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尿管镜双J管置入治疗放疗后输尿管梗阻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盆腔肿瘤放疗后出现输尿管梗阻、肾功能不全患者行腔内泌尿外科处理的可行方法。方法 对9例盆腔肿瘤放疗后出现输尿管梗阻的患者,采用经输尿管镜放置双J管内引流,观察双J管内引流及肾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 9例患者经输尿管镜放置双J管内引流,均引流通畅,肾功能恢复或接近正常,患者定期更换双J管,未发现导管周围结石形成。结论 经输尿管镜放置双J管内引流,处理放疗后输尿管梗阻,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引流可靠。  相似文献   

2.
在医疗工作中,用于不同治疗目的的各种引流如胸腔闭式引流、腹腔引流、肾或膀胱造瘘引流、胆管引流、深部脓肿穿刺置管引流等,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普遍,而对于上述引流用的体内内置引流管与体外外接引流管、储液瓶(袋)之间的连接与调节控制,目前尚缺少一种实用可行的器具。现用的玻璃或塑料接头,不仅塑型不一,而且规格不同,使用时难以匹配,结果常常造成两者的连接困难、固定不便、稳定性差,另外对引流管的关闭调节还需专门添加一个调节夹,比较麻烦。为克服上述不足。我们设计了一种适用于临床多种引流及不同型号引流管(针)之间…  相似文献   

3.
新型负压引流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负压引流技术在外科领域广泛应用。其中产生负压的装置有各种形式,各有优点和缺点。我们研制出的W-Ⅱ型伤口引流瓶主要特点是有双单向阀,解决了引流液逆流问题。同时使用方便,直接挤压瓶体即可产生负压引流。负压大小可以通过挤压瓶体的轻重调节,对于手术后伤口的渗漏引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刘洪香 《职业与健康》2008,24(4):405-406
目的实施并总结微创液化引流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187例高血压壳核出血行微创液化引流患者的术后护理包括:妥善固定引流管,每20~30min巡视1次;根据病情严格控制引流液的量和速度,一般保持在2~4滴/min;随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严格控制感染;密切观察有无引流过度、引流不畅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果该组患者引流血肿基本消除达80%以上的时间为24h~5d,引流管、引流器放置3~7d,187例患者,出院161例(基本痊愈46例,显著进步74例,进步29例,无变化12例),死亡26例,病死率为13.9%;对125例患者随访6个月~7a,均可不同程度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结论在采用微创液化引流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时,置管后采用一套严格、规范的护理操作规程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导管冲洗防止负.压封闭引流管道堵塞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6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折并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3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及导管冲洗进行治疗及护理;对照组13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常规治疗及护理,未行导管冲洗。2组进行比较。结果2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引流24~48h后,观察组33例,堵管0例,无堵管33例,堵管率为0;对照组13例,堵管9例,无堵管4例,堵管率69%。结论定时冲洗可使分泌物始终处于湿润状态,避免因血性分泌物或其他坏死组织干涸凝结成块引起管腔堵塞,在未形成堵塞前就行冲洗,保持了引流的通畅。  相似文献   

6.
二种引流方法治疗单侧闭合性气胸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经硅胶管切开引流组和经静脉管穿刺引流组,比较3d成功率、总成功率、肺复张时间。结果表明,经硅胶管切开引流治疗气胸的效果优于静脉管穿刺引流组。  相似文献   

7.
骨科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临床顽固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32例软组织、骨与关节感染的患者,其他方法治疗仍经久不愈,平均138d;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23d,从而形成自身对照。结果32例患者随访至少1年,除1例复发外均治愈。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外科引流手段,是一种全方位的引流,应用得当,能有效地治疗骨科感染。  相似文献   

8.
杨程 《现代保健》2011,(12):60-61
目的总结骶前烈管冲洗引流在治疗商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1年1月~2010年4月行直肠癌根治(Dixon)术后吻合口瘘病例24例,其中14例行骶前双管冲洗引流,10例行骶前单管单纯引流,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结合同样的营养状况调整,控制感染等保守治疗,骶前双管冲洗引流组较骶前单管单纯引流组瘘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盆腔感染发病率减少,全组无中转手术,无死亡病例,皆痊愈出院。结论骶前双管冲洗引流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中可以保证引流通畅,预防炎症扩散,加快瘘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庞永 《中国医师杂志》2004,6(4):474-476
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方式。方法采用硬膜下血肿单纯钻孔引流、单孔冲洗引流,双孔冲洗引流三种术式并进行临床和CT观察。结果3种术式皆有良好疗效,其中以慢性硬膜下血肿直接单纯钻孔流为最佳术式。结论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是一种有效,简单的手术方法,低密度或等密度血肿,可选择单纯钻孔引流。  相似文献   

10.
急救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新型急救胸腔闭式引流装置,该装置能取代目前所使用的胸腔闭式引流瓶装置,克服了胸腔闭式引流瓶装置的诸多缺陷,适合急救复杂环境下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制负压引流器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拔除引流管后出现皮下积液的疗效。方法将乳腺癌引流管拔出后再次出现皮下积液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重新放管自然引流或注射器穿刺抽液加压包扎的传统引流方法进行处理,治疗组采用自制负压引流器进行引流。观察2组患者引流时间,出现皮瓣坏死、切口延期愈合、感染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平均引流时间(6.12±1.34)d,对照组的平均引流时间(10.22±3.18)d。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是8%、32%。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制负压引流器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引流管拔除后出现皮下积液具有一定的疗效,并且能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管负压引流对乳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效果。方法将92例乳癌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取胸骨旁皮瓣下及腋窝分别放置一根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对照组则常规腋窝负压引流。结果双管负压引流组较单纯腋下引流组病人发生皮下积液例数明显减少。结论皮瓣下双管负压引流可有效降低乳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跟骨骨折术后早期应用负压引流对切口愈合的作用。方法46例跟骨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31例术后未应用负压引流,15例术后早期应用负压引流,比较愈合结果。结果31例患者术后未应用负压引流患者中6例(占12.7%)患者出现切口愈合不良。15例应用负压引流患者切口均获得甲级愈合。结论负压引流技术对于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的预防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心包穿刺留置导管术后引流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留置导管术后两种引流方法的疗效、安全性。方法86例心包穿刺留置导管术后的心包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持续引流组(43例)和间断抽液组(43例)。持续引流组:以持续25~35滴/min的滴速引流积液,至无液滴出。间断抽液组:首次抽液不超过100ml,以后200-300ml/次,每日或隔日1次,至抽尽积液。结果与间断抽液组比较,持续引流组的排空积液时间明显缩短(P〈0.01),导管留置时间也缩短(P〈0.0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心包穿刺留置导管术后应用持续引流法引流心包积液更安全、更有效,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负压吸引引流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了我院普外科近十年来乳癌根治术(包括改良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术后采用负压吸引引流和普通引流对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负压吸引引流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8例女性乳癌根治术患者,年龄36~67岁,平均48岁。术后122例创面采用负压吸引引流,称为负压组,86例采用普通引流,称为普通组。负压组包括乳癌根治术53例,改良根治术69例。普通组包括乳癌根治术35例,改良根治术51例。12 引流的方法 全部患者在完成乳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创面冲洗并彻底止血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引流调节支架在神经外科脑室外引流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脑室外引流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引流护理中使用普通输液架,观察组患者在引流护理中使用可调式悬挂架。结果:观察组患者颅内、下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脑室外引流护理中,采用可调式悬挂架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简化临床护理流程,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且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微创交替引流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疗效,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首先行双侧脑室穿刺引流,24h后行腰大池穿刺引流,然后脑室与脑室、脑室与腰大池之间行交替引流。结果 本组30例,死亡5例(16.7%),按ADL分级:Ⅰ级6例(30%),Ⅱ级7例(35%),Ⅲ级4例(20%),Ⅳ级3例(15%)。结论 微创交替引流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疗效肯定,损伤小,脑室积血清除迅速彻底,并发症少,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心包胸腔穿刺引流方法。方法 2002年以来,我科采用Seldinger法对大量心包积液8例,胸腔积液26例,自发性气胸5例进行穿刺置入动脉鞘管引流,引流到没有液体或气体溢出后24h拔管。结果 39例患者都得到有效引流,临床有效率100%。未发生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应用Seldinger法进行心包、胸腔穿刺置入动脉鞘管引流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自发性气胸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推广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黄永发 《现代保健》2009,(36):45-45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不置管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甲状腺手术后不放置引流管,切口皮内缝合。结果甲状腺于术不置引流68例,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1~5年,切口疤痕呈线状,隐蔽美观。结论甲状腺手术不置引流,具有美容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由于腮腺区血供丰富,术后创面易出血,加上残留腺体仍会在一定时间内分泌涎液,以及摘除瘤体及腺体后均有空腔存在,术后必须引流。近年来,作者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腮腺术后,收到了较正压引流更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