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论何种咳嗽,皆可归为外感与内伤,其病因病机如下。外感咳嗽主要是由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犯肺所致。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皆能致咳,但是由于四时气候变化的不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因而在临床上也就会出现风寒、风热及燥热等不同咳嗽。临床所见  相似文献   

2.
六淫在中医病因学与发病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六淫的概念,有称之为“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的合称”;有说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有指出“是气候变化侵犯人体的不正之气”。对此,笔者认为,不仅承认六淫是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而且需明了这是不正常的六气变化,同时还要进一步确定这是致人发生疾病的不正常的六种气候的变化。这样才使之更为明确、较为完善。  相似文献   

3.
《中国乡村医生》2007,23(8):44-45
络病的病因 外邪袭络 ①六淫外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袭人肌表,按照阳络-经脉-阴络的顺序传变。②温、疫之气:主要是指外感温邪及疫疠之气,包括温热病邪及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  相似文献   

4.
外感病是由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作为病因引起的一大类疾病,如病邪从肌表及肺侵入人体,发病之初有发热、恶寒、头痛、流涕、咳嗽、或咽痛,口渴、苔薄、脉浮紧或浮数等表证的症状和体征者属于外感表证范围。外感表证中最常见者为风寒及风热两类。外感风寒以表寒为主证,外感风热以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中医学"邪气"的历史源流.方法: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结果:经考察,<内经>中"邪气"是与真气、正气相对而言的,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后世在此基础上扩大了"邪气"的内涵,对邪气的认识上升到了病因、病机层面.结论:从病因层面分析,"邪"可分为外感之邪和内生之邪两类.人体内邪包括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痰饮、瘀血等;外邪包括风寒署湿爆火及疫疠之气."邪气"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邪气"指各种病邪,包括外感六淫、精神、饮食及体内阴阳的变化等.狭义的"邪气"是指四时不正之气,如六淫以及疫疠之气等,也特指"邪念之火"等特定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六淫”之概念、属性及致病特点,提出了几点新见解:1.认为六淫概念之风、暑、湿、燥、寒、火六种外感病邪中的火邪以改热邪为宜。2.六淫致病除暑有明显季节性外,余皆在主气季节较常见,但不限于主气季节。3.教材未言明燥邪属性,本文认为燥属阳邪更具临床指导意义。4.认为五版教材将风性主动列入“内风”特点而删去不妥。从临床表现看,外风可有“动”的特点,风性主动可作为外风致病特点以保留.  相似文献   

7.
内生"五邪"是指由脏腑和气血津液功能失调,而产生的与风寒湿燥火外邪相类以的病理现象.(以下简称"五邪")"它是从研究脏腑病机学说的某些特定病理现象入手,根据其与外感六淫的性质与致病特点之相似为基础,将这些病理表现概括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热)五大系统.它不属于外感致病因素,而属于内生"五邪"的病理过程,为了有别于外感六淫,特冠以"五邪"之名.  相似文献   

8.
湿证的概念 "湿",在祖国医学的病因中为一种病邪,由湿邪引起人体发生的一系列疾病,统称为"湿证".临床上根据湿邪的来源不同,有内湿与外湿之分.外湿为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中之一,是长夏的主气.多因地面湿气上蒸或淋雨雾露而成,正常对人无害.  相似文献   

9.
伤风鼻塞是由于外感风邪引起的病证,多于气候多变,寒热不调,或生活起居失慎,过度疲劳,致使正气虚弱,肺卫不固,风邪乘虚侵袭而致病。因风邪为百病之长,常挟寒、挟热之邪侵袭人体,故伤风鼻塞患者入侵邪毒有风寒、风热之分。风寒:外感风寒,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若腠理疏松,卫气不固,风寒邪毒乘机外袭,皮毛受邪,内犯于肺,肺为寒邪所遏,清肃失常,邪  相似文献   

10.
正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古籍——《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对风邪认识的理论基础~([1])。《素问》指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风者,百病之长也";"风胜则动";"风者,阳气也";"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风木受邪,肝病生焉"。强调了风为百病之长,风胜则动,风为阳邪、善行数变,风气通于肝。  相似文献   

11.
在外感病因中"六淫"是导致肺系病症的主要致病因素,而六淫中,寒、湿之邪又最为常见。通过寒、湿,寒湿合邪对肺系疾病发生的病因、病机、临床特征的分析,探讨寒、湿之邪在肺系病症中的发病特征,认为寒邪为患,病多骤发;湿邪为患,病多迁延;寒湿合邪,则病易发且病重。其产生机理与寒伤阳气,湿阻气机,正气受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时病论》从临床的角度对五运六气学说进行发挥和运用。尊崇运气学说的精神,以“时病”统称外感病,突出其发病的时相性特点;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外感病分类方法中,平等看待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对外感病的致病作用,完善了外感四时六气辨证体系,并灵活运用运气学说指导临床实践,全书的理、法、方、药皆在彰显运气学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风为百病之长,百病之始也,致病广泛,历代医家对"风"的认识有所不同,但始终不离外风与内风之说。随着现今外界环境的变化,风邪伤人较前更甚,临床上对风邪的认识亦逐渐深入。"风"邪可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之"风"单指六淫中的风邪,广义之"风"除了六淫中的风邪外,还包括了其他具有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等特点的一切"外风"以及因体内阳气亢逆变动而产生的"内风"。文章从广义之"风"入手,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阐述"风邪致病"在儿科疾病发病中的重要性,以期为儿科临床辨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寒是百病之源,依据寒生六淫,风、暑、湿、燥、火皆由寒气所生。寒气蓄积,初为外感,表现为风寒、风热、风湿、暑热、暑湿、秋燥等不同现象,而其根源是伤寒所致。寒久而成病,寒为杂病之根,是多种疾病直接或间接的病因。寒是伤人致病的根本病因。受寒之人,耐热能力下降,日久则百病由生。  相似文献   

15.
中医基础理论部分一、写出脏腑的表里关系以及奇恒之腑的名称。答:脏腑的表里关系:即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奇恒之腑的名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二、什么是六淫?六淫为病与季节气候有何关系? 答:淫就是太过的意思。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六淫为病与季节气候的关系:春天多风病,夏天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多燥病,冬多寒病。  相似文献   

16.
感染后咳嗽常表现为干咳,有痰或无痰,长期难愈,晨起或夜间、遇冷空气、异味、油烟等情况症状加重,具有风邪致病特点。本病为风邪作祟,风邪贯穿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风邪犯肺是基本病机。风为百病之长,可单纯发病,也可合而为病,由于受患者体质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表现证型不同。本病以风邪为基本病理因素,从夹寒、夹热、夹燥、夹痰等分析,归纳出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风燥伤肺证、风邪恋肺证、风痰阻肺证5个证型,全面反映出感染后咳嗽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医认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皆可犯肺致 咳,因此中医将咳嗽分为风寒犯肺、风热袭肺、燥邪犯 肺等证型。风为六淫之首,多夹其他外邪犯肺,风寒犯肺型外感咳嗽是临床常见的证型,其病机为风寒犯肺,肺失宣降。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无痰或少痰, 遇风、寒等刺激加重。按照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 其治法为祛风散寒、宣肺止咳[1]。而西医认为本病为各种病原体引发的呼吸道感染,常用止咳、化痰、抗感 染等对症治疗。本研究通过与常规西医疗法比较,探讨止嗽散结合二陈汤加减对风寒犯肺型外感咳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病因病机外感头痛:起居不慎,风寒湿热之邪外袭,均可导致头痛。《索问·太阳阳明篇})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做头痛为风邪所致者,最为多见。且风为百病之长,多夹时气为患,若风挟寒邪袭表,寒凝血涩,阻遏经脉而致血郁于内而为头痛;风挟热邪;火热上炎,血逆乱而为头痛;风挟湿邪,蒙蔽清窍,清阳不升而致头痛。内伤头痛:“脑为髓之海”,主要依赖肝肾精血及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输布气血以儒养,故内伤头痛。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有密切关系:①肝郁化火:清志恼怒,肝失疏泄,气郁化火,上扰清空或化火动风,凤阳上扰而致…  相似文献   

19.
中医病因有“外感六淫”和“内生五邪”之分。瘀血内停,阻滞气机,使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可致风、寒、湿、燥、热五邪内生。临床实践表明,瘀血对“内生五邪”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睿 《开卷有益》2011,(1):26-27
中医认为,感冒主要是感受以风邪为主的外邪所致,俗称“伤风”。风邪之所以能侵犯人体引起感冒,与肌体正气之强弱,肺卫调节功能失常与否有密切关系。如果正气不足,起居不慎,受寒淋雨,劳累过度,致使腠理疏松,卫气不固,风、寒、暑、湿、燥、热等时令之邪,便可乘虚侵犯人体而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