α降低(P0.01),夜间咳嗽、日间咳嗽症状评分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滋阴润燥组血清IgE较低(P0.05),25-(OH)-D3较高(P0.05),IL-4、IL-6、TNF-α较低(P0.01),夜间咳嗽、日间咳嗽症状评分较低(P0.01),临床疗效较高(P0.05)。结论:滋阴润燥汤治疗燥证CVA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咳嗽症状,与调节血清IgE、25-(OH)-D3及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消疣方结合火针疗法治疗扁平疣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随机分为西医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西医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对照组用火针疗法,观察组用火针联合消疣方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和西医组(P0.05),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和西医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皮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和西医组(P0.05),对照组皮损评分低于西医组(P0.05)。结论:消疣方结合火针疗法治疗扁平疣效果更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五味消毒汤配合火针治疗结节囊肿型痤疮疗效及对中医症候、皮损和血清激素、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寻常型痤疮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夫西地酸软膏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五味消毒汤配合火针治疗,两组患者均以21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皮损积分、血清激素及炎症因子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0%、68.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皮损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游离睾酮(FT)、雌二醇(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五味消毒汤配合火针内外结合治疗可有效提高结节囊肿型痤疮治疗效果,显著改善皮损症状,抑制炎症反应,调节机体内分泌功能,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拟骨愈方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LDH)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102例急性期L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通过牵引及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骨愈方联合推拿治疗,疗程为1个月。观察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和JOA腰椎功能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P0.05);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JOA评分升高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骨愈方联合推拿治疗急性期LDH具有明显的优效性,可有效降低患者的VAS评分,提高JOA评分,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陕西中医》2017,(12):1703-1705
目的:通过观察归龙汤对阳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探讨归龙汤对DPN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阳虚血瘀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内服归龙汤,对照组予口服甲钴胺分散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清TNF-α水平、血清IL-6水平、神经传导速度及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2.51±1.13)μg/L、IL-6水平(7.59±3.84)μg/L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归龙汤较对照组能更加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与其明显降低患者的TNF-α、IL-6水平从而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乌灵胶囊联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反应因子和神经肽Y(NPY)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8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盐酸舍曲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乌灵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HAMD评分、NIHSS评分、血清炎性反应因子和NPY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73.47%)(P0.05)。2组治疗后HAMD评分和NIHSS评分降低(观察组:t=31.1627、17.5090,对照组:t=24.2748、9.2482,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10.2514、8.4123,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无明显变化(t=0.8293、0.8261、0.7223,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降低(t=9.8965、15.8601、13.7221,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t=8.4032、15.5007、13.2612,P0.05)。对照组治疗后NPY水平无明显变化(t=0.7242,P0.05);观察组治疗后NPY水平增加(t=9.8646,P0.05);观察组治疗后NPY水平高于对照组(t=8.5904,P0.05)。结论:乌灵胶囊联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可降低炎性反应因子IL-6、IL-8和TNF-α水平,及提高NPY水平,且不良反应少,故而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火针散刺辅治中风后肢体痉挛对肢体运动功能、肌力恢复及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火针散刺治疗。结果:观察组上、下肢痉挛整体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的FMA评分、肌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而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散刺辅治中风后肢体痉挛有助于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促进肌力恢复,降低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19.
庞慧明 《新中医》2019,51(11):209-2013
目的:观察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八髎穴导气针法治疗。治疗前后评定2组主要临床症状评分、Baron评分,测定患者静脉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IL-8及IL-10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P0.05)。治疗前,2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项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Baro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aron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Baron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TNF-α、IL-6、IL-8、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TNF-α、IL-6、IL-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TNF-α、IL-6、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美沙拉嗪可明显缓解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这可能与其调节TNF-α、IL-6、IL-8、IL-10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针刺与康复训练不同干预次序对颅脑损伤(TBI)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TBI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先针刺后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采用先康复训练后针刺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价2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检测并分析TNF-α、IL-1β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MMSE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实验组NI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TNF-α、IL-1β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TNF-α、IL-1β水平,减少炎性反应因子对脑组织的损伤,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但采取先针刺后康复治疗的顺序,可更快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