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力宁防治抗痨药物毒副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降低抗疲药物毒副反应,我们将强力宁与抗痨药物联合应用,分别观察其预防和治疗肝脏损害的作用。初步证实强力宁可显著降低肝损害的发生率,对已发生的肝损害其治疗效果与联苯双酯相似,表明二者联用可大大降低抗痨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对18例抗痨药物所致的药物性肝炎采用强力宁治疗,使肝功能恢复到正常,对伴有黄疸的严重肝损害疗效亦满意。部分出现肝损害后,继续应用抗痨药物同时应用强力宁治疗,肝功能亦转为正常。提示及时发现肝损害,给予强力宁治疗,可防止肝损害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抗痨治疗中并发症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结核危害人类的健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5 0年代初 ,结核病进入化疗时代 ,其疫情得到明显控制 ,患病率及死亡率均显著降低。近年来 ,随着艾滋病的蔓延 ,结核病呈现上升趋势 ,在抗痨的治疗过程中经常碰到药物的副作用或肺结核的并发症 ,就以下几个问题作一探讨 :1 肝损害抗结核药 (INH.RFP.PZA)易致肝损害的报道较多 ,因AL T(谷丙转氨酶 )升高 ,导致抗痨治疗中止 ,影响疗效。邢同京等人 [1 ] 研究发现在抗结核 (H+R)治疗后 6 - 37天出现肝损害 ,平均 18天 ,一般 HBV(+)者比阴性者更易发生肝损害 (发生率分别为 35 .6 %和 9.7% ) ,与…  相似文献   

4.
强力宁防治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15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强力宁在肺结核化学治疗中的护肝作用。方法肺结核患者在正规抗痨治疗时,治疗组加用强力宁护肝,对照组1加肝太乐口服,对照组2不用护肝药。结果治疗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病人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强力宁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抗痨药物引起的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
随着结核病发病率的明显增加,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也明显上升。尤其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更高。寻找有效的改善肝功能,减轻抗结核药物副作用,保证抗结核治疗方案的全程治疗,对于提高结核病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已引起临床医学界的关注。运用中西医治疗抗痨药物所致肝损害临床收到一定的效果。现就其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进保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0):1401-1402
目的探讨西利宾胺对初治肺结核患者板式抗痨药物肝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256例初治肺结核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应用“2H3R323E3/4H3R3”方案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加用西利宾胺,对照组加用肝泰乐。结果观察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4.6%;中断抗结核化疗为0.8%;与对照组的17.5%、15.9%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西利宾胺可显著降低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发生率,提高肺结核病人规则化疗率。  相似文献   

7.
结核病患者抗痨治疗中常出现肝损害 ,一般采用停用一种或几种抗痨药物 ,同时西药保肝治疗 ,可使肝脏损害逐渐恢复。有时停药时间较长 ,或不规则用药 ,容易产生结核菌的抗药性。笔者在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加服中药治疗抗痨药物性肝损害 ,收到满意疗效。1 一般资料1999年 - 2 0 0 0年 ,住院结核病人抗痨药物性肝损害 15例 ,其中男性 6例 ,女性 9例。年龄最小的 2 0岁 ,最大的 6 0岁 ,平均44岁。用药前有饮酒史者 5例 ,占 33.3%。服用抗痨药物前血清两对半检查表面抗原阳性 4例 ,占 2 6 .7%。服药后出现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异常的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8.
凯西莱治疗抗痨药所致肝损害2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结核病发病率的升高,抗痨药物所致的肝损害也在不断增加。我们选用凯西莱治疗此类患者28例,并与采用甘利欣治疗的30例作对照。在不停用抗痨药(异烟肼)的情况下进行保肝治疗。观察发现凯西莱疗效好,见效快、副作用小。它是不停用抗痨药物而行保肝治疗的有效方法。现将结  相似文献   

9.
螺旋藻预防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降低抗结药物肝损害,观察螺旋藻预防肝脏损害的作用。方法 螺旋藻与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螺旋藻胶囊3粒口服,每日3次,服用6个月。结果 螺旋藻治疗组6个月末肝损害发生率为2.4%,对照组为1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螺旋藻无毒副作用。结论 螺旋藻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可显著降低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降低抗结核药物肝损害,观察螺旋藻预防肝脏损害的作用。方法 螺旋藻与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螺旋藻胶囊3粒口服,每日3次,服用6个月。结果 螺旋藻治疗组6个月末肝损害发生率为2.4%,对照组为1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螺旋藻无毒副作用。结论螺旋藻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可显著降低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轻度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患者的应用恩替卡韦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01/2016-12收治的临床诊断为轻度CHB[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80 IU/L,HBV DNA升高超过检测下限]同时合并PTB的患者82例,做肝活检后随机分为"抗病毒+抗痨组"和单独"抗痨组"各41例.前者应用恩替卡韦抗HBV,2 wk后联合2HREZ/4HR抗痨方案;后者直接单独应用2HREZ/4HR,疗程均为6 mo.两组疗程中常规预防性口服水飞蓟宾、复方甘草酸苷等护肝药物.结果82例肝活检显示,炎症程度G1级22例,占26.8%,G2-3级73.2%,纤维化程度≥S2 49例,占59.8%;抗病毒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12、24 wk ALT、总胆红素水平稳定,其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HBV DNA下降明显,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4、12、24 wk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未抗病毒组HBV DNA水平比较,治疗后4、12、24 wk亦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于抗痨治疗6 m o疗程结束时比较,在HBV DNA阴转率(95.1%vs 0.0%)、肝损害发生率(14.6%vs 46.3%)、因不良反应未按时完成抗痨疗程,中途被迫中断抗痨比例(9.8%vs 34.2%)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别(P0.05),抗病毒组优于单纯抗痨组.结论临床诊断的轻度CHB合并PTB患者,ALT等血清生化学指标难以如实体现合并感染后的肝脏炎症情况;即使ALT水平和肝活检结果未达到《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要求,预先应用恩替卡韦等强效抗HBV药物干预,对降低患者应用抗痨药物的肝脏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抑制HBV DNA的复制、减少抗痨中断、提高患者的抗痨依从性和治疗效果亦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明  唐振祥 《山东医药》2009,49(42):75-76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65例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出现肝损害,分析引起肝损害的相关因素及特点。结果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6.6%(65/391)。其中营养不良结核病患者肝损害的发生率高于营养好者(29.6%和13.2%,P〈0.01),HbsAg阳性结核病患者肝损害的发生率高于HbsAg阴性者(51.2%和12.4%,P〈0.01),有饮酒史的结核病患者肝损害的发生率高于无饮酒史者(37.0%和15.1%,P〈0.01)。结论肝损害是抗结核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营养不良、HbsAg阳性、饮酒史与抗结核药物诱发肝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合并肝损14例疗效分析蔡雄茂抗痨药物对肝脏的影响,对结核病合并肝脏疾病患者的治疗造成很大的困难。原有HBV感染者,肝组织已有潜在性损伤。有肝炎活动者,肝细胞肿胀变性。在化疗过程中肝细胞再度受到药物损害,双重损害可导致严重肝坏死,[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老年人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近3月内使用过抗肿瘤化疗药物、抗痨药物、抗真菌药物、抗抑郁症药物、抗甲状腺代谢药物、抗癫痫药物、服用雷公藤等后所致老年人肝损害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接受甘草酸二铵、门冬氨酸钾镁、肌苷、茴三硫等护肝、退黄、降酶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护肝、退黄、降酶治疗的基础上加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均连用4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ALT、AST、TBIL、AKP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充外源性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老年人药物性肝损害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是目前治疗老年人药物性肝损害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杭正凤  殷杰  彭程  王小雁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0):1851-1853
目的 预防性保肝治疗对抗结核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科接受住院治疗的322例单纯肺结核及伴有HBV携带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损害出现的时间、年龄、损害程度与HBV感染的关系.结果无论是否携带HBV,接受预防性保肝治疗的肺结核患者肝损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行保肝治疗组;〉60岁的结核病人肝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肺结核伴有HBV携带患者肝损害比率明显高于非HBV携带肺结核患者.结论 高龄、HBV携带的肺结核患者是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高危人群,预防性保肝治疗能减少抗结核治疗中肝损害的发生,利于顺利完成化疗疗程.  相似文献   

16.
抗痨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住院肺结核病人抗痨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确诊住院接受化疗的152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病人共有306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6%),肝损害(5.5%),皮肤损害(2.8%),在药物不良反应所占比例大,大部分发生抗痨治疗2~3周内。发生不良反应后轻者对症处理,重者停用抗痨药,对症治疗,不良反应均得到缓解,通过改变化疗方案完成治疗。结论抗痨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掌握抗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种类、概率、对策,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调整化疗方案,提高结核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应用抗痨药物后肝损害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抗痨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如肝肾损害、皮疹、高热、关节疼痛等,而以肝损害最常见[1]。本所收集1999年7月~2003年8月发生的抗痨药物肝损害48例作一临床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临床资料男33例,女15例,年龄15~61岁,平均年龄38岁,其中年龄<35岁34例(70.8%),35岁≤年龄<  相似文献   

18.
老年肺结核抗结核药物肝损伤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特点。方法统计两组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时间及程度差异,统计处理用,。结果试验组肝损害发生率,严重程度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存在显著差异。出现药物肝损害的时间以四周内为高峰,出现肝损害的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人的肝损害发生率高且肝损害程度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肺结核病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后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250例肺结核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和同期住院治疗的250例肺结核非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整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1个月和第2个月后患者肝损害的情况以及采用单因素分析观察组患者中年龄、性别、肝炎病毒和病灶范围与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肝损伤的相关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第1个月后肝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691,P<0.05),而治疗第2个月后肝损害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09,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2个月后肝损害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治疗第1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859、5.554,P值均<0.05);观察组患者中性别、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结核病灶的范围以及患者的年龄与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是否发生药物肝损害不存在特定的相关关系(x2=2.084、0.703、1.473、0.119,P值均>0.05).结论 肺结核病患者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能明显升高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肝损害的发生率,因此需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密切监测,及早进行临床干预,并注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1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进行分析,以提高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19例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者的发病规律与临床特点.结果 影响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因素有患者年龄、用药时间及合并其他疾病等.临床特点肝细胞损伤型56例,胆汁瘀滞型43例,混合型20例.HBsAg阳性组肝损害发生率49.13%,HBsAg阴性组肝损害发生率5.84%.HBV-DNA阳性组肝损害发生率69.69%,HBV-DNA阴性组肝损害发生率6.57%.结论 影响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有多种因素,定时检测肝功能,有利于对药物肝炎的防治,特别是合并HBsAg阳性者要调整化疗方案,预防重型肝炎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