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玉棋  王奕 《北京中医药》2007,26(4):224-225
目的 观察中药健脾固肠汤治疗糖尿病合并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4例糖尿病合并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健脾固肠汤,对照组服用培菲康,25天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结果 治疗后两组大便溏泄的程度和频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腹胀腹痛、脘腹痞满、食欲不振等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 健脾固肠汤对于糖尿病合并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康忠禹  何龙玉 《陕西中医》2013,34(4):404-405
目的:观察滋肾健脾活血配合西药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无痛性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将102例Ⅱ型糖尿病合并无痛性心肌缺血病例,随即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适量运动等一般治疗及西药降糖、扩冠等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治疗,1剂/d,治疗2月,观察中医证侯、心电图、血脂等指标变化。结果:中医症状、心电图、血脂等指标变化显著,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肾健脾活血汤配合西药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无痛性心肌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马玉棋  王奕 《北京中医》2007,26(4):224-225
目的 观察中药健脾固肠汤治疗糖尿病合并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4例糖尿病合并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健脾固肠汤,对照组服用培菲康,25天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结果 治疗后两组大便溏泄的程度和频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腹胀腹痛、脘腹痞满、食欲不振等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 健脾固肠汤对于糖尿病合并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除湿消浊汤辅助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糖脂代谢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8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脾虚湿困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服健脾除湿消浊汤,连续服药12周后评价疗效;治疗前后对脾虚湿困证候主症进行评分,检测血糖(FBG、2 hPG、HbA1...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威胁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梁君昭教授注重中药配伍与疗效发挥,擅长中医药辨治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梁教授将该病分为气阴两虚证、心血瘀阻证、气滞痰阻证及心脾肾虚兼气滞血瘀证。临证治疗心脾肾虚兼气滞血瘀证,认为“虚致邪生”与“气滞血瘀结胸为痹”为主要病机,治疗上倡导通补结合,注重健脾益肾养心、活血化瘀通滞,以血府逐瘀汤加桂枝、盐杜仲、炒白术、法半夏为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曾莺  郑肇良 《新中医》2011,(6):73-74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消积汤防治儿童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59例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在吸入辅舒酮的同时予中药健脾益气消积汤口服2月,对照组只吸入辅舒酮治疗,随访6月,观察呼吸道感染次数、哮喘发作次数、咳嗽天数、发热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中医证候评分等。结果:中药组患儿经治疗后呼吸道感染次数、哮喘发作次数、咳嗽天数、发热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均明显减少,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中医证候评分2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中药组患儿治疗后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予健脾益气消积汤口服能有效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明显改善肺脾气虚体质。  相似文献   

7.
范中有  赵峥  于超 《新中医》2022,54(1):82-84
目的:观察健脾清湿汤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胃轻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4例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仅以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以健脾清湿汤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值、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变化情况及中医证候积分,并比较2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低(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清湿汤联合莫沙必利片可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胃轻瘫患者血糖值,更好地促进患者的胃排放功能,缓解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健脾降糖汤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健脾降糖汤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2型糖尿病合并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1例。2组病例原治疗方法不变,治疗组加服中药健脾降糖汤(由黄芪、白术、法半夏、紫苏叶、鸡内金、枳实、竹茹、沙参、丹参、石斛、穿山甲、甘草等组成),对照组加服吗丁啉治疗。结果:2组治疗后消化道症状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2hBG)均有明显改善,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健脾降糖汤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性评估健脾固肠汤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肠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9年9月—2020年9月于沈阳沈北维康医院住院并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肠病患者60例,采用电脑简单分组,对照组30例应用健脾固肠汤内服治疗方案,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动素、生长抑素及P物质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经临床治疗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胃动素、生长抑素、P物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固肠汤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肠病可显著改善患者胃肠动力,可益气养血,健脾涩肠、除湿止泻,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健脾降糖汤治疗2型糖尿病脾虚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期间诊治的69例脾虚痰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达美康、二甲双胍等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脾降糖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一个月后,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试验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降糖汤治疗2型糖尿病脾虚痰瘀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刘晓贤  徐金玲 《陕西中医》2010,31(11):1469-1469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除湿止泻类中药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方法:健脾止泻汤(党参、茯苓、炒白术、山药、白扁豆、陈皮、砂仁、木香、葛根等)随证加减治疗婴幼儿腹泻106例。结果:总有效率92.45%。结论:健脾止泻汤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满意,具有健脾化湿、止泻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徐瑞颜  李乐愚 《光明中医》2013,(11):2301-2302
目的 探讨益气化痰汤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0 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化痰汤治疗,并设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观察糖尿病症状、体征及血脂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化痰汤具有健脾化痰,益气活血功效,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7,(4):709-710
消渴病的病因理论体系大致有四个方面,即劳倦内伤、情志失常、饮食所伤及五脏柔弱,脾虚是消渴病发生的病机关键。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为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之一,中医认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证属本虚标实,本为气阴两虚,标为湿浊、血瘀,中医治疗本病多以健脾为要,运用补法,重在健脾益气、养阴温阳,本研究探析了从脾论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机理。吾师中药复方"益糖康"以"健脾益气、养阴清热,活血化瘀"为立方之法,同时本研究运用"益糖康"佐证从脾论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14.
不寐病是临床常见的内科病症,往往呈现反复发作、逐渐加重的过程。陆曙教授治疗不寐重视调整脏腑功能失调,擅长调节气机升降失常,强调健脾疏肝、交通心肾的重要性。陆曙教授针对部分慢性失眠症患者应用常规的辨证论治方法难以奏效的临床治疗难点,结合五运六气理论及“开、阖、枢”思想,在中药处方时巧妙合用运气方,为临床治愈不寐病提供了思路与方法。陆曙教授认为“敷和汤”是疏肝健脾和胃的中药方剂,不但可以用于己亥年“岁土不及”的情况,而且只要符合辨证论治“土虚木亢”证型皆可应用。“敷和汤”通过疏肝健脾和胃,补虚泻实,使气机调达,营卫相和,阳入于阴,则夜寐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脾化浊汤治疗冠心病合并脂肪肝脾虚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合并脂肪肝脾虚痰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健脾化浊汤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观察2组的各方面疗效和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肝脏彩超分级、血脂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浊汤治疗冠心病合并脂肪肝脾虚痰瘀证,疗效显著,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健脾利湿法在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患者94例,随机分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降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健脾利湿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FBG、HbAlc以及TG、TC、LDL-C、HDL-C等指标及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血脂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患者行中医健脾利湿法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症状和实验室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益肾化浊汤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湿热瘀阻证)患者糖脂代谢、血尿酸(UA)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湿热瘀阻证)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健脾益肾化浊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UA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PG、Hb 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观察组TC、TG和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观察组UA、HOMA-I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 52%与对照组的7. 14%差异不显著(P0. 05)。结论:自拟健脾益肾化浊汤可有效调节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湿热瘀阻证)患者糖脂代谢,降低UA,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化痰汤辨证施治脾虚痰湿证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包括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等在内的生活干预,中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脾祛湿化痰汤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FPG、2h PBG和Hb A1c)、血脂水平(TC、TG和LDL)变化的情况及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h PBG和Hb A1c水平及TC、TG及LDL水平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中药组FPG、2h PBG和Hb A1c水平及TC、TG及LDL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健脾祛湿化痰汤能有效降低脾虚痰湿证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而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脾止泻化毒汤治疗糖尿病腹泻脾胃虚弱型的效果。方法:13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在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用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用健脾止泻化毒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大便泄泻、脘腹痞满、食欲不振、神疲倦怠证候积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浆胃动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活性肠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止泻化毒汤治疗糖尿病腹泻脾胃虚弱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脾化浊降逆方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确诊为糖尿病合并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健脾化浊降逆方中药口服,治疗4周,观察中医临床症候改善情况及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变化。结论:健脾化浊降逆方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