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士魁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糖尿病以多饮、多食、多尿(简称“三多”)及消瘦为主症,中医称之为“消渴”,又名“消瘅”。本病可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者病在肺,中消者病在胃,下消者病在肾。辨证施治三消临床表现各有特点:上消口渴引饮明显,少食多尿,舌红少津,一般精神尚好,燥在上焦。中消阳明燥热,热能消谷,以多食善饥症状比较明显,伴有便秘、口渴,形气  相似文献   

2.
消渴(糖尿病)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一般说,宋元以后,各医家多将本病按"三消"辨证施治.并以上消为消膈,中消为消中,下消为肾消,偏于多饮者为上消,偏于多食者为中消,偏于多尿者为下消.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一病的范畴,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进行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并根据其多饮、多食、多尿的程度轻重分为上、中、下三消,其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以养阴生津、补肾降火等原则,但在临床实践中,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并不多见,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肥胖,无口干、多饮、多食症状。对此,笔者尝试以健脾益气法对58例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症患者进行了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简称为"三多一少"。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最早散见于《黄帝内经》中,对其临床症状的论述分别见于消瘅、消中、肺消、膈消、消渴等。如《素问.阴阳别论》  相似文献   

5.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本病缠绵难愈,进行性加重.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本证"三多"症状的主次,把本证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类,如<医学心悟·三消篇>说:"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口渴,水如膏者为下消.  相似文献   

6.
消渴是一种发病率高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糖尿病,其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伤肾等。其病机是由肺、胃、肾三脏阴亏燥热、灼伤津液、消灼水谷而致。本病首当辨上、中、下消之不同。一般而言,口渴多饮为上消,属肺;多食善饥为中消,属胃;多尿而浊为下消,属肾。中医药在改善症状肪治并发症等方面均有较好疗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消渴不同之分型,同病异护的原则,制定其饮食计划表,定时定量进餐,  相似文献   

7.
消渴是指以多饮、多食、多尿和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糖尿病属于此病范畴。消渴病的发生与社会环境、生活水平、七情内伤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故防治消渴,已成为我国医疗保健的重要课题之一。 消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称其为“消瘅”,对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主症有明确记载。隋·甄立言《古今录验方》将本病定义为“渴而饮水多,小便数……甜者,皆消渴病也。”至张景岳分消渴为上、中、下三消:“上消者,上焦病也,大渴引饮,随饮随渴,乃上焦之津液枯涸,古云其病在肺……中消者,中焦病  相似文献   

8.
六经津液辨证论治消渴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渴又名消瘅、三消、消,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特征,类似于西医学的糖尿病。传统上,中医多以“三消”论治消渴,分为上消、中消、下消,病机多主为阴虚燥热。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消渴的病机、辨证方法进行了许多深入的研究,有从脾论治者,有从肾论治者,有重  相似文献   

9.
消渴是一种发病率高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糖尿病。其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伤肾等。其病机是由肺、胃、肾三脏阴亏燥热、灼伤津液、消灼水谷而致,本病首当辨上、中、下消之不同。一般而言,口渴多饮为上消,属肺;多食善饥为中消,属胃;  相似文献   

10.
从痰湿论治消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晓天 《陕西中医》2007,28(7):935-936
“消”有消谷、消水、消耗之意,“渴”指口渴能饮,饮不解渴而言。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的“三多一少”症状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根据其病机及症状的不同,《内经》还有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等名称记载。《金匮要略》首列专  相似文献   

11.
消渴病大部分属现代医学的糖尿病。中医对消渴病的病机症状论述较多,但其临床表现均有三多一少症候群(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其病因多责之于阴虚阳亢、津涸热淫、脾肾气虚。宋代以后以三多症状之轻重,又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为口干思饮,渴饮无度;中消为消谷善饥,食不知饱;下消为饮一溲二,尿频量多,夜间尤甚。症状虽有不同,但均由火炎于上,阴亏于下,水火不相济所致。从辨证来看,以虚证、热证较多,实证、寒证为少,尤以虚热证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无力,消瘦。多饮而渴为上消;多食易饥为中消;多溲膏浊为下消。其病机是积热伤阴,治以滋阴清热为法。临床将其分为胃热阴虚型、气阴两虚型、肾阴亏损型等3个方面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3.
消渴证治     
消渴是指多饮、多食、多尿为其特征的一种病证。古代医家根据病机、症状不同,分为上、中、下三消。《医学心悟》说:“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口渴、小水如膏者,为下消。”《素问·阴阳别论》谓:“二阳结,谓之消。”说明了燥热聚结胃肠,津液被灼,是导致消渴的主要机理。故《医学心  相似文献   

14.
消渴证(西医的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一般有多饮、多食、多尿或尿甜、消瘦为主证。朝医四象医学里根据邪在部位可分为上、中、下三消。本病的病因及病机是淫欲恣情,或喜怒不慎,或耗神过度,或病后血虚,食欲不节。邪在上焦则胃中津液不能荣舌本而为上消;邪在中焦则所食之物随火而化为中消;邪在下焦则肠胃燥热,肾水下泄  相似文献   

15.
中医所说的"消渴",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糖尿病.其中口渴多饮的是上消,多饮多食的为中消,多饮多尿的为下消.上消属肺,中消属胃,下消属肾.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因为阴虚燥热,阴虚是最根本的原因,所以补阴是最根本的.  相似文献   

16.
王阿娜 《光明中医》2010,25(9):1730-1731
<正>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尿浊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症,根据本病的症状主次,分为上消、中消、下消。1病因病机消渴证多因饮食不节、情绪失调、素体阴虚,阴津  相似文献   

17.
消渴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根据临床症状主次轻重可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多因情志郁结,日久化火或嗜酒厚味酿生内热,火热灼肺,肺热伤津引起口渴多饮,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治宜清肺泻火、生津止渴;中消是因胃有燥热,过多消耗精微引起多食易饥,形体消  相似文献   

18.
消渴,又名“三消”,一般是指患者以多饮、多食、多尿或尿有甜味,身体消瘦,所谓“三多一少”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前人有上消属肺,中消属胃,下消属肾之说。早在《内经》时期就有关于消渴病的丰富记  相似文献   

19.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糖尿病.其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伤肾等;其病机是由肺、胃、肾三脏阴亏燥热、灼伤津液、消灼水谷而致.根据其证候不同而分为上、中、下三消.  相似文献   

20.
消渴 ,出自《素问·奇病论》。又名疒肖 瘅、消瘅。宗、元以后 ,又称三消。本病以多饮、多食、多尿症状为特点。多因过食肥甘 ,饮食失宜 ,或情志失调 ,劳逸失度 ,导致脏腑燥热 ,阴虚火旺所致。根据病机、症状和病情发展阶段不同 ,有上消、中消、下消之别。多饮 ,大凡口渴有虚实之别 ,饮水有多少之分。因实热致渴者 ,必大渴引饮 ,因虚热致渴者 ,虽渴饮而不多 ,实渴多见于外感之气分证 ;虚渴多本于内伤杂病。故本病属内伤杂病无疑 ,然口渴多饮却与外感实证相似 ,此因气不布津故也。肺者 ,主气 ,敷布津液。肺既虚 ,敷布无权 ,饮水虽多 ,终不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