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麻醉全深度监测仪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认知功能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7月期间,瑞金医院北院收治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术后镇痛不同时间点(6 h、12 h、24 h)麻醉全深度监测仪疼痛指数(PI)与视觉模拟评分(VAS)之间的关系。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将病人分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组和正常组,比较2组病人不同时间点的PI值和VAS评分,分析不同时间点PI值和VAS评分预测POCD的价值。结果 PI值与VAS评分呈正相关(P0. 05)。POCD组病人PI值、VAS评分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时间点的PI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VAS评分的AUC,并且,镇痛6 h时AUC差值最大,此时PI值的AUC为0. 851。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过程中,麻醉全深度监测仪PI值可较好地反应出病人疼痛程度,预测POCD的价值优于VAS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和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行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23例,行半髋关节置换术20例,随访3~5年.对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失血、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率、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等作比较,评价2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 半髋关节置换术组与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组相比较,在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上未见明显差异;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失血方面均少于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在术后疼痛率、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方面,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组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组.结论 半髋关节置换术和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方面各有优势.对于那些较年轻或者对术后髋关节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手术期内并发心力衰竭(心衰)的风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198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病人,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并发心衰分为心衰组56例和非心衰组142例。收集所有病人的临床相关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手术期内并发心衰的影响因素,采用R语言软件包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Bootstrap法进行验证。结果 心衰组年龄≥70岁、有高血压史、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Ⅳ级、术中输血量≥400 mL、术后卧床时间≥4 d比例显著高于非心衰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史、术前ASA分级、术中输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均是影响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手术期内并发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手术期内并发心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ROC曲线验证列线图模型的AUC为0.901,预测效能较高。结论 依据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手术期内并发心衰的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应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老年患者,根据自愿选择的不同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G组)和对照组(D组)两组,每组30例。G组患者实施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D组单纯实施喉罩全麻。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 G组患者全身麻醉药物用量明显少于D组,苏醒时间、拔出喉罩时间明显早于D组,术中肌肉松弛情况明显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应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麻醉用量少、苏醒早、术中肌肉松弛情况满意的优点,提倡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半髋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琼海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收治10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按《成人股骨颈骨折诊治指南》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按术式差异分为半髋关节置换术组(n=53例)及全髋关节置换术组(n=53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及疼痛情况、生活质量及安全性。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两组输血例数、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更多,卧床时间更长(P<0.05)。两组术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HHS)评分高于术前,不等长例数少于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术前,且半髋关节置换术组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比较,HHS评分更低,VAS评分更高(P<0.05);但两组术后3个月不等长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量表中...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86岁.2002年不慎摔倒后右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011年1月再次摔倒,致左侧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20 d出院,出院后指导患者及家人进行有计划的康复护理,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现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家庭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股骨颈骨折是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老年人大多存在骨质萎缩、疏松,行动缺乏灵活,易跌倒,是股骨颈骨折的高发人群[1].传统内固定术具有很高的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大约有20%~30%需再次手术[2].近年来,随着人工关节材料、工艺及技术的不断成熟,髋关节置换术成为公认的首选方法,但对于老年患者,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孰优孰劣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就行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老龄化,要求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逐年增加,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麻醉病全日益增多.由于高龄病人生理改变及伴随的慢性基础疾病较多,往往给麻醉处理带来一定的风险.本文对我院2003~2006年80岁高龄高危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麻醉资料进行分析,现将麻醉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原发病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影响.方法 147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根据原发病不同分为两组:骨折组68例,均为股骨颈骨折患者,骨病组79例.术前常规检查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凝固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对术后出现患肢肿胀和/或疼痛,下肢伴有或不伴有Homans征/Neuhofs征阳性的患者常规应用加压超声技术进行超声多谱勒检查.结果 骨折组和骨病组的APTT、PT、TT、Fib水平及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麻醉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在腰硬联合麻醉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并选择罗哌卡因适宜浓度.方法 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0.2%罗哌卡因组(A组)、0.3%罗哌卡因组(B组)、0.4%罗哌卡因组(C组)和0.5%罗哌卡因组(D组).椎管内麻醉摆体位前30 min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各组均注入20 mL相应浓度的罗哌卡因.于阻滞6、12、24和48 h时,行被动运动VAS评分和主动运动VAS评分,记录屈髋角度,记录阻滞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及阻滞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阻滞6、12、24 h,与A组比较,C、D组被动运动VAS评分和主动运动VAS评分降低(P均<0.05),A、B组比较,P>0.05;C、D组比较,P>0.05.四组阻滞6、12、24、48 h的屈髋角度比较,P>0.05.与A组比较,B、C、D组舒芬太尼用量降低(P均<0.05).四组恶心呕吐和谵妄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 麻醉前罗哌卡因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在腰硬联合麻醉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中有较好的效果,罗哌卡因的适宜浓度为0.4%.  相似文献   

11.
轻比重腰椎麻醉应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循环稳定、减少体位变动引起的患者痛苦的优点[1],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患者侧卧位的体位增加了术中镇静的难度.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新型高选择性α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及催眠作用[2].本实验观察右美托咪定在轻比重腰麻中辅助镇静的麻醉效果及可行性,为高龄全髋置换术患者寻找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青年髋关节疾病患者行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各类髋关节疾病患者28例(35髋),年龄28 ~ 54岁,平均42岁;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6例、骨性关节炎5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4例和创伤性关节炎3例.患者均行混合型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术后检查髋关节功能、计数Harri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观察髋关节影像学形态.结果 28例平均随访34个月,髋关节功能优32髋,良2髋,可1髋,优良率96.9%.未发现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及假体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 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中青年髋关节疾病近期疗效满意,可作为传统全髋置换术的过渡性手术.  相似文献   

13.
潘莉 《山东医药》2008,48(12):70-70
2006年6月~2007年5月,我们共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43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3例,男19例,女24例;年龄58~88,平均年龄76岁.全髋关节置换术1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9例.  相似文献   

14.
两种麻醉方法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春芳  宋玉芳  曹芳 《山东医药》2009,49(23):84-85
目的 对比硬膜外复合小剂量静脉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4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3例,分别行硬膜外复合小剂量镇痛、镇静药麻醉及全凭静脉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麻醉后10min(T2)、应用骨水泥后10min(T3)、手术结束时(rr4)的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T1、R、T3时SBP、DBP均显著降低(P〈0.05)、SpO2均升高(P〈0.05),T4时B组SBP、DBP及RR显著高于A组(P〈0.05);A、B组分别有2例和12例应用麻黄碱、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P〈0.05)。结论与全屏静脉麻醉相比,硬膜外复合小剂量静脉麻醉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更安全可靠,但应严格选择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85年以来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Ⅳ期患者9例,10个髋关节。经随访2年,效果良好。1.疗效评定:9例经全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比  相似文献   

16.
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有以下优点:保持髋关节原有解剖形态从而降低股骨近端应力遮挡效应;保留了大量的股骨近端骨量便于日后翻修手术;金属对金属的设计和应用使假体表面更加耐磨;提高关节稳定性,降低脱位的发生率,并且保证了更大的关节活动范围[1,2];术后可以进行跑步及重体力劳动等大量运动[3].尽管老年患者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富有争议,但对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需求较高、身体情况较好的低龄老年患者仍是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适应证[4].本研究即评价此人群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43例(50髋),随访6~120个月.结果术后Harris评分明显升高,优良率达92%.提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伴双侧髋关节炎患者进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膝关节僵硬患者的护理及功能锻炼.方法 对8例患者进行术后包括体位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功能锻炼、CPM锻炼的观察.结果 8例患者术后在麻醉镇痛下经进行关节被动活动器(CPM)锻炼,有效改善了关节活动度,经4~15个月的随访,髋膝关节功能良好,能基本满足患者的日常生活要求.结论 对强直性脊柱炎进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加强髋膝关节功能锻炼,是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麦鸿飞  冯光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591-4593
股骨颈骨折为老年常见、多发病,临床多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2〕。但是传统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长、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术后康复时间长,老年患者耐受性较差〔3〕。本研究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25例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住院病例进行统计和随访,比较3种术式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地负重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价、并发症以及再手术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经9~48个月(平均28个月)随访,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均为最低,卧床时间最长,并发症和二次手术率最高,髋关节功能最差(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较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较小,但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翻修率较高,术后功能较差.人工全髋置换术尽管手术创伤较大,但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和手术翻修率低,术后髋关节功能最好.结论 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较差.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合体质较差、对活动要求不高或年龄较大的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适合体质较好的、对活动要求较高的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