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冯毅  粱干雄 《现代医院》2006,6(11):16-1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伊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排泄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机理。方法7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伊贝沙坦组(n=38),治疗12周后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TGF-β1的水平。结果伊贝沙坦组UAER、尿TGF-β1水平均有明显下降。结论伊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下调肾脏局部尿TGF-β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门诊及住院临床确诊48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除外各种原发肾脏疾病、尿路感染、心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等。治疗组在2型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胰激肽原酶(怡开)120u3次/日,疗程为6W。对照组给予糖尿病教育,饮食疗法,运动及药等常规治疗。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及肾功能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显著减少,与对照组及自身比较均有显著异常(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联合罗格列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的同时,对照组给予苯那普利10mg口服,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罗格列酮4mg口服,每日1次.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P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治疗组治疗后UAER、FPG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那普利联合罗格列酮能更有效地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与前列地尔联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旨在为临床更好地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厄贝沙坦与前列地尔联合应用为观察组,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仅给予厄贝沙坦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量(U-malb)、血肌酐(Cr)、尿素氮(BUN)、舒张压(DBP)、收缩压(SB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β_2-微球蛋白(β2-MG)、不良反应情况及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DBP、SBP、BUN、Cr、hs-CRP、β2-MG、U-malb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BUN、Cr、DBP、SBP、hs-CRP、β_2-MG、U-malb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BUN、Cr、DBP、SBP、hs-CRP、β_2-MG、U-mal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前列地尔二者联合治疗能够显著地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改善糖尿病肾病预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陈伟锦 《现代医院》2011,11(8):57-58
目的观察至灵胶囊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联合治疗组给予至灵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疗程为6个月,其它治疗方案不变。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蛋白排泄率(UAER)、肾功能、血脂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蛋白排泄率(UAER)、肾功能、血脂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联合治疗组尿微量蛋白排泄率(UAER)降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至灵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能够更有效地降低UAER,减少肾小球病理损害,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2年上海市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糖尿病肾病临床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480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现况调查。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将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非肾病组,比较两组间各因素的差异,并运用因素Logistie回归分析各影响因素与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的关系。结果本研究43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患病率为41.97%;2型糖尿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前4住危险因素依次为2型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静脉血清餐后2小时血糖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论糖尿病病程、高血糖和高血脂是导致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社区糖尿病管理必须超越以控制血糖为中心的治疗观念,强调全面综合治疗,防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或延缓临床蛋白尿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踝臂指数(ABI)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之间的关系. 方法 485例T2DM患者及56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尿白蛋白定量将T2DM患者分为正常尿白蛋白组(尿白蛋白<30 mg)、微量尿白蛋白组(尿白蛋白30~300 mg)和临床尿白蛋白组(尿白蛋白>300mg).观察各组之间踝臂指数的差异,探讨踝臂指数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结果 T2DM患者踝臂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患者中,微量尿白蛋白组的ABI较正常尿白蛋白组高(P<0.05),大量尿白蛋白组的ABI高于其他两组(P<0.01).尿白蛋白与ABI相关性分析显示尿白蛋白与ABI呈负相关(r=- 0.216,P<0.01).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与ABI亦呈负相关(r=-0.529,P<0.05). 结论 ABI对糖尿病肾病有很好的早期预测价值,且与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和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检测,探讨血管神经肽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型糖尿病肾病为研究对象,选择5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确诊的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以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作为分组标准,将观察组分为糖尿病尿白蛋白正常组(A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B组);临床糖尿病肾衰组(C组)。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T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91,P<0.01)。血浆CGR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GRP与uAER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89,P<0.05)。血浆ET、CGRP、ET/CGRP均随uAER增高而发生明显变化,但以ET/CGRP比值与uAER的关系最为密切(r=0.772,P<0.01)。结论①血浆ET、CGRP与2型糖尿病肾病呈密切相关关系,并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②血浆ET/CGRP比值更能反映2型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③本实验为使用外源性CGRP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全身性微血管的病变主要表现之一也是糖尿病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为高血压、渐进性肾功能损害、水肿和黄白尿,患者晚期时表现为严重的肾功能衰竭症状,是糖尿病致死的重要原因。我们选取38例糖尿病肾病对研究对象,并对其使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曾祥麒  熊瑛  王明贤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169-3170
[目的]观察血清抵抗素等因素在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组间差异及其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以探讨抵抗素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上预防、治疗糖尿病肾病探索新的方法。[方法]选取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6例,单纯2型糖尿病组18例;糖尿病肾病组38例,且其中伴有微量白蛋白尿(UAER20~200μg/min)组(G3)18例、临床糖尿病肾病(UAER﹥200μg/min)组20例;另选取糖耐量正常的健康对照组16例。分别测定血清抵抗素、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并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胰岛素抵抗指数(IRI),体重指数BMI等,观察以上指标在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及血清抵抗素等因素的组间差异及其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结果]临床糖尿病肾病组血清抵抗素显著高于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抵抗素显著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结论]抵抗素在2型糖尿病及微量尿白蛋白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β_2微球蛋白及尿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慧芝  郝恩 《上海预防医学》2004,16(10):492-493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也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肾病 ,对延缓病情发展 ,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我们对内蒙古某医院 5 8例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尿 β2 微球蛋白 ( β2 -MG)及尿白蛋白 (UMA)等进行测定 ,以了解 β2 -MG及尿UMA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5 8例患者均系该院住院的 2型糖尿病病例 ,其中男 2 6例 ,女 3 2例。年龄在 3 5~ 80岁 ,平均年龄 ( 5 6.5 7± 9.61)岁 ,病程1个月~ 2 0年 ,平均 ( 7.85± 6.18)年。所有患者均符合 1985年WHO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趋化素(chemerin)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健康对照组为65名健康体检者,2型糖尿病患者195例(2型糖尿病组)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白蛋白尿组,每组各65例。用酶联免疫法检测4组研究对象的血浆趋化素浓度。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浆趋化素浓度为(150.20±21.99)μg/L,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2.13±18.90)μg/L](P<0.001);微量白蛋白尿组[(143.63±22.33) μg/L] 及临床白蛋白尿组[(173.21±23.91) μg/L]血浆趋化素浓度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100.35±20.11) μg/L](P均<0.01);临床白蛋白尿组又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伴肾病患者趋化素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β=0.216,P=0.038)、总胆固醇(β=1.867,P=0.048)、高敏C反应蛋白(β=12.330,P<0.001)、尿白蛋白(β=37.184,P<0.001)均独立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趋化素水平升高,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尿κ轻链 (KLC)在早期糖尿病肾病 (DN)中的变化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以散射比浊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 12 3例 2型糖尿病患者尿KLC和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结果  2型糖尿病组尿KLC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尿KLC高于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及对照组 (P <0 .0 1)。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大部分同时存在尿KLC和UAER的升高。尿KLC和UAER两种方法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有非常显著关联性 ,且诊断结果无差别。在 9.91mg dl水平 ,尿KLC诊断早期DN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 尿KLC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病变指标 ,因与UAER存在分离现象 ,和UAER联检可更好地早期诊断和监测糖尿病肾病 ,建议尿KLC≥ 9.91mg dl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界限值。  相似文献   

14.
彭彪承 《临床医学工程》2015,(12):1607-1608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F)治疗2型糖尿病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2型糖尿病性肾病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己酮可可碱片治疗,对照组患者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粘度、血浆白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及24小时尿蛋白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经4个月己酮可可碱治疗后的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24小时尿蛋白、血浆白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性肾病患者采用己酮可可碱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高血粘度状态、24小时尿蛋白及尿系列微量蛋白,还可预防肾功能衰竭的发展,因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根据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情况对患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43例患有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A组),再抽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43例健康人病例(B组)。对两组患者研究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A组研究对象尿液中的各种微量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A组研究对象。结论根据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情况对患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低蛋白饮食方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营养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5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针对所有患者均采用低蛋白饮食方案完成营养治疗,就治疗前后患者蛋白质、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膳食纤维以及系列实验室指标展开对比。结果:治疗后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质、热量以及脂肪情况均低于治疗前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质、热量及脂肪情况,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糖尿病肾病患者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情况均高于治疗前糖尿病肾病患者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情况,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糖尿病肾病患者餐后2小时血葡萄糖(PBG2h)、空腹血糖(FBS)、尿肌酐(Cr)、血尿素(Urea)以及尿酸(Ua)指标均低于治疗前糖尿病肾病患者PBG2h、FBS、Cr、Urea以及Ua指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白蛋白(ALB)以及血红蛋白(Hb)指标均高于治疗前糖尿病肾病患者ALB以及Hb指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蛋白饮食方式的有效运用,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可以发挥显著效果,从而对病情发展进行有效控制,将营养不良状况以及实验室指标显著改善,最终实现糖尿病肾病患者有效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微量白蛋白与脂代谢和胰岛素变化异常间的关系.方法检测148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1b)、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b)与胰岛素、血脂指标的变化.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伴高尿mA1b与正常尿mA1b患者的FBG、HbA1b、胰岛素和血脂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伴高尿mA1b组与正常尿mA1b组比较,结果显示,FBG、HbA1b、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ApoA)明显降低(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明显脂代谢紊乱.高尿mA1b患者与T2Dm患者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治疗糖尿病肾病减轻蛋白尿、降低血压、延缓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疗效肯定 ,目前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但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TⅡRA)治疗糖尿病肾病 ,目前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现我们将服用厄贝沙坦和依那普利疗效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 ,均为本院住院及门诊观察患者。按 1985年WHO诊断标准 ,全部为 2型糖尿病。除外合并感染、原发性肾脏病、心衰、糖尿病急症、高血压肾硬化及药物等影响因素。随机分为两组 :厄贝沙坦组 19例 ,其中男…  相似文献   

19.
范本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3):778+78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18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临床选择研究2型糖尿病病人67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n=37例)和糖尿病肾病组(DN组,n=30例),并以正常健康人30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24h-UA)和血清IL-18水平。[结果]DM组和DN组患者的的FPG、HbA1c和IL-18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DM组和DN组对比,FPG、HbA1c无明显差异,但是DN组患者的24h-UA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DM组(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的IL-18水平与24h-UA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0.354,P﹤0.05)。[结论]IL-18参与了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发病过程,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诊断和肾脏损害程度的临床实验室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管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 ,长期以来 ,糖尿病对肾小球的损伤是糖尿病肾病的研究重点 ,而糖尿病对肾小管的损伤研究较少。我们观察了2 10例 2型糖尿病患者尿内肾小管标志蛋白的变化 ,旨在对糖尿病患者肾小管功能的改变作一探讨。1 方法与材料1.1 对象 糖尿病组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